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品质量基准书设计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0
汽车行业生产质量规范在汽车行业中,生产质量规范是确保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和安全的基石。
通过遵循严格的规范和标准,汽车制造商可以确保他们的产品在质量、性能和安全方面都能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小节,深入探讨汽车行业的生产质量规范。
一、设计与研发汽车行业的生产质量规范从设计和研发阶段开始。
设计团队必须制定准确的设计规范,确保每个零部件都符合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此外,研发团队还应遵循国家和国际标准,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环保性和协同性。
二、原材料选择与供应链管理汽车制造商应选择高质量、可靠的原材料,并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供应商应符合严格的质量体系认证,并提供符合规范的原材料。
同时,供应链管理系统应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的及时性,以降低制造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
三、生产工艺控制汽车制造过程中,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是确保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
制造商必须建立有效的工艺流程和监控系统,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都能得到严格遵守。
此外,制造商还应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四、质量检验与测试质量检验与测试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制造商应根据特定的标准和规范,对每个零部件和组装车辆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和测试。
这包括材料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等。
质量检验和测试结果应及时记录和汇总,以便进行产线的持续改进和修正。
五、产品修订和召回即使在严格的质量管控下,有时候汽车制造商仍然可能面临产品缺陷和质量问题。
此时,制造商应立即采取行动,进行产品修订或召回,以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满意。
修订和召回计划应在合规的法律和法规要求下进行,并公开透明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六、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汽车制造商对产品质量负责的关键环节。
制造商应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包括售后咨询、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等。
此外,制造商还应积极收集和分析售后服务反馈,持续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在汽车行业中,图纸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直接决定了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产品定义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第一步是明确产品定义和规格。
明确产品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定位,以及产品所需的性能和功能。
另外,需要制定一个清晰的工作计划,确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时间表。
二、技术规范在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的制定中,技术规范非常重要。
它们包括材料选择、标准零部件、设计标准、安全标准等内容。
这些技术规范将确保汽车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并有效地降低成本。
三、设计原则设计原则是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设计前,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外观、结构、功能和性能。
同时,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人性因素、易制造性、可维护性、成本控制等。
四、表现规范表现规范是设计图纸的规范要求。
每个图纸必须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包括尺寸、形状、位置、比例、材料等。
图纸应该具有可读性、统一性、可靠性、规范性等特点。
另外,设计图纸应该包括所需标注、图例和符号等说明。
五、检验标准在图纸设计完成后,需要按照制定的检验标准进行测试。
这些标准包括外观、尺寸、功能、性能等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确认图纸的设计是否满足所有的技术规范和设计原则。
六、数控加工在汽车产品制造过程中,常常使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
因此,数字化图形文件成为重要的需求。
数字化图形文件能够直接交给数控设备进行加工。
因此,数字化图形文件应该符合一定的规范要求。
结论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是汽车制造行业的基础。
汽车产品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汽车产品图纸设计规范,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汽车模具基准设计规范一、概述:任何零件在设计时一定要设计加工基准和校表直边。
以满足模具加工的需要。
