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路径73583
- 格式:doc
- 大小:65.57 KB
- 文档页数:6
乳腺癌临床路径(2009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 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 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 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 胸部X光片、心电图;3.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 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 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 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 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 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临床路径(一五七医院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临床路径(2009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 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 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 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 胸部X光片、心电图;3.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 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 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 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 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 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临床路径(2009 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 :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 :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 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 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 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 、乳管镜等;4. 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 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 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 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w 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3 -5 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 胸部X 光片、心电图;3. 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 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 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 分钟;2. 手术超过 3 小时加用 1 次抗菌药物;4.术后72 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6天。
1. 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 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 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 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 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 法检查;6. 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肿瘤科乳腺癌术后放疗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
1、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有以下指标: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2)T1、T2有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高危复发因素者。
2、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征。
(二)诊断依据。
病理学明确为乳腺癌。
(三)进入路径标准。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1、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有以下指标:1)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及以上或腋窝淋巴结阳性≥4个;2)T1、T2有1-3个淋巴结阳性同时含有高危复发因素者。
2、保乳术后原则上都具有术后放疗指征。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42天。
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电解质;(3)乳腺及引流区淋巴结彩超、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1)ECT全身骨扫描;(2)提示肿瘤有转移时,相关部位CT、MRI;(3)合并其他疾病需进行相关检查:如心肌酶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肺功能检查、BNP等;(五)治疗方案的选择。
1.常规放疗。
2.适形或调强放疗。
3.放疗期间可选择的治疗:必要的升血和皮肤保护剂等。
(六)出院标准。
1.放疗计划制定完成,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及合并症。
(七)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中出现局部皮肤严重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肺炎等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伴有其他基础疾病或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及治疗或转至其他相应科室诊治,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3.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分析。
4.其他患者方面的原因。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30.08);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天(有条件的单位患者也可以在门诊治疗)。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乳腺癌的住院患者。
一、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癌病(TCD 编码:BWA04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50.902 )。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参照《NCCN 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0 中国版)》。
2. 病期诊断根据临床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参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七版癌症分期标准作出分期诊断。
3.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乳癌病(乳腺癌)临床常见证候: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毒热蕴结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瘀毒互结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乳腺癌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四)标准住院日w 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乳癌病(TCD编码:BWA040 )和乳腺恶性肿瘤(ICD10 编码:C50.902 )的患者。
