在南京大学姜秋霞教授举办的一次翻译调查中,4 翻译学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3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2期(总第128期)南京大学博 士 姜秋霞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 对文学翻译中审美过程的探索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
本项研究通过“格式塔意象的再造”这一视点对文学翻译中的审美方式进行了一定层面的考察。
众所周知,文学作品包含有语言逻辑成份以外的美感因素,文学翻译便具有美感因素的体验、美感因素的再现两个主要形态,即有一个意象转换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意象的转换是建立在整体体验上的,每个个体(词或句)均产生各自的意象,经综合所产生的新的层面上的意象是译者体验与转换的基础和关键。
这一层面上的意象不是个体意象的相加,而是超越各个局部生发而成的新的整体———格式塔。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对整体意象的审美把握意味着对文本各个局部语言意义之外美感因素的体验,这一体验有助于原文本的结构和意义在译者大脑中形成有机的整体,并有助于文本意义的有效转换。
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提出了文学翻译过程中“格式塔意象”这一转换模式。
有别于以往译学研究所提出的语言转换翻译模式(奈达)和认知思维模式(贝尔)。
此模式着重强调文学翻译转换过程中原文艺术形象的整体形成及其再现。
在文学翻译中,译者在进行语言结构及各个成份意义的转换时,建立在整体意义上的艺术意象产生于对原文的理解,并作用于译文的再造。
这一艺术意象是译者对原作的整体把握,对某一艺术形象相对完整的审美体验。
翻译是一个从原文到译文的转换过程。
在此过程中,译者通过审美与认知双重方式能动地接受原文,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具有语言意义和艺术意象的整体图式,进而对此图式用译文语言结构重新建构,最后形成译入语的文本。
值得一提的是,原文和译文之间没有机械的结构对应,即从原文的接受到译文的建构不是一个“刺激———反应”的结果,而是经过一个整体图式生成和转换的过程。
译者在认知文本语言意义的同时,也获得对原作某一场景、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所蕴含的情感、氛围、语调等有一个审美体验。
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之争中国汉唐时期的“文”与“质”之争(实际上是意译与直译之争)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通顺强调译文的可读性(意译);主张“质”的翻译家则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的忠实性(直译,甚至是硬译)。
两者都有片面性。
literal transl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means “not to alter the original words and sentences”; strictly speaking, it strives “to keep the sentiments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It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akes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Furthermore,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works and retains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Free translation,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i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which is used mainly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s or figure of speech. This approach is most frequently adopted when it is really impossible to translate the original literally. 直译与意译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的例子:crocodile tears 鳄鱼的眼泪;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chain reaction 连锁反应;gentlemen’s agreement 君子协定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三教九流; paper tiger 纸老虎;Breathe one’s last 断气;go to one’s external rest 安息;the long sleep 长眠;see Marx 见马克思;go west 上西天;go to heaven 上天堂;blow out the candles 吹灯拔蜡;kick the bucket 蹬腿You can kick everything but you can not kick the bucket直译不等于死译(dead translation):街道妇女应动员起来打扫卫生。
浅谈规定性翻译研究与描述性翻译研究【摘要】翻译研究方法是指从事翻译研究所采取的手段、途径和可操作性规则或模式。
本文想介绍描述性研究与规定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以客观描述为主,尽量不予以价值判断。
而规定性研究则以价值判断为主。
【关键词】翻译;规定性翻译研究;描述性翻译研究一、规定性翻译研究概述“规定”一词在《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大词典》中的定义,“是定下规则或给出明确指令”。
“描述”一词的定义是“与批判、评价、理论、规范、规定、情绪化、先验、分析等词相对。
”因此我们可想而知规定与描述是一对彼此对立,相伴相生的概念。
中国传统的译论遵循着“案本-求信-神似-化境”这样的翻译标准道路在发展。
[[1]]那么规定性翻译研究在《翻译学词典》中的定义如下:“规范性的翻译研究途径,或者说,那些制定标准、规定在特定文化下该如何译为佳的翻译研究。
”而在国内的定义是“规范性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
”[[2]]规定性翻译研究有以下特征:1、以原语或源文本为中心,它主要的目的是指导翻译实践,为翻译实践及评估设定普遍标准。
在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中,翻译实践及评估的标准主要来自原文。
比如西塞罗、圣哲罗姆、泰特勒,他们都坚持以原语为中心的原则,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中,更是每一条都以源文本为标准:要完全复写原作的思想、风格笔调与原作性质相同、与原作同样流畅。
[[3]]中国传统的译论“案本”、“求信”、“神似”、“化境”都是在追求与原作的某种程度、或某一方面的“等”或“似”。
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源语文本为导向。
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仅把翻译视作语言文字间的转换,忽视“文化这个大语境”,即使提到了文化,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出具体的翻译技巧。
[[4]]换而言之,在传统的规定性翻译研究中,译者往往通过译语和源语两种语言的系统来对比和探讨翻译技巧和翻译艺术。
第三个特征是“源自‘纯粹的臆想’”或者其它更‘基础的学科’框架下所做出的理论及描述性研究成果。
