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校史
- 格式:ppt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33
民国名牌大学有哪些民国时期中国不乏优秀的综合类大学,无奈52年的院系调整以后中国的高等教育走了很长时间的弯路。
现在再看看那些逝去的大学,真是不胜唏嘘。
简单的考证了一下民国各个时期的名校。
供大家缅怀-------------------------------------一、1910年代1920年代中期这些年是“一大六高”一所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六大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 武汉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 中山大学)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四川大学)沈阳高等师范学校(-> 东北大学)--------------------------------二、黄金十年(1927-1937)里的名校就很多了,这个时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
1.公立大学,分国立和省立两档。
第一批国立大学很多到现在都是名校,也顺便说下校史(国立两字省去,下同):北京大学:前身为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1938年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大。
1946年复校。
1952年农学院独立为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医学院独立为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并回),文理学院兼并燕京大学文理学院,迁至燕京大学旧址办学。
北平师范大学:前身为1901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
1908年,改为京师优级师范学堂。
1912年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3年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1931年7月,北平师范大学与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合并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1938年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
1946年返京复校。
北平大学:本为1927年北京九校合并得来,但不久后北京大学和北平师范大学分出。
1938年迁至西北组西北联大。
1946年复校时并入北京大学。
北洋大学:前身为1903年创办的北洋大学堂,1928年后改称北洋工学院,1938年迁至西安组成西北联大,1945年复校为北洋大学,1951年后为天津大学.中央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被拆的七零八落):前身为1914年创办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起改为东南大学,1927年改为国立中央大学。
南大历史概括
南大历史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校阶段(1902年-1949年):南京大学建校于1902年,
初期承袭了西方大学模式,以传播现代科学知识为目标。
在这一阶段,南大经历了多次校址迁移和改名,并逐渐形成了以文科为主的学科布局。
2. 解放初期(1949年-1966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大学充分发挥了高等教育的作用。
学校成为新中国培养高级人才的重要基地,科研成果显著。
然而,在上世纪60
年代初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南大经历了严重的政治运动和学术冲击,师生关系遭到破坏。
3.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大遭受
了长时间的停课、破产和学术整乱,许多师生被迫下放和劳动。
学校的学术秩序和教育品质遭受重大损失。
4.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后,南大开始
逐渐恢复和发展,学科设置不断扩充和增强,校园面貌改变。
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加盟,成为国内一流大学之一。
总体来说,南京大学的历史经历了创校阶段、解放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阶段。
从最初的西式大学模式到现代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南大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变迁,但
始终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使命,成为了中国教育界的重要一员。
南林校史小整理一、五脉汇合1、1902.5 (南京)三江师范学堂→ 1928-1949 国立中央大学(1929年成立森林系)→ 1949国立南京大学森林系1946,梁希为中央大学森林系刊《林钟》题写“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宏愿。
2、1888汇文书院→ 1910 金陵大学(1915年设立森林系)→ 1952年与南京大学森林系合并为南京林学院3、湖北农务学堂1898张之洞创办(1902年设立林科)→ 1950年改名湖北农学院4、1905 江西实业学堂→1949南昌大学森林系→ 1952并入华中农学院林学系5、1893 武汉自强学堂→1937国立武汉大学森林系→ 1952与湖北省农学院合并组建中华农学院二、独立建校1、1952年南京大学森林系,金陵大学森林系,浙江大学森林系合并为华东林学院(后决定浙江大学森林系不并入),后改名南京林学院,与南京农学院合办,合称南京农林学院。
2、1955年独立建校。
三、十年动乱时期1、1972年初,杨致平党委副书记将校名从南京林学院改为“南京林产工业学院”,避免了学校搬迁。
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题写校名。
四、改革开放后1、1983年10月8日,恢复校名为“南京林学院”2、1981年,成立木材水运研究室3、教学主楼于1981年开工,1983年完工,呈“工”字型4、1985年8月6日,林业部批准,将“南京林学院”改名为“南京林业大学”,于当年教师节举行挂牌仪式5、1987年成为全国高校军训试点单位学校院系发展1976-1985 林学、林化、林机、林工1985 林业经济管理系1986 森林工程系90年代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学院、木材工业学院(于2013年改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风景园林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2000年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理学院、外语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方学院南方学院成立1999年成立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2000年改名为南方学院,2010年设立淮安校区近年来校长1984-1993 王明庥1993-1997 赵奇僧1997-2010 余世袁2010-至今曹福亮注:现任党委书记为封超年五、科研贡献1、1948年郑万钧教授与胡先骕教授发现“本早已灭绝“的水杉树种,被认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2、上世纪70年代,以王明庥院士为代表的团队,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开展杨树引种试验和新品种培育、推广。
