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税收筹划概述[96页]
- 格式:pptx
- 大小:553.66 KB
- 文档页数:96
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对税收筹划的概念和特点、税收筹划的分类、税收筹划的原则、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税收筹划实施的条件和一般流程、税收筹划的意义等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本章作为税收筹划基础知识的介绍,是本课程补课缺少的部分。
本章重点:税收筹划的概念、特点;税收筹划与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税收筹划的类型;税收筹划的意义。
本章难点: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的特点,税收筹划与税务筹划、纳税筹划,税收屏蔽、税收档板。
目录第二节税收筹划的分类第三节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第四节税收筹划的原则第五节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原因和实施条件第六节影响税收筹划的因素第七节税收筹划的实施流程第八节在我国积极开展税收筹划的意义第一节税收筹划的概念和特点引言—税收是可以筹划的税收筹划的产生与发展起源与国际发展国内发展概况关于税收筹划概念的争议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岳飞传》某机床厂为一般纳税人某年6月销售机床10台,每台不含税单价200 000元,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另外每台收取包装费4 000元,开具普通发票。
当月企业购进钢材金额840 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142 800元;购入燃料金额120 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20 400元,本月发生运费5 000元,装卸费5 000元,取得普通发票,购入动力金额100 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17 000元,水费6 000元,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360元。
试计算该厂6份应纳增值税额。
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Tax Planning)是指可能的纳税义务人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为了其财务利益的最大化,而在设立、经营、投资乃至消亡的过程中,所做的纳税方案选择。
主体是可能的纳税义务人前提是税法等经济法规的完善和严格实施目的在于获取最多的(税收)利益依据是税收法律等经济法税收筹划贯穿于筹资、经营及分配等全过程实质:纳税方案选择税收筹划的特点(一)合法性合法性是指将即将进行的筹划活动置于政府制定的税法等法律之中,只能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实施。
第1章税收筹划概述第一篇:第1章税收筹划概述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述【教学目标】1.掌握纳税筹划的含义、特点;2.熟悉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3.掌握纳税筹划包含的内容;4.准确区分纳税筹划、避税和节税;5.能熟练区分和运用纳税筹划的八大技术;6.能基本熟练把握纳税筹划的需求者。
【关键术语】税收筹划避税筹划节税筹划转嫁筹划涉税风险免税技术减税技术税率差异技术分离技术扣除技术抵免技术延期纳税技术退税技术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含义和特点一、税收筹划含义1.税收筹划的概念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根据政府的税收政策导向,通过经营活动的事先筹划或安排进行纳税方案的优化选择,以尽可能地减轻税收负担,获得税收利益的合法行为。
这个概念说明了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税收筹划的方向应当符合税收政策法规的导向;税收筹划的发生必须是在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之前;税收筹划的目标是使纳税人的税收利益最大化。
纳税筹划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与实务体系的标志应该是1959年欧洲成立的税务联合会,其成员遍布美、法、德、意等22个国家,由从事税务咨询的专业人士和团体组成,明确提出以税务咨询为中心开展税务服务,而纳税筹划就是其服务的主要内容。
2.税收筹划概念的认识税收筹划概念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叶由西方引入我国,译自tax-planning 一词,也译作税务筹划、纳税筹划、税务计划等。
税收筹划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兴的现代边缘学科,许多问题尚不成熟,因而国际上对其概念的描述也不尽一致。
综合而言,国内外学者对这一概念的表述大体如下:(1)荷兰国际财政文献局(IBFD)所编写的《国际税收辞典》一书认为:税收筹划是指企业通过对经营活动和个人事务活动的安排,实现缴纳最低的税收。
(2)印度尼西亚税务专家亚萨恩威所著的《个人投资与税收筹划》认为:税收筹划是指企业通过对税务活动的安排,以充分利用税收法规所提供的包括减免税在内的一切优惠,从而享有最大的税收利益。
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述第一章税收筹划概述第一节税收筹划概述三、相关概念比较(一)概念1、偷税(Tax Fraud):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意识违反国家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或者已扣税款等情节严重行为。
(非法、欺诈)2、避税(Tax Avoidance):纳税人利用税法漏洞或者其他不足之处钻空取巧,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精心安排,以期达到纳税义务最小的经济行为。
3、节税(Tax saving) :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当存在着多种税收政策、计税方法可供选择时,纳税人以税负最低为目的,对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等经济活动事先进行的涉税选择行为。
(二)比较1、共同点:税收的最小化2、区别(1)法律性质不同偷税是违法行为;避税合法但不合理(有驳国家税法立法意图);节税合法、合理(2)行为过程的内容不同偷税通过违法手段将应税行为转变为非应税行为;避税纳税人对模糊行为进行人为安排;节税避免应税行为发生或事前以轻税行为替代重税行为(3)后果(社会影响)不同偷税、避税直接减少国家财政收入,而且违背国家政策导向,使国家为防范这些行为花更多人、财、物力;节税符合国家的立法意图(政策导向),减少的这部分财政收入等于对纳税人的响应政策行为给予的一种财政补贴。
(4)国家的态度不同偷税:坚决给予严厉打击;避税:国家一般通过完善税收法规来反对;节税:无权干预,鼓励、认可。
四、税收筹划的内容狭义:节税广义:节税+避税+税负转嫁(一)采用合法手段进行的节税筹划顺法意识,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不但允许,而且鼓励(二)采用不违法手段进行的避税筹划逆法意识,“国家没有禁止”(三)采用经济手段,进行税负转嫁筹划P201、税负转嫁与税收归宿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为了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通过价格的调整和变动,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