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天下、外篇56·达生·山木
- 格式:docx
- 大小:58.37 KB
- 文档页数:35
庄子的代表作品
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内篇·逍遥游》、《内篇·齐物论》、《内篇·养生主》、《内篇·人间世》、《内篇·德充符》、《内篇·大宗师》、《内篇·应帝王》、《外篇·骈拇》、《外篇·马蹄》、《外篇·脍箧》、《外篇·在宥》、《外篇·天地》、《外篇·天道》、《外篇·天运》、《外篇·刻意》、《外篇·缮性》、《外篇·秋水》、《外篇·至乐》、《外篇·达生》、《外篇·山木》、《外篇·田子方》、《外篇·知北游》、《杂篇·庚桑楚》、《杂篇·徐无鬼》、《杂篇·则阳》、《杂篇·外物》、《杂篇·寓言》、《杂篇·让王》、《杂篇·盗跖》、《杂篇·说剑》、《杂篇·渔父》、《杂篇·列御寇》、《杂篇·天下》。
精心整理
庄子,名人故事
【天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日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人生】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相收】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凤兮】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庄子名言
【举世】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逍遥游》
【至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不知】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荃者】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万里】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好面】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哀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精心整理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7 【吾葬】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巧者】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以形】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往来】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箧》
【髑髅】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2023年庄子的名言(15篇)
庄子的名言1
1、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2、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齐物论》
3、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4、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逍遥游》
5、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6、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7、去小知而大知明,去善而自善矣。《庄子杂篇外物》
8、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胠箧》
9、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渔父》
10、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12、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1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
1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
15、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齐物论》
16、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17、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18、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骈拇》
19、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养生主》
20、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庄子经典语录
• 相关推荐
庄子经典语录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语录了吧,语录具有篇幅简短,语言精练的特点。那么你所知道的`语录都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经典语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经典语录1
1、独善其身者,难成大事。——庄周
2、德无不容,仁也。 ——庄子 《缮性》
3、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周《庄子》
4、小人甘以艳。 ——庄周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6、时势为天子,未必贵也;穷为匹夫,未必贱也。贵贱之分,在于行之美恶。——庄子
7、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周《庄子·知北游》
8、同类相比,同声相应,固天理也——庄子
9、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0、圣人不死 大盗不止 ——庄子
11、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庄子 《大宗师》
12、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庄子
《寓言》
13、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天道》
14、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15、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 《逍遥游》
16、盖之如天,容之如地——庄子
17、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庄子
18、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庄子·天道》
19、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庄周《庄子》
20、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余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庄子·内篇·养生主》
21、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
22、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
王先谦着《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序王先谦 庄子序郭象 经典释文序录(庄子)陆德明 庄子序成玄英 庄子集释 卷一上 内篇逍遥游第一 卷一下 内篇齐物论第二 卷二上 内篇养生主第三 卷二中 内篇人间世第四 卷二下 内篇德充符第五 卷三上 内篇大宗师第六 卷三下 内篇应帝王第七 卷四上 外篇骈拇第八 卷四中 外篇马蹄第九 外篇胠箧第十 卷四下 外篇在宥第十一 卷五上 外篇天地第十二 卷五中 外篇天道第十三 卷五下 外篇天运第十四 卷六上 外篇刻意第十五 外篇缮性第十六 卷六下 外篇秋水第十七 外篇至乐第十八 卷七上 外篇达生第十九 外篇山木第二十 卷七下 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卷八上 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卷八中 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卷八下 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卷九上 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卷九下 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卷十上 杂篇说剑第三十 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卷十下 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庄子集释 庄子集释卷一上 内篇【一】逍遥游第一【二】 【一】【释文】〔《内篇(一)》〕内者,对外立名。说文:篇,书也。字从竹;从艹者草名耳,非也。 【二】【注】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二)当其分,
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庆藩案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类云:庄子逍遥篇,旧是难处;
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
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刘孝标注云:向子期、郭子玄逍遥义曰:「夫大鹏之上九万,尺鷃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
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然物之芸芸,同资有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唯圣人与物
冥而循大变,为能无待而常通。岂独自通而已!又从有待者不失其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
支氏逍遥论曰:「夫逍遥者,明至人之心也。庄生建言大道,而寄指鹏鷃。鹏以营生之路旷,
庄子经典名言名句妙语录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
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胠箧》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庄子的名言(合集15篇)
庄子的名言1
1. 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3.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4. 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
6.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7.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
8.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9.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 10. 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11. 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12. 子之盛也。——《庄子·天地》