苏州大学翻译硕士(MTI)基础科目英汉互译真题E-C&C-EH1N1 vaccine H1N1流感疫苗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Citibank花旗银行APEC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亦作I.M.F.]retaliatory tariff报复性关税elastic demand弹性需要,[经] 弹性需求HDTV高清电视(high-definition TV)letter of credit(银行发行的)[金融] 信用证financial tsunami金融海啸;金融风暴labor insurance劳保The Pentagon五角大楼; 五角大厦; 美国国防部; 国防大楼venture capital风险资本,风险投资trade surplus贸易顺差;贸易盈余鱼米之乡a land of plenty上海2010世博会2010 Shanghai Expo兵马俑Terra-Cotta Warriors中外合资经营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中国工商银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CBC)中国社科院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ASS)刺绣embroid生态旅游Ecotourism夕阳产业Sunset Industry; Declining Industries和平共处五项原则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非政府组织(NGO) 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抵押贷款mortgage loan房地产投资real estate investment小额投资small investment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南京大学2010-2014 MTI英语翻译基础答案2010年I. Phrase Translation1.可持续性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2.安居工程affordable housing project3.特区政府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pecial district government4.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5.个人所得税individual income tax6.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7.弱势群体disadvantaged groups; the disadvantaged8.应试教育exam-oriented education9.内需domestic demand10.通货膨胀inflation11.为促进祖国统一, 就要有适当的方法。
reunification12.搞改革,总难免要犯错误,这是历史经验证明了的。
historical experience13.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都是骨肉同胞。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14.我们要有一个农林牧副渔布局合理,全面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的发达的农业。
Farming;Agriculture15.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世界贸易组织16.EU European Union欧盟17.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APE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UNESCO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Cultural Organizatio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N Cable News Network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1.Pentagon 五角大楼(美国国防部)22.Globalization 全球化23.EL Nino 厄尔尼诺现象24.Apartheid 种族隔离制25.Although no longer slaves after the Civil War, American blacks took no significant art in the life of white America except as servants and laborers. 美国白人26. His grandmother was a gypsy woman once, but settled there when the boy’s mother was born. 吉普赛人27. Four days after liftoff on July 20, the Eagle landing craft fell to an altitude of ten miles, then fired its rocket to slow itself out of orbit and into descent. 发射,起飞; 登陆艇28. The 1967 UN document calls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ME conflict on the basis of Israeli withdrawal from the occupied territories and Arabs acknowledgement of Israel’s right to exist. 中东冲突II. Passage translationSection A Chinese to EnglishIn any other week, today would merely be Thursday and the gathering of all these people – the cooking and serving and cleaning – a chore. But today it doe sn’t feel that way. The host –perhaps it’s you – stands up and asks that we give thanks, and we do, each in our own way. And what we’re thankful for is simply this, the food, the shelter, the company and, above all, the sense of belonging.As holidays go, Thanksgiving is in some ways the most philosophical. Today we try not to take for granted the things we almost always take for granted. We try, if only in that brief pause before the eating begins, to see through the well-worn patterns of our lives to what lies behind them. In other words, we try to understand how very rich we are, whether we feel very rich or not. Today is one of the few times most Americans consciously set desire aside, if only because desire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gratitude – not to mention the abundance – that Thanksgiving summons.It’s tempting to think that one Thanksgiving is pretty much like another, except for differences in the guest list and the recipes. But it isn’t true. This is always a feast about where we are now. Thanksgi ving reflects the complexion of the year