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检查基准书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3
线束通用检验规范版本: A0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版本修改记录:使生产制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有统一的标准可依。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冲制裸压端子压接作业方法、检验标准及判定标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IPC-A-620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一般要求UL486A 电线与端子压接拉力测试标准4. 术语与定义:4.1 端子拉脱力: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将导体从端子中拉脱时的所需最小分离力。
4.2 压接高度: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在导体压接区所形成的闭合压接截面的最大高度。
5. 制作与检验要求5.1 端子各部分区域的示意图:理想状态导体没有划伤,缺口,被切断或者其他损伤匀收状态导体划伤,缺口和被切断的程度不能超出表1范围拒收状态划伤,缺口或被切断的导体程度超出表1范围导体数量(根)对于导线有划伤,缺口和切断的最大范围对于铆压端子可以接受导线有划伤,缺口和切断的最大范围对于焊接端子可以接受导线有刻痕、切断的最大范围小于7 0 0 0 7-15 1 0 1 16-25 3 0 2 26-40 4 3 3 41-60 5 4 4 61-120 6 5 5 大于121 6% 5% 5%5.2.2 绝缘损伤:状态图示描述理想状态绝缘层被切的整齐且没有被收缩,变长,碎屑,变色,腐蚀或烧伤。
匀收状态绝缘层经过剥皮后有轻微的均衡的印痕。
绝缘层的厚度减少不超过20%。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要小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小于1mm。
绝缘层在剥皮过程中产生变色。
拒收状态绝缘层被切开或损伤绝缘层的厚度减少超过20%绝缘层的不平整度大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或1mm绝缘层烧焦绝缘层熔到导体里5.3 线材处理—沾锡先沾锡以确保被锡焊的芯线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焊性的表面。
多股芯线沾锡有一个附加的好处:能将单股的芯线沾在一起,以使整个的芯线能够焊在端子上或附件的焊点上,而不是单股的芯线外露。
控制要求:芯线需要焊锡的部分,装配、焊接前要沾锡。
锡液应沾到整个沾锡部分,并渗透到内部的芯线。
线材来料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式检验标准接收标准印字清晰完整目测手试正常施力,酒精擦拭10S后能清晰的识别线材制造商、规格、认证标识.不接收色差无明显色差目测同批次肉眼无明显色差感明显色差不接收破损绝缘皮无损伤目测铜线不外露绝缘皮无损伤不接收变形光滑平整目测线材无挤压痕不接收裁线加工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式检验标准接收标准剥皮切口平整目测切口不允许有毛边修理后接收断线铜线不断裂、损伤目测铜线完整不损伤18AWG/0。
75mm2允许损伤1根,其余不接收压接加工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式检验标准接收标准压接不足绝缘皮可靠压接目测绝缘皮被完整包裹、有轻微变形不接收压接过量绝缘皮不损伤目测绝缘皮不可有破洞、裂口不接收绝缘皮未压到绝缘皮可靠压接目测绝缘皮被完整包裹、有轻微变形不接收检查窗口铜线可靠压接目测检查窗口可同时观察到绝缘皮以及铜线不接收检查窗口压接加工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式检验标准接收标准铜线散落铜线完整包裹目测铜线不可散落在包裹区外面不接收填充不良填充料不外露手试用手指在端子端面触摸,不可接触到填充物不接收端子歪斜平整目测端子插接面与电线轴心平行,夹角不可超30度。