13.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
14.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5. 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
16.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17. 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18. 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19.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20.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21.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庄子·养生主》
22.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2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1
关于庄子名言名句 100 句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
周战国中期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
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
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庄子名言名句 100 句,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人间世》——庄子名言
2、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3、物各其主,人各其用,顺之则成,逆之则败。——庄子
4、顺我者生,逆我者死。——庄子
5、“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外篇·秋水》——庄子名言
6、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
7、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庄子
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庄子名言
9、忘足履之适也忘腰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庄子
10、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名言及解释
11、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12、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
——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13、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途中乎?……吾将曳尾于途中。《庄子·外篇·秋水》——庄子名言
14、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人生境界的名言
15、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语冰。——庄子的人生名言
16、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庄子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2 名言
17、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庄子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庚桑楚【庄子·译注
篇一:《庄子》(原文及注释)完整版
《庄子》(原文·注释·译文)
目录: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庄子·外篇·骈拇第八》
《庄子·外篇·马蹄第九》
《庄子·外篇·胠箧第十》
《庄子·外篇·在宥第十一》
《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
《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
《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
《庄子·外篇·缮性第十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
《庄子·外篇·达生第十九》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
《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庄子·杂篇·庚桑楚第二十三》
《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
《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
《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
《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
《庄子·杂篇·让王第二十八》
《庄子·杂篇·盗跖第二十九》
《庄子·杂篇·说剑第三十》
《庄子·杂篇·渔父第三十一》
《庄子·杂篇·列御寇第三十二》
《庄子·杂篇·天下第三十三》
逍遥游
【原文】
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南冥者,天池也⑦。齐谐者⑧,志怪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者也⑨。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31)?小知不及大知(32),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33),蟪蛄不知春秋(34),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35),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36),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37)。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8),众人匹之(39),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40):“穷发之北有冥海者(41),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42),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43),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44),绝云气(45),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46):‘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47),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4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49)。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 庄子的主要思想 庄子有哪些代表名作?
导语:庄子的思想: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后
庄子的思想: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现存的《庄子》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文字雄美,想象丰富,跌后起伏,妙趣横生,善干通过寓言故事来说理。《庄子》一书不但反映了庄周的哲学思想,而且显示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 庄周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道法自然"的观点,认为"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物质实体,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他否认有神的主宰,认为万物的生长和发展,是按照客观规律进行的,自然界本身就有它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他说:"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庄子的物质生活虽然清贫,但精神生活却异常丰富,读书、漫游、观察、遐想,追求“至人无己”的自由境界。庄子的思想较为复杂:在政治上,他激烈而深刻地抨击统治阶级,赞同老子的“无为而治”,主张摈弃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知识;在生活态度上,他顺应自然,追求绝对的自由。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后世道教继承道家学说,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老庄学说成为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其人也被人们神化,奉为神灵。唐玄宗天宝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华真人”。所著书《庄子》,诏称《南华真经》。宋徽宗时封“微妙元通真君”。 著作 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
1 / 14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
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
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xx》
8.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庄子·人间世》
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
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
2 / 14
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胠箧》
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8.髑髅曰:
“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至乐》
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
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庄子·让王》
第十九节 庄子的生平和思想
教学目标
介绍庄子的生平和《庄子》一书,分析庄子的思想特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庄子的思想主张。他的思想和老子有联系,但又有所不同,专门是他关于人一辈子自由的思想独具特色。在庄子全数思想中,逍遥游的思想较难把握。这是庄子追求的一种超越现实,在精神上绝对自由的境遇,达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忘怀一切而体悟大道。体道不是理性的熟悉活动,而是一种直觉的体悟。