we’re in. Some years it feels buoyant, almost jubilant in nature. Other years it seems marked by a conspicuous humility uncommon in the calendar of American emotions.And this year? We will probably remember this Thanksgiving as a banquet of mixed emotions. This is, after all, a profoundly American holiday. The undertow of business as usual seems especially strong this year. The shadow of a war and misgivings over the future loom in the minds of many of us. Most years we enjoy the privacy of Thanksgiving, but this year, somehow, the holiday feels like part of a public effort to remember and reclaim for ourselves what it means to be American.That means giving thanks for som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honored every day of the year in the life of this nation – principles of generosity, tolerance and inclusion. This is a feast that no one should be turned away from. The abundance of the food piled on the table should signify that there is plenty for all, plenty to be shared. The welcome we feel makes sense only if we also extend it to others.叶子南译文:在一年中其他星期,今天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星期四,所有的人聚在一起做饭上菜,清洗杯盘,少不了麻烦一番。
一.翻译中要达到完全等值是否可能?为什么?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
卡特福德对翻译的定义如下: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原语)的文本材料。
“替换”与“等值”之间具有逻辑的联系,翻译既然可以等值,就只是一种替换行为。
苏联的费道罗夫明确提出“等值论”:翻译的等值,就是表现原文思想内容的完全准确和作用上、修辞上与原文完全一致。
然而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
语际翻译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因素多、范围广的复杂实践活动。
其中的许多问题,如翻译者的主观因素、语言转换中的文化移植、影响翻译的社会、政治因素等问题,在语言学层面难以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得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翻译历史上的众多现象也无法做出辩证的解释。
翻译的语言学研究途径暴露出的这些局限,使其他学科理论的介入显得非常必要。
二.何为狭义的翻译过程?试结合本章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和理论性探索,谈谈你对狭义翻译过程的看法。
狭义的翻译过程,是指翻译者对具体文本的转换活动过程。
具体地说,就是在翻译者选择了一个要翻译的文本之后,将该文本由出发语向目的语转换的过程。
对狭义翻译过程经验性认识:1 但凡对“翻译过程”或“程序”特别关注者,一般来说都有着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他们的认识往往是对自身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例如:美国著名的翻译家奈达在对《圣经》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翻译活动的过程也就是他所说的“翻译程序”形成了独特的认识。
他对“翻译程序”的理解和阐述从狭义的层面来说,狭义的“翻译程序”即他所说的“基本翻译过程”,包括:(1)分析原文;(2)将原语转换为译语;(3)重新调整原文;(4)约请有代表性的读者检验译文。
奈达的论述具体实在,对译者的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2 旅美翻译家思果在《翻译研究》一书的“总论”中,从如何翻译的角度,结合自己的经验,就翻译的具体步骤及我们所关心的翻译程序提出了非常具体而又可资资借鉴的做法。
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Translation is an art/ a science/ a craft?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
1.美国的《韦氏新大学辞典》给翻译的定义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
2.苏联语言学家巴尔胡达罗夫在《语言与翻译》中说,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在保持共内容即意义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连贯性话语的过程‖。
c.英国著名翻译教育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则认为, 翻译是按作者的创作意图把一篇文章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描述出来的过程(It is rendering the meaning of a text intoanother language in the way that the author intended in the text.) (A Textbook ofTranslation)。
我国著名革命家兼文学家瞿秋白说:―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结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等等。
唐朝(618—907)贾公彦在《义疏》中对翻译作了明确的界定:―译即易,谓换易言语使相解也。
‖宋代(960一1279)法云(I 088~1158)在其所编《翻译名义集》自序中进一步指出:―夫翻译者,谓翻梵天之语转成汉地之言。
音虽似别,义则大同。
‖这就是说,翻译即将一种语言——源出语(the source language)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目的语(the target language)或曰接受语(the receptor language),而意义保持或大抵保持不变。
著名英国学者约翰逊博士(Dr. Samuel Johnson, 1709~1784)对翻译也作过类似的界说;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the sense‖。
翻译技巧与实践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认为翻译是两种语言的话语转换活动;侧重于语言单位字词句段落以及篇章的转换。
A:语言学派 B:社会符号学派 C:交际学派答案:语言学派2.翻译分类,从涉及到的语言符号来分类,翻译分为()A:语际翻译 B:语内翻译 C:符际翻译答案:语际翻译;语内翻译;符际翻译3.英译汉属于符际翻译。
()A:错 B:对答案:错4.小说改编成电影,就是文学符号转换成了影像符号的符际翻译。
()A:错 B:对答案:对5.逆译是把本族语(Native Language)译为外族语(Foreign Language)。
()A:对 B:错答案:对6.把汉语文本译为英语文本,对于以英语作为母语的英美人来说就是顺译。
()A:对 B:错答案:对7.多用于外交会晤、学术研讨和参观游览等场合,要求译员趁谈话间隙把一段话语(Discourse)迅速而准确地通过口头翻译转达给听者属于()。