二、设计规范:2.1 模板的加工基准:模板零件需X,Y,Z,3个方向的加工基准,X,Y方向为两模板垂直的侧面,选择模具装配基准DATUM 侧, A0和B0的Z向加工基准为其分型面上的平面,其余模板无成型部分,Z向基准可根据装配关系和精度要求选择。
⑴.B0板Z向基准面标识“M”,基准面涂绿色。
但不加工模架短边标识字母“DATUM”模具的装配基准⑵.A0板⑶.面针板B2Z 向基准面标识“M ”,基准面涂绿色。
Z 向基准面标识“M ”,模架短边标识字母“DATUM ”针板顶杆胚头孔厚度尺寸有装配要求,需以针板底面为Z 向基准面。
模具的装配基准模架短边标识字母“DATUM ”⑷.DATUN加工基准DATUM模具的装配基准2.2 镶块的加工基准:加工基准装配基准设计镶块类零件的加工基准时,应尽量保证加工基准与模具的装配基准方向一致.铍铜镶块基准打“PM”,用的是铜电极。
其它铁的材料基准打“M”用的是石墨电极。
2.3 行位的加工基准:行位类零件的加工基准由准备车间打上“M”,使加工基准与装配基准同向。
2.4 斜顶的加工基准:斜顶加工基准分整体式斜顶和分体式斜顶两种。
2.4.1整体斜顶:a. 斜顶特点:斜顶头部存在一段水平面和垂直面 。
如下图:斜顶基准面b. 斜顶特点:斜顶头部存在一段水平面,斜顶尾部存在一垂直面。
如下图:c. 斜顶特点:斜顶尾部存在一段水平面和一垂直面。
如下图:d.整体斜顶布料,如下图:2.4.2 分体式斜顶:加工基准一般留在装夹侧此种斜顶头修模加工时夹斜顶杆加工。
需考虑两个问题:a,校正工件;b,加工基准。
A、校正工件:校正工件的方法:第一,可以选择水平或垂直面校正(此方法最简单,最常用);第二,可以选择单斜度面在同一高度上校正(此方法顶块常用); 第三,可以选择两个基准孔校正(此方法用在形状无直面不规范的零件)。
汽车产品质量标准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交通工具。
然而,汽车质量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确保汽车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久性,各国纷纷制定了汽车产品质量标准,以规范汽车生产和销售,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将从设计、制造、测试、销售等多个方面,对汽车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设计方面汽车产品的设计是确保汽车质量和性能的基础。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性:汽车设计应确保车辆在日常使用和意外情况下的安全性。
这包括车辆结构强度、碰撞安全性、避免火灾和爆炸等。
2. 可靠性:汽车设计应确保车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这涉及到选用合适的材料、附件和零部件,以及优化整车结构和布局。
3. 节能环保:汽车设计应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这包括减少油耗和排放,采用轻量化设计等。
4. 客户需求:汽车设计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包括外观设计、空间布局、舒适性、便利性等。
二、制造方面汽车制造是确保汽车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制造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规程:1. 总装质量控制: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总装环节是确保汽车产品质量的关键。
必须严格控制零部件的质量和加工工艺,确保总装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工艺规范:汽车制造必须遵循一系列工艺规范,确保每个生产环节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这包括钣金加工、焊接、涂装、装配等。
3. 零部件供应链管理:汽车制造必须建立完善的零部件供应链管理系统,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质量可控性。
同时,还必须对零部件进行检测和验证,以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三、测试方面汽车产品的测试是确保汽车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在测试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要求:1. 整车性能测试:对汽车的整车性能进行测试,包括加速性能、制动性能、悬挂性能、稳定性等。
这可以通过实际道路测试和试验台测试来完成。
2. 安全性能测试:对汽车的安全性能进行测试,包括碰撞安全性、火灾安全性、防盗性能等。
这可以通过碰撞试验、防火试验、盗窃试验等来完成。
如何制定汽车产品质量标准1、概述1.1汽车产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和功能所谓标准,指的是衡量某一事物或某项工作应该达到的水平、尺度和必须遵守的规定。
而规定汽车产品质量特性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称为“汽车产品质量标准”;是一个企业纲领性文件,而不是指导性文件。
汽车产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功能是汽车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和评定质量的技术依据。
1.2制定汽车产品质量标准的目的(1)贯彻落实国家、行业和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2)落实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3)统一产品设计、生产、检验和评定质量的尺度;1.3制定汽车产品质量标准的原则(1)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原则首先要将国家、行业和地方制定的法律法规转化为企业内部质量要求,以产品质量标准的形式加以贯彻落实。
(2)科学性原则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特性要求是可以达到,且是符合客观事实的。
比如,以现有工艺条件,车架上车身悬置至货箱悬置中心距尺寸公差只能保证控制在±3以内,若一定要该尺寸的公差达到±2,就有违科学了。
(3)可操作性原则质量标准规定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检验频次一定是可做到的。
