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四则》(庄周梦蝶、相濡以沫、屠龙之技、呆若木鸡)
- 格式:ppt
- 大小:859.50 KB
- 文档页数:25
《庄子》寓言故事16则(含注释)1、望洋兴叹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改变自己的脸色),望洋向若(海神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伯夷叔齐伯夷、叔齐是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
相传孤竹君遗命立三子叔齐为君。
孤竹君死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受;叔齐尊天伦,不愿打乱社会规则,也未继位,二人先后出国前往周国考察。
周武王伐纣,二人扣马谏阻。
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庄子·秋水》寓意:不见高山,不显平地;不见大海,不知溪流。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很渺小的。
2、屠龙之技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他花光了千金的家产),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庄子·列御寇》寓意: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3、随珠弹雀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庄子《庄子·让王》寓意: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4、庄周梦蝶原文: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寓意: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包含了浪漫的思想和丰富的哲学思考。
5、庖丁解牛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音节)。
1.朝三暮四(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
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
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
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
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2.成者英雄败者贼(这个故事出于《庄子盗路》。
)在春秋这个社会(其实不限于春秋),小的盗贼被抓起来,而窃国大盗却成了诸侯。
齐桓公小白杀了他的哥哥才当上齐国的国君,当上国君后又把嫂子据为己有。
对这样的人,著名的贤人管仲却心甘情愿地辅佐他。
齐国的大臣田常杀死了齐王,窃取了齐国,自己当了齐王。
对这样的窃国大盗,圣人孔子也毫无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给他的钱。
要是议论起来,这种事情真是让人不足挂齿,可是连圣贤都对他们没有非议。
其实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书》上说:"孰恶孰美?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
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我庄周。
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
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
一切事物的存在变化,包括所谓有无、大小、是非、寿天、贵贱、贫富等等都是有限的、局部的和不确定的、无意义的,要从一个混沌、完全、齐备的整体分出有无、是非、大小等,寻出种种区别,就会失去真实的本体存在。
只有在精神上超越不真实的现象世界,只有从有限事物的束缚和局限中解脱出来,才能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李煜曾有诗: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生死之间,是否只是一场大梦?庄子借梦蝶,模糊了真实和梦幻的界限。
梦里是真的,还是现在是真的?如果我们活在一场梦里,那么梦醒时分才是我们回归真实的时刻吧。
望洋兴叹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因此河神自己十分高兴,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行走,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因此河神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说,‘听到了很多条道理,便认为天下莫过于自己是最好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我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你永远不知道别人到底有多强悍。
人可以有傲骨,但是不可以有傲气。
人生大部分的失败都源于两个字,一个是懒,另一个就是傲。
骄傲的人,眼界偏狭,不知天高地厚。
看似张牙舞爪,其实不过是纸老虎。
海纳百川,成其浩大。
山聚土石,成其雄伟。
庄子里的成语典故
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思想和故事在成语中也有很多体现。
以下是一些出自庄子的成语典故:
1、鹏程万里:比喻前程远大,有很高的志向。
出自庄子《逍遥游》中关于鲲鹏的故事,表达了庄子追求自由和无限可能的理念。
2、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真假难辨。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庄周梦蝶》,表达了庄子对于现实与虚幻的独特理解。
3、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事物规律,做事得心应手。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强调了顺应自然,把握规律的重要性。
4、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短浅,不能容纳更广阔的世界观。
也是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小天地,要勇于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5、呆若木鸡: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
出自庄子的寓言故事《呆若木鸡》,揭示了表面现象与内在实质之间的关系。
这些成语典故蕴含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自然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思想启示。
《庄子》成语故事名言第一篇:《庄子》成语故事名言《庄子》成语故事名言相濡以沫:出处《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如相忘于江湖。
” 原文意为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终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朝夕相处,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忍受着对方的吹气,忍受着一转身便擦到各自身体的痛楚。
此时,两条鱼便不禁缅怀昔日在江河湖水里各自独享自由自在快乐的生活。
螳臂当车:出自《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
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屠龙之技:出自《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 意为: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
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
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
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尾生之约: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
运斤成风: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意为:有一位叫做郢人的人,刷墙时不小心在鼻子上沾了一个石灰点,象苍蝇翅膀一样薄。
他知道另一个叫匠石的人会耍斧子的绝活,便让他“运斤成风”,也就是把斧子舞得象刮风一样,咔嚓一下把石灰点削掉,鼻子不会受伤,郢人“立不失容”,一点也不害怕。
庄子经典寓言故事庄子经典寓言故事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庄子经典寓言故事,欢迎阅读!庄子经典寓言故事屠龙之技:做事脱离现实一场空有一个姓朱的人,一心要学会一种别人都没有的技术,于是,就到支离益那里去学习宰杀龙的本领。
他花尽了家里资产,用了整整三年时间,终于把宰杀龙的技术学到手了。
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
可是,世间哪有龙可杀呢?结果,他学的技术一点也用不上。
原文:“姓朱者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庄子·列御寇》)解析: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
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随珠弹雀:考虑不周,得不偿失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
人们看了,都嘲笑他。
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原文:“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庄子·让王》)解析:做什么事,都得讲究得失轻重。
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考虑成本,一定要考虑代价。
鹏程万里:坚持梦想不怕冷嘲热讽远古有一种鸟叫作鹏。
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
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
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
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
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
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解析: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庄子成语大全朝三暮四: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
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褚小杯大:用小口袋装大东西。
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凿隧入井:比喻费力多而收效少。
知一万毕:指理解本质,万事尽通。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止暴禁非:止、禁:罅;暴、非:指种种坏事。
制止种种坏事。
造谣生事:制造谣言,挑起事端。
足音跫然:跫:脚步声。
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
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执而不化:指固执己见,不知变通。
