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 船舶稳性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92
船舶力学的船体稳定性分析船舶力学是研究船舶在水中运动及力学性能的学科,船体稳定性是船舶力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对船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
一、船体稳定性的概念船体稳定性指船舶在平静水面上保持稳定的能力,即船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到平衡状态,并能经受一定程度的倾斜而不翻覆。
船体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二、船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 重心位置:船舶的重心位置对稳定性影响较大,重心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稳定性下降。
一般来说,船舶的重心位置应该尽量靠近船舶的中心线,以提高稳定性。
2. 压力中心位置:船舶的压力中心位置是指船下部受到浮力的作用点。
压力中心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船体的稳定性,合理的压力中心位置可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3. 船舶形状:船舶的外形对于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船舶通常采用宽船底和圆弧形侧壁,以增加船舶的稳定性。
4. 重量分布:合理的重量分布可以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经验上,船舶的重量应集中在船舶的下部,以增加稳定性。
三、船体稳定性分析方法1. 初步稳性计算:通过计算船舶的几何参数和重心位置,利用稳定性公式进行初步的稳性计算。
初步稳性计算可以快速评估船舶的稳定性,并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 可能性稳性计算:利用可能性稳性曲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该方法通过模拟船舶在倾斜时的稳定状态,绘制稳性曲线来评估船舶的稳定性。
可能性稳性计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船舶的稳定性。
3. 倾斜试验:通过进行倾斜试验来验证船舶的稳定性。
倾斜试验是将船舶船体倾斜一定角度,观察船舶的回复能力以及倾斜角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倾斜试验是一种直接、可靠的稳性分析方法。
综上所述,船体稳定性是船舶力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稳定性分析涉及到重心位置、压力中心位置、船舶形状和重量分布等因素。
通过初步稳性计算、可能性稳性计算以及倾斜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船舶的稳定性,并为船舶设计、建造和操作提供依据,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
第四章船舶稳性第一节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一)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1、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下,GM>0,MR2、随遇平衡G点与M点重合,GM=0,M=0R3、不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上,GM<0,MR(二)稳性的定义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受给定的外力作用后发生倾侧而不致倾覆,当外力消失后仍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的能力。
(三)稳性分类分类方法: 按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倾斜力矩性质、船舱是否进水┏破舱稳性稳性┫┏初稳性(小倾角稳性)┃┏横稳性┫┏静稳性┗完整稳性┫┗大倾角稳性┫┗纵稳性┗动稳性其中,倾角小于等于10-15度称为小倾角,否则称为大倾角。
倾斜力矩性质指静力或动力,或者说有无角速度、角加速度。
第二节船舶初稳性(1)(一)船舶初稳性的基本标志1.稳心M 与稳心距基线高度KM船舶小倾角横倾前、后其浮力作用线交点称为横稳心,简称稳心。
稳心M距基线的垂向坐标称为稳心距基线高度。
2.初稳性的衡准指标稳心M至重心G的垂距称为初稳性高度GM。
初稳性高度GM是衡准船舶是否具有初稳性的指标。
初稳性高度大于零,即船舶重心在稳心之下,船舶就有初稳性。
3.初稳性中的假设(对于任一给定的吃水或排水量)(1)小倾角横倾(微倾);(2)在微倾过程中稳心M和重心G的位置固定不变;(3)在微倾过程中浮心B的移动轨迹是一段以稳心为圆心的圆弧;(4)在微倾过程中倾斜轴过漂心。
(二)初稳性高度GM的表达式GM=KB+BM-KG=KM-KG第二节 船舶初稳性(2)(三) 初稳性高度的求取1、 KM 可在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参数表或载重表中查取。
2、 KG 的计算式中,P i —— 组成船舶总重量(含空船重量等)的第i 项载荷,tZ i —— 载荷P i 的重心距基线高度,m3、Z i 确定(1)舱容曲线图表查取法船舶资料中通常有各个货舱和液舱的舱容曲线图或数据表,利用舱容曲线图表,可方便确定舱内散货或液货的重心高度Z i ,方法如下:i )对于匀质散货或液货,已知货堆表面距基线高度,在图中左纵轴上对应点做水平线交舱容中心距基线高度曲线得B 点,过B 点做垂线交上横轴得C 点,对应值即为该舱货物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附则3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文件包括的所有船舶的完整稳性规则说明与要求1 本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9(18)决议的附件。
