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案2.1 坚持依宪治国
- 格式:docx
- 大小:17.76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得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得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得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得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得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 理解宪法是国家得根本法,具有最高得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得根本活动准则;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得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得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得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得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得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得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得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得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得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得认识,以激发学生得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得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得经验”中提出得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得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得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得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得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得?这是谁规定得?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得制度,而这些基本得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得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得。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得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得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第 1 页 共 10 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宪法的构成,知道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知道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
2.能力目标:认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从而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宪法的重要作用,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权威。
【教学重点】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教学难点】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环节】
一、新闻导入
【多媒体呈现】
2016年度中国十大宪法事例发布,聂树斌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香港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放开二孩、住宅用地使用权争议、快播案、国务院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网约车新政等入选。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韩大元指出,研讨会通过事例的发布体现研究宪法问题的方法,这能够使民众信仰宪法,并演化成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旭认为,此次研讨会向公众宣扬了宪法的价值观念和研究宪法问题的方法,这对提高宪法的生命力和公信力很有意义。
自2005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宪政与行政法治研究者中心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选活动,会议的影响力每年都在扩大,推动了宪法学研究与中国法治的发展。 第 2 页 共 10 页 教师点拨:自2005年以来,中国十大宪法事例评选活动,宣扬了宪法的价值观念,提高了宪法的生命力和公信力,推动了中国社会法治化的进程。宪法作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建设法治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要坚持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坚持依宪治国,维护宪法的最大权威。
二、探究新知
(一)根本的活动准则
活动一:合作交流
【多媒体呈现】 宪法史话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坚持依宪治国
内容简析:本框由两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讲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第二目主要讲为什么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权威。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并能够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宪法,促进宪法实施。
2、知识目标:了解宪法的构成、内容等基本知识,掌握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和我国坚持依宪治国的原因;理解我国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了解我国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3、能力目标:能够做到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教学重点: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我国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
教学难点: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新课讲授
环节一:
宪法的构成和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后颁布过4部宪法,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曾4次修订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
得出结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阅读课本P19探究与分享,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阅读重点:现行宪法在诞生过程中,广泛征询给地区、各部门、各阶层的意见,全国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参加了讨论。
表明: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小结:为什么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的表现)
① 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展示宪法内容:
宪法第五条第4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得出结论: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小结:
②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理解保障宪法
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
起打。“‘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
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
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第一框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
课题 坚持依宪治国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视频及宪法的相关规定,学生能够说出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原因。
2.通过视频、宪法的相关规定及拓展延伸使学生能说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原因。
3.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
重点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难点 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吗?
师:播放视频“全面依法治国的宣传片”并提问。
问:依法治国最主要依据哪部法律?
追问: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呢?
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通过宪法的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所以先发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回答】
宪法
【回答】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坚持依宪治国”,导入新课。
3.学生初步了解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师:展示宪法“序言”中的相关法律规定,总之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我们要坚持依宪治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1坚持依宪治国”。
二、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二、合作探究
讲授新课
【第一篇章 根本的活动准则】
师(过渡):同学们知道我国共产生过多少部宪法吗?
