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寿增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发言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20
发扬韦寿增“守护”精神志在平凡岗位中践行——开展“学习韦寿增先进事迹”活动情况汇报榜样是一面旗帜,榜样是一种力量,韦寿增同志的先进事迹催人泪下,更充分地展现了国土资源人的精神风貌。
分局当前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学习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通过撰写学习心得,开展大讨论,欢庆建党90周年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韦寿增“守护”精神,更加扎实有效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争优,从而营造一个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分局领导高度重视,把深入开展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
统筹安排学习活动各个环节的工作,在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在破解发展难题、完成重点任务上创先争优。
二是广泛宣传,深入学习。
分局先后组织收看了追授韦寿增同志荣誉称号命名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分局党组提出了开展一次专题学习,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召开讨论会等活动,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结合工作实际,在具体工作中践行韦寿增同志爱岗敬业、不畏艰难、勇挑重担,立足岗位讲奉献、创先争优当先锋。
讨论会中明确要求,把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与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迎接建党90周年相结合、与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与“两整治一改革”工作相结合,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相结合,进一步弘扬红八军精神,以韦寿增同志为榜样,当好国土卫士,把学习宣传成果转为破解国土“两难”问题,大力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更上新台阶。
同时,会上还把前段时间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寻找差距,进一步深入剖析当前存在问题,寻找有效解决办法,并取良好效果。
通过学习讨论,加大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从而把韦寿增的先进事迹、精神、思想概括成为一种理论文化,成为国土文化追求的理念,作为推动国土文化建设,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发扬和传承下去。
关于学习韦寿增同志的先进事迹2011年10月28日我局全体机关干部在九楼会议室观看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全局干部要以学习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为契机,立足本职岗位,在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走在前、做表率。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虽然韦寿增同志的生平事迹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壮举,但却能够诠释出我们基层国土人忠于事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同时,最让我感动的是韦寿增生前做过的点点滴滴,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为了服务民生,维护好人民的切身利益,常年奔走在边远山区,坚守耕地红线,排查地灾险情。
每次都是白天一大早出门,晚上很晚才能回到家,每天常常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就这样超负荷地工作,一干就是11年,最终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这种忠于职守、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对照韦寿增同志这样的行业价值标杆,我们的工作也更加有了动力和干劲。
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有这么一个细节。
1.94亩的征地,韦寿增前后丈量达4次,往返征地现场的路程300多公里。
我们被韦寿增同志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打动。
当第三次测量时,误差仅为0.1亩,这个数值已经算合格了,但为确保国家和农民利益不受损,他继续做了第四次测量,为确保客观严谨,他不但和当事人共同到场,还请来征地组成员及镇干部一起参加。
韦寿增同志这种对工作一丝不苟,对群众负责到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的工作是服务民生、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本着心系群众、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对工作技术和方法严谨细致,对制定的成果进行反复检验,以确保工作成果科学合理。
韦寿增同志的影响力是平凡细微而又伟大卓著的。
我们常说全国国土人是一家,作为一名国土人,我们以有这位好“战友”而感觉到骄傲,要以这位曾经的“战友”为榜样,为国土资源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以韦寿增为榜样做好新时期社区工作