昭然若揭:昭然:明显、显著的样子;揭:原意为高举,现也指揭开。
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用心去揣摩体会,没法用话具体地表达出来。
指道理奥妙,难以说明。
有时也指情况微妙,不便说明。
斫轮老手:斫轮:斫木制造车轮。
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直木必伐:直木:笔直的树木;伐:砍。
成材的树必被砍伐。
比喻正直的人容易招怨。
踵决肘见:踵:脚后跟,伢指鞋后跟;决:裂开。
整一整衣襟,胳臂肘露了出来,拔一拔鞋,脚后跟露了出来。
形容非常贫穷。
尊古卑今:尊崇古代的,鄙薄现在的。
栉风沐雨:栉:梳头发;沐:洗头发。
风梳发,雨洗头。
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自崖而反:崖:崖岸;反:通“返”,回。
旧时送行辞。
庄周梦蝶: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在谷满谷:《庄子·天运》:“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主故常;在谷满谷,在坑满坑。
”此谓奏乐时声音遍及各处,形容道的无所不在。
后以“在谷满谷”形容人物众多。
臧谷亡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
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詹詹炎炎:《庄子·齐物论》:“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成玄英疏:“炎炎,猛烈也;詹詹,词费也。
《庄子》成语整理《庄子》成语整理▼《庄子》成语整理鹏程万里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直上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夏虫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姑射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绰约多姿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大而无当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断发文身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中规中矩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跳梁小丑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形如槁木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心如死灰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发硎新试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
《庄子》的成语出自《庄子》的成语1、望洋兴叹出处:《庄子·秋水》原文:河伯到了海边:“望洋向若而叹”。
释义:原指看到人家的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现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朝三暮四出处:《庄子·齐物论》原文: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释义:原指仅改变形式而不改变内容。
后指变化无常。
3、薪火相传出处:《庄子·养生主》原文:“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释义:柴虽燃尽,火种仍留传。
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探骊得珠出处:《庄子·列御寇》原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释义:原指抓住机会获得成功,后演变为善于抓住要点。
5、越俎代疱出处:《庄子·逍遥游》原文:“疱人虽不治疱,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释义:喻超出自己的职责,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6、螳臂当车出处:《庄子·人间世》原文:“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释义: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出处:《庄子·山木》原文:“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释义: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8、屠龙之技出处:《庄子·列御寇》原文:“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释义: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9、以强凌弱出处:《庄子·盗跖》原文:“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释义: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
10、运斤成风出处:《庄子·徐无鬼》原文:“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万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释义: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成语精选六篇篇1:《庄子》成语鹏程万里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扶摇直上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夏虫朝菌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庄子•秋水》)姑射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绰约多姿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越俎代庖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大而无当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大相径庭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断发文身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中规中矩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跳梁小丑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
形如槁木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心如死灰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朝三暮四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
何谓朝三?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目无全牛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发硎新试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游刃有余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注:踌躇,悠然自得的样子;满志,满足了心意。
与今异意。
螳臂当车“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四则》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B.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C.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D.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2、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无所用其巧.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巧,技术B.此之谓物化..而盛气疾视:怒目而视..物化:物体变化。
C.犹疾视D.单.千金之家单:通“殚”,耗尽3、下面加点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自喻.适志与比喻B.泉涸.干涸C.俄然觉.睡觉D.鱼相与处于.陆于是4、下列与句中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呴以.湿(以,介词,用)B.异鸡无敢应者.(者,放在句末,表示陈述结束,无义)C.十日而.问(而,连词,表承接)D.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其,代词,他们)5、下列句子中的“而”,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与其誉尧而.非桀也B.蟹六跪而.二螯C.而.无所用其巧D.犹疾视而.盛气6、对于庄子及其作品的描述,你认为错.误.的是()A.庄子属于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B.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接触的文学家。
C.《庄子》居住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行文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中的典范之作。
D.庄子不愿意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
他的思想后来被老聃继承和发展,庄子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
7、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犹应向景.(景,通“影”,自己的影子)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C.自喻适志与.(通“欤”,句末语气词)D.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8、下列的句式,属于..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的是()A.纪渻子为王养斗鸡B.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C.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甚矣,汝之不惠9、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而无所用其.巧其:代词,他B.望之.似木鸡矣之:代词,代它C. 此之.谓物化之:结构助词,的D.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分:分数10、下列对于出处,错误的一项是()A.《屠龙之技》出自《庄子●列御寇》B.《呆若木鸡》出自《庄子●外篇●达生》C.《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D.《相濡以沫》出自《庄子●小宗师》二、判断题1、斗鸡能使“异鸡无敢应者,反走”主要得益于没有骄傲自满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度凝聚于内,貌似木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炼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