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稳性
- 格式:pdf
- 大小:408.91 KB
- 文档页数:49
船舶力学的船体稳定性分析船舶力学是研究船舶在水中运动及力学性能的学科,船体稳定性是船舶力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对船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分析方法。
一、船体稳定性的概念船体稳定性指船舶在平静水面上保持稳定的能力,即船体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恢复到平衡状态,并能经受一定程度的倾斜而不翻覆。
船体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船舶的安全性和操作性。
二、船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1. 重心位置:船舶的重心位置对稳定性影响较大,重心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稳定性下降。
一般来说,船舶的重心位置应该尽量靠近船舶的中心线,以提高稳定性。
2. 压力中心位置:船舶的压力中心位置是指船下部受到浮力的作用点。
压力中心位置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船体的稳定性,合理的压力中心位置可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3. 船舶形状:船舶的外形对于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船舶通常采用宽船底和圆弧形侧壁,以增加船舶的稳定性。
4. 重量分布:合理的重量分布可以提高船舶的稳定性。
经验上,船舶的重量应集中在船舶的下部,以增加稳定性。
三、船体稳定性分析方法1. 初步稳性计算:通过计算船舶的几何参数和重心位置,利用稳定性公式进行初步的稳性计算。
初步稳性计算可以快速评估船舶的稳定性,并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 可能性稳性计算:利用可能性稳性曲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该方法通过模拟船舶在倾斜时的稳定状态,绘制稳性曲线来评估船舶的稳定性。
可能性稳性计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船舶的稳定性。
3. 倾斜试验:通过进行倾斜试验来验证船舶的稳定性。
倾斜试验是将船舶船体倾斜一定角度,观察船舶的回复能力以及倾斜角度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倾斜试验是一种直接、可靠的稳性分析方法。
综上所述,船体稳定性是船舶力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其稳定性分析涉及到重心位置、压力中心位置、船舶形状和重量分布等因素。
通过初步稳性计算、可能性稳性计算以及倾斜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船舶的稳定性,并为船舶设计、建造和操作提供依据,保障船舶的安全运行。
第四章船舶稳性第一节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一)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1、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下,GM>0,MR2、随遇平衡G点与M点重合,GM=0,M=0R3、不稳定平衡<0G点在M点之上,GM<0,MR(二)稳性的定义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受给定的外力作用后发生倾侧而不致倾覆,当外力消失后仍能回复到原来的平衡位置的能力。
(三)稳性分类分类方法: 按倾斜方向、倾角大小、倾斜力矩性质、船舱是否进水┏破舱稳性稳性┫┏初稳性(小倾角稳性)┃┏横稳性┫┏静稳性┗完整稳性┫┗大倾角稳性┫┗纵稳性┗动稳性其中,倾角小于等于10-15度称为小倾角,否则称为大倾角。
倾斜力矩性质指静力或动力,或者说有无角速度、角加速度。
第二节船舶初稳性(1)(一)船舶初稳性的基本标志1.稳心M 与稳心距基线高度KM船舶小倾角横倾前、后其浮力作用线交点称为横稳心,简称稳心。