A:笔译 B:机器翻译 C:口译答案:口译8.被郁达夫称之为“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影响最大的翻译标准()A:傅雷的“形似神似” B:钱钟书“化境” C:严复的“信、达、雅”答案:严复的“信、达、雅”9.翻译过程可分为()A:实施阶段 B:准备阶段 C:校核阶段答案:实施阶段;准备阶段;校核阶段10.译者要具备()能力。
A:语言水平 B:知识水平 C:翻译水平答案:语言水平;知识水平;翻译水平第二章测试1.Every life has its roses and thorns. 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甜有苦。
划线的部分在翻译时采用了______ 的翻译方法()。
A:词义的褒贬 B:词义的抽象化引申 C:词义的具体化引申 D:词义的选择答案:词义的抽象化引申2.I was not one t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 我不是那种让感情支配理智的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翻译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翻译美学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与构建覃潘燕(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柳州545036)摘要:跨文化翻译不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基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并结合美学的基本原理,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对源文进行本土化,使之符合本土语言历史与文化。
因此,语言翻译的过程也是文化翻译的过程,在跨文化翻译中使用翻译美学的基本原理,对翻译内容进行美学构建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研究翻译美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跨文化翻译中美学应用的渊源和发展历程,并着重分析了翻译美学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得出了构建跨文化美学的方法。
研究翻译美学在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与构建,对于发展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形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翻译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翻译美学;语言翻译;中西文化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6)22-0122-03跨文化信息的传播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在不同文化间动态地传递着信息、观念并且达到情感的共鸣,从而进行人类活动的交流沟通[1]。
而翻译恰恰是在这样的意愿的指导下,由翻译者收集信息并作出选择、加工以及处理,在每一个环节中融入自己的创造和理解,以达到跨文化信息传播。
因此翻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结合本土的语言历史和文化,对语言进行再加工,而这个转化过程是需要翻译美学作为基本原理的,只有将翻译美学应用到跨文化翻译的过程中去,构建符合翻译美学的跨文化翻译的方法,才能得到符合中国美学形式和内容的译作,从而使文化焕发出更久远的生命力。
1翻译美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1翻译美学的渊源翻译美学是翻译学领域的崭新发展,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的时间很短,科学生命力还很年轻。
国外第一次命名翻译美学的学者是Shirley Chew 和Alistair Stead ,国内翻译美学研究的标志则是傅仲选的《实用翻译美学》,两者皆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即翻译美学的研究历史仅有20多年的历史[2]。
A COURSE OFTRANSLATION 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一、教学目的: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二、教学过程:1. 翻译的定义和内涵2. 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3. 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4. 直译与意译5. 归化与异化6. 段落翻译练习第二讲翻译的过程一、教学目的:怎样去理解和表达;学会表达的基本策略。
二、教学过程:1. 理解与表达2. 切不可望文生义3. 习惯与表达4. 段落翻译练习第三讲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一、教学目的: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的不同,词汇对应与不对应等情况。
二、教学过程:1. 中西思维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2. 英汉词语完全对应3. 英汉词语部分对应4. 英汉词语不对应5. 汉英表达尽量简洁6. 形合和意合7. 段落翻译练习第四讲词义的选择,引伸和褒贬一、教学目的:要求准确理解句子中词的意义,从而在翻译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教学过程:1. 词义的选择2. 词义的引伸3. 词义的褒贬第五讲词法和句法的差异一、教学目的:主要了解英汉句子构成的差异,学会基本的转换方法。
二、教学过程:1. 词的搭配2. 词在句子中的位置3. 句序4. 英语句子结构转换6. 段落翻译练习第六讲加注和释义法一、教学目的:了解在翻译时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加注和释义法适用的情况。
二、教学过程:1. Annotation 加注法 2. Paraphrase 释义法3. 诗歌翻译练习第七讲词类转换一、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翻译中词类的活用情况,以便在翻译时采取灵活的策略。
二、教学过程:1. 例句 2. 古文翻译练习第八讲正反表达转换一、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正面表达和反面表达的灵活使用。
二、教学过程:1. 英语为肯定式,汉语译作否定式 2. 英语为否定式,汉语译作肯定式3. 双重否定4. 一些习惯表达的译法第九讲增词法一、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增词法(Amplification )在翻译中的运用。
二、教学过程:1. 根据意义上或修辞上的需要(for purpose of rhetoric or coherence) 2. 根据句法上的需要(for purpose of syntax) 第十讲省略法(减词法)一、教学目的:了解和掌握省略法(omission )在翻译中的运用。
高校英语翻译大赛试题答案一、翻译理论概述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其理论与实践历史悠久,且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了解翻译理论对于提升学生的翻译技能至关重要。
翻译理论主要包括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和认知学派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实践。
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强调语言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转换规则。