2. 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3. 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 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 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生化全项(包括肝功能、肾功能);(3)凝血指标;(4)肿瘤标志物:CEA、CA153 、CA125 ;(5)心电图;(6)胸部正侧位X 线片;(7)腹部彩超。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T 细胞亚群分析,超声心动图,乳腺及引流区彩超,CT,核磁共振,骨扫描等。
以上项目根据患者病情加以选择。
(八)治疗方法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气滞痰凝证:化痰解郁。
(2)冲任失调证:调理冲任。
(3)毒热蕴结证:解毒散结。
(4)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在乳腺癌的诊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档旨在介绍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提供全面的指导和参考。
二、乳腺癌的中医诊断与辨证1:中医病因学解析1.1 内因1.2 外因2:中医辨证分型2.1 湿热蕴结型2.2 气血瘀滞型2.3 肝胆湿热型2.4 脾胃虚弱型2.5 血瘀承滞型2.6 肾精亏损型3:中医病证结合分析三、乳腺癌中医治疗方案1:中药治疗1.1 清热解毒类1.2 调理气血类1.3 活血化瘀类1.4 补益调理类2:中医外治法2.1 中药外敷2.2 中药熏洗2.3 针灸疗法2.4 推拿按摩疗法四、乳腺癌中医辅助治疗1:饮食调理1.1 早餐推荐菜单1.2 午晚餐推荐菜单 1.3 调理注意事项2:心理支持2.1 心理咨询服务2.2 乳腺癌心理护理小组2.3 心理调节方法3:运动康复3.1 深呼吸锻炼3.2 慢跑锻炼3.3 体态稳定训练五、乳腺癌中医预防与健康教育1:预防措施1.1 乳腺自我检查1.2 乳腺癌筛查1.3 饮食与生活习惯2:健康教育2.1 乳腺癌知识普及2.2 乳腺保健指南2.3 定期随访与复查建议六、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包括乳腺癌中医诊疗常用方剂、常用的中医外治法操作步骤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乳腺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2:病因:引发乳腺癌的原因,如遗传、生活环境等。
3:辨证:根据病情、症状等特征进行疾病的辨识和分型。
4:分型:根据病情的不同表现分类。
5:中药治疗:使用中药来治疗疾病。
6:中药外治法:使用中药外敷或熏洗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7:针灸疗法:使用针刺等手段刺激穴位来治疗疾病。
8:饮食调理: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持身体健康。
9: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提供情绪上的支持。
10:运动康复:通过适当的运动来促进康复和身体健康。
11:乳腺自我检查:通过自我检查来发现乳腺异常。
12:乳腺癌筛查:通过相应的检查手段来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癌临床路径乳腺癌在女性中很常见,是一种导致许多女性死亡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临床路径则是指挥诊断和治疗全过程的关键。
下面我将介绍乳腺癌临床路径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一些关键步骤。
乳腺癌临床路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可以确保医疗团队按照规定的步骤来进行诊断和治疗,尽量避免疏漏。
其次,临床路径可以帮助医生在整个过程中更好地与患者沟通,向她们解释并提供相关信息。
这对于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旅程。
乳腺癌临床路径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主要步骤。
在诊断方面,对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女性在每个月的固定日期自我检查乳房,这样可以检测出任何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乳腺有肿块,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超声波和乳腺X光摄影等。
一旦确认存在乳腺癌症状,医生会进行组织检查以确定其类型和确诊。
这通常涉及到乳腺活检,医生会从患者的肿块中取一小块组织进行检测。
乳腺活检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它通常可以确定是否为恶性肿瘤。
在治疗方面,乳腺癌临床路径通常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它通常包括乳房切除手术、淋巴结清扫和乳房保留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尽量去除肿瘤并防止其复发。
化疗是一种使用抗癌药物来杀灭乳腺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给予患者。
放疗则是利用高能X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
内分泌治疗则主要应用于激素阳性乳腺癌,通过抑制激素的活性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
乳腺癌临床路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根据不同的患者状况和医疗研究的进展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随着基因检测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如单克隆抗体等也在不断取得突破。
总之,乳腺癌临床路径是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它可以保证医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诊断和治疗,并帮助医生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乳腺癌化疗临床路径【一、前言】本文档旨在为乳腺癌患者的化疗临床路径提供详细指导。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化疗是其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本文将从患者筛查、诊断、治疗准备、化疗方案制定、化疗过程管理以及后续随访等方面进行细化阐述。
【二、患者筛查与诊断】1.乳腺癌筛查\t1.1 乳腺自检和体检\t1.2 乳腺超声检查\t1.3 乳腺钼靶或乳腺X线摄影检查2.乳腺癌诊断\t2.1 乳腺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t2.2 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磁共振成像等)\t2.3 乳腺癌分期评估\t2.4 遗传咨询与基因检测【三、治疗准备】1.专科会诊和评估2.术前检查及相关检验项目3.心理及社会支持评估4.靶向治疗准备5.治疗计划解读与知情同意【四、化疗方案制定】1.化疗药物选择\t1.1 药物分类与机制\t1.2 药物剂量调整及选择\t1.3 药物联合应用策略2.化疗方案设计\t2.1 单药化疗方案\t2.2 联合化疗方案\t2.3 新辅助化疗方案\t2.4 术前化疗方案3.化疗疗程与间隔设置4.化疗方案个体化考虑及调整【五、化疗过程管理】1.化疗前评估\t1.1 物理状况评估\t1.2 心理评估\t1.3 抗生素与疫苗接种2.化疗给药管理\t2.1 给药途径选择\t2.2 给药时间与顺序\t2.3 药物质量控制\t2.4 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估与处理3.化疗后护理\t3.1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护理\t3.2 心理支持与应对策略\t3.3 家庭护理指导【六、后续随访】1.化疗结束后的随访计划2.随访内容与周期3.随访结果评估与处理4.复发与转移的随访与处理【附件】本文档附有:1.乳腺癌患者化疗教育手册2.化疗记录表3.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处理指南【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乳腺组织内发生的恶性肿瘤。
2.化疗:使用药物或药物组合对乳腺癌进行治疗的方法。
3.分期评估: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有无远处转移等因素对乳腺癌进行分期。
乳腺癌临床路径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它通常发生在乳房组织中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乳腺癌的临床路径被广泛应用于确定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中的最佳管理策略。
本文将对乳腺癌临床路径进行介绍,并讨论其在指导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的定义和目的乳腺癌临床路径是一个有组织的临床决策支持工具,旨在协调和标准化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化的管理模式,以确保患者获得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医疗服务。
通过制定明确的治疗步骤和时间表,乳腺癌临床路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乳腺癌临床路径的内容乳腺癌临床路径包括以下关键内容:1. 乳腺癌初步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乳腺超声、乳房X线摄影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进一步鉴别乳腺癌与其他乳腺疾病。
