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34
鼻胆管引流术的术后护理标签:鼻胆管;引流术;护理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osal biliary drainage,ENBD)是现代肝胆外科中的一项常用技术。
它是将一导管通过电子十二指肠镜从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总管内,未端经鼻腔引出,达到将胆汁引流出体外的目的。
常用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减黄和胆、胰重症患者的治疗。
2006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肝胆科对26例患者采用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并进行了有效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6例患者均符合ENBD的适应证。
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22~69岁,平均42岁。
发病原因:均为胆道结石导致的梗阻,并发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出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临床表现:患者均有典型Charcot三联征的表现,右上腹痛向右后肩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寒战、高热,体温最高可达40 ℃;黄疸;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早期休克代偿期症状,包括神志的改变。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胆红素明显升高。
影像学检查:清晰可见梗阻部位和程度。
2结果26例患者,住院15~41 d,平均26 d,25例患者治愈出院,1例因多脏器器官功能衰竭转ICU继续治疗。
3术后护理3.1病情观察持续吸氧,心电监护24 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等情况,如有不适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遵医嘱每日监测血、尿、引流液淀粉酶值。
3.2引流护理通过临床观察引流液的变化,有利于医生掌握病情的变化及调整治疗方案。
3.2.1引流液的观察3.2.1.1引流液的性质长期胆道梗阻的患者胆汁为深黄色或酱油色,置管引流通畅2~4 d后颜色渐渐变成淡黄色;同时患者腹胀、黄疸逐渐减轻。
化脓性胆管炎,胆汁中可有大量黄白色脓性絮状物及泥沙漂浮,易堵塞导管,在解除梗阻,通畅引流后,腹痛、发热等症状可明显缓解。
3.2.1.2引流液的量梗阻患者置管后,胆汁引流可达400~1100 ml/d,平均500 ml/d。
ERCP术后鼻胆管引流的观察和护理摘要:目的总结了56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患者采用鼻胆管(ENBD)术后引流观察护理。
方法对2012年09月~2014年06月56例ERCP+ENBD的患者加强术后的一般护理,如休息,加强营养支持和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等;保持鼻胆管引流的固定通畅,观察引流液的变化,冲洗鼻胆管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结果做好ERCP加ENBD术后的观察和护理,能有效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鼻胆管引流术;观察和护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一种侵入性诊断和治疗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由于ERCP操作不可避免地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出血、穿孔、感染和胰腺炎等,虽然这些并发症并非操作者忽视所造成[1]。
但是这些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该技术的临床应用。
2012年09月~2014年06月,我科对56例行ERCP的患者采用内镜鼻胆管(ENBD)引流预防术后并发症,效果满意,现将观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12年09月~2014年06月收治我院行ERCP的患者采用内镜鼻胆管(ENBD)引流预防术的56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14例,年龄32~73岁,平均49岁;其中胆管结石34例,胆源性胰腺炎8例,胆道蛔虫8例,炎症性狭窄6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多个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2 护理措施2.1 一般护理2.1.1 术后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调节好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线柔和的病房,卧床休息12~48h,进行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病人意识、面色,有无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情况等的变化。
了解术中情况,注意听取患者主诉。
2.1.2 术后遵医嘱采血查3h及24h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定期查血常规,警惕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尤其是存在引起ERCP术后胰腺炎危险因素的患者。
2.1.3 饮食护理一般术后禁食24~72h,通过静脉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ercp术后置鼻胆管引流术后护理的作用,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对46例应用enbd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护理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46患者鼻胆管均放置成功,成功率100%,45例发热、腹痛、黄疸、及其他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血淀粉酶逐渐恢复正常,治愈出院。
结论 enbd能有效地降低黄疸、引流胆汁,是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鼻胆管引流;逆行胰胆管造影;胰腺炎;护理鼻胆管引流(enbd)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基础上,进行胰胆管疾病的治疗后放置鼻胆管,这一辅助治疗技术,可有效的降低黄疸、引流胆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有较好的效果。
我科从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对46例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经内镜下治疗后加强鼻胆管引流术后的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46例患者,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34~89岁,平均70 岁,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黄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术前全部经b超、ct检查,90%患者行mrcp等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
全部作血常规、肝功能和血凝等检查。
2 操作与护理2.1 操作方法患者术前禁食8 h,禁水4 h,行碘过敏试验。
准备碘海醇100 ml,09%ns10 ml,70岁以下术前30分肌注地西泮10 mg,东莨菪碱03 mg。
70岁以上仅肌注东莨菪碱03 mg[1],予以心电监护、吸氧等,防止意外,术前准备抢救药物及物品。
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左侧,进镜插到十二指肠乳头后,插造影管,行胆管造影,明确病变部位,行乳头切开,水囊扩张取石后,将导丝从十二指肠插入胆管,沿导丝将鼻胆管插入胆总管,拔出导丝,注入造影剂,x线监视下确定鼻胆管位置满意,退出十二指肠镜,最后用18号导尿管将鼻胆管从鼻腔引出,固定于颊部。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42例护理总结李秋波1,胡秀赟1,王 靖2(1.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开封475001;2.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1) [关键词]鼻胆管引流;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8)1722226201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 NBD)是在诊断性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简单的胆汁外引流法,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主要使用于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肿瘤性胆道梗阻,胆源性胰腺炎等疾病,有较好的引流、祛黄疸、减压作用,一般无严重并发症[1]。
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7年11月共行E NBD42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25岁~82岁,平均年龄45.5岁,术前均经B超、CT、肝功能检查诊断为阻塞性黄疸,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发热、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其中胆总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25例,胆源性胰腺炎6例,胆总管下段占位11例。