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作文《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之旅》其一《初见校史馆》听说要去南京大学校史馆参观,我心里可好奇了。
到了那地方,好家伙,这校史馆看起来还挺有气派的。
一进门,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装满故事的时光机。
里面灯光打在那些展物上,亮堂堂的。
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些老照片,照片上的人打扮得和我们现在可太不一样了,男的穿着长袍马褂,女的呢,也是那种很朴素的民国装扮。
看照片上那时候的校园,建筑看起来有点老旧,但是很有韵味,墙角还有爬山虎之类的植物,感觉充满了生机。
我走着走着,看到有一个玻璃展柜特别吸引我。
里面放着一本旧书,那书页看起来都有点泛黄了,感觉轻轻一碰就会碎掉。
书上的字都是手写的,我凑近了仔细看,那字写得可真工整,一笔一划的。
能想象出当年的学子拿着这本书在教室里认真读书的样子,要是我现在写作业写字有这一半认真就好了。
其二《深入探索》越往里走,我发现校史馆里的东西越丰富。
有一件旧的校服,那款式和现在区别可大了。
颜色也是那种很朴素的蓝白相间。
我对着那件校服看了半天,心想以前的同学穿着这个肯定特别有学生样。
就在我看得入神的时候,同行的一个小伙伴突然说:“你看这校服,宽宽松松的,感觉能塞下两个我了。
”我们一下子就笑了起来。
旁边还有一个教室的场景还原,那课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我忍不住走过去坐在椅子上,体验一下当年学子上课的感觉。
桌子上有一个老式的墨水瓶和一支蘸水笔。
我拿起蘸水笔,学着想象中的样子想要写字,结果一下蘸了太多的墨水,滴得桌子上到处都是,可狼狈了,吓得我赶紧找纸巾来擦。
在这个场景周围,还有一些当年老师的教案展示。
那些教案写得密密麻麻的,都是手写的。
看那些批注,感觉老师们特别用心。
上面还有一些红红的勾勾叉叉,就像我们现在的老师批改作业那样严厉又认真。
其三《不舍离开》在参观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又开始回头看那些展品和资料。
感觉这一趟参观就像是跟着南京大学一起经历了一遍它的成长史。
我看到有一群小学生模样的孩子也在参观,他们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带队的老师就一个个耐心解答。
1、1956年,北大北师大成为全国重点大学时,这所学校不是重点大学。
1960年,连合肥工业大学等60所高校成为全国重点大学时,这所学校依然不是重点大学。
直到1978年,这所大学才成为80余所重点大学之一。
2、这所大学的老校长在国家教委门前的雪地里坐了一夜,才侥幸与北大北师大一起办起了研究生院。
3、这所大学不是第一批16所副部级高校之一,确切的说,第二批也不是,只是后来增补的而已。
4、这所大学党委书记直到2003年开始才由中组部任命,至于中央直接任命,那还差得远.5、这所学校的百年校庆7个中(河蟹)央(河蟹)政(河蟹)治(河蟹)局(河蟹)常(河蟹)委一个也没有出席,25个中(河蟹)央(河蟹)政(河蟹)治(河蟹)局(河蟹)委(河蟹)员一个也没出席,唯一一个出席的和中(河蟹)央沾点边的是一个刚刚当选的中(河蟹)央委员,说出来大家也不认识,从来没在新闻联播上听过。
6、霍金访华的时候没有去过这所大学,尽管他的论文中曾经数十次引用过这所大学天文、物理系发表在《science》、《nature》上的论文。
7、联合国秘书长曾经到过这所大学,但是百年校庆的时候谁也没有提醒他应该发个贺电过来。
8、人民日报十年刊登的关于这所大学的新闻不超过十条。
而且多数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偶尔提到。
9、这所大学的学生不能确定自己的母校是不是被国人尊敬10、这所大学得师生从来不敢在外面说自己是中国最杰出的***之一11、90年代,这所大学的校长因为学校日益困难窘迫,愤而辞职。
这所学校的党委书记因为全校帐上只剩下5万块钱不得不四处借款给老师发工资12、97年,这所学校为了筹措经费,曾经万不得已,打算卖掉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校区,卖掉自己的根,甚至打算把象征学校精神的老建筑出租给酒店。
13、这所学校20年前动工兴建的新校区到前几年还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个用建筑工棚组成的阅览室。
新校区里的很多建筑和景观都是历届师生义务劳动建设起来的,里面的一草一木,国家没有投资一分钱。
1952年南京的高等院校调整作者:吴雪晴来源:《世纪风采》2017年第09期1952年,南京市按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部署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的统一规划,对高等院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
这次调整,对新中国成立后南京高等教育的发展,乃至对南京经济建设的影响,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南京高校调整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的南京高等院校,办学形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国家办的大学,如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等;另一类是外国教会在南京创办的大学,如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等;第三类为私人办的大学,如建国法商学院等;第四类为国民党政府的军事院校,如中央军官学校、陆军大学等。
至1949年4月南京解放,大多数学校或关闭、或南迁,南京仅存6所大学。
它们是:国立中央大学(有文、理、法、农、工、医、师范七个院和一个新生院),国立政治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后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国立政治大学,有政治、法律、外交、经济等分院和地政学院),私立金陵大学(有文、理、农三个学院),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有文、理两个学院),私立建国法商学院及南京药学专科学校,共有教职工1951人,其中专职教师719人,在校学生3455人。
新中国成立以后,如何对待这些国统区遗留下来的高等院校,是—个事关重大的问题。
早在1948年7月1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发出指示,对新收复区的大中学校,采取“维持原校,加以改良”的方针。
1949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撰写的布告中,明确宣布:“保护一切公私学校、医院、文化教育机关、体育场所,和其他一切公益事业。
凡在这些机关供职的人员,均望照常供职,人民解放军一律保护,不受侵犯。
”遵照中共中央的方针,南京解放后,解放军南京市军管会、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政府就成立了专管教育的机构,如市军管会先后设立了文教接管委员会、高等教育处,南京市委设立学区党委(后改称学校党委、高等学校党委),南京市政府设立了文化教育委员会、教育局。
南大印象:北大之旅的心得体会。
一、深深的文化底蕴南京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前身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校坐落在国际知名的明孝陵旁。
自从1958年成立以来,南大一直走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前列,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和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大融合了中西文化精华和学术成果,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打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教育文化。