比如,不能100%检验的质量特性非要100%检验,导致检验人员无法执行到位,就有违可操作性原则。
(4)完整性原则完整性就指对产品质量特性识别要充分,依据要合规,检验方式、方法和检验频次要明确,分工要合理全面。
(5)时效性原则质量标准的依据必须是最新版本,当依据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发生变更时,必须第一时间予以更正。
(6)前紧后松的原则是指前道工序的质量要求不得低于后道工序。
以整车左右高度差为例,在整车出厂检验时要求小于等于40mm(国标要求),那么生产过程可能按30mm控制,而产品设计可能按20mm控制。
目的是保证该质量特性100%符合出厂质量标准的要求(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用户的要求)。
曾经有个设计人员说,经测算,我负责设计的产品合格率能达到60%,当设计合格率只能达到60%时,那最终产品的合格率不可能高于60%。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 QC/T 4—92采用与更改办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以下简称图样及文件)的采用、 取消与更改原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图样及文件的采用、取消与更改和底图的复制。
摩托车产 品为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ZB/T T04 005汽车产品零部件编号规则QC/T 2 汽车产品图样格式3 术语3.1 影响互换:更改前后的零部件不能相互代替。
3.2 不影响互换:更改前后的零部件能相互代替。
3.3 需准备:更改需做生产准备才能实现。
3.4 不需准备:更改不需做生产准备即能实现。
4 图样及文件的采用、取消及更改原则4.1 图样及文件的采用、取消及更改必须填写汽车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采用 与更改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
4.2 通知书由产品设计部门填写,由资料档案部门管理。
4.3 图样及文件的更改不得降低产品质量,亦不得违背有关标准的规定,更 改后的图样及文件应正确、完整、统一和清晰。
4.4 新产品投入生产准备的全部图样及文件,应尽可能一次采用完毕。
4.5 一个更新项目所涉及到的全部图样及文件应成套改全。
4.6 一个更改项目涉及到几个专业时,通知书可由各专业室填写,总布置编页次,发一份通知书。
4.7 凡更改项目不需准备,且不影响互换的正式生产图样,允许将几个项目编 在同一份通知书中,但每个更改项门间应用贯通横线分开,以示区别。
4.8 凡更改需准备,且能独立实现的更改项目,应分成独立投产的最小单元分 别编制通知书。
4.9 已发出的通知书如发现错误,在生产准备期间,可采用补充更改通知书将 错误内容作废;对同一更改项目的遗漏也可采用此法给予增补。
4.10 当一个零件结构有较大改变(如铸件改成冲压件等)图样需要更换时,应改变图样编号中的变更经历代号,其变更经历代号按ZB/T T04 005中3.5条的 规定。
4.11 生产试制阶段的图样及文件,采用、取消和更改一律不填写通知书,需更改时,由有关人员直接在复制图上更改和签字,底图则在试制总结后一次更改, 并不加任何更改标记。
汽车产品质量控制标准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其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为了确保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汽车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本文将从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等多个方面来探讨汽车产品质量的规范和标准。
产品设计方面,汽车制造商应该遵循一系列的规范,来确保汽车的设计满足用户需求、安全可靠。
首先,汽车设计应该符合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车身、排放、安全等方面的标准。
其次,汽车设计应该考虑用户的需求和舒适性,包括座椅设计、悬挂系统、噪音控制等。
此外,汽车的设计还应该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减排、低能耗等。
产品制造方面,汽车制造商应该严格遵循制造流程和相关标准,确保每辆车都符合质量要求。
首先,汽车制造商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的设定、质量控制流程的建立等。
其次,应该对每个生产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装配过程等。
同时,制造商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能够追溯到每个零部件的供应商和制造过程。
售后服务方面,汽车制造商应该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和解决问题。
首先,汽车厂商应该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网络,以便用户能够方便地获得维修和保养的服务。
其次,汽车制造商应该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持,包括故障诊断、维修指导等。
此外,为了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汽车厂商还应该建立用户投诉处理机制,并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
总之,汽车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是保障汽车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从产品设计、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这些规范和标准,才能保证汽车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汽车制造商也应该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满意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2000字】。