稳心M距基线的垂向坐标称为稳心距基线高度。
2.初稳性的衡准指标稳心M至重心G的垂距称为初稳性高度GM。
初稳性高度GM是衡准船舶是否具有初稳性的指标。
初稳性高度大于零,即船舶重心在稳心之下,船舶就有初稳性。
3.初稳性中的假设(对于任一给定的吃水或排水量)(1)小倾角横倾(微倾);(2)在微倾过程中稳心M和重心G的位置固定不变;(3)在微倾过程中浮心B的移动轨迹是一段以稳心为圆心的圆弧;(4)在微倾过程中倾斜轴过漂心。
(二)初稳性高度GM的表达式GM=KB+BM-KG=KM-KG第二节 船舶初稳性(2)(三) 初稳性高度的求取1、 KM 可在静水力曲线图、静水力参数表或载重表中查取。
2、 KG 的计算式中,P i —— 组成船舶总重量(含空船重量等)的第i 项载荷,tZ i —— 载荷P i 的重心距基线高度,m3、Z i 确定(1)舱容曲线图表查取法船舶资料中通常有各个货舱和液舱的舱容曲线图或数据表,利用舱容曲线图表,可方便确定舱内散货或液货的重心高度Z i ,方法如下:i )对于匀质散货或液货,已知货堆表面距基线高度,在图中左纵轴上对应点做水平线交舱容中心距基线高度曲线得B 点,过B 点做垂线交上横轴得C 点,对应值即为该舱货物重心距基线高度Z i 。
保证船舶稳性的措施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在航行、靠泊和装卸货物等情况下不发生危险倾覆的能力。
良好的船舶稳性措施能够确保船舶运输更加安全可靠。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保证船舶稳性的措施。
1. 货物摆放与配载船舶的货物摆放和配载是影响船舶稳性的重要因素。
为了保证船舶良好的稳定性,货物应该按照规定的配载图纸和指示进行合理摆放和配载。
在船舶装运过程中,货物的压载线高度和货物集中度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此外,也要根据海况进行调节。
2. 船舶水线的控制船舶的水线必须在控制范围之内,才能够保证船舶的稳定性。
通常而言,根据船舶的状况和要求,水线的控制有以下几个措施:•加载计算,确定船舶的准载吃水和准载排水量•每船舶厂家确定的吃水测量标点•水下测量的水位标志高度采用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船舶的水位,在规定的范围内保持船舶稳定性。
3. 液体负载均衡措施船舶在携带液体物品运输时,需采取一定的液体负载均衡措施。
刘续晨和沈海生的研究表明,优秀的液体负载均衡方法应该满足以下三个原则:•随时避免危险油位•避免液体货物操作时的不良后果•通化油轮吨位和运输能力,或装船型号宽限范围内的货物种类以上提到的几点原则可以保证船舶在液体负载均衡时能够保持稳定。
4. 打捞设备和替代动力设备配置船舶在遇到不时之需的时候,需要及时配置打捞设备和替代动力设备来帮助船舶克服风浪、船体遭受损坏等问题。
在配置时,应该按照船舶的类型、航行区域和日常工作等因素进行选择,从而确保设备的有效应用。
5. 安装冷水元素船舶船体内装冷水元素也是一种能够保证船舶稳定性的措施之一。
冷水元素质量要求高且安装需要专业技术。
在使用时,船员要按照相关的操作规定进行水位的流加,以确保其稳定性。
总之,船舶稳定性措施的科学运用始终是船员们保证船舶普遍运输安全的关键。
船舶需要在满足各种规范、技术和安全要求的条件下才能达到稳定性,从而保证人们在出海旅游和海洋运输方面的舒适和安全。
船舶稳性计算
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在水中的平衡状态。
稳性计算是设计和运营船舶的
重要环节之一,能够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保持平稳和安全的状态。
本文
将介绍船舶稳性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船舶稳性计算的方法包括静态稳性计算和动态稳性计算。
静态稳性计
算是通过计算浮力和重力之间的距离来确定船舶的稳定性。
这个距离被称
为“净上净”。
当净上净值为正时,船舶具有稳定性;当净上净值为零时,船舶处于平衡状态;当净上净值为负时,船舶不稳定,容易倾覆。
动态稳性计算是通过考虑船舶在运动过程中的转矩和惯性力来确定稳
定性。
转矩是指应用在船舶上的力,它会导致船舶产生旋转运动。
惯性力
是指船舶在快速运动或遭遇外界扰动时所受到的力,它会影响船舶的稳定性。
船舶稳性计算的结果可以用于确定船舶的稳性范围和限制条件。
船舶
的稳性范围是指船舶在不同荷载和运动条件下的稳定性区域。
稳性限制条
件是指船舶在不同荷载和运动条件下必须满足的稳定性要求。
这些范围和