这一理论认为,通过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深入分析,可以找到两者之间的对应规律,从而实现准确无误的翻译。
然而,这一理论忽视了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有时难以处理含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文本。
文化学派则关注文化因素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它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
因此,翻译者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做到忠实原文的同时,使译文适应目标文化的接受习惯。
认知学派则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机制。
这一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涉及信息的编码、解码和重构。
翻译者需要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对原文进行理解和重构,生成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译文。
二、翻译策略与技巧在理解了翻译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翻译策略与技巧对于提高翻译质量至关重要。
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意译、借译等,而翻译技巧则涉及到具体操作层面,如同义词替换、词义引申、句式转换等。
直译是指在保持原文内容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将源语言直接转换为目标语言。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技术性或客观性较强的文本,但对于含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本则可能显得生硬。
意译则更注重传达原文的意图和风格,有时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改写。
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但要求翻译者具备较高的语言创造力和文化敏感性。
借译是指在无法直接找到对应词汇或表达时,借用其他语言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意义。
这种方法在处理一些特殊概念或术语时尤为有效,但也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差。
在具体操作层面,翻译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巧。
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题库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翻译理论中的“信、达、雅”是由哪位翻译家提出的?A. 严复B. 林语堂C. 王力D. 钱钟书2. 在翻译过程中,哪种方法强调原文的忠实度?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形译3. 翻译理论中,“功能主义”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霍姆斯C. 斯奈尔-霍恩比D. 费舍尔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翻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A. 文化差异B. 语言障碍C. 翻译技巧D. 语言风格5. 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是指什么?A. 翻译者与原文作者的交流B. 翻译者与目标语言读者的交流C. 原文与译文的交流D. 原文与目标语言的交流6. 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奈达B. 霍姆斯C. 斯奈尔-霍恩比D. 费舍尔7. 在翻译实践中,哪种翻译策略更注重原文的文化内涵?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形译8. 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主要强调的是什么?A. 原文的忠实度B. 译文的流畅性C. 译文的可读性D. 译文的交际功能9. 翻译理论中的“翻译单位”通常指的是什么?A. 词汇B. 句子C. 段落D. 文章10. 在翻译实践中,哪种翻译方法更注重译文的可读性?A. 直译B. 意译C. 音译D. 形译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翻译理论中的“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区别。
2. 描述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文化差异,并举例说明。
3. 阐述翻译理论中的“功能主义”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理论,并结合实际翻译案例进行分析。
2. 论述翻译实践中如何处理语言风格的差异,并给出具体的翻译策略。
四、翻译实践题(共30分)请将以下中文段落翻译成英文,并注意保持原文的语义、风格和文化内涵。
原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不仅要忠实于原文,还要考虑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读者的接受能力。
五、结论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英语和汉语被动句有如下几个共同点和不同点:1.在被动句构成和主、被动转换方面,英语和汉语被动句都主要靠句法和词法手段,但是在被动动词的构成方面二者间有一些差异。
2.英语被动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的被动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只是在句中加上表示被动的介词“被”。
3.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
英语被动句中无标记被动句的使用频率不高,而汉语被动句中大多是无标记被动句。
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特征方面,英语被动句不表示“遭遇”或“接受性”含义,汉语被动句虽然不是专门用来表示“遭受性”语义的,但有时汉语被动句的贬义色彩非常浓。
参考文献:[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商务印书馆,1961.[3]谷婷婷.英汉被动句式的比较[J].宿州师专学报,2003.[4]龚千炎.现代汉语里受事主语句[J].中国语文,1980,(5.[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7]林语堂.开明英文文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2.[8]刘迅,李定坤.英汉被动句比较[J].华中师院研究生学报,1984,(3.[9]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摘要: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但是在翻译学的建立,以及翻译理论的特色和翻译流派等问题上,还处于一种争论的状态中。
在当前紧迫的学科建设中,研究者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尤其是传统翻译论和现代翻译论,以及翻译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把握翻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国翻译沿革翻译学自人类开始翻译活动,尤其是文字翻译活动以来,对翻译的研究便从未中断。
每次随着翻译活动高潮的到来,翻译研究就趋向深入,翻译研究中的争论也愈加激烈。