不接收塑壳插入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式检验标准接收标准压线片完全扣入到塑壳目测压线缝间隙一致修理后接收导线伸出导线与排母端面平齐目测钢尺导线不得凹入于端面,且突出量不得大于0.5毫米不接收插接可靠插接手试用手均匀用力将导线往外拉,导线不得从塑壳中拉出修理后接收拉力检验标准。
文件名称: 受控状态: 生效日期:1 目的为了确保线束的质量及元器件与导线连接的可靠性,特制定此规范。
2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所用导线的检验。
3 定义目标条件:一种近乎完美的情况。
是一种理想状况,而非总能达到,且对于保证组件在其运行条件下可靠性并非必要条件。
可接受条件:组件不必完美但要在其使用环境下保持完整性和可靠性的条件。
制程警示条件:没有影响产品的外形、装配、功能或可靠性的情况。
缺陷条件:产品在其最终使用情况下不足以确保外形、装配或功能的情况。
4 线束检验要求4.1导线长度检验长度误差如下表4.2 导线检验4.2.1 外观检验:查看导线型号、规格、颜色等是否符合图纸和下线表的要求。
表一:股线允许损伤范围注一:对于工作在6千伏或更高电压下的导线不允许有股线损伤注二:对于有镀层的导线,不暴露金属基材的视觉异常不看做是损伤剥线后绝缘皮不合格现象说明:4.2.2 尺寸检验:下线长度按下线表要求、剥线长度要求见下表。
4.3 导线的压接4.3.1 导线、压接端子、压接工具的组合与图纸及工艺文件相一致。
4.3.2 导线需要焊接时,导线芯线必须预上锡。
4.3.3 冲压成形接头开口连接筒外观检验:端子各区域图示4.3.3.1 绝缘皮支撑压接部分外观:4.3.3.2 绝缘皮检查窗部分外观:4.3.3.3 导体压接部分外观:4.3.3.4 钟形压口部分外观:4.3.3.5 导体刷部分外观:4.3.4冲压成形接头闭口连接筒外观检验: 端子各区域图示4.3.4.1 绝缘皮支撑压接外观:4.3.4.2 导体压接和钟形压口外观:4.3.5 机制接头外观检验:端子各区域图示:4.3.5.1 绝缘间隙外观:4.3.5.2 导体定位:4.3.5.3 压接外观:4.3.6 裸压接端子的压接连接外观:当线束的线径为0.5mm2-16mm2时,芯线伸出端子紧固孔端面的长度为1.0~2.0mm;当线束的线径大于或等于16mm2时,芯线伸出端子紧固孔端面的长度:2.0~3.0mm。
线束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编号:XXXXX
检验单位:XXXX公司
受检单位:XXXX公司
检验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一、检验目的
为了保障XXX产品的质量,确保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XXX公司委托本检验单位对其生产的线束进行检验。
二、检验方法
本次检验采用常规外观检验、电性能检验和耐环境性检验等多种方法对受检产品进行全面检验。
1. 外观检验
通过对线束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外观颜色、表面缺陷、线束插头连接是否正常等方面的检查,以确认线束的整体外观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电性能检验
通过对线束内部的电气特性进行检验,比如线路的电阻、绝缘电阻、通断性能、耐压性能等方面的检验,以确认线束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气性能是否稳定可靠。
3. 耐环境性检验
通过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线束进行寿命测试和耐热性、阻燃性等方面的检验,以确认线束是否具有足够的环境适应性,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三、检验结果
本次检验的线束全部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