在南大之旅中,我参观了南京大学校史馆。
校史馆内有大量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展现了南大近百年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成就。
从南大校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南大精神和文化底蕴是南大最独特的地方。
这也是南大赢得社会尊重和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
南大一贯坚持“诚信、自由、创新”的校训,强调人文精神、生命尊严、社会责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这种鲜明的文化特色,让我在南大之旅中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学术成果的融合。
二、亲民的办学理念南大之旅中,我最为惊喜的是南大的亲民办学理念。
南大不仅将自己定位为世界一流大学,同时高度重视面向全社会拓展的人才培养任务。
南大坚持高水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才能的培养。
南大之旅中,我参观了南大由学生自主运营的“青年驿站”、领先全国的“阳光家园”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南大人文社会科学实验班和“一村一品”示范项目等优秀实践教学案例。
南大在教育理念的实践上,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个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大学校门,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严谨的学术氛围南大之旅中,我还感受到了南大的文化氛围与思想理念。
南大注重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与发展,是中国高等学府中之一研究实力最强的大学之一。
南大在学术研究方面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科研活动和成果的创新,成为中国许多领域内最优秀的知识产权集中孵化器。
南大之旅中,我参观了数学与天文学院、物理学院等优秀院系。
在南大的教学楼里,我看到了许多各学科领域的大师级别的教授,他们都非常的敬业和认真。
南大将教育的本质落实到真正的学问和知识的深入学习中。
江苏985大学有几所_附全部名单一览表(共2所)南京大学简介南京大学(Nanji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是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
位列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和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南京大学其学脉可追溯自孙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近代校史肇始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此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等历史时期,1949年由民国时期中国最高学府“国立中央大学”易名“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径称“南京大学”并沿用至今。
1920年在中国国立高等学府中首开“女禁”,引领男女同校之风。
最早在中国开展现代学术研究,建立中国最早的现代科学研究实验室,成为中国第一所以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文理为基本兼有农工商等专门应用科、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的现代大学,被国际上誉为“东方教育的中心”。
东南大学简介东南大学(SoutheastUniversity),简称“东大”,位于江苏省会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欧工程教育平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主要成员,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共建。
南京大学简介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学校前身上可溯至源于汉后吴永安元年(258年)的南京太学,历史上曾历经多次变迁,是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中国现代科学的发祥地和现代儒家思想与中华文明复兴的基地,倡行人文思想之会通与学术之昌明以求世界的和平繁荣,在教育、学术和文化上均具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现为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九校联盟成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为中国最顶尖的著名学府之一。
学校主页: 中文名:南京大学外文名:Nanjing University 简称:南大(NJU)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国家重点学科:61个硕士点:213个博士147个创办时间:1902年类别:公立大学学校类型:综合类主管部门:教育部学校属性:211工程,985工程,研究生院现任校长:陈骏知名校友:严济慈陆孝同吴健雄陈德铭所属地区:中国江苏主要院系:文学院天文学系物理学院大气科学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点:院士:38人主要奖项:1个国家实验室(筹)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博士后流动站:28个前身: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发展定位:创“世界一流大学”目录近年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学校简介精神传统校训校歌传统历史沿革历史概览历史纪事历史地位院系设置专业排名校区环境科研成就科研基地重点学科高校排名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杰出校友南大校庆近年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学校简介精神传统校训校歌传统历史沿革历史概览历史纪事历史地位院系设置专业排名校区环境科研成就科研基地重点学科高校排名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杰出校友南大校庆展开近年南京大学录取分数线录取分数线专业分数线高考科目:年份最低最高平均投档录取人数录取批次2011 -- 667 661 -- 42 本科一批2010 -- 644 633 -- 48 本科一批年份最低最高平均投档录取人数录取批次2009 618 668 637 -- 55 本科一批 2008 610 654 628 -- 35 本科一批 2007 631 671 655 -- 38 本科一批 2006 590 669 634 -- 32 本科一批 2005 616 682 642 -- 32 本科一批 2004 650 -- -- -- -- 不详 2003 586 -- -- -- -- 不详 2002 580 -- -- -- -- 不详 2001---- 506-- -- 不详专业大类 专业小类专业名称最低最高平均暂无数据编辑本段学校简介南京大学[1],简称“南大”,地处中国南京,是源远流长的高等学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