条件可以用于制定船舶操作和负载规范,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稳定性。
总之,船舶稳性计算是确保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保持平稳和安全的重要
环节。
通过静态稳性计算和动态稳性计算,可以确定船舶的稳性特性,并
制定相应的稳定性范围和限制条件。
这些计算结果对于船舶设计和运营都
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船舶的安全和稳定性。
第一节 稳性的基本概念 一、稳性概述1. 概念:船舶稳性(Stability)是指船舶受外力作用发生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能够自行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
2. 船舶具有稳性的原因1)造成船舶离开原来平衡位置的是倾斜力矩,它产生的原因有:风和浪的作用、船上货物的移动、旅客集中于一舷、拖船的急牵、火炮的发射以及船舶回转等,其大小取决于这些外界条件。
2)使船舶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是复原力矩,其大小取决于排水量、重心和浮心的相对位置等因素。
S M GZ =∆⋅ (9.81)kN m ⋅式中:GZ :复原力臂,也称稳性力臂,重力和浮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
◎船舶是否具有稳性,取决于倾斜后重力和浮力的位置关系,而排水量一定时,船舶浮心的变化规律是固定的(静水力资料),因此重心的位置是主观因素。
3. 横稳心(Metacenter)M :船舶微倾前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其距基线的高度KM 可从船舶资料中查取。
4. 船舶的平衡状态1)稳定平衡:G 在M 之下,倾斜后重力和浮力形成稳性力矩。
2)不稳定平衡:G 在M 之上,倾斜后重力和浮力形成倾覆力矩。
3)随遇平衡:G 与M 重合,倾斜后重力和浮力作用在同一垂线上,不产生力矩。
如下图所示例如:1)圆锥在桌面上的不同放置方法;2)悬挂的圆盘5. 船舶具有稳性的条件:初始状态为稳定平衡,这只是稳性的第一层含义;仅仅具有稳性是不够的,还应有足够大的回复能力,使船舶不致倾覆,这是稳性的另一层含义。
6. 稳性大小和船舶航行的关系1)稳性过大,船舶摇摆剧烈,造成人员不适、航海仪器使用不便、船体结构容易受损、舱内货物容易移位以致危及船舶安全。
2)稳性过小,船舶抗倾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较大的倾角,回复缓慢,船舶长时间斜置于水面,航行不力。
二、稳性的分类1. 按船舶倾斜方向分为:横稳性、纵稳性2. 按倾角大小分为:初稳性、大倾角稳性3. 按作用力矩的性质分为:静稳性、动稳性4. 按船舱是否进水分为:完整稳性、破舱稳性三、初稳性1. 初稳性假定条件:1)船舶微倾前后水线面的交线过原水线面的漂心F;2)浮心移动轨迹为圆弧段,圆心为定点M(稳心),半径为BM(稳心半径)。
第一节稳性的基本概念船舶平衡的3种状态:1 .船舶的平衡状态船舶漂浮于水面上,其重力为W,浮力为△, G为船舶重心,B为船舶初始位置的浮心。
在某一性质的外力矩作用下船舶发生倾斜,由于倾斜后水线下排水体积的几何形状改变,浮心由B移至B i点,当外力矩消失后船舶能否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取决于它处在何种平衡状态(下图)。
(1)稳定平衡。
如图(a)所示,船舶倾斜后在重力W0浮力△作用下产生一稳性力矩,在此力矩作用下,船舶将会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稳定平衡状态。
(2)随遇平衡。
如图2-1所示,船舶倾斜后重力W和浮力△仍然作用在同一垂线上而不产生力矩,因而船舶不能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则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随遇平衡状态。
(3)不稳定平衡。
如图2-1(c)所示,船舶倾斜后重力W和浮力△作用下产生一倾覆力矩,在此力矩作用下船舶将继续倾斜,称称该种船舶初始平衡状态为不稳定平衡状态。
2 .船舶平衡状态的判别为对船舶的平衡状态进行判别,将船舶正浮时浮力作用线和倾斜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定义为稳心,以M表示。