四、检验结论
在检验的过程中,该批线束经过严格的检验,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线束质量稳定可靠。
建议受检单位继续加强产品品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品质水平,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五、检验人员签字
检验人员1:检验人员2:
签名:签名:
日期:日期:。
单支线、排线、连接线检查基准书
(ISO9001-2015/IATF16949)
1.0目的:
规范单支线、排线、连接线的检验标准,确保检验工作有充分依据。
2.0范围
此标准适用于单支线、排线、连接线检验,其中斜体字部分,因当前测试设备所限,暂不强制要求检验。
3.0职责
质量控制部依据本检验标准进行单支线、排线、连接线检验。
4.0定义
4.1缺陷类别分为:严重缺陷缺陷(CR)、主要缺陷(MA)和次要缺陷(MI);
4.2严重缺陷(CR):不符合安全规范或可能对使用者、维护者造成人身危害的缺陷;
4.3主要缺陷(MA):关键质量特性不合格,影响生产并可能导致故障或降低产品性能的缺陷;
4.4次要缺陷(MI):一般质量特性不合格,但不影响使用功能及性能的缺陷。
5.0检验条件
5.1光照度:300-400LX(相当于40W日光灯500mm~600mm距离的光源)
5.2检验距离:550mm-650mm
5.3检验人员视力要求在0.8以上
6.0检验标准
备注:尺寸、外观、结构以本公司品质部样品为准。
7.0抽样方案与判定标准
外观检验抽样方案按GB/T2828.1-2013标准,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一般检验水平Ⅱ,AQL:致命缺陷(CR)=0重缺陷(MA)=0.65轻缺陷(MI)=1.5。
尺寸及其他特性测试5-10PCS,0收1退。
取样方式:采取分散取样方式,5箱以内,每箱都应取样;超出10箱,按(5+总箱数÷5)箱进行分散取样。
线束通用检验规范版本:A0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版本修改记录:1. 目的:使生产制作人员和检验人员有统一的标准可依。
2.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冲制裸压端子压接作业方法、检验标准及判定标准。
3.规范性引用文件:IPC-A-620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一般要求UL486A 电线与端子压接拉力测试标准4. 术语与定义:4.1 端子拉脱力: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将导体从端子中拉脱时的所需最小分离力。
4.2 压接高度:端子和导体压接后,在导体压接区所形成的闭合压接截面的最大高度。
5. 制作与检验要求5.1 端子各部分区域的示意图:5.2 裁线检验标准5.2.1 导体损伤:状态图示描述理想状态导体没有划伤,缺口,被切断或者其他损伤匀收状态导体划伤,缺口和被切断的程度不能超出表1范围拒收状态划伤,缺口或被切断的导体程度超出表1范围表1:导体数量(根)对于导线有划伤,缺口和切断的最大范围对于铆压端子可以接受导线有划伤,缺口和切断的最大范围对于焊接端子可以接受导线有刻痕、切断的最大范围小于7 0 0 0 7-15 1 0 1 16-25 3 0 226-40 4 3 3 41-60 5 4 4 61-120 6 5 5 大于121 6% 5% 5%5.2.2 绝缘损伤:状态图示描述理想状态绝缘层被切的整齐且沒有被收缩,变长,碎屑,变色,腐蚀或烧伤。
匀收状态绝缘层经过剥皮后有轻微的均衡的印痕。
绝缘层的厚度減少不超过20%。
绝缘层的不平整度要小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小于1mm。
绝缘层在剥皮过程中产生变色。
拒收状态绝缘层被切开或损伤绝缘层的厚度減少超过20%绝缘层的不平整度大于绝缘层外径的50%或者或1mm绝缘层烧焦绝缘层熔到导体里5.3 线材处理—沾锡先沾锡以确保被锡焊的芯线形成一个统一的、可焊性的表面。
多股芯线沾锡有一个附加的好处:能将单股的芯线沾在一起,以使整个的芯线能够焊在端子上或附件的焊点上,而不是单股的芯线外露。