收看《韦寿增先进事迹报告会》
3月25日上午9时,福柳新都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党员代表观看韦寿增先进事迹报告会。
韦寿增是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
11年来,他一心扑在工作上。
到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征地一线工作后,由于劳累过度,年仅31岁的他于2010年3月29日殉职在工作岗位上,将一腔热血铸进深爱的黄土地。
韦寿增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于职守,什么叫奉献。
他是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是新形势下脱颖而出的杰出典范。
观看报告会后,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讨论,认为人员少、工作量大、压力大,是目前社区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大家一致表示,将以韦寿增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任劳任怨、一心为民、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以韦寿增同志为榜样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作风,把开展学习韦寿增同志活动与做好当前社区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勇于开拓创新的顾全大局、锐意进取精神。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和一心为民的服务意识。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福柳新都社区党总支
2011年3月25日。
学习韦寿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学习韦寿增先进事迹心得体会(3篇)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卓著。
韦寿增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做到牢记党的宗旨,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扎根基层,忘我工作,心系群众,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廉洁奉公,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以实际行动树立起了一名优秀基层干部的光辉形象。
我为他感到骄傲也感到惋惜:为我党涌现出这样一位优秀党员干部代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而无比骄傲,为他英年早逝,在党和人民无限需要时离开了我们而无限惋惜。
工作十一年来,他始终怀着一种重任在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
韦寿增的事迹还给了我两个启发。
一是在浮躁、功利的现实社会,要始终保持一颗纯粹的、高尚的心灵。
克服急躁和惰性,不为名利所累,学着沉淀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每一件事,一步步地提升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做一个像韦寿增那样纯粹的人。
二是在压力大、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更加注意爱护自己的健康。
我们要学习韦寿增精神,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强健体魄。
虽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更应成为我们每个年轻人的目标。
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以韦寿增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对党忠诚、甘献青春的政治品质,学习他扎根边陲、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心系群众、以民为本的优良作风,学习他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作为基层团组织的负责人,我要好好宣传韦寿增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学习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专题学习会,进一步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发扬韦寿增不骄不躁、甘于奉献、扎根基层的踏实作风,学习他谦虚上进、斗志高昂、勤勉务实的工作精神,以韦寿增为标杆,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努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争创新的业绩。
做什么事,都讲责任心。
做父母的,对子女要有责任心,做工作的,对工作要有责任心,任何事业,都需要有责任心的人去完成,我们国土人,也不例外。
创先进、争优秀3月25日广西电视台直播韦寿增先进事迹的报告会,我们了解到他普通而光荣的一身:韦寿增,男,1979年2月生于广西靖西县地州乡,1999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12月任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
2010年3月29日,韦寿增在靖西县安德镇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征地一线,因劳累过度等原因倒在工作岗位上,经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年仅31岁。