2. 乳腺癌分期和确定治疗方案: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病理学特征,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3. 乳腺癌手术治疗:根据治疗方案,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包括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切除手术。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乳房重建手术。
4. 乳腺癌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
放疗用于杀灭残留的癌细胞,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则用于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5. 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管理:包括乳腺癌康复护理、心理支持和康复锻炼等。
康复管理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功能,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三、乳腺癌临床路径的优势和挑战乳腺癌临床路径具有以下优势:1. 提供个体化的治疗:乳腺癌临床路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从而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2. 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乳腺癌临床路径通过协调和标准化医疗流程,减少冗余和浪费,从而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3. 促进多学科合作:乳腺癌临床路径强调团队合作,鼓励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促进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引言概述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中医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指导性路径,可以提供乳腺癌的整体管理方案,包括诊断、治疗和康复等阶段,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乳腺癌的中医理论、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优势、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应用案例和前景展望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乳腺癌患者和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正文内容乳腺癌的中医理论基础1.中医理论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气滞、血瘀、痰湿等多种病理因素有关,形成了乳癌内痰湿外瘀的病理特点。
2.中医强调人体整体的平衡,强调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畅通,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3.中医所具有的个体化治疗和调理方案,在乳腺癌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临床路径的概念和优势1.临床路径是一种基于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2.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优势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条件和病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中医调理,增加治疗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3.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能够提供中医药治疗、针灸、推拿等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具体内容1.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一大点是诊断阶段,包括中医问诊、望诊、切诊等基本方法,以及辅助检查如中医体质辨识、脉象观察等。
2.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二大点是治疗阶段,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3.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三大点是康复阶段,包括中医调理、食疗指导、运动疗法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4.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四大点是护理阶段,包括术后护理、放疗护理等,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5.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第五大点是远期随访阶段,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远期随访,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乳腺癌中医临床路径的应用案例1.患者A,48岁,乳腺癌术后,采用中医临床路径进行治疗和康复,术后恢复较快,不良反应较少。
乳腺癌临床路径(2009版)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扩大切除术等;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2.胸部X光片、心电图;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乳腺癌临床路径
(2009版)
一、乳腺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
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乳腺肿块、乳头溢液、无痛;
2.体征:肿块、边界不清、与皮肤粘连、桔皮样症、血性乳头溢液等;
3.辅助检查:彩超和钼靶和/或MRI、乳管镜等;
4.病理:细针穿刺、Core needle等穿刺或活检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活检+改良根治术:明确乳腺癌患者;
2.保乳手术:有保乳意愿、适宜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
3.其他术式:不适合上述术式的乳腺癌患者,如单纯切除、局部
扩大切除术等;
4.必要时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50 乳腺癌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
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5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功、
肾功、血脂)、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部X光片、心电图;
3.乳腺彩超、钼靶摄片,必要时行核磁、乳管镜检查等;
4.根据临床需要选做:血气分析、肺功能、超声心动、头颅CT、
ECT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应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1.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2.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6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局部扩大切除者);
2.手术方式:乳腺癌切除术;
3.手术内固定物:皮肤钉合器的应用、切缘钛夹标志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冰冻、石蜡切片,必要时行FISH法检查;
6.其他:必要时术后应用镇痛泵。
(九)术后住院恢复≤12 天。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切口愈合好:引流管拔除,切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
可处理的少量积液),无皮瓣坏死(或门诊可处理的皮缘坏死);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 或合并症。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2.不能耐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行局部扩大切除术;
3.希望保乳的乳腺癌患者,不能行常规保乳手术,有条件者可行
“I”期再造手术;
4.行保乳手术时,必须行钼靶或核磁检查以排除多病灶;
5.术前有条件可行Core needle、麦默通等穿刺活检;
6.患者其他方面的原因;
7.本路径仅限手术方面,其他如新辅助化疗(术中化疗、术后辅
助化疗)等均未纳入本路径范围。
二、乳腺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癌(ICD10:C50)行乳腺癌切除术(ICD9CM-3:85.2/85.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8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