师:展示我国的四部宪法和五次宪法修正案,宪法的目录,引出现行宪法的内容。
宪法内容: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除了序言外,由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四章构成的法律是( )
A.刑法 B.国旗法 C.宪法 D.国家安全法
2.以下哪些内容是由宪法规定的( )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 ②什么是犯罪,对犯罪行为采用什么处罚方法
③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④具体规定公民的受教育权,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 )
①法律地位 ②法律权威 ③法律效力 ④法律依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对宪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④其他法律都是依据宪法制定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选项能够体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的是( )
①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列不属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的是( )
A.国家性质 B.国家机构
C.犯罪与刑罚 D.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7.我国宪法的性质是( )
A.公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B.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
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
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
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
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
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理解保障宪法
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
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
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
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
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
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
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
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目标定位】
教学目标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目标 1.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
2.体会宪法对国家生活中最根本问题的规定,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
目标 1.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2.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知识
目标 1.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2.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1.重点: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难点: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
【课堂设计】
情景导入
多媒体展示谜语:
谜语: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法由我生,效力我最高!(打一法律名称) 谜底:
。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这个谜语就可以看出宪法地位很高。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宪法、学习宪法,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宪法的组成和具体内容。
教学建议
1.根本活动准则
活动一:问题探究
探究:(1)说一说我国现行宪法的构成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3)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根本性的问题有哪些?对于这些国家生活中根本性的问题,你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活动二:小辩论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否也应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可采用辩论的方式进行:推举八位同学,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教师总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更应模范遵守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2.最高的法律效力
活动三:读图明道理
思考:上述图示体现了宪法怎样的法律地位?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坚持依宪治国》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分析: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教学思路分析:
自读阶段首先应用视频“长春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举行“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誓仪式”导入新课,强调宪法地位,让学生理解坚持依宪治国的必要性。接着下发自读任务,学生自读研习教材,再以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本课重点知识。
探究与释疑阶段。通过经验分享活动“畅谈我眼中的宪法”、探究与分享活动:“现行宪法的诞生”、“宪法的序言”、“宪法与普通法律”、时事链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大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建议”等探究活动,以案例分析、问题追问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宪法是一起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知识总结与应用阶段。以请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本课理解,最终师生共绘本课思维导图,从理论层面让学生认识到坚持依宪治国的必要性。
教材分析:
课程依据标准: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一站。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法律与秩序”中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增强宪法意识。
内容解析:
本站从“根本的活动准则”和“最高的法律效力”两个方面来解释怎样才能确保宪法最高的效力和地位即“坚持依宪治国”。只有坚持依宪治国,建立完备而有效的监督宪法实施的制度,才能将书面的宪法规范转化为现实的宪法秩序,实现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的目的。
课题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第1课时 (总第 5 课时)
教
材
分
析 知识
与
地位 本册教材围绕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为主题,以宪法精神为主线,通过全面介绍宪法主要内容,开展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教育,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增强法治意识。第二课保障宪法实施是对第一课的逻辑延伸,要维护宪法权威,就必须保障宪法实施,要保障其实施,首先要明确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从而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教学
重点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考点
分析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本节课的重点,中考以考查最高法律效力的表现为主。
学
情
分
析 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学生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组织国家机构,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节课是对于第一课的逻辑延伸,本课安排两个课时,在课堂中将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让学生理解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的原因、表现。
教学难点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严于普通法律
教
学
目
标 学科
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体会宪法最高法律效力的原因、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比较的学习方法、以案说法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宪法意识和守法护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对宪法地位的认识,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情景导 入
明确目 标(2分钟) (一)、出示评价标准
(二)、宪法宣誓视频导入新课
(三)、解读学习目标 调动积极性激发兴趣
明确目标
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6分钟) 请同学们用6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20——23页正文内容,勾画重点并完成学案。
1、宪法是国家的 _________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
二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八 年级 道德与法治 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课第一框 坚持依宪治国 第 课时 总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 人 复 备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
时间 (看宪法目录,明确宪法构成)
总结:我国现行宪法有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构成。
P20探究与分享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提示: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教师点拨:我国宪法的内容各是什么?(背诵)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活动二: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如何维护?
1.出示: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宪法具有至至高无上的权威
教师解释:原因:①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2)要求:维护宪法权威:
①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
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动准则。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
教学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宪法意识,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能力目标:运用比较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第1课时《坚持依宪治国》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坚持依宪治国》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明确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思想意识。
二.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对宪法有初步的认识。但宪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其内涵丰富,精神实质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宪法意识不强,对宪法的尊重和维护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增强宪法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明确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宪法,尊重宪法,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思想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依宪治国的意义和途径。
3. 青少年如何维护宪法的尊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精神实质。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宪法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宪法的精神实质。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坚持依宪治国2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道德与法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8年 12 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王思佳 北京市佟麟阁中学
实施者 王思佳 北京市佟麟阁中学
指导者 齐雅静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课件制作者 王思佳 北京市佟麟阁中学
其他参与者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
2.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3.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4.了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教学重点:1.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理解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
3.了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教学难点: 了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环节一:
对话
观看情景剧《对话》的剧本
学生思考:从这些法律的“对话”中,你能看出哪部法律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为什么?