汽车行业质量规范引言:汽车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质量可控性,汽车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规范。
本文将围绕汽车行业的质量规范展开论述,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一、研发设计规范研发设计是汽车行业质量的基础,影响着汽车产品的整体品质。
汽车行业制定了一系列的研发设计规范,包括:1.设计标准规范:制定汽车整体设计、尺寸和造型等方面的标准要求,确保汽车外形美观、结构合理。
2.材料选择与测试:规定汽车使用的材料种类和性能指标,要求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测试和筛选,以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3.安全性能要求:制定汽车碰撞安全、防侧滑、制动系统等安全性能要求,确保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
二、生产制造规范生产制造环节是汽车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对产品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为保障汽车生产制造的规范性和质量可控性,汽车行业制定了以下规范:1.生产流程管理:建立规范的生产流程和作业指导书,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要求,避免生产中的工艺问题。
2.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检测、质量问题反馈和纠正措施等,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质量管理人员培训:加强对生产操作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其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
三、售后服务规范售后服务是汽车行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满意度和汽车品牌的形象。
为了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汽车行业制定了以下规范:1.服务流程标准化:制定统一的服务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技术支持与培训: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培训,确保售后服务人员具备丰富的产品知识和维修技能。
3.客户反馈和问题处理:建立客户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和投诉,改进售后服务的不足之处。
四、环境保护规范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汽车行业也有着相应的环境保护规范。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环境保护规范:1.废弃物处理:规定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方式,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标准TJI/YJY·03·21-2005品质基准书编制规则2005-09-28发布2005-09-30 实施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品质基准书是汽车制造厂进行钣金件冲压模具和焊装夹具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它是控制白车身制造精度的保证,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负责设计的所有车型的白车身零部件。
本标准于2005年9月30日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同济同捷科技有限公司质量与项目管理中心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品质基准书编制规则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负责设计的所有车型的白车身钣金或其他塑料件零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249 公差原则GB/T1800.2 极限与配合基础第二部分:公差,偏差和配合的基本规定TJI/YJY·03·11 车身设计GD&T尺寸链与公差分析标准3术语和定义3.1品质基准书描述产品零件制造精度和允许偏差的技术文件。
内容包括基准孔、基准面、安装孔、配合面及边界的设计允许偏差。
品质基准书的作用是使产品零部件的制造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保证总成或整机装配时的一次成功率。
3.2基本尺寸设计确定的尺寸。
3.3极限尺寸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极限值,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
3.4尺寸公差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即为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代数差的绝对值;也等于上偏差与下偏差代数差的绝对值。
3.5公差带在公差与配合图解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3.6配合基本尺寸相同,相互结合的两个面公差带之间的关系。
3.7装配尺寸链指产品或部件在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有关尺寸(表面或轴线间的距离)和相互位置关系(平行度,垂直度或同轴度)所组成的尺寸链。
4.白车身品质基准书主要内容及要求4.1带有车身坐标系的二维图及三维线框图,零件的边界尺寸不需标注,按序号标注所有的配合面和各类通孔,标明定位基准孔。
汽车制造质量标准要求在汽车行业中,制造商必须遵循严格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汽车制造质量标准要求是根据车辆的整体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要求制定的。