1.2 治疗方法 先行ERCP,了解病变的性质及部位,注射造影剂速度不宜过快,量适当;经造影导管或聪明刀插入导丝到所需引流的胆管,退出导管或聪明刀,留滞导丝,确保导丝固定;选择型号合适的鼻胆引流管沿导丝插入胆管,拔出导丝,注入造影剂、确定引流管位置,在透视下,边退镜边插管,退出十二指肠镜后,在X线监视下调整鼻胆引流管在十二指肠内长度并保持十二指肠圈构形,将一根消毒的导尿管从鼻腔插至咽部,用血管钳从口腔中取出,将鼻胆管从鼻腔引出后,固定在鼻翼及面颊,注意保持鼻胆引流管不移动;插管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2 护理2.1 术前准备 做好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血尿淀粉酶、肝肾功能检查及碘过敏试验,备好抢救药物、器材、造影导管、导丝、鼻胆引流管等,术前禁食、禁水6h,术前30m in肌肉注射安定10mg,盐酸山莨菪碱10m g,杜冷丁50m g,连接好多功能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
鼻胆管引流术的护理摘要】鼻胆管引流术的观察与护理属较先进技术。
它通过微创技术迅速缓解病情,治愈疾病。
治疗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取得满意的疗效。
应用ENBD诊断治疗多种胆道疾病.比较安全有效.内镜非手术胆道外引流方法,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易于推广和应用。
通过术前、术后护理。
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减少顾虑并能主动配合医生的操作,从而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关键词】鼻胆管引流术外科护理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asalbiliary drainage,ENBD)是一种较为简单的经内镜胆管外引流的方法,它是将一根细长的塑料引流管通过内镜从十二指肠乳头插入,一端置于胆管中,另一端经鼻腔引出体外。
ENBD简便安全,是临床常用的胆管引流措施。
(一)一般护理1.嘱患者术前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充沛的精力。
2.为患者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使其心情舒畅。
3.病房内定时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新鲜及温湿度适宜。
(二)心理护理1.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此项治疗的目的、方法、术中如何配合及成功病例,使患者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手术。
2.如患者精神过度紧张,可嘱患者听音乐或与其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安排家属陪同,做一些解释工作,使其尽量减轻压力。
3.可遵医嘱适当使用药物镇静,如予地西泮5~10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
(三)治疗配合1.行ENBD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以排除手术禁忌证。
2.患者于术日晨禁食、禁水。
3.术前遵医嘱行凝血时间及心电图等方面的检查,如有凝血时间延长,不能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
4.询问患者有无碘过敏史,做碘过敏试验。
5.患者进入ERCP操作间后流程。
6.操作中配合(1)进镜过程中,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嘱患者勿咽口水,应将口水吐入口水袋内,并嘱患者用鼻子吸气,用嘴呼气,做深呼吸放松身体。
(2)术中予病人心电监护,护士注意观察心率及节律、血氧饱和度和血压的变化及患者的面色和呼吸的变化。
(3)医护配合要默契,尤其是插入导丝和放置鼻胆引流管时,护士应观察医生插入造影管的过程,一旦造影管对准部位,护士应迅速插入导丝,以导丝进入胆总管为准,动作要轻柔。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围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至关重要。
患者在手术后需要接受特殊的护理以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
以下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内容:
1.术后第一时间重点观察:术后的第一时间非常关键,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体温、血压等。
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过度出血、呕吐、呼吸困难等并发症。
2.安全: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四肢无力等情况,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在转移时保持安全,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
3.引流管护理: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后,患者需要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并及时清洁引流管口以防感染。
4.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需要遵循特殊的饮食要求,避免高脂肪、高糖、高蛋白等刺激性食物,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同时要确保足够的营养。
5.治疗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需要按时服用抗生素、止痛药等治疗药物,同时要避免服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
6.术后康复护理:术后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和康复训练,避免剧烈运动或劳累,促进身体的康复。
7.心理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
8.家庭护理教育:术后患者出院后需要家庭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对家属进行相关的护理教育,包括饮食、药物管理、注意事项等。
在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做好护理工作,确保患者安全、舒适地度过围手术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近年来,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作为一种微创胆道治疗手段被国内外广泛应用。
本文介绍了ENBD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包括术前护理、术中配合以及术后护理。
标签:鼻胆管引流;围手术期;护理鼻胆管引流术(ENBD)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技术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胆道治疗技术,采用一根细长的塑料管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管中,另一端经十二指肠、胃、食管、咽等从鼻孔引出体外,建立胆汁的体外引流途经[1],从而达到迅速降低胆管内压力,减轻黄疸,为手术及其他治疗创造条件,是目前治疗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道梗阻的简单、可靠、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
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在术前、术中、术后针对性地对患者采取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现将ENBD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1.1心理护理对于患者来说,即使是创伤最轻、痛苦最小的手术,也存在了一定的恐惧感,何况操作过程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进行的。
而十二指肠平滑肌是否松弛,会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成功率,而患者的精神状态、情绪及对施术者的信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十二指肠平滑肌的活动度[2]因此手术前应首先向患者及家属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十分必要。
告知患者及家属ENBD是较先进的微创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并发症少、成功率高、恢复快等特点;用通俗易懂的措辞说明插管的大概操作过程及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请做过ENBD的患者现身说法,交流感受和心得,介绍成功治疗的实例,使患者了解检查治疗的必要性,以保持术前和术中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是决定操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3]。
1.2术前准备①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如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血尿淀粉酶、腹部B 超或CT、胸片、心电图。
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②了解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有无胃镜禁忌证;③做碘过敏实验并记录,对于过敏者应选用不含碘的造影剂;④饮食准备:术前禁食4~6h,胃动力障碍者可延长禁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