中国翻译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某些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西方。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作者:乔晓芳来源:《现代交际》2020年第15期摘要:运用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下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对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小小小小的火》部分翻译进行详尽分析,认识华裔作家文化身份建立的心路历程,旨在深入了解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其研究,验证翻译转换理论对小说文本英汉翻译的重要指导作用,以期为更多的英汉翻译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层次转换范畴转换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059-04近几年来,一批优秀的当代文学作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不乏一些美籍华裔作家的作品。
在文化“大熔炉”这样的背景下,美籍华裔作家在创作之中面临着身份建立的困难、身份认同的不易,以及身份重构的无奈与必然。
为了体现这种个人情感和最大限度保留原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涉及各类转换,竭力用各类转换使源语与译语达到翻译的对等。
最系统的翻译转换理论莫过于卡特福德的理论,本文运用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小说《小小小小的火》中的英汉翻译进行分析,以验证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指导英汉翻译实践的有效性,有助于未来翻译实践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一、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一)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之文献综述1958年,维奈和达贝尔内在其合作的《法英比较文体学》中提出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
经过详细的研究和实践之后,维奈和达贝尔内又把直接翻译具化为借词、仿造词语和直译;把间接翻译细分为词性转换、等值、调节和改编(杰里米·芒迪,2014:89)。
虽然已经细分为七种技巧,但是很多学者依然认为并不如卡特福德的概念详尽。
他们在英语和法语的大量文本中还运用这七个程式进行比较和翻译实践,并做出了详细阐释。
维奈和达贝尔内的研究成果为今后学者对翻译转换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遗憾的是,他们虽然已经细分出七种技巧,但没有明确地提出“转换”这个词。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1. 选择题:10题,每题 2分,共 20分。
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2题,每题 15分,共 30分。
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 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 :1段,共 50分。
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 ---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B. 文学作品C. 科技著作D. 哲学著作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 ---A---”的翻译观点。
A. 善译B. 化境C. 神似D. 信、达、雅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 --B----的译作。
A .严复 B. 林纾C. 林语堂D. 梁实秋4. “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 --D----的形式。
A. 词句B. 词句和比喻C. 各种修辞手段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5. 翻译是一种(A 的交际活动。
A . 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C . 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__________。
(A . 篇章 B. 句子 C. 词语 D. 单词7. 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 ----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B. 多后置定语C. 多新词汇D. 多常用词汇8. 鲁迅曾提出过“ -------B--------”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B. 宁信而不顺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D. 忠实、通顺、得体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 ---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B. 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C. 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D. 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 ----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1在南京大学姜秋霞教授举办的一次翻译调查中,多数读者认为,读异国文学是为了欣赏异国作品特有的韵味和语言风格,是想了解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异同究竟在什么地方。
因此,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在处理英译汉或汉译英时,都应该着力于全面,完整地向译语读者介绍对方的全部意韵,包或文化。
According to a survey on translation done by Jiang Qiuxia , a professor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 the majority of readers agreed that read translated literature to apprentice the uniqueness of style and language and to understand how foreigner are different from us Chinese. Therefore ,from the respective of promoting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we should be dedicated to the task of comprehensivelyintroducing the source texts ,cultural meeting include,no matter in translating english intovice versa.2 江南的春天素称多雨,一落就是七八天。
住在上海的人们,平日就感不到雨的需要,一旦下雨,天气是那么阴沉,谁也耐不住闷在狭小的家里。
可是跑到外面,没有山,没有湖,也没有经雨的嫩绿的叶子,一切都不及晴天好,有时阔人的汽车从你身旁驶过,还带一身污泥回来。
