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算法和算法的表示
- 格式:ppt
- 大小:239.00 KB
- 文档页数:22
高中信息科技(华师大版)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篇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编码一.教学内容(一)信息及其特征(二)信息的编码1、数制2、二、十进制之间的转换3、文字编码4、声音编码5、图像编码6、信息的压缩二.课时安排本章总课时数:2 课时。
其中:1.1 信息及其特征:1课时;1.2 信息的编码:1课时三.教学要求1、理解信息的初步概念;知道信息、物质、能源是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知道信息量的衡量依据;知道信息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理解信息的四大特征。
2、知道数制的构成;知道二进制的构成;理解计算机内部工作采用二进制的原因;知道现代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编码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信息。
3、理解二进制基本运算规则;掌握100以内不带小数的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的相互转换。
4、知道通常采用ASCII码进行文字编码;知道英文字母的ASCII码表示方法;知道汉字编码国家标准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2312-80),知道汉字的ASCII码表示方法;知道新的GB1300标准包含20902个汉字。
*5、知道脉冲编码调制(PCM)是最常用的声音的编码;知道脉冲编码调制的两个工作步骤;知道音频编码方法(MIDI);知道声卡的用途。
6、知道像素、三原色;*知道像素的二进制表示;知道位图文件(.bmp);理解一秒钟的电视所要处理的数据容量。
7、理解信息压缩的必要性;知道两种信息压缩的方法;知道音乐信息、静态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的压缩标准。
注:打*号的内容为阅读内容,不属于必学范围。
下同。
四.分层目标一览表第二章信息技术与信息处理工具一.教学内容(一)信息技术(二)信息处理工具1、计算机硬件2、计算机软件二.课时安排本章总课时数:2 课时。
其中:2.1 信息技术:1课时;2.2 信息处理工具:1课时三.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知道信息技术所包括的三项技术;知道信息技术的主体是信息处理技术;以墙报制作过程为例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第一章揭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神秘面纱
1.2算法和算法的描述
1.在程序设计中算法是指()
A.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
B. 以上都不对
C.计算公式
D.计算方法
2.下列关于算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算法具有确定性、可行性、有限性等基本特征
B.任何一个问题的算法都只有一种
C.常见的算法描述方法有自然语言、流程图法、伪代码法等D.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3.以下哪个是编程的核心,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A.算法设计B.代码编写C.调试运行D.界面设计
4.以下哪个不是算法的描述方法()
A.伪代码描述法
B.自然语言描述法
C.流程图描述法
D. 顺序法
5.图形符号在算法在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A.处理或运算的功能
B.算法的开始或结束
C.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
D.输入输出操作
6.以下哪个图形是流程图中表示“输入输出”功能的图形( )
A.△B.□C D.◇
7.图形符号“口”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
A.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要求B.处理或运算
C.算法的开始或结束D.输入输出操作
8.图形符号“◇"在算法流程图描述中表示( ) A.用来判断条件是否满足需求B.处理或运算C.算法的开始或结束D.输入输出操作9.流程图是描述什么的常用方式( )
A.数据结构B.计算规则C.算法D.程序10.算法与程序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程序决定算法,是算法设计的核心
B.算法决定程序,是程序设计的核心
C.算法就是对程序的描述
D.算法和程序之间无关系。
[例1] A和B互换[例2] 从十个数中选出最大者[例3] 求m和n的最大公约数[例4]已知,设计程序输入x的值,输出相应的y的值,写出其算法,画出程序框图并写出其程序.答案:3.结构化流程图N-S结构化流程图是1973年美国学者I.Nassi和B.Shneiderman提出的一种新的流程图形式,也叫盒式图。
在这种流程图中完全去掉了流程线,全部算法写在一个矩形框内,在框内还可以包含有其他的框。
N-S图用以下的基本元素框来表示三种基本结构:三、实例用以上三种结构就可以组成结构化框图,反过来,一个结构化框图都可以分成这三种结构的组合。
下面实例用来说明怎样用N-S图表示算法。
[例1] A 和B 互换A → CB → AC → B[例2] 从十个数中挑选出最大者。
n+1èn[例3] 求m,n的最大公约数。
用当型循环用直到型循环四、归纳总结算法的表示: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算法,常用的有: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PAD图自然语言;流程图是用图形来表示算法,伪代码是用一种介于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之间的文字和符号来描述算法。
数据库专题(一)设有关系EMP(ENO,ENAME,SALARY,DNO),其中各属性的含义依次为职工号、姓名、工资和所在部门号,以及关系DEPT(DNO,DNAME,MANAGER),其中各属性含义依次为部门号、部门名称、部门经理的职工号1.试用SQL语句完成以下查询:列出各部门中工资不低于600元的职工的平均工资。
SELECT DNO, A VG (SALARY)FROM EMPWHERE SALARY>=600GROUP BY DNO2.写出“查询001号职工所在部门名称”SELECT DNO,DNAMEFROM EMP, DEPTWHERE EMP.DNO=DEPT.DNOAND ENO=…001‟3.请用SQL语句将“销售部”的那些工资数额低于600的职工的工资上调10%。
《算法和算法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一《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是一些概念和理论,而算法的概念和理论都太抽象,讲起来非常的枯燥乏味,那么就要把这些抽象的东西变得通俗易懂,使学生能轻松而又愉快的接受并理解。
二、学生分析:在数学中已学过程序设计模块,对算法有一定的初步基础,学习了结构语言的三种结构,并能编写一些较简单的程序。
但是学生对结构的掌握并不是很熟练,他们对编程存在一定的畏惧情绪。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理解算法的概念;(2)能初步利用算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能力发展:培养学生自我探索信息,高效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处理运用信息、表达呈现信息的能力,通过作品的制作、反思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其信息素养。
引导学生对编程的兴趣,理解算法的概念和如何科学合理的选择和设计算法,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为程序设计打好基础。
四、教学重点:1、算法的概念2、算法的描述3、算法的设计五、教学难点:1、算法的选择。
六、教学手段: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式教学,以趣味智力题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兴趣,以故事事例和具体的程序运行对比,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从而总结出算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设计和选择算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学习能力。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算法的概念【问题一】:高二9班的同学甲,因感冒,要在晚自习请假回家。
要求:小组讨论,帮甲同学写出可行的请假步骤。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算法的概念。
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是---算法。
【问题二】请同学们思考,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算法的实例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学生阅读材料,总结算法的特征算法的特征1)输入。
有零个或多个输入2)确定性。
每一步必须要确切地定义,不能有歧义。
3)有穷性。
一个算法所包含的计算步骤是有限的。
4)输出。
算法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高中数学必修三第一章 1第一章算法初步1.1.1 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2. 算法的特点:(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1.1.2 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程序框名称功能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开始和结束,对于任何流程图都是不可缺少的。
输入输出框表示算法的输入输出信息,可以用在算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位置。
处理框赋值、计算,算法中处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公式等分别写在不同的用以处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明“否”或“N”。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画的。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