韦寿增同志在短暂的人生历程中,忠实地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人民公仆的神圣职责。
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是新时期我市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楷模。
为了把学习宣传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引向深入,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无私奉献,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等工作中创先进、争优秀,医院党总支决定,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向韦寿增同志学习的活动。
向韦寿增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甘献青春的政治品质。
韦寿增同志政治坚定、思想进步,20岁参加工作,2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担任国土所所长,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把个人前途与党的事业、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执着追求,矢志不渝,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青春践行了基层干部的天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演绎了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范。
向韦寿增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扎根边陲、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
韦寿增同志1999年分配到离家40多公里的边境一线安宁乡工作,从此扎根边陲,在本职岗位上辛勤工作,兢兢业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他身为国土所所长和挂点村干部,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一丝不苟,认真履职。
全乡所有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矿点,他都一一走遍并记录在案。
思想汇报之学习韦寿增先进事迹敬爱的党组织:昨天晚上观看了电视上关于“国土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追授韦寿增同志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的实况录像,对我触动很多,那些感人的事迹想鞭子,打醒了一些思想,更促使着我不断向前,激励我要做得更好、更多。
韦寿增生前系靖西县安宁乡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2010年3月29日在重大项目征地一线因劳累过度猝死,年仅31岁。
韦寿增在工作的11年里,一直扎根靖西县最边远、最艰苦的安宁乡山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兼顾该乡新农村建设挂点及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监督等工作,曾多次荣获“靖西县国土资源系统先进个人”称号。
荣誉称号命名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于3月25日在南宁举行,定名为《守护》。
报告会上,报告团成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情讲述了韦寿增同志一辈子忠诚党的事业、一辈子为民谋利、一辈子艰苦奋斗、一辈子清正廉洁的事迹,真实再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整个录像通过真情报告、亲情讲述、情景再现,从韦寿增身上折射出国土资源人“守护国家利益、守护人民利益、守护心中信仰”的价值追求,“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职业操守,“不畏艰难、不惧压力、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
当晚,我院教职工也在家收看了“韦寿增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录像,各系安排各个班级组织同学在本班教室收看了录像。
韦寿增同志的先进事迹在我院引起热烈反响。
无悔的青春诠释了这位伟大的共产党员朴实而短暂的一生,同学们每看到动情之处,无不热泪盈眶。
廉洁奉公,刚正不阿是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身系群众是他服务社会的高尚品德;坚定信念,对党忠诚是他务实敬业的政治品格。
同学们一致认为,韦寿增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成为广大党员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理念、一种自觉行动,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韦寿增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发言材料之一韦寿增生前的同事农碧欣讲述她眼中的韦所长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是靖西县国土资源局干部农碧欣,是韦寿增同志的同事。
此时此刻,看着大屏幕上的情景物件,我始终不能相信韦所长就这样走了。
他才31岁,是那么年轻,那么健康,那么充满活力,怎么就走了呢?睹物思人,韦寿增那不知疲倦、不停奔走在工作点上的身影,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韦寿增所在的安宁乡虽然人口不多,但面积有近百平方公里,而且地处中越边境,环境复杂,辖区内有多处地质灾害点和矿山。
从2002年担任安宁乡国土所所长起,他当了整整3年的“光杆司令”。
一个人承担着耕地保护,矿山整治、地灾防治、地籍管理、土地调查、调处土地纠纷等十几项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工作。