本文将从设计、零部件、制造和测试等方面详细阐述汽车制造质量标准要求。
1. 设计要求汽车的设计是汽车制造质量的基础,必须满足一系列的要求。
设计的主要目标是提供安全、可靠和高效的车辆。
设计中的重要要素包括车身结构、底盘、悬挂系统、刹车系统、安全气囊系统等。
此外,设计还必须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振动等。
2. 零部件要求汽车的零部件是构成整车的基础,因此它们的质量和功能非常重要。
制造商必须确保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零部件。
零部件的选择和测试必须满足特定的要求,如材料的强度、刚度和耐用性等。
此外,制造商还必须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零部件供应的及时性和质量。
3. 制造要求汽车制造要求是指在生产车辆时必须遵循的一系列操作和流程。
制造商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制造标准,并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执行。
这些标准包括质量控制、工艺流程、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制造商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汽车的符合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
4. 测试要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测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制造商必须进行多个层面的测试,以确保汽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些测试包括性能测试、耐久性测试、安全测试、排放测试等。
此外,制造商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检查,以确保车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汽车制造质量标准要求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
从设计要求、零部件要求、制造要求到测试要求,制造商必须遵循一整套标准来确保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
符合这些质量标准的汽车,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只有不断提高汽车制造质量标准要求,汽车行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汽车产品质量控制规范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产品质量控制成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维护企业声誉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汽车产品质量控制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汽车制造商能够提供高质量安全的汽车产品。
一、设计与研发阶段在汽车产品的设计与研发阶段,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1.1.材料选择与测试汽车产品的质量受到材料的影响,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制定材料选择与测试的标准。
该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耐久性和安全性等要求。
所有材料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
1.2.模拟测试为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各项模拟测试。
例如,耐久测试、高温、低温和湿度测试,以及碰撞测试等。
测试结果应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1.3.软件开发规范软件在现代汽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确保软件的质量和安全性,需要制定软件开发的规范。
该规范包括软件设计、代码编写、测试和验证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生产制造阶段在汽车产品的生产制造阶段,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1.生产工艺规范为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需要制定生产工艺规范。
该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的采购与验收、零部件的生产与装配、质量控制点和检验节点等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2.质量控制与检验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检验。
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最终产品的检验等。
质量控制与检验应符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并使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和设备。
2.3.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汽车制造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
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控制。
包括废水、废气的处理与排放、职工劳动条件和安全生产管理等。
三、销售与售后服务阶段在汽车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阶段,需要制定一系列规范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