作业名线束外观检查标准一、检查对象:①导通检查的合格品。
(必须从导通合格品区域拿取标识“已导通”及《送检单》上有测试员签名的产品)②不需进行导通检查的制品,在组装结束后进行工程检查。
二、测量工具:直尺、放大镜、治具板等。
三、检查方法:对照加工图、必要时参照样品进行以下状态的确认:①构成部材的确认(n=1):确认所使用材料的型号、规格、颜色及厂家是否符合图纸及生产指令单上的BOM表要求。
②尺寸的确认(n=5);段差的确认(全数):使用直尺或检查治具板确认尺寸是否满足图纸要求。
③配线状态的确认(全数):先对照图纸核对所有线序是否正确(n=1);并全检是否有电线颜色误配、长短误配、孔位误配(交叉误配、胶壳反向、打点反向)等。
④端子插入状态的确认(全数):根据产品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4.1 目视不能看到端子锁定片的产品,按线材粗细和保持力大小分别用适当的力度单根拉拔,(如SM、1800等),对于带锁扣的胶壳,当端子锁定片被胶壳锁扣挡住视线时,也须做拉拔确认(如PHC、PHB等);SM系列:PHC、PHB等:1800系列:单根拉拔确认胶壳锁扣挡住部位要做单根拉拔确认OK NG打点位置错误作业名线束外观检查标准4.2 胶壳卡位在胶壳内侧的产品(如1515胶壳), 必须将胶壳竖起来确认胶壳卡位是否有翘起, 以此来判定端子是否插入到位。
4.3 目视能看到端子锁定片的产品,可目视检查端子锁定片是否挂钩在胶壳卡位上,并要确认 端子锁定片有无过高或过低、有无擦伤、折痕、氧化等异常,以及端子有无插斜或插反,胶 壳卡位有无翘起等。
胶壳锁片翘起,端子容易脱出端子插入不到位,看不到端子倒钩端子插反不良端子插反不良端子侧向插入不良胶壳内侧卡位翘起,端子未插到位NG弹片上有折痕、易断弹片翘起变形作业名线束外观检查标准4.4 对于胶壳卡位为卡槽结构的胶壳(如PHB 、PHC 、TJC3、VH 等),检验端子插入状态时, 必 必须向胶壳内侧轻推线材,并将胶壳略微倾斜(如左下图),以便视线能完整地确认到端子倒勾是否插入到位或有无高低变形,对于难以判断倒勾是否变低的端子,必须往下斜拉 拉拔(如右下图),以确认端子是否可以拔出。
线束检验规范和检验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文件编号XXX 质量管理体系作业文件
版次XXX
主题线束检验规范和检验指导书页码共1页第1页
数码听线束检验规范和检验指导书
数码听线束检验工具:数码听线束的测试夹具
数码听的检验步骤如下:
第一:线束和线束的测试夹具连接部分
步骤1:准备好车载数码听线束(图1)和线束夹具。
步骤2:把检验夹具上的车载数码听主体(图2)和线束的车载
数码听底座(图3)相连。
(图1)
图2 图3
步骤3:把待测试线束上的音频输出线(公头)按左右声道(红色
为右声道,白色为左声道,如图4)和测试夹具的音频头(母头)
按颜色匹配连接。
步骤4:把数码听夹具剩下的另一端(如图6)和线束剩下的另一
端(如图5)相连。
(图4)
图5 图6
第二:线束电气检验部分
步骤5:线束测试夹具接通5V电源,观察红灯是否有亮的。
第三:线束检验判断部分
步骤6:观察是否有红灯亮,如果没有红灯亮,说明红灯对应的线有短路,或者断路问题,请查找问题。
步骤7:观察是否有红灯亮,如果没有红灯亮,测试结果线束是好的。
要求:
线束经过100%的检验。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线束检验指导书篇一:连接线束检验指导书附表1附表2附表3篇二:线束加工检验指导书线材来料检验裁线加工检验压接加工检验压接加工检验塑壳插入检验篇三:线束生产控制作业指导书批准印目的:对线束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使线束生产能够顺利进行.1. 责任部门生产部线束课2. 职责线束课管理者负责对生产的安排即线束课人员的管理. 线束课物料员负责原材料的领取, 发放 . 线束课作业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和生产线束课技术员负责对对设备的修理, 维护及保养.3. 相关文件1) << 生产指令 >> 2) 相关作业生产记录 3) 相关生产作业指导书4. 步骤5.1 接单及生产指令的确认线束课管理者收到<< 生产指令 >>后, 根据实际生产状况, 确认新订单信息,如有异常及时通知生产计划 , 确认OK后负责生产前的确认及安排, 其主要工作包括:a. 