导入新课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环节二:
探究
环节三:
共识
课堂小结略
课堂练习略
查阅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填写表格,说明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观看视频,学生思考: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查阅、复制交通事故当事人通讯记录吗?
阅读三则法律条文,学生思考:从三段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共同的信息?
阅读宪法修改程序的相关资料,观看相关视频,
学生思考: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观看视频“民法总则,关乎一生”
学生思考:有了宪法,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制定其他法律?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1课时 坚持依宪治国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 感受宪法权威,提高守法、护法能力;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知识目标 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理解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老虎’‘苍蝇’一起打”给我们什么启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的构成
活动一:畅所欲言话中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谈对我们国家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导入坚持依宪治国主题内容的学习。
1.阅读教材“运用你的经验”中提出的问题。
2.我们都是中国人,但是,对于我们国家,你了解多少呢?你觉得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畅所欲言,看看谁了解的最多。
3.教师将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记录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国家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谁规定的?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归纳:我们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制度,而这些基本的国家制度,这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都是由我国宪法规定的。
活动二:宪法知识知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现行宪法目录,介绍现行宪法产生前对这部宪法草案进行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现行宪法充分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了解民主立法原则。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从宪法目录中你能看出什么?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规模空前的全民大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成果。
教师归纳:从宪法目录可以看出,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从全民大讨论可以看出,现行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
目标导学二: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
活动三: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宪法序言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规定,理解我国宪法同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懂得了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1.教师可播放有关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的视频资料。
2.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发展理念、总体布局、奋斗目标是什么?对此,我国宪法是怎么规定的?这些规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意义?对于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
教师总结:我国宪法确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发展理念、总体布局、奋斗目标,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活动四:根本的活动准则
1.阅读教材“相关链接”栏目。
2.让学生大声齐读宪法的法条,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这条法律规定的意味。
3.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有没有哪个人、哪个组织可以例外?
教师归纳: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就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就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任何个人、任何组织,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4.作为领导人民制定宪法的中国共产党,和宪法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请看下面两种不同的观点。
正方:中国共产党应该和其他政党、团体、组织一样,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反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5.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辩论。
6.教师在学生辩论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总结。
归纳总结:
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目标导学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活动五:探究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1.猜谜游戏,进入学习。
2.首先进行一个猜谜游戏,谜语是: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请问谜底是什么?
提示:宪法。
3.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乐队,宪法就是乐队的指挥;如果把所有的法律比作一支军队,宪法就是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提示: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活动六:不同法律的“对话”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表演“对话”。
2.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学习宪法的序言及总纲和其他法律的第一部分,为“对话”做好相应准备。
3.课堂进行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对话”,教师作为主持人,引导各小组学生就宪法和其他法律的不同地位进行充分的交流。
归纳总结:明确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活动七:规定的内容不同
1.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栏目。
2.教师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前查阅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为填写表格做好准备。
3.学生对照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认真填写表格,并思考宪法规定的内容与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活动八: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劳动教养制度的废止,引领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懂得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1.阅读教材“阅读感悟”栏目。
2.引导学生思考劳动教养制度被废止的原因以及这一举措的意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总结:
最高的法律效力
内容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效力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制定和修改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教师总结: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白了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课要用好比较法,对宪法和其他法律进行比较,从而明确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同时要借用典型案例加深理解,做到用所学的知识理解、分析具体案例,从而提高对宪法的认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维护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