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思想品德八下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1课时)word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3
粤教版思品八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word教案(共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明白得公民的权益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差不多权益和差不多义务。
2、明白得公民权益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明白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益、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益,明白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爱护权益、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明白得珍爱、享受、捍卫自身权益,体会公民权益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益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益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关心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公民权益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益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以后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公民差不多权益和差不多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爱护权益和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益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公民、如何确认公民的身份,还有公民身份的内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益和公民义务。
国家保证我们享有哪些权益,要履行哪些义务呢?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觉“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词拒绝。
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
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益?人身自由权益、名誉权(2)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人民法院会可不能受理,并简述理由?(1)你从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启发: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益受法律爱护。
(板书)一、公民的差不多权益和义务(板书)1、公民权益与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阅读教材P12—13,结合“法律导航”摸索P13问题一:上述情形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益?需要履行什么义务?问题二: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益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板书)2、公民的差不多权益的内容?(五大类)“一律平等”是指所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多少``````,都按法律规定享有同样的权益,受到同等的待遇,承担同等的义务。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材通过详细的案例和理论知识,使学生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宪法的基本概念、公民权利的分类和内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宪法知识,但对其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和机制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掌握公民权利的分类和内容。
3.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
4.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公民权利的分类和内容。
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情况。
2.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3.理论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公民权利的分类和内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等理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案例。
3.投影仪: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个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宪法的基本概念、公民权利的分类和内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机制等理论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案例,分析宪法在该案例中是如何保障公民权利的。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2016粤教版思想品德八下5【学习目标】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懂得宪法是我国全然大法【学习重难点】一、重点从宪法与一般法律的区别二、难点懂得宪法是我国的全然大法【知识预备】查阅《宪法》的有关内容,想一想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课前预习案】一:阅读教材完成咨询题:1.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2.宪法是国家的,是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的活动准则。
3.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咨询题;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更为。
4.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般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能与相违抗、相抵触。
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不能得到适用。
5.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预习评估【课中探究案】一:课内自主合作学习1、活动一回想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我国公民的差不多权益和义务与宪法有什么关系?2、活动二在我们众多的法律法规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二:课内探究学习探究点1宪法的法律效力201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正式实施。
相比此前实施多年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新法新增了产品缺陷召回制度、特种设备报废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
按照宪法制定本法。
(1)上述材料中“按照宪法制定本法”讲明了什么?(2)什么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按照宪法制定”?探究点2宪法是国家的全然大法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益和义务。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证适龄儿童、青年同意义务教育的权益,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升全民族素养,按照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咨询题探究】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课后达标案】1.2013年12月2日至8日,上海宝山区民宗办组织各街镇和民族宗教界开展了宪法宣传周活动。
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一、目标要求1.知识与能力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
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宪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感受宪法对公民切身利益的重要性,增强法律观念,提高宪法意识,激发对法律知识的兴趣,养成崇尚法律的思维习惯,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根据法制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塑造个人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在宪法最高准则的指引下逐步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关心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积极地、准确地行使对国家的监督权。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公民要树立宪法意识;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9 问题交流“谁的法律地位高”。
设问: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小组交流。
【讲授新课】(板书)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1.宪法的构成我国现行宪法是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的。
(板书)2.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哪些问题)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个方面的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师通过列举《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体育法》的第一条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有关条文违宪的例子说明)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课时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一、学习目标1.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2.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认识到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十分广泛。
3.了解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和守法等活动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二、自主预习1.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管理和,管理社会事务。
2.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应尽的责任。