教学内容
一、庄子的生平
庄子的生平事迹要紧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和《庄子》一书。据《史记》说,庄子名周,是蒙地人。战国时宋国蒙地就在今天的河南商丘。但最近几年来也有人以为庄子是安徽蒙城或山东蒙阴人。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大约与梁惠王、齐宣王和孟子、惠施、公孙龙同时。近人马叙伦依照他的行事推断,其生年最迟不晚于公元前369年(梁惠王初年),其卒年最先不早于公元前298年(赵惠文王初年)。据《史记》记载,庄子曾作过漆园吏。但就连那个差事可能也没干多久,因此,庄子长期生活在贫困当中。据《庄子》书中的描述,他住在穷街陋巷,靠打草鞋维持生活,饿得面黄饥瘦;他身穿打着补丁的衣服,鞋子磨出了洞,用绳索绑在脚上;他曾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但是物质生活的困窘并无使庄子低下高傲的头颅,他厌弃官场,鄙弃权势,不肯为富贵利禄而苟且营求。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出使秦国,秦王赏给他百辆车子,他在庄子眼前夸耀,庄子轻蔑地说:“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矣!”他把为统治者效劳而取得赏赐比作舐痔溃痈,不肯与这种人为伍。庄子不肯做官,还由于不堪忍受官位的束缚。相传楚王曾以千金骋庄子为相,但被他拒绝。他酷爱自然,追求无拘无束的生活。据《庄子》书中所叙,他曾钓于濮水,游于雕陵之樊,与惠施观鱼于濠梁之上,和门生行于山中,足迹所至,逍遥而游,悠但是乐,常常进入物我两忘的境遇。但庄子也不同于一样的隐士。他尽管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却又不甘孤单。他著书立说,教授门生,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拱卒22:《庄⼦》中的“三⾔”——寓⾔、重⾔、卮⾔
寓⾔,重⾔与卮⾔
《庄⼦·寓⾔》开篇说:“寓⾔⼗九,重⾔⼗七,卮⾔⽇出,以和天倪。”《天下》篇中⼜提到“以卮⾔为蔓衍,以重⾔为
真,以预⾔为⼴。”善⽤“三⾔”是庄⼦为⽂的⼀⼤特点。那么,这三⾔到底都是什么意思呢?
寓⾔。对于“寓⾔”这个词,⼈们还是⽐较熟悉的,它最早就是见于《庄⼦》。根据各家考释,该词在《庄⼦》中的意思跟
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没有⼤的区别。郭象注⽈:“寄之他⼈,⼗⾔⽽九信”。就是说通过假托他⼈或者另外的事来说明道理。这样
做的效果是说⼗件事,有九个⼈会相信。这种⼿法在《庄⼦》中⽤得相当⼴泛,是《庄⼦》的⼀⼤特点。所以司马迁在《庄⼦
传》中说“⼤抵皆寓⾔也”。托物⾔事,形象⽣动,我们熟知的《秋⽔》篇就是⼀段典型的寓⾔。其它的还有“呆若⽊鸡”(见
《庄⼦·外篇·达⽣》);“蜗⾓之争”(见《庄⼦·杂篇·则阳》);“庖丁解⽜”(见《庄⼦·养⽣主》)。这些篇⽬都是通过寓⾔的
⽅式形象⽣动的说明了作者欲想表达的道理。
重⾔。⼀般有两说。“重”者,借重也。也就是重复,即援引古代名⼈贤⼠的话。另⼀种是“重要”之重。今⼈王丽梅《
⼦>寓⾔、重⾔、卮⾔正解》中则认为,重⾔,是⼀种类⽐、博喻的表达⽅式。
卮⾔。郭象注⽈:“夫卮,满则倾,空则仰,⾮持故也。况之于⾔,因物随变,为彼之从,故⽈⽇出。”成⽞英注⽈“卮,酒
器也,⽇出,犹⽇新也。天倪,⾃然之分也,和合也,夫卮满则倾,卮空则仰,空满任物,倾仰随⼈,⽆⼼之⾔,即巵⾔
也。” 成⼜⽈:“卮,⽀也。⽀离其⾔,⾔⽆的当,故谓之卮⾔也”。⼆说不⼀。今⼈边家珍《卮⾔考论》中则说卮⾔
是“合道之⾔”。卮⾔,⼤概是那些随意发挥的,⾏云流⽔般的、得意忘⾔的阐发道体的⾔辩。
庄子的哲理句子
1、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舂(chong)
2、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3、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jiaoliao);善筑巢,俗名”巧妇鸟“。
——《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4、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6、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7、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聂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8、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9、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10、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11、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12、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13、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14、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1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16、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17、指穷于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18、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
19、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
20、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
21、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22、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23、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
24、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
26、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27、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
——《庄子·外篇·骈拇第八》
2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2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
庄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庄子。目前收集到其名言名句有以下192句。
1、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
2、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3、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而不行。
4、逐万物而不还。
5、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齐物论》
6、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7、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齐物论》
8、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9、相嘘以湿.相濡以沫。
10、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11、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殇其巧一也,而有所矜,则重外也,凡重外者内拙。
12、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大宗师》
13、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4、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
15、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16、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17、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胠箧》
18、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
19、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20、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
21、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
22、汝非吾,焉知吾思。
23、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24、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2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6、刀刃若新发于硎。
27、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齐物论》
28、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辩。
29、狙公赋,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第 1 页 共 12 页 庄子的名言
庄子的名言(精选150句)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那些经典的名言很是熟悉吧,名言是易于留传的结论、建议或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你知道什么样的名言才能算得上是优秀的名言吗?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庄子的名言(精选150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2、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庄子杂篇庚桑楚
3、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庄子外篇在宥
4、故纯朴不残,孰为犠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庄子外篇马蹄
5、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杂篇天下
6、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胠箧
7、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外篇天地
8、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庄子杂篇天下
9、出入六合,游乎九州,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 第 2 页 共 12 页 谓至贵。——庄子外篇在宥
10、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
11、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12、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13、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养生主
14、至言不出,俗言胜也。——庄子外篇天地
15、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齐物论
16、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庄子·杂篇·天下、外篇56·达生·山木
杂篇·天下
作者:庄子及门徒
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 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圣有 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 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 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 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 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蕃息畜藏 ,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 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 ,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 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 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 》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 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 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 。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 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 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 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 将为天下裂。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 之大顺。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 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 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 》,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 ,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 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 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 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 ?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 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 !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 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 九杂天下之川。腓无跋,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 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屐蹻为 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之属 ,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 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 今不决。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 以自苦腓无跋、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 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 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
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
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
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
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 ,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 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 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 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己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 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 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 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 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 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 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于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 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 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
不知前后,魏 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 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 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 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 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 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 矣。其风窨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魭断。其所 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 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 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 。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 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
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
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 。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 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 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 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虽未至于极,关尹、老聃乎, 古之博大真人哉!
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 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 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 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
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
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环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 。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 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 之尽者。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 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 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
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 、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 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有三足。郢有天下。犬 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
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 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 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桓团、公孙 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 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 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 ,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 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 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 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 与影竞走也,悲夫!
