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 粤教版八年级(下)第5.2课(公民的权利和义务)A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
5.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案(共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是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旅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近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农民工在找职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关事项:要清楚用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要与用工单位签定试用合同,要与用工单位的工资待遇等等。
为什么要提醒他们这些事项呢?(为了民工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监督用工单位去履行义务,不出现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出现。
)课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学生阅读教材将内容划起来)●判断并说明:阅读教材P12—13思考:上述画面表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学生思考列举)●分析讨论: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谈论分析;有人这样认为“享受权利的我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
5.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共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木义务。
2、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公民、如何确认公民的身份,还有公民身份的内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
国家保障我们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呢?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词拒绝。
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
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
运用法律知识回答:(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人身自由权利、名誉权(2)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人民法院会不会受理,并简述理由?(1)你从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启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板书)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板书)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阅读教材P12- 13,结合“法律导航”思考P13问题一:上述情景表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需要履行什么义务?问题二: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板书)2、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五大类)“一律平等”是指所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多少,都按法律规定享有同样的权利,受到同等的待遇,承担同等的义务。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统一关系。
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
增强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依法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难点: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无证养犬邻居怨民警又查处一无证养犬户》【师】你家附近有人养狗吗?为什么养狗也需要证?【生】【师】养狗是公民的权利,但是不能打扰他人的正常生活,也要主要卫生、健康,这是我们的义务。
在我国,公民有哪些权利,又有哪些义务呢?【新课教学】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2、公民的义务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师】大家知道我国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吗?【生】(二)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材料: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词拒绝。
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
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
【师】该商场工作人员侵害了徐某、蔡某的什么权利?【生】人身自由权(三)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材料:有媒体报道,大庆市一位农村人力三轮车夫不慎把一位有钱人的的宠物狗轧死。
狗的主人威逼说,只要三轮车夫给死去的小狗磕三个头就算完事。
可当车夫磕完头后,他又向车夫索要200元钱说是用来赔偿。
5.2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案(共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
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是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旅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近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农民工在找职业的过程中要注意有关事项:要清楚用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要与用工单位签定试用合同,要与用工单位的工资待遇等等。
为什么要提醒他们这些事项呢?(为了民工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监督用工单位去履行义务,不出现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出现。
)课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学生阅读教材将内容划起来)●判断并说明:阅读教材P12—13思考:上述画面表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学生思考列举)●分析讨论: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你认为对吗/为什么?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谈论分析;有人这样认为“享受权利的我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
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在粤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教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单元的基础上开展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了解公民的言论自由、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以及选举权、被选举权等参与政治的权利,同时也了解公民应承担的义务,如遵守法律,缴纳税款等。
本单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感恩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自我意识。
二、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公民权利和义务;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感恩意识;3.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自我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案例分析,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等参与政治的权利,以及遵守法律、缴纳税款等应承担的义务。
2. 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感恩意识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感恩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体验到感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自我意识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和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如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其中重点采用了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法。
1.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体验到生活中的法律和公民权利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模拟操作,体验到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班级讨论和热身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2.知识讲解环节:通过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详细介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3.模拟操作环节: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自我体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4.总结反思环节:通过班级讨论和个人思考,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和体会,认识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如何以公民的身份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权利和义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此外,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和课堂,实践经验较少,因此在探讨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法律眼光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认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活动,亲身体验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案例材料: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
3.视频资料:用于导入和辅助讲解。
4.模拟道具:用于实践操作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或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权利?什么是义务?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如何?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过程。
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材以我国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阐述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较为抽象的法律概念需要通过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掌握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法治的感情,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2024春粤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2.案例材料:有关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案例。
3.教学多媒体:课件、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相关条款,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主人公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他们是如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权利和义务之间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景。
海之南教育集团学校
粤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第5.2课课堂指南(A)卷
总第课时评分:
课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备课人:审核人:
学习目标
1、识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和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重点)
2、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含义;(重点)
3、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归类(难点)
4分辨基本权利和义务,珍惜权利和认真履行义务(难点)
教具:多媒体,粉笔,黑板等
预备环节:清点人数:每日一吼(共1分钟)
教学流程:
一、预习导航、自主学习、明确知识点(10分钟)(措施:通过自主阅读课文并在课本上找出关键词,填写答案,教师公示答案、互改、互相纠错)
二、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展示、点评:(时间:17钟)措施方法:先独立在书本上完成答案,小组长组织组员合作探究、整合答案,小组代表观点给以展示,各小组进行点评,教师精评)(重/难点突破)
1、权利和义务的含义
2、规定权利与义务的形式
3、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3、公民身份的内涵(即“作为公民意味着什么?”)
4、公民和人民有什么区别?
奖惩:对合作完成的程度来确定各小组的加分值(1-5)分,(平时的综合考评分)对于做得最好的小组除了加分之外,还冠于“精诚合作组”等称号,反之,最需改进的小组必须在中午或晚修结束之后继续讨论,老师临堂检查,对没有认真讨论并完成的小组,不仅在下节上点名批评,同时还要加大改知识点的题量训练)三、当堂检测(时间:8分钟)(措施顺序:练习-对子互评-纠错-教师点评;方法:通过单项选择题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对知识掌握情况。
)
1、王亮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劳动模范。
他每月寄1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亮履行了哪些义务()
①受教育②劳动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赡养扶助父母⑥教育未成年子女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④
2、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①亲情②道德③纪律④法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决定每个公民应该()
A、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
B、只履行义务,不享受权利
C、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D、依法维权
4、下列行为符合我国法律关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规定的有()
①小刘未经同意就拿走小周的运动服②小亮把小刚的笔赠送给生活贫困的小余③小伟制止了小莉采摘某农场牡丹花的行为④小敏发现有人正在偷盗施工现场的水泥,便立刻打“110”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2003年5月20日,西安市某中学初二(4)班的48名学生联合给西安市市长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就培养公共卫生和环抱意识,抗击非典提出“7条建议”。
这48名学生()A.站在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B.通过合法方式行使了公民的建议权
C.以实际行动坚持了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以实际行动履行了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四、知识的拓展
(一)请同学们分析两个社会场景:①同学借了你的钱,你会怎么做?②国家要你交纳个人所得税,你应该怎么做?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二)请同学们再看“情境认知”的上课、赏花、劳动,除了你们刚才说的还有什么?说明了什么?
(三)请同学再看看公民的基本权,教师启发:有几大类,每一类里又有几项,这些说明了什么?
五、小结(4分钟)
措施:截止规定的时间后,教师用PPT课件或在黑板上公示课堂检测答案并根据学生反映出错率最高的试题,重点点评之后,安排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
第1页共2页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