Spring in the south is known to be rainy. During this season , never rains there but itreminds wet for seven or eight days on end .dwellers in shanghai who usually do not feel the need for rain.will be bored with having to confine themselves in their close quarters when outside it is gloomy with rain . While in the open .seeing to mountains, nor lakes,nor rain-drenched soft green lifts, you will fine noting comparable to a fine day .sometimes, worse still, a rich man's car flashing past may splash you all over with mud.3享有巨大声望柯南道尔的侦探故事有关虚构侦探福尔摩斯写他的精彩故事。
每一个侦探故事包含与犯罪有关的一个谜,通常在谋杀的典型案例,犯罪发生附近故事的开始。
谁做的呢?在谎言的利益整个背部。
被称为侦探,他开始了他的询问,并终结到来时,其中的奥秘是解决和刑事带来正义或某种方式或其他处罚。
当然变化对这个主题。
有很多是没有实际的犯罪。
但只有一宗怀疑之一,这是在未来的担心。
有时,刑事从一开始,已知的兴趣在于他犯犯罪原因,或侦探如何找出读者知道已经或怎么回事,可在法庭上证明。
但总是有神秘或某种形式的问题,它必须始终有一个逻辑解决方案。
The detective story has enjoyed an immense popularity ever Conan Doyle write his wonderful stories about the imaginary detective Sherlock holmes. Every detective story contains a mystery connected with a crime , usually murder in the typical case , the crime occurs near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 Who did it? There in lies the interest of the whole back. A detective is called in, he begins his inquires, and the end comes when the mystery is solved and the criminal brought to justice or punished some way or other . There are of course variations on this theme. There many be no actual crime at all. But only a suspected one, or one which is feared in the future. Sometimes the criminal is known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 and the interest lies in how he commits the crime, or why,or how the detective find out what the reader knows already, or how the case can be proved in court. But there is always mysteryor a problem of some kind, and it must always have a logical solution.4 长久以来,农业经济一直被忽略,现在却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中之重。
去年通过了农业五年发展计划,通过800亿美元的农业项目投资,用现代科技代替旧的耕作方式〈如水牛〉,从而为国人提供足够的基本粮食。
政府希望此举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分流大量涌入城市的农业人口.确保中国人的自给自是.目前,由于政府农业支出的大幅增加,吸引了众多渴望在农业危机之下·把握时机鲋的企业家.从新西兰,以色列来到中国希望中国政府合资。
生产化肥或设立生物技术实验室。
相比起暴跌的股市楼市带来的收益,政府提供的优厚农业贷款意味着更多回报。
因此,中国最富有的大型企业也开始初次探索农业领域内的商机。
Agriculture ,long the neglected stepchild of the economy, has become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top priority .a five-year development plan approved last year willchannel $80 billion into rural projects to replace the water buffalo with modern technologythat can provide enough of the stables Chinese need .that Beijing hopes , should raise farm,stem the flight of peasants the cities and thus ensure that china can feed himself .already ,the boost in government spending is attracting entrepreneur eager toMake hay from the threatening farm crisis . They are coming from as far as a field as New Zealand and Israel, participating in ventures with Beijing that range from fertility plans tobio tech labs . China is richest corporation have begun to explore agribusiness for the first time lured by sweetheart government loans that offer a better return than slumping stock andreal estate market.5你的教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不应因此而自满。
You have made good progress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but you should guard against complacency. 6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
Any emerging thing is bound to experience difficulties and setbacks before it reaches maturity . 7于是我们面临一种选择,要么利用技术来提供并满足一直被视为并无必要的各种需求,要么利用技术来缩短人们为了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而必须工作的实数。
Then we are face with a choice between using technology to provide and fulfill needs which have been regarded as unnecessary ing technology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hours of work which a man must do in order to earn a given standard of living .8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Reading book can acquire knowledge .Through reading one can acquire knowledge .9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We must be courageous enough to venture on experiments as far as reforms are concerned .10人们已经把李白的诗集集成了多种外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