2 本附则中“动力支承船”的有关规定已被《国际高速船安全规则》所替代。
详见本法规第4篇附则2《际高速船安全规则》。
3 船舶的完整稳性还应符合本法规总则与第1篇的适用规定。
349第1章一般规定1.1 宗旨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文件包括的所有类型船舶的完整稳性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旨在提出稳性衡准及其他为确保所有船舶的安全操作而采取的措施,使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船舶、船上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1.2 适用范围1.2.1 除非另有说明,本规则中的完整稳性衡准适用于长度为24m及以上的下列类型船舶和其他海上运输工具:——货船;——装载木材甲板货的货船;——装载散装谷物的货船;——客船;——渔船;——特种用途船;——近海供应船;——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方驳;——动力支承船;——集装箱船。
1.2.2 沿海国家可对新型设计的船舶或未包含在本规则内的船舶的设计方面制定附加要求。
1.3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对过去常用的术语但在本规则中未定义的,如在1974 SOLAS公约中所定义的,亦适用于本规则。
1.3.1 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1.3.2 客船:系指经修改的1974 SOLAS公约第Ⅰ/2条中规定的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
1.3.3 货船:系指非客船的任何船舶。
1.3.4渔船:系指用于捕捞鱼类、鲸鱼、海豹、海象或其他海洋生物资源的船舶。
1.3.5 特种用途船:系指国际海事组织《特种用途船舶安全规则》(A.534(13)决议案)1.3.3中规定的因其特殊用途载有12名以上特种人员(包括可不超过12名乘客)的机动自航船舶(从事科研、探险和测量的船舶;用于培训海员的船;不从事捕捞作业的鲸鱼或鱼类加工船舶;不从事捕捞作业的其他海洋生物资源加工船或其设计特点和运行方式类似上述的其他船舶,根据主管机关的意见可列入此类范围)。
船舶稳性计算
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在水中的平衡状态。
稳性计算是设计和运营船舶的
重要环节之一,能够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保持平稳和安全的状态。
本文
将介绍船舶稳性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船舶稳性计算的方法包括静态稳性计算和动态稳性计算。
静态稳性计
算是通过计算浮力和重力之间的距离来确定船舶的稳定性。
这个距离被称
为“净上净”。
当净上净值为正时,船舶具有稳定性;当净上净值为零时,船舶处于平衡状态;当净上净值为负时,船舶不稳定,容易倾覆。
动态稳性计算是通过考虑船舶在运动过程中的转矩和惯性力来确定稳
定性。
转矩是指应用在船舶上的力,它会导致船舶产生旋转运动。
惯性力
是指船舶在快速运动或遭遇外界扰动时所受到的力,它会影响船舶的稳定性。
船舶稳性计算的结果可以用于确定船舶的稳性范围和限制条件。
船舶
的稳性范围是指船舶在不同荷载和运动条件下的稳定性区域。
稳性限制条
件是指船舶在不同荷载和运动条件下必须满足的稳定性要求。
这些范围和
条件可以用于制定船舶操作和负载规范,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稳定性。
总之,船舶稳性计算是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保持平稳和安全的重要
环节。
通过静态稳性计算和动态稳性计算,可以确定船舶的稳性特性,并
制定相应的稳定性范围和限制条件。
这些计算结果对于船舶设计和运营都
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稳定性。
附则3 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文件包括的所有船舶的完整稳性规则说明与要求1 本附则是国际海事组织第18届大会1993年11月4日通过的A.749(18)决议的附件。
2 本附则中“动力支承船”的有关规定已被《国际高速船安全规则》所替代。
详见本法规第4篇附则2《际高速船安全规则》。
3 船舶的完整稳性还应符合本法规总则与第1篇的适用规定。
349第1章一般规定1.1 宗旨关于国际海事组织文件包括的所有类型船舶的完整稳性规则(以下简称本规则)旨在提出稳性衡准及其他为确保所有船舶的安全操作而采取的措施,使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船舶、船上人员和环境的危害。
1.2 适用范围1.2.1 除非另有说明,本规则中的完整稳性衡准适用于长度为24m及以上的下列类型船舶和其他海上运输工具:——货船;——装载木材甲板货的货船;——装载散装谷物的货船;——客船;——渔船;——特种用途船;——近海供应船;——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方驳;——动力支承船;——集装箱船。
1.2.2 沿海国家可对新型设计的船舶或未包含在本规则内的船舶的设计方面制定附加要求。
1.3 定义下列定义适用于本规则。
对过去常用的术语但在本规则中未定义的,如在1974 SOLAS公约中所定义的,亦适用于本规则。
1.3.1 主管机关:系指船旗国政府。
1.3.2 客船:系指经修改的1974 SOLAS公约第Ⅰ/2条中规定的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
1.3.3 货船:系指非客船的任何船舶。
1.3.4渔船:系指用于捕捞鱼类、鲸鱼、海豹、海象或其他海洋生物资源的船舶。
1.3.5 特种用途船:系指国际海事组织《特种用途船舶安全规则》(A.534(13)决议案)1.3.3中规定的因其特殊用途载有12名以上特种人员(包括可不超过12名乘客)的机动自航船舶(从事科研、探险和测量的船舶;用于培训海员的船;不从事捕捞作业的鲸鱼或鱼类加工船舶;不从事捕捞作业的其他海洋生物资源加工船或其设计特点和运行方式类似上述的其他船舶,根据主管机关的意见可列入此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