汽车产品设计准则壁厚(Wall Thickness)基本设计守则壁厚的大小取决於产品需要承受的外力、是否作为其他零件的支撑、承接柱位的数量、伸出部份的多少以及选用的塑胶材料而定。
一般的热塑性塑料壁厚设计应以4mm为限。
从经济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不但增加物料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冷却时间〔,增加生产成本。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过厚的产品增加引致产生空穴”气孔〔的可能性,大大削弱产品的刚性及强度。
最理想的壁厚分布无疑是切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均一的厚度,但为满足功能上的需求以致壁厚有所改变总是无可避免的。
在此情形,由厚胶料的地方过渡到薄胶料的地方应尽可能顺滑。
太突然的壁厚过渡转变会导致因冷却速度不同和产生乱流而造成尺寸不稳定和表面问题。
对一般热塑性塑料来说,当收缩率”Shrinkage Factor〔低於0.01mm/mm时,产品可容许厚度的改变达;但当收缩率高於0.01mm/mm时,产品壁厚的改变则不应超过。
对一般热固性塑料来说,太薄的产品厚度往往引致操作时产品过热,形成废件。
此外,纤维填充的热固性塑料於过薄的位置往往形成不够填充物的情况发生。
不过,一些容易流动的热固性塑料如环氧树脂”Epoxies〔等,如厚薄均匀,最低的厚度可达0.25mm。
此外,采用固化成型的生产方法时,流道、浇口和部件的设计应使塑料由厚胶料的地方流向薄胶料的地方。
这样使模腔内有适当的压力以减少在厚胶料的地方出现缩水及避免模腔不能完全充填的现象。
若塑料的流动方向是从薄胶料的地方流向厚胶料的地方,则应采用结构性发泡的生产方法来减低模腔压力。
平面准则在大部份热融过程操作,包括挤压和固化成型,均一的壁厚是非常的重要的。
厚胶的地方比旁边薄胶的地方冷却得比较慢,并且在相接的地方表面在浇口凝固後出现收缩痕。
更甚者引致产生缩水印、热内应力、挠曲部份歪曲、颜色不同或不同透明度。
若厚胶的地方渐变成薄胶的是无可避免的话,应尽量设计成渐次的改变,并且在不超过壁厚3:1的比例下。
白车身设计规范一、冲压件设计规范1.孔1.1钣金上的冲孔设计要与钣金冲压方向一致。
1.2孔的公差表示方法1.3过线孔1.3.1过线孔翻边1.3.1.1过线孔翻边至少要3mm高。
此翻边对钣金起加强作用,防止在安装过程中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此孔的密封性。
1.3.1.2如果通过过线孔的零件是面积≤6的固体,或者钣金足够厚,使其在不借助翻边时也能够承受住过线孔安装时的压力,那么此过线孔可以不翻边。
1.3.2过线孔所在平面尺寸1.3.2.1过线孔为圆孔(半径设为Rmm)时,孔周圈的平面半径应为(R+6)mm1.3.2.2过线孔为方孔时,孔周边的平面尺寸应比孔各边尺寸大6mm。
1.4法兰孔1.4.11.5排水孔1.5.1排水孔设计在车身内部空腔的最低处,其直径一般为6.5mm。
1.5.2对于车身内部加固的防撞梁,应同样在其空腔的最低处布置排水孔。
1.5.3在车身结构件的空腔及凹陷处必须布置排水孔。
1.6空调管路过孔1.7螺栓过孔1.8管道贯通孔2.圆角2.1对于在同一个件上喷涂两种不同颜色的零件,要设计分界特征,并且最小特征圆角为1.5mm。
3.边3.1密封边3.1.1行李箱下端3.1.1.1.为了使水排出止口,如图所示需要留出3.0mm的间隙。
3.1.1.2安装用止口应该具备恒定的高度和厚度(用于弯角的凸缘除外)。
3.1.1.3车门开口周围的止口厚度变化,包括制造变差的范围通常在1.8mm至6.0mm之间。
厚度的极端值会产生较高的插入作用力和密封条稳定性等问题。
3.1.1.4止口厚度的变化在任何位置不得超过一个金属板的厚度。
如果可能,仅可以使垂直的止口产生厚度变化,绝对不要使弯角半径产生厚度变化。
止口厚度的阶段变化会使密封条托架中的水渗漏。
3.1.1.5应该避免带有焊点的止口出现燃油和其它润滑油,这些物质会降低稳定性。
3.1.1.6止口结构类型及其优缺点3.1.2行李箱上端为了防止水从密封条止口泄漏并且进入行李舱,可按下面结构进行设计:3.1.2.1支架内的胶黏料或可发泡的热熔胶需符合漏水防止设计手册。
汽车规范化设计(2015年修订)一、表面处理:1.1、表面处理的种类:除油、除锈、磷化、铝件的阳极氧化处理(阿诺金)、铝件的化学氧化处理、镀铬、镀锌(白锌、兰白锌、彩锌、黑锌、绿锌等)、油漆(烤漆、电泳、光固化、喷塑等)、表面处理标注示例:磷化:Fe/Ct·ZnPh钝化:Fe/ Ct·P除油:Fe/ SD抛光:Al /MP喷丸:Al /SHB喷砂:Fe/ SB氧化成黑色:Fe/Ct·O·BK(BK-黑,RD-红,GD-金黄,WH- 白,SR-银白,GN-绿)阳极氧化:AI/Et·A(s) ·SR (后扶手阳极氧化成银白色)油漆:T·黑色7-250/4-000·Ⅲ·E(如车架)T·红色A04-9/A01-2·Ⅲ·E(覆盖件)喷铝粉漆:喷UP160(130#)丙烯酸铝粉漆镀蓝白锌:Fe/Ep·Zn10·c1A三大轴:Fe/Ep·Zn7·c1A 标件:Fe/Ep·Zn·c1A镀白锌:Fe/Ep·Zn10·c1B镀彩锌:Fe/Ep·Zn10·c2C镀黑锌:Fe/Ep·Zn10·c2D(BK)镀军绿锌:Fe/Ep·Zn10·c2D(GN)镀铬标注:1)Fe/Ep·Cr5b (如前、中、后螺纹轴);2)Fe/Ep·(要求高,如:方向把管);3)Fe/Ep·(一般光亮要求,防腐蚀要求高,如:消声器);4)螺栓M8×16-Crb (标准件)二、汽车常用材料及其标注示例1、橡胶件材料的选用、缓冲类:橡胶:CA5362-HG/T2196-1991(油箱前减震垫)、固定类:橡胶:CA5373-HG/T2196-1991(侧盖垫圈、胶套)、油封类:橡胶BG76632-HG/T2196-1991(减震器内油封)、耐磨橡胶:橡胶:AA-5373-HG/T2196-1991(链条护卡)、水管橡胶:橡胶EPM5015-16-GB/T7548-1987(水冷车水管)、油管橡胶:橡胶NBR2717-7-GB/T9569-1988(油箱出油管)、轮胎:2、铝合金材料的选用、后扶手:ZL102-SB-T/Ⅱ- GB/T1173-1995、链轮毂、后制动器:ZL111 -T6-Ⅱ-GB/T1173-1995、上联板、后减震器上部:YL112-GB/T15115-1994、辐条轮毂:ZL111-GB/T1173-1995、铝合金轮:ZL101A-T6-Ⅱ- GB/T1173-1995、铭牌铝板:铝板8A06-O T3880-1997、铜棒:HPb63-3 GB/T5232-19853、通用板材、管材的选用、低碳钢丝:T343-1994碳素弹簧钢丝:钢丝3-11-GB/T342-1997 / 70-C-GB/T4357-1989常用三弹簧:3-11-GB/T342-1997 / 65Mn-C-GB4358-1995、冷扎薄钢板:薄钢板(常用、1、、2、、3、4)钢板T708-1988 / 08F-Ⅱ-S-GB/T13237-1991;钢板T708-1988 / Q235A-GB/T11253-1989;钢板T708-1988 / 20-Ⅱ-P-GB/T13237-1991。
