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的比较及其在我国的应用_章华金
- 格式:pdf
- 大小:258.74 KB
- 文档页数:4
快速公交(BRT )在中国的发展BRT Development in China金凡摘要: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可以帮助国内城市跨 越过于依赖小汽车、过度耗能和高度污染的交通 发展过程,使城市的发展更加繁荣和安全,促进 城市和谐,加强社区的凝聚力,保护人民的健康 和生存环境。
BRT所具有的低廉和应用灵活的特 点对国内城市尤为适合。
通过介绍快速公交及其 优势,以及国内城市发展快速公交的进展情况, 希望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市政和交通专家以及 城市居民能够了解快速公交系统和其他的可持续 交通模式,从而让可持续交通模式在中国成为城 市发展的自然选择,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一 部分。
Abstract: Developing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will enable China to leapfrog past a car- dependent, energy- and pollution-intensive development path, making it more secure and prosperous, maintain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ohesion in its cities, and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health of its citizens. BRT’ s cost-effectiveness and flexibility makes it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development in China. It is our hope that as more researchers, government policymakers, and citizens learn about BRT and other sustainable public transportation options, our vision of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as the norm in China will become a reality. 关键词:快速公交 (BRT ) ;公共交通; 可持续城市交通 Keywords: Bus Rapid Transit (BRT) ; Public Transport; Sustainable Urban Transportation1 问题之所在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是随着经济高速的 增长,城市化、机动化进程加快。
地铁与BRT效益比较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呈几何级数增长,而交通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却远低于汽车的增长速度,从而使城市面临巨大的交通压力。
而解决交通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特别是在市区内发展地铁和快速公交系统BRT,本文对二者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进行粗略比较,旨在为城市的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铁 BRT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比较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突飞猛进、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竞争力不断增长。
城市化的未来进程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着全面深刻的影响,也对城市交通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已经越来越不堪重负,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健康发展的顽疾。
由此可持续协调发展城市交通已成为各界的共识。
在此背景下,交通运输系统正面临着巨大变革,而新型的公共交通系统(地铁、BRT)应运而生.新型的公共交通系统绝非是一项简单的公益性市政投资。
在城市发展战略层次上,它与城市发展互动,形成沿线土地利用与之协调的模式,成为政府引导城市发展,拉动城市结构改善,合理分配城市人口的手段。
地铁和BRT所带来的大运量、快速度、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将提高公共交通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及生态带来巨大收益。
本文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研究地铁和BRT的效益差异性,目的是通过地铁和BRT的效益比较为城市的交通规划出谋划策.二、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1。
票价收入以厦门BRT为例,2010年厦门市快速公交运营公司共投入3条BRT线和18条链接线,总共投入车辆210台,客流量2375。
27万人次,日均客流19.47万人次,运营总收入1209。
88万元。
地铁以武汉为例,2013年武汉地铁2号线日均运送量达到了38。
36万人次,全线21个站点共发售单程票1千2百万张,以平均票价3元计算,一年车票保守收入近4.38亿.如下表所示,无论是运输能力或是票价,地铁均比BRT富有优势,其经济效益远大于BRT.表1 地铁、BRT及普通公交对比表2.物业收入地铁的年运营总收入由地铁票价+物业租金+广告收益构成。
大型无轨电车与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比较与评估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便捷性和交通运输的效率,无轨电车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成为了研究和实施的重点。
本文将分别对大型无轨电车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进行比较与评估,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首先,大型无轨电车是一种基于电力驱动的交通系统。
它通常是由接触网供电,并利用无轨电车专用路线进行行驶。
相比之下,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多采用柴油或天然气驱动的公交车辆,通过道路来完成运输任务。
从能源的使用角度来看,大型无轨电车因为采用了电力驱动,更为环保,并且在运行过程中减少了噪音和尾气排放,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其次,在运输效率方面,大型无轨电车由于通常有专用的路线,能够更好地避免交通拥堵,提高了运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在高峰时段,大型无轨电车常常能够提供更精确的发车时间和更短的等候时间,减少了人们的出行等待时间。
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则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路线上进行运营,覆盖更大的范围。
因此,在覆盖城市面积和出行路线多样性方面,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
另外,从乘客体验角度来看,大型无轨电车通常会提供更加舒适的乘坐环境。
由于无需在道路上行驶,其行驶过程相对平稳,乘客在车上更容易保持平衡。
车厢内部设计也更加宽敞和舒适,乘客能够享受更好的乘坐体验。