为全面掌握全乡范围内石场、采矿点、地质灾害点的具体情况,他亲手绘制了一张分布图贴在墙上,定期对这些地方进行巡查。
全乡9个地质灾害点巡查一遍要3天,7个采石场巡查一遍要3天,3个锰矿场走一遍要2天,一辆骑了10多年的老式摩托车和一双褪色的解放鞋,便是韦寿增巡查时的装备。
对每一处地灾隐患点,从防灾预案的制定、监测人员的落实,到避险卡、明白卡的发放等,韦寿增都严格按照要求去做。
为提高效率,他采取了综合巡查的办法,把非法采矿点的监控、土地动态巡查与地灾隐患点的巡查结合起来,出去一次,就尽量把这几个方面的情况掌握到位。
每次都是白天一大早出门,晚上很晚才能回到乡里的宿舍,每天常常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长期承担着国土资源工作既要保障发展、又要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超负荷地工作着,一干就是11年。
韦寿增就像遍布在祖国大地的千千万万个国土资源人一样,长年累月,奋战在深山、在矿区、在田野、在海洋,忠诚地守护着国家利益,默默无闻奠起了我们发展的坚实基础,无怨无悔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
靖西县地处桂西南边陲,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但多年以来,交通问题一直都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高速路的修建,成为加快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关键任务。
2009年9月,自治区的重点项目——靖西至那坡高速公路建设开始启动。
由于任务重、时间紧,当年11月,韦寿增等8名乡镇国土所所长被抽调到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负责征地工作。
征地是一项其极艰苦和复杂的工作,发动群众、丈量地块、绘制草图、计算面积、填写图表、录入信息、上墙公示、复查核实、请群众按手印等等,桩桩件件,都关系到项目的开工实施,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
征地现场录入表和测量草图是韦寿增与同事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征地补偿原始资料。
由于是现场录入和测量,录入表中被征地村民的名字、征地面积等出现差错,需要修改在所难免。
为了方便省事,通常的做法是晚上计算好面积,第二天给群众签字确认时如发现错误,便直接在旁边改动,再让当事人按上手印后就可以上交指挥部了。
但韦寿增却说:“这是要存档的原始资料,不仅要让指挥部的领导看得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对被征地的群众负责,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为此,他所负责的图表资料,只要有改动或不够整洁的,他都要重新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然后再拿给群众签字按手印。
这样一来,他不仅要多花半个小时重新抄写,而且还要多跑一到两次征地现场,每次来回,最少是80公里的山路。
在征地办工作的近四个月时间里,韦寿增硬是用晚上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把600多份记录表全部整理一遍,然后挨家挨户去找群众重新确认。
单单这项工作,他就比其他同志多花了300多个小时,相当于40个工作日。
但是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一个累字,当他真的倒在工作岗位上时,我们简直不敢相信,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就这么走了,带着多少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对这份工作的不舍!韦寿增总是说:“我们做国土资源工作,不能让国家受损失,也不能让群众吃亏。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知道,哪怕是一分一毫,对农民来说都是那么珍贵!”因此,只要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韦寿增总是无比耐心细致, 2010年春节前,在三南村丈量村民黄先忠的一块1.94亩的甘蔗地时,韦寿增前后一共丈量了4次,来回征地现场的路程就走了300多公里。
第一次测量时村民有异议:面积比我当初承包的少了0.2亩,要求复核;韦寿增二话没说,马上进行了第二次丈量,可是结果却多了0.3亩。
韦寿增觉得两次丈量的结果出入太大,就进行第三次测量,而这次测量的结果又少了0.1亩。
于是韦寿增决定进行第四次丈量,这一次他请农户、征地组成员及镇干部一起参加,得出的结果和第三次丈量出来的结果一模一样,村民这回心服口服了。
韦寿增就是这样,他心里装着群众,尺子里带着责任,他让自己丈量的一分一厘土地都得到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安宁乡是我们靖西锰矿资源最丰富的乡镇之一,矿石品位高、埋藏浅,如果用专业机械进行采挖,一天就能挖走价值10几万元的矿石,因此打击非法采矿、治理矿业秩序成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一次,韦寿增接到举报,说有人在古庞村运输非法开采的锰矿,他马上带着5个人赶到现场,但业主却找来20多个工人,拿着木棍和石头,把韦寿增他们团团围住。
韦寿增像一只护群的头羊一般挡在情绪激动的业主面前,先稳住业主的情绪,然后再耐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经过反复动员、调解,价值近万元的锰矿被卸了下来。
事后有同事问他,当时你不怕吗?他说,哪里还顾得那么多,就是怕也要顶住,不能让国家利益受损失。
一个曾在安宁乡开采石场的老板对我们讲了自己关闭采石场的经过:在一次巡查中,韦寿增发现采石场存在安全隐患,当即要求关闭采石场。
过了几天,韦寿增又巡查到这里,发现老板依然在非法生产,老板见到韦寿增,马上从屋子里拿出一个厚厚的信封,说,韦所长,我们做石场生意也不容易,这是点小意思,以后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我们讲。
可是,韦寿增没有接受,而是组织人员依法没收了采石场的生产工具。
谁知几个星期后,采石场又开始偷偷生产起来。