由于船舶倾斜后的浮心位置或浮力作用线与船舶吃水(或排水量)、船舶倾角有关,稳心位置也随船舶吃水(或排水量)、船舶倾角不同而变化。
进一步分析表明,船舶处于何种平衡状态与重心G和稳心M的相对位置有关。
船舶稳定平衡时,重心G位于稳心M之下;船舶不稳定平衡时,重心G位于稳心M 之上;船舶随遇平衡时,重心G和稳心M重合。
因此,为了使船舶在受到一外力矩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复原能力从而保证船舶安全,船舶重心必须在相应倾角时的稳心之下。
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船舶,其复原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倾斜后产生的稳性力矩或复原力矩M s的大小。
由图(a)可见,该稳性力矩大小为式中:GZ——静稳性力臂(m)是船舶重心G至倾斜后浮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常简称作稳性力臂或复原力臂。
船舶稳性的分类:船舶在外力矩作用下偏离其初始平衡位置而倾斜,当外力矩消失后船体能自行恢复到初始平衡状态的能力称为船舶稳性。
保障船舶稳性的措施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在静态和动态状态下,其结构能够保持良好的平衡性和自稳性,以保障船舶在航行中不发生倾覆、沉没或其他严重事故。
为了保障船舶稳性,在船舶设计、制造和航行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
本文将穿插介绍一些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着重阐述保障船舶稳性的措施。
船舶稳性的基本概念水线原理船舶在浮行状态下,其重心应与浮力的重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这个水平线就是船舶的水线。
根据水线的不同位置,一艘船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满载线、标准线、干舷线和极低线。
稳性稳性是指船舶在航行中受到外部和内部影响,能够保持平衡并自行恢复原来的状态。
影响船舶稳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重心和浮力等因素。
保持船舶稳性的措施为了保障船舶在航行中稳定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下面将分别介绍一些措施。
船舶设计中的稳性措施船舶设计中优化船型和布设舱室是保障船舶稳性的重要措施。
船型设计船舶的船型会直接影响其稳性,其主要包括船体的宽度、长度、宽深比等。
在设计时需要考虑船体结构和载货能力等浮力因素,以便达到较好的稳性目的。
布设舱室舱室的布设对船舶稳性同样有很大的影响。
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舱室的形状、容积和位置等因素,使其布局合理并能够相互平衡。
船舶建造中的稳性措施船舶建造过程中的稳性措施主要是为了保障船体结构的强度和防漏性。
具体措施如下:钢材选择船舶钢材的选择不能仅仅考虑到强度,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密度、延展性、热膨胀系数等因素,以保证船体结构在航行时能够满足稳性要求。
焊接技术焊接技术也是保障船体结构强度和防漏性的重要措施。
在建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先进的技术,以确保焊接质量。
船舶操作中的稳性措施船舶操作中的稳性措施主要是为了保证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稳定性。
具体措施如下:货物搭载船舶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需要合理搭载货物,以充分利用船舶的载货能力,同时保证船体平衡。
燃油控制燃油是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源,但在航行过程中,如果燃油过多或过少,都将对船舶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船舶原理公式范文船舶原理是指研究船舶的运动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学原理的学科。