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因为需要与其他车辆共享道路,有时会受到交通拥堵和不稳定性的影响,给乘客带来一定的不便。
此外,大型无轨电车的建设和运营成本相对较高。
由于需要专门的无轨电车路线和接触网设施,初期的投入相对较大。
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相对较低,可以更容易地实施。
这也意味着,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城市,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可以是一种更为可行的选择。
综合来看,大型无轨电车和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在城市交通规划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性。
大型无轨电车适合于交通繁忙的区域,可以提供更快速和稳定的交通服务,但需要较高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新型有轨电车系统与BRT快速公交系统的⽐较与分析2019-08-30摘要:现代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 为两种功能上⽐较接近的公共交通,本⽂分别从运能和旅⾏速度、车辆性能、经济性、能耗、环保、舒适性和美观影响等⾓度系统分析对⽐两种交通⽅式,旨在为今后城市发展中等运量的交通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公共交通;有轨电车;快速公交;适⽤性分析中图分类号:C913⽂献标识码: A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呈现出出⾏需求量增⼤和多层次化的特征。
近⼗年,地铁、轻轨等⼤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地铁覆盖不到的城市和区域,常规公交已经逐渐⽆法满⾜公共交通需求。
近年来,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中低速磁悬浮系统、⾃动导轨系统等中等运量的公共交通在我国发展起来。
现代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作为我国⽬前中运量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者在旅⾏速度、运能等⽅⾯亦⼗分接近,因此使得城市交通部门在选择决策时⾯临困难。
本⽂将从有轨电车与BRT系统功能、经济性、环保美观等⾓度系统地对有轨电车与BRT进⾏对⽐分析,为后期城市发展中等运量的交通提供参考,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有轨电车与BRT系统功能的⽐较表1:现代有轨电车与快速公交BRT系统的的基本情况⽐较系统项⽬现代有轨电车 BRT系统单项运能(万⼈/h) 0.8-1.5 0.8-1.2平均运⾏速度(km/h) 20-35 18-25路权状况独⽴或混合路权独⽴或混合路权单位综合造价(亿元/km) 0.7-1.6 0.4-0.7车辆使⽤寿命⼤于25年⼩于10年动⼒模式电⼒燃油系统单位能耗(kwh/⼈·km) 0.05-0.1 0.2-0.3建设周期 1.5-2.5 1-1.51.1运能与旅⾏速度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能与列车的编组、载客量、旅⾏速度等因素有关。
有轨电车的编组较灵活,在2~7节之间,单列车的载客量在200~500⼈之间,最⾼运⾏速度可达70km/h,根据计算,有轨电车的运能可达到0.8~1.5万⼈/h;常⽤的 BRT 车辆为 12m 的单机车和 18m 的铰接车,额定载客⼈数分别为 75⼈和 150 ⼈,根据计算,BRT 单车道系统的最⼤运能约8000~12000⼈/h 左右。
BRT智能公交系统在我国的发展状况0 引言BRT是利用大容量的专用公共交通车辆,在专用的道路空间运营并由专用信号控制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2],具有普通公交车的灵活性和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能有效整合和有序整理常规公交线路,缓解主要公交走廊的交通压力,且相较于轻轨成本较低。
因此,它也被认为是现代城市改善交通状况的战略举措之一。
[3]截至2012年,全球已有近50个城市相继引入了快速公交系统,其中14个来自于中国。
数据显示,我国在不到10年时间里修建了近400公里的BRT线路,就速度而言堪称世界之最。
然而盛名之下,BRT自身的种种问题以及中国的城市现状使其发展前景并不明朗。
自2010年广州BRT投入运营后,其建设步伐有所放缓,近两年仅有银川市完成了快速公交系统的引入,而西安、上海等城市则在多年规划后取消了BRT项目。
1 BRT在我国的发展简介1999年昆明市建设中国第一条中央式公交专用车道,现有干线走廊5条,在全国居于首位,但其高峰载客量目前仅为3500(乘客人数/小时/单向),市中心高峰时段平均时速为14km/hr,且无车外售票系统、专有的BRT车辆和车站,所以并未被视作一套成熟完善的BRT系统。
而基于以上标准,2005年北京市BRT的开通成为中国第一个完全意义的BRT系统[4]。
但目前该市仅建成3条BRT走廊,无专用的高架桥梁,车辆采用单开门且只能在走廊内行驶,并由政府进行统一管理。
此后,BRT在国内迅速发展,于2008年达到顶峰。
杭州、常州、厦门、济南、大连、郑州等二线城市分别建成了快速公交系统,其中厦门开通了全国唯一的BRT专用高架路,济南则创新性地使用了双侧开门的BRT车辆,并计划于2020年前形成“五横七纵”的BRT网络。
不过以上城市的BRT走廊由于道路条件限制和规划设计的不足,并没有承担起高水平的客运量。
这一现状在2010年广州BRT建成之后得以改善。
根据2012年数据,广州棠下站高峰时间最大登乘量达到8500人次/h,为迄今世界之最,而其80多万人次的日均客运量甚至超过了不少地铁线路。
快速公交BRT在中国的发展探讨作者:张燕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年第03期摘要:城市拥堵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阻碍城市发展的症结,快速公交作为一种独特的公交模式,被各大城市引入。
本文带我们认识快速公交,总结其优势,并借鉴国外快速公交的成功经验。
在分析快速公交在中国发展存在障碍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BRT;优势;障碍;建议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2004年12月,国内首条快速公交线路(BRT)在北京正式开通,它将一种全新的公交运营模式带入了中国,使解决中国大中城市交通问题多了一种选择,也多了一丝希望。
继北京之后,厦门、昆明、武汉等市也相继开通了快速公交。
杭州在2006年4月开通了1号线,计划到2020年开通11条快速公交线路,形成一个快速公交网。
本文就快速公交这种新型公共交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进行探讨。
一、快速公交的含义快速公交是利用先进的公交车辆,在公共交通专用道路上进行运营,从而具有轨道交通特性又兼具普通公交灵活性的一种便利、快速的公共交通方式。
它具有以下几个要素:1 封闭的专用车道,车辆在专用车道上专线专用或者共用专用道,目前专用道路有共用路面专用道、专用道路、高架和隧道几种形式,其中路面专用道有路中专用道和路侧专用道;2 设施先进的车站。
车站拥有车外购票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提供全面的设施使乘客拥有一个舒适的候车环境,并了解线路车辆预期到达时间,到站公交载客量等信息,同时可以更快捷的上下车辆。
3 技术先进,大容量的公交车辆。
车辆可以实现大流量的客运需求,水平上下车,给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的同时加强行驶平顺性和准时性,同时减少对城市空气污染。
4 智能化的运输调度系统。
结合车辆信息,乘客信息,道路信息,交叉口交通管制信息等,建立灵活化、智能化的运营调度系统。
最终,快速公交系统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小汽车、自行车、行人,以及城市公共空间和城市建筑等统一规划设计,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城市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