确认上一订单是否结束b. 核对新订单的信息c. 安排生产, 并预算该定单的完成日期 .5.2生产前准备5.2.1 线束课管理者将生产指令给线束课领班和物料员, 领班将对应的作业指导书更换到作业工序,物料员按<< 生产指令 >> 及每天的实际生产能力计算出当天所需的材料数量后, 进行材料的领取, 并做好相关记录.5.2.2 线束课技术员负责对设备的确认, 线束课的领班提前安排人员及准备生产记录相关表格. 5.2.3 确认以上OK 后, 线束课物料员根据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进行对原材料发放工作, 并记录到<<线束材料发放日报表>>, 应详细记录到发放材料的时间.5.3 首件检查每天生产前由作业员进行首件作业, 由品质进行确认合格后并记录到首件确认单上, 才可以进行正常生产.5.4量产5.4.1 当首件判定合格后, 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5.4.2 依据产品的不同选用不同的工程, 大体上包括: 切线 , 开剥外被, 磨皮, 穿DABELL, 端子压接, 插胶芯, 测试, 尺寸检查, 外观检查, 包装等等, 具体的操作参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5.4.3 品质巡检人员根据巡检频率和检查内容对产品进行中间检查, 特别注意要检查端子打的状态和测试机的状态.5.5入库和CLOSED检查5.5.1 每天QC进行入库检查合格后, 线束课物料员原则上次日的上午进行入库作业(特殊情况除外).5.5.2 一个生产指令结束后QC要进行CLOSED检查合格后, 才能关掉这个生产指令, 进行评估.5.6生产数量的计算5.6.1 每班生产结束时统计当班的生产数量, 每天的生产数量如果设备上有统计数字, 依据设备上的数字进行记录.5.6.2 如果设备上没有统计数字,则从最后一道工序即包装倒推前道工序生产良品数量, 加上本道工序产生的不良品即为生产数量.5.7材料报废及退库5.7.1 线束课物料员负责对生产中的不良品(指不可修复的产品)等不可回收材料进行报废处理. 5.7.2 线束课物料员负责对剩余材料进行退库处理.5.8可追溯性5.8.1 材料的可追溯性线束课物料员发放材料时在线束材料发放日报表上填写原材料的相关信息如:D/C , SEQ , M/C等, 发料时间必须详细记录.5.8.2 半成品的可追溯性半成品在工程内流动时, 必须附带物料标示卡以表明产品的状态, 设备生产日报表上作业时间.5.8.3 成品的可追溯性生产的产品进行包装时, 以每一外箱为一单位进行记录, 作业员在填写相关生产记录表时填写系列号和作业时间.5.9 表格的记录线束材料发放日报表由发料员在发料时填写线束设备生产日报表由设备操作员填写(如:切线机, 端子铆压机, 测试机等) 线束组装生产日报表由组装作业员填写线束包装生产日报表由包装作业员填写5.10 P/N切换作业生产线进行P/N切换时必须严格遵守以下作业:1) 作业员确保上一P/N的产品全部做完, 并没有残留在生产线上, 不良品被全部收集并且放置到不良品区域内, 表格填写完毕后向领班报告 .2) 领班确认生产线上的情况后, 如果无异常, 根据生产指令发放相应的作业指导书到相应的工位上.3) 作业员根据作业指导书进行设备相关参数的确认, 并在相关的表格上进行记录, 入涉及到测试治具的变更, 必须由技术员进行更换, 测试治具用相关的防呆样品进行确认后, 在日常点检表上记录后由领班或组长进行确认. 4) 确认无误后由领班或组长通知物料员发放材料.5) 材料发放后, 进行首件作业, 合格后才可进入量产阶段.5.11 日常点检每天开始作业(8:30)前, 必须进行日常点检. 点检方法参照设备作业指导书有点检样品时必须用样品进行对设备状态的确认, 点检结果记入日常点检表. 如有异常, 禁止进入生产, 必须立即报告.5.12 作业相关保护根据岗位需要佩戴相应手套或指套如果手套或指套脏污或破损时必须立即更换.线束生产车间质量控制现将线束生产车间质量控制能力做如下阐述,这只是我个人对现状的见解,希望能给您有所借鉴,由此借助您的宝贵经验和阅历使质量工作有一个崭新的新局面,使公司的质量管理水平有所提升,向世界级管理模式发展,如阐述不详细的地方还请谅解,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