船舶运动的原理涉及到船舶的稳性、浮力、阻力、推力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船舶原理相关的公式。
1.船舶稳性公式船舶稳性是指船舶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保持平衡的能力。
船舶稳性可以通过测量艏楼舱的倾斜角度来评估。
船舶稳性公式中,最常用的是斯奈德稳性公式和S方程。
斯奈德稳性公式:GM=KB*(1-KB/KM)*BM其中,GM是艇身稳定性力矩中心的高度,KB是纵向稳定力矩的位置,KM是质量中心的高度,BM是浸没体积的功能。
通过斯奈德稳定性公式,可以计算船舶的稳定性矩。
S方程:S=KM/(KB+KG)其中,S是形心水平与质心水平之间的距离,KB是纵向稳定力矩的位置,KG是重心的高度。
2.船舶浮力公式船舶浮力是指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推力。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除的液体的重量。
F=ρ*V*g其中,F是浮力,ρ是液体的密度,V是物体所排除的液体的体积,g是重力加速度。
3.船舶阻力公式船舶阻力是指在航行过程中与流体介质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船舶阻力公式主要有摩擦阻力公式和波浪阻力公式。
摩擦阻力公式:Rf=0.5*ρ*V^2*S*Cf其中,Rf是摩擦阻力,ρ是介质密度,V是速度,S是湿表面积,Cf 是摩擦阻力系数。
波浪阻力公式:Rw=0.25*ρ*V^2*L^2其中,Rw是波浪阻力,ρ是介质密度,V是速度,L是舰船的长度。
4.船舶推力公式推力公式:T=P*η其中,T是推力,P是功率,η是效率。
以上是一些与船舶原理相关的公式,涉及船舶稳性、浮力、阻力和推力等方面。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船舶的运动原理,并为船舶设计和工程提供参考。
第一节稳性的基本概念一、稳性概述1•概念:船舶稳性(Stability)是指船舶受外力作用发生倾斜,当外力消失后能够自行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能力。
2. 船舶具有稳性的原因1)造成船舶离开原来平衡位置的是倾斜力矩,它产生的原因有:风和浪的作用、船上货物的移动、旅客集中于一舷、拖船的急牵、火炮的发射以及船舶回转等, 其大小取决于这些外界条件。
2)使船舶回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是复原力矩,其大小取决于排水量、重心和浮心M S* GZ (9.8 1 kN m )式中:GZ :复原力臂,也称稳性力臂,重力和浮力作用线之间的距离◎船舶是否具有稳性,取决于倾斜后重力和浮力的位置关系,而排水量一定时,船舶浮心的变化规律是固定的(静水力资料),因此重心的位置是主观因素。
3. 横稳心(Metacenter)M:船舶微倾前后浮力作用线的交点,其距基线的高度KM可从船舶资料中查取。
4. 船舶的平衡状态1)稳定平衡:G在M之下,倾斜后重力和浮力形成稳性力矩。
2)不稳定平衡:G在M之上,倾斜后重力和浮力形成倾覆力矩。
3)随遇平衡:G与M重合,倾斜后重力和浮力作用在同一垂线上,不产生力矩。
如下图所示例如:1)圆锥在桌面上的不同放置方法;2)悬挂的圆盘5. 船舶具有稳性的条件:初始状态为稳定平衡,这只是稳性的第一层含义;仅仅具有稳性是不够的,还应有足够大的回复能力,使船舶不致倾覆,这是稳性的另一层含义。
6. 稳性大小和船舶航行的关系1)稳性过大,船舶摇摆剧烈,造成人员不适、航海仪器使用不便、船体结构容易受损、舱内货物容易移位以致危及船舶安全。
2)稳性过小,船舶抗倾覆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较大的倾角,回复缓慢,船舶长时间斜置于水面,航行不力。
二、稳性的分类1. 按船舶倾斜方向分为:横稳性、纵稳性2. 按倾角大小分为:初稳性、大倾角稳性3. 按作用力矩的性质分为:静稳性、动稳性4. 按船舱是否进水分为:完整稳性、破舱稳性三、初稳性1. 初稳性假定条件:1)船舶微倾前后水线面的交线过原水线面的漂心F;2)浮心移动轨迹为圆弧段,圆心为定点M(稳心),半径为BM(稳心半径)2. 初稳性的基本计算初稳性方程式:M R = GMsin二GM = KM - KG第二节初稳性计算 一、初稳性衡准指标GM 计算1. GM = KM - KG 0 - GM f式中:KM ―― 横稳心距基线高度(m ),KM = f (dm );KG o ――船舶重心距基线高度(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