3. 和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 、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三、合作探究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方面,提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1)对司法体制的改革,体现了我国什么宪法原则?(2)深化司法改革对这一宪法原则有何作用?四、随堂演练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A.人民B.公民C.人大代表D.国家干部2.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A.国务院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D.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3.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王元提交了一份特殊的提案。
该提案标题为《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由陕西西安高新一中12名学生联合撰写,该提案获得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最佳提案”奖。
青少年学做提案有利于()①依法参与政治生活②增强社会责任意识③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④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5.3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道宪法由哪四章构成。
2.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3.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4.感受宪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提高宪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6.重点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7.中考考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二、导学过程【课前检测】请列举你知道的我国法律的名称:【自主学习】自学法律导航内容,完成问题:1.宪法由、、、四章构成。
2.宪法是国家的,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地位。
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互动学习】教材19页,情境研讨“谁的法律地位高”学习小组交流: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突破重难】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主要有哪些?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体现是什么?3.宪法修改的条件是什么?三、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说:“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这说明()A.宪法的制定比普通法律更严格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C.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D.宪法是各种法律的汇总2.我国宪法规定:宪法的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A.五分之一二分之一B.五分之一三分之二C.三分之二五分之一D.五分之二三分之一3.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是()①序言和部纲举目张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③国家机构④国旗国歌国微首都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A.国家性质 B.国家的根本制度C.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D.消费者享有的主要权利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因为()A.宪法是由国家制定的B.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C.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D.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四、小结反馈【知识梳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问题。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教学案课题:《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课型:新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理解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二、学习重难点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三、课前预习、导学1、找一找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哪些法律法规(除宪法、刑法、民法、立法法外)2、有条件的学生查阅《宪法》的相关内容,想一想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3、阅读课文“法律导航”部分内容,找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在哪里?四、学习、研讨1、导入:(1)说一说我国都有哪些法律法规?(2)回想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宪法有什么关系?2、讨论:在我们众多的法律法规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3、提问:通过预习,你能找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吗?五、本节知识结构宪法组成四部分:序言和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六、堂上思考(误区获警示)1、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与依据是宪法,因而宪法是普通法律相加之和?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触犯宪法就是犯罪?七、课后巩固1、以下是我国某部法律的具体规定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请你推断这部法律是什么?(2)这部法律在国家法律中的地位是什么?为什么?(3)这部法律与普通法律有什么区别?2、课后阅读“阅读与感悟”《一部违宪法规的废止》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第五单元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二课时教学案课题:《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课型:新授审核:政史地科组一、学习目标:1、识记宪法基本内容两大部分2、理解宪法与公民、国家机关的关系3、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4、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保障体系5、公民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2、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三、课前预习、导学1、阅读“社会风景—拆迁之前”,思考里面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找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2、阅读“法律导航”,思考:(1)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权利的?(2)青少年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四、学习、研讨1、导入(1)调查:同学们及家里购买保险情况(联系当前农村及居民实行的医保与社保等热点)。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内容主要涉及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理论阐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公民权利保障的相关知识。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真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公民权利有一定的认识。
但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原理,明确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宪法的基本原理和地位。
2.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的具体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制作PPT,展示宪法的基本原理和案例图片。
3.准备时间:2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宪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宪法的基本原理,让学生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
同时,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宪法在保障公民权利方面的具体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案例,巩固所学内容。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编写:陈鹏川 审核:政史教研组第一课时导学目标⒈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理解宪法何以成为根本大法。
⒉ 理解宪法与公民、宪法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导学重、难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首先放声朗读教材《法律导航》中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和《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一遍,然后边仔细阅读教材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1和2在书上勾画出来就行。
)⒈⒉(二)探究园(课本P19)1. 你知道我国法律体系的构成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对公民权利的有效保 障2.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三)社会风景乔迁之前(课本P20)1.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2.宪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二、问题交流(要求:当某个组员回答问题时,其余的专心听、思考、评价、纠正、补充、建议)1.发现问题。
⑴.交换导学案。
(组内逆时针交换)⑵.发现自己和同学答案不同的地方;发现同学完成不了的地方;发现同学比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发现自己比同学做得好的地方。
2.解决问题。
⑴.解决组内答案有分歧的地方;并用红笔把讨论后形成的统一答案写下来。
⑵.把在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梳理出来,并展示在黑板上。
⑶.请各个小组可以根据本组的爱好和实力领取梳理出来的问题,并解决。
⑷.组长安排成员准备班级展示。
(注意:展示你们所领取的新问题的答案和《自主学习》(二)和(三)中的答案。
)三、展示提升(当同学在展示时,我们要学会倾听、评价、补充、纠正,或者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