译文 作者:佚名
当今战国时代,学术领域,专家很多,都认为自己登 峰造极了。古人讲道术,就是求真理,不局限于学术领域 。所谓道术,到底在何处呢?正确的回答是无处不在。道 术既然无处不在,那么宇宙精神从何处来?天上掉下来的 吗?那么人类智慧从何处来?地下冒上来的吗?不,不。 体现宇宙精神的圣人相继产生,体现人类智慧的贤王相继 兴起,皆受赐于唯一的道。
本文展开之前,有必要澄清以下七个概念。
仙人。不离道的本源,谓之仙人。
神人。不离道的精神,谓之神人。
至人。不离道的真谛,谓之至人。
圣人。拜自然为宗师,明察迹象,预见未来,随着社 会的变化而变化,谓之圣人。
君子。仁心用来关怀百姓生活,义理用来指导人际关 系,礼教用来约束社会行为,音乐用来缓和群众情绪,待 人接物,温暖慈爱,谓之君子。
官员守则。守法守纪,尽职尽责。有名有实,为楷为 模。通过比较,得到验证。通过调查,作出决定。以上守 则,一二三四,用来考核各级官员,作为诠叙升降的依据 。
国民权利。要有事做,不能失业。吃饭穿衣,压倒一 切。还要生儿育女,还要发家致富。老弱要照顾,孤寡要 怜恤。你活我活人人都要活下去,此乃国民权利的起码原 则。
以上七个概念,包含着信仰和理想,读者诸君不妨看 作本文的出发点。
啊,美德完备的远古大酋长!宇宙精神,人类智慧体 现在他门身上。他们观天察地,运用天文地理知识,驯养 野生动物,优育野生植物,缓和各氏族之间的流血冲突, 福利平均赐给氏族社会全体成员,创建了至德之世的理想 国。他们,代代传承的远古大酋长,悟得本体原理,拿出 具体方法,用来繁荣氏族社会。他们悟得的原理,道。他
们拿出的方法,术。原理和方法相结合,便是古人讲的道 术。道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没有宏观和微观的区别 ,怎样运用都行得通。古人讲的道术,作为文化遗产,至 今犹存。一是鲜明的保留在古老的乡规民约里,一辈传一 辈,史书多有记载。二是反映在《诗》《书》《礼》《乐 》这些著作里,孔门儒派先生多能阐明沿革。三是流散在
天下诸侯国,传播在中州学术界,各家各派在课堂上偶尔 也各取所需的吹一吹。
当今天下大乱,纵有体现宇宙精神的圣人,纵有体现 人类智慧的贤王,也只好韬光晦迹做隐士。各家各派,各 修各的所谓道,各养各的所谓德,哪有共同语言。学术界 那么多自恋的独眼龙,只晓得爱自己,看问题又片面。有 一个人,耳不聋,目不盲,鼻不寒,嘴不哑,可就是耳目 鼻嘴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了,成了废物。百家百派组合成学
术界,很象这个废物。孤立的看,每家每派皆有一技之长 ,偶尔也能有用处。可惜他们是专家,听的专听,视的专 视,嗅的专嗅,讲的专讲,彼此隔绝,不能旁通,所以都 很片面,没有普遍的见识。他们不过是山沟中河湾内缺少 见识的酸秀才罢了,哪谈得上道术呢。学术界的这类专家 ,各家各派都很不少,专会割裂客观世界的整体,打破万
事万物的常规,抹杀远古圣人贤王的美德。他们的著作里 不可能有客观世界整体的认识,他们的头脑里不可能有宇 宙精神和人类智慧的影子。整个学术界成了大废物,内圣 外王之道必然倒霉,受压抑,难振作。于是各家各派随便 分砍道术成为学术,各取所需嘛,拿起就跑了。他们四面 八方乱跑,都说自己找着道了。而且一跑不回头,可悲啊 可悲,永远失掉了合作的可能!未来的学者们,我对你们 表示同情,如果你们找不到古典的客观世界整体论,如果 你们不晓得远古时代圣人贤王的美德,你们很难理解内圣 外王之道有何美妙。那是因为道术已经倒霉,早被诸子百 家砍得七零八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