一个大雨倾盆的夜晚,韦寿增再次骑着摩托车来到采石场敲开了老板的工棚,说,黄老板,不是我堵你财路,这里太危险,赶紧离开,现在雨这么大,万一山体坍塌,那可是人命关天啊。
看着面前浑身湿透、喘着粗气的韦寿增,黄老板终于明白,原来韦寿增不仅仅是为了工作,更是为了自己和工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面对真诚和关怀,黄老板感动地说,韦所长,你放心,这个采石场亏老本我也要把它关掉!我要对得起你们的关心,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方便面、大草帽、迷彩服、摩托车,这些都深深地印记在同事们的脑海中。
想到韦寿增所长至今依然清贫如洗的家,却从不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我明白了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精心呵护着心灵中的那片净土,尽职尽责守护着一方国土,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国土资源人“守护国家利益、守护人民利益、守护心中信仰”的价值追求;“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职业操守;“不畏艰难、不惧压力、不图名利”的思想品格。
这种精神,将激励着千千万万的国土资源人为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破解“两难”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韦寿增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发言材料之二靖西县委宣传部的张乾霖讲述韦寿增先进事迹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我是靖西县委宣传部宣传干事张乾霖。
韦寿增同志的先进事迹传出后,中国国土资源报、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来我县进行采访报道,我有幸全程参与了这些媒体的采访活动。
这期间,我们不仅走访了韦寿增同志生前的领导、同事和家人,还深入到他的老家、他生前工作的征地现场,特别是韦寿增挂点村那些他曾经帮助过的群众家中进行采访。
所到之处,我们都深切感受到了韦寿增和村民们建立起来的那种亲人般的深厚情谊。
韦寿增是2004年3月挂点来到古庞村的。
当时,头戴草帽,一身迷彩服的他一进到村子,就不停地和遇到的村民打招呼,主动介绍自己说:“我叫韦寿增,是乡里派来挂村的干部,大家以后叫我小韦就好了。
”然后他又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告诉村民,说大家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尽管来找他。
村民们都感觉到:这是一个朴实,热情小伙子。
韦寿增在古庞村挂点工作了6年,古庞村的群众几乎都认得他。
在村民眼里,他就是大家的好侄子,好兄弟。
古庞村地处边关,与越南仅一山之隔。
全村有8个自然屯1700多人,是靖西县安宁乡最边远的一个行政村,也是一个国家级贫困村。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老百姓生活比较艰难,大部分的家庭收入都是靠从事传统的种养业。
韦寿增来到这里后的第一件事,就考虑着如何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利用好古庞村现有的土地资源,带领乡亲们致富。
在提取土样让有关部门进行检测分析后,又经过一番深入细致的市场行情调查,他决定发动古庞村的老百姓种植柑橘。
起初,村民们都有疑虑。
甚至还有人笑话他说:“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这块土地该种什么难道你还能比我们更清楚?要是种柑橘,到时候卖不出去,我们不能每天光吃果而不吃饭呀!”韦寿增听了却不着急,他找到村委会主任,和他商量说:“主任,你来给大家带个头吧!”没想到主任也半信半疑。
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韦寿增当场拍着胸脯说:“技术方面包在我身上,等柑橘长出来却卖不出去的话,你们的损失由我负责!”村民们终于被打动了。
当年,全村第一次种下了100多亩蜜桔和广柑。
从那以后,韦寿增忙完了乡里国土所的工作,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扑在这片果园里,面对面地给村民们传技术,手把手地教他们搞栽培,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他的耐心指导下,如今的果园里已是清香四溢,黄橙橙的果子挂满了枝头,村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村民邓邦席感慨地说:“当初,韦所长让我们种柑橘,我还不意愿呢。
现在,没想到种果这么赚钱,我们真的好感谢韦所长!”古庞村的弄刷、弄因两个屯因为地处偏僻,条件恶劣,祖祖辈辈走的都是“羊肠路”,喝的都是“望天水”,生活非常艰苦。
为了解决村民们的饮水难问题,韦寿增运用自己从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所积累的专业知识,组织村干部进山谷,钻山洞,查找水源。
水源找到后,他白天跑县里落实项目资金,晚上又骑摩托车赶近50公里的路回到村里和大家商量。
如此来回奔波了两个多月,直到水柜全部建好。
自来水进屋的那一天,村民们自发搞了一个既简朴又隆重的庆祝仪式。
村里80多岁的杨阿公盛了满满的一碗水,端到韦寿增面前,动情地对他说:“寿增啊,我的好侄儿,多谢你了,这第一碗水是我老人家代表乡亲们敬你的!”如今,喝上安全干净饮用水的乡亲,心中仍然念念不忘他们心中的小韦,经常念叨着:“如果小韦还在,那该多好啊。
我们真舍不得他!”韦寿增把村民们当亲人,无论他走到哪个屯,就把亲人一样的关爱带到哪里。
村民告诉我们,念定屯有位56岁的孤寡老人叫许朝万,2002年初患过一场大病后半身几近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韦寿增知道后,每次到屯里,他都会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些钱来,给老人带去一些生活用品,老人很是感激。
得知韦寿增去世了,老人泣不成声,他把年前韦寿增给他买的那桶花生油供奉在堂屋的八仙桌上,不舍得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