问题与问题的过渡要有衔接。
)1.展示我们所领取的新问题的答案。
2.展示你认为更加完美的答案。
3.展示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完成《金牌学案》中本课时的作业。
页眉内容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第五单元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教学案课题:《宪法是国家根本法》课型:新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2、理解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二、学习重难点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三、课前预习、导学1、找一找我国法律体系中有哪些法律法规(除宪法、刑法、民法、立法法外)2、有条件的学生查阅《宪法》的相关内容,想一想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3、阅读课文“法律导航”部分内容,找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点在哪里?四、学习、研讨1、导入:(1)说一说我国都有哪些法律法规?(2)回想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宪法有什么关系?2、讨论:在我们众多的法律法规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3、提问:通过预习,你能找出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吗?五、本节知识结构宪法组成四部分:序言和总纲;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六、堂上思考(误区获警示)1、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与依据是宪法,因而宪法是普通法律相加之和?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触犯宪法就是犯罪?七、课后巩固1、以下是我国某部法律的具体规定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请你推断这部法律是什么?(2)这部法律在国家法律中的地位是什么?为什么?(3)这部法律与普通法律有什么区别?2、课后阅读“阅读与感悟”《一部违宪法规的废止》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第五单元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二课时教学案课题:《宪法是公民权利的有效保障》《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课型:新授审核:政史地科组一、学习目标:1、识记宪法基本内容两大部分2、理解宪法与公民、国家机关的关系3、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4、了解以宪法为核心的保障体系5、公民怎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宪法保障公民权利;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2、难点: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三、课前预习、导学1、阅读“社会风景—拆迁之前”,思考里面的问题,并结合自己所见所闻,找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2、阅读“法律导航”,思考:(1)我国宪法是怎样保护公民权利的?(2)青少年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四、学习、研讨1、导入(1)调查:同学们及家里购买保险情况(联系当前农村及居民实行的医保与社保等热点)。
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一课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学习目标】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了解宪法在保障公民的权利中的作用及这种作用发挥的途径。
3、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懂得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利,维护宪法权威。
【学习重难点】一、重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二、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知识准备】【课前预习案】一:阅读教材完成问题:1.宪法由哪些内容构成?2.宪法的地位是怎样的?3.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4.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预习评估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 )2.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 )3.宪法是其他普通法律的总和。
( )4.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 )【课中探究案】一:课内自主合作学习1、活动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规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问题探究】我国为什么要设立国家宪法日?2、活动二宪法的法律效力2015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立法法》第一条: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问题探究】《立法法》是一部被称为立法的法,为什么还要“依据宪法,制定本法”?二:课内探究学习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课后达标案】1. 我国现行宪法是由构成。
( )①序言②总纲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④国家机构⑤国旗国歌国徽首都⑥总则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2 .(2015海南)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理解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
【学习重难点】
一、重点
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
二、难点
理解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知识准备】
查阅《宪法》的相关内容,想一想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
【课前预习案】
一:阅读教材完成问题:
1.我国现行宪法由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构成。
2.宪法是国家的,是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的活动准则。
3.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问题;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
4.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为基础和依据,其内容不能与相违背、相抵触。
否则,将被视为违宪而不能得到适用。
5.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预习评估
【课中探究案】
一:课内自主合作学习
1、活动一
回想上一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与宪法有什么关系?
2、活动二
在我们众多的法律法规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
二:课内探究学习
探究点1宪法的法律效力
201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正式实施。
相比此前实施多年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新法新增了产品缺陷召回制度、特种设备报废制度和责任追溯制度。
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上述材料中“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要“根据宪法制定”?
探究点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问题探究】上述法律条文的规定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道理?
【课后达标案】
1.2013年12月2日至8日,上海宝山区民宗办组织各街镇和民族宗教界开展了宪法宣传周活动。
各街镇突出“弘扬宪法精神、深化改革开放、建设法治上海”的宣传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符合地区特点,为群众所欢迎的学习宣传活动。
下列选项可入选宪法宣传内容的有( )
①国家性质;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修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④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014重庆)昨天,热心公益的中学生小文和小玲到某小区开展“宪法伴我行”法律宣传活动。
为了解小区居民的宪法常识,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
下面是他们收集的观点,你认为有误的是( )
A.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C.宪法的制定、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D.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所有制度
3.(2014绍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必须依据宪法修订,这表明宪法( )
A.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化
B.规定了我们消费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C.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基础
D.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更严格
6.(2014武汉)在学习宪法的讨论中,同学们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B.宪法主要规定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修改都需要全国人大三分之二以上代表通过
D.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8.“如果把我国的所有法律比作一支由众多兵种组成的军队,那么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率;如果把我国所有法律比作一个配有多种乐器的交响乐团,那么宪法就是这个乐团的指挥。
”这句话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宪法( )
A.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和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体现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D.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健康发展
4.简答题
(2014广州)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学习和了解宪法
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
读图并回答问题。
(1)上图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
(2)结合上图,简述我国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课后自结】收获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