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文学概论第一讲绪论共40页
- 格式:ppt
- 大小:4.93 MB
- 文档页数:40
绪论“文学概论”是阐述文学基本理论的一种教材体系,也是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
它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不同程度上几乎涉及了文艺学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要在根本上理解“文学概论”这个理论体系,要了解在这个体系之中的各个细节及其相互关系,就必须关注其本体,说明它自身的学科界定、研究对象和范围、研究方法等。
一、文学概论的性质“文学概论”是一门具有文学理论性质的课程体系。
从学科界限来说,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简言之,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统称为文艺学。
文艺学这个名称是建国以来从俄文翻译过来的。
实际上正确的名称应是文学学,大概是“文学学”不太符合汉语的构词习惯,人们也就普遍地接受文艺学这个名称了。
一般认为文艺学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
这三个分支既各有其独特的研究范围、对象、任务和功能。
他们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密切的关系。
有的认为,文艺学的分支不是三个,而是五个,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
这五个分支建立在一般与特殊、共时与历时这两根交叉的轴线上,如下图所示:先从一般与特殊这个竖轴线看,“一般”这一端,因此这两个分支侧重于对文学的一般性的普遍规律的探讨,主要不以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
而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则处在“特殊”这一端,因此这三个分支一般地说是侧重于对个别具体的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解释、分析和评价,着眼于特殊规律的揭示。
再从共时与历时这个横轴线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处在“共时“’这一端,因此它们在面对文学这同一客体时,以横向的审视,对文学的要素、结构、逻辑关系、功能、规律等进行分析与综合,一般不研究上述研究对象的历史演进过程与规律。
而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文学史处在“历时”这一端,尽管在研究的具体对象上是不同的,但都以纵向追溯它们所观照的问题,揭示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和规律。
《文学概论》讲义绪论一、文学概论的性质、特点和体系构成1.文学概论的性质和特点(1)文学概论的性质文学概论,也叫文学引论,文学导论,文学理论基础,或者文学基本原理,等等。
就性质而论,它是一种直接面对文学实践,着重研究文学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理论。
它通过对作家、作品和全部文学现象的综合研究,力图概括出其中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用以指导和推动我们的文学实践不断地向前发展。
(2).文学概论的特点(逻辑性严密、概括度深广、现实感强烈)①逻辑性严密:文学概论作为理论,应具有逻辑性严密的特点;(文学理论主要是思想活动和概念活动,而思想要想前后贯穿,概念要想上下衔接,必须符合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②概括度深广:作为纯理论,又具有概括度深广的特点;(文学概论概括的是对于所有作品、所有作家、所有民族、所有时代都适用的文学的普遍规律)③现实感强烈:作为面对实践注重应用的纯理论,还应具有现实感强烈的特点。
(文学概论从文学实践中取材,到文学实践中验证,在文学实践中发展和创新,显然是一种直接的理论研究)2 文学概论的体系构成(文学五论: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不仅关乎文学的外部规律,而且关乎文学的内部规律,这是文学的基本问题。
整个文学概论,都应是围绕着这一基本问题而展开,都应是对这一基本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所作的回答。
以文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为线索,可以把文学概论的全部内容,有机地串连成为一个整体。
其中包括文学的本体论、功用论、创作论、鉴赏论和发展论五个部分:(1)本体论:首先要研究社会生活被反映在文学之中,是怎样规定文学的本质和形态的,这是文学本体论的内容;(2)功用论:其次,要研究文学在社会生活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这是文学功用论的内容;(3)创作论:再次,要研究社会生活是怎样经由作家的创作而进入文学的,这是文学创作论的内容;(4)鉴赏论:再其次,要研究文学是怎样经由读者的鉴赏而回到社会生活的,这是文学鉴赏论的内容;(5)发展论:最后,要研究文学与社会生活的矛盾运动是怎样推动文学向前发展的,这是文学发展论的内容。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文学概论讲义-绪论本章教学要点: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建构原则及本书体系通常把研究文学的诸学科称为文艺科学或文艺学。
它包括五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
文艺学包括广义的文艺学和狭义的文艺学,上面所说的是广义的文艺学,狭义的文艺学主要就是指文艺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它以文学活动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文学活动的审美特征和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反过来,对文学活动具有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意义,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提供系统的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1、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的地位文学理论又叫文学概论或文学原理。
文学概论的两种含义:文学发展历史的概论:中外古今文学史——文学发展史文学本质规律的概论: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文学和文学活动本质规律的论述文艺学,在中西方,早期称为“诗论”“诗学”,如中国的《诗品》《原诗》,西方的《诗学》《诗艺》等,中国主要是研究诗歌,西方则侧重戏剧,都有以偏概全的倾向。
直到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崛起,文艺学才形成若干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分支,而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才作为文艺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得以成立。
这样看来,文学理论在学科归属上应归属于文艺学。
就是说,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科学:一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共时←—————————————→历时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特殊文学史从这张表看,文学理论在文艺学中,是属于研究一般的范围,同时,是属于共时研究的范围。
所谓一般,是指它研究的是关于文学的普遍规律性问题,诸如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的过程等问题,而不是具体文学作品的解读、具体文学现象的批评和具体作家的批评;所谓共时,是指从横向的角度,对文学的构成要素、创作过程、作品的题材和体裁、文学风格、文学的批评和鉴赏等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对上述诸问题进行历史的梳理和评述。
从这张表看,文艺学主要是三个分支:文学原理、文学史和文学批评。
PART一,文学观念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一,文学观念是对文学的看法,是对文学是什么的回答。
二,文学活动四要素及其联系艾布拉姆斯,作者作品读者世界三,文学活动的定义,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的流动过程,并且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四,再现说,表现说五,实用说,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被读者所利用的关系。
认为文学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可以给人带来愉悦。
但文学的根本目的是外在的功利性,典型的实用说是中国古代的教化说和西方的寓教于乐说。
六,独立说,主要强调文学是无关现实功利的独立的艺术形式的创造。
这种观念来自德国美学,主要是康德和席勒的美学。
这种观念包括文学自律,艺术无功利,纯形式,纯审美,主要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
七,客观说,体验说八,文学观念嬗变的原因1中西方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的事实2收到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和不同社会心理作用的影响3还与研究者的观点有联系,不同的社会群体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观点。
九,综合性的文学定义文学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凝聚着作者个体体验的,沟通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语言组织。
第二节,文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一,文化的概念1广义的文化概念可以说无所不包,人所需要的一切,所制作的一切,所发明的一切都可以叫做文化。
2狭义的文化概念指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的程度,知识的多少,涵养的高低等等。
3符号论的文化概念认为文化是人运用符号及其意义而创造的。
二,文学的文化意义揭示人的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的生存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学习和丰富人们的语言三,如何去发现文学的文化意义1通过品质阅读,试图尽可能完全把握作品的肌质,注意到语言中的各种要素,然后由此向人物,事件,情节运动。
2通过价值阅读,让读者尽可能敏锐,准确的描述出它在作品中所发现的价值第三节,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一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文学源于社会生活文学改造社会生活二,文学中心与物的关系的作者与论述在文学关系中,作家的心与外在的物是互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