汽车制造工程中的规范要求与产品质量在汽车制造工程中,规范要求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
遵循规范要求可以确保汽车的安全性能、可靠性和持久性。
本文将探讨汽车制造工程中的规范要求,并分析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1. 产品设计规范要求在汽车制造工程中,产品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遵循设计规范要求可以确保汽车的结构合理、功能完善。
设计规范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性要求:设计必须符合相关安全标准和法规,确保车辆在各种情况下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
例如,碰撞试验、侧翻试验等是评估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
(2)可靠性要求:设计必须保证车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能够长时间运行,不出现故障或损坏。
可靠性要求通常包括对零部件寿命、耐久性和可维修性的考虑。
(3)环保要求:设计必须符合环保法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减少废气排放、使用可回收材料等是环保设计的重要方面。
2. 零部件制造规范要求除了整车设计外,零部件的制造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零部件制造规范要求确保零部件的质量,从而保证整车的品质。
(1)材料选择和加工要求:零部件的材料和加工工艺必须符合规范要求,确保零部件的强度、硬度和其他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2)质量控制要求:制造过程必须遵循质量控制要求,确保零部件的精度、尺寸和功能符合规范要求。
常见的质量控制手段包括统计过程控制(SPC)、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等。
(3)检验和测试要求:零部件必须经过检验和测试,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常见的检验和测试方法包括可视检查、功能测试、耐久性测试等。
3. 生产流程规范要求生产流程规范要求是确保整个汽车制造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
规范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流程要求:制定清晰的工艺流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规范进行。
工艺流程包括零部件制造、整车装配、质量检测等。
(2)工人操作规范要求:工人必须遵循操作规范,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操作规范包括工作程序、操作步骤、安全措施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QC/T 1—9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产品图样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产品图样(以下简称图样)。
摩托车产品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QC/T 2汽车产品图样格式3 总则3.1 图样必须按照有关制图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其它标准或规定绘制,达到正确、完整、统一、清晰。
3.2 图样上的术语、代号、文字、图形、结构要素及计量单位等均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定。
3.3 图样上的视图与技术要求应能表明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并作为制造、检验的技术依据。
3.4 图样在能清楚表达产品和零部件的结构、轮廓、尺寸及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前提下,视图的数量应尽量少。
3.5 每个产品或零部件,应尽量分别绘制在一张图样上。
如果必须绘制在数张图样上时,主要视图、技术要求一般应置于第一张上。
3.6 图样上的产品及零部件名称,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规定,如无规定时,尽量简短、确切。
3.7 图样上一般不列入有限制工艺要求的说明。
必要时,允许标注采用一定加工方法的工艺说明,如“同加工”、“配研”、“车削”等。
3.8 每张图样按规定填写标题栏,在签署栏内必须经规定的有关人员签署。
标题栏格式见QC/T2的规定。
3.9 每个专用零部件无论是否绘制单独图样,均应具有独立的编号。
4 图样的绘制4.1 零件图4.1.1 每个专用零件一般应绘制单独零件图样。
4.1.2 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尺寸都很简单的零件组成一个总成,允许只绘制一张总成图样,不再绘制单独的零件图,但须能清楚表达零件、总成的结构、轮廓、尺寸及其相互关系。
4.1.3 左右、前后、上下对称的零件,一般只绘制左、前、上件图样,不再单独绘制右、后、下件的零件图。
4.1.4 零件图一般根据装配时所需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绘制。
需要在装配过程中加工的零件尺寸,应标注在装配图上,如必须在零件图上标注时,应在有关尺寸近旁注明“配作”等字样或在技术要求中说明。
大众汽车产品设计零件图纸技术要求编写及使用规范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编写及使用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空调器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写及使用规范。
本设计规范适用于东芝开利合资公司家用空调的所有产品设计零(部)件图纸。
2图纸技术要求的编制要求2.1图纸技术要求编制的一般内容:几何精度:尺寸精度,表面结构、形位公差、结构要素;加工、装配和工艺要求:是指为保证产品质量而提出的工艺要求;理化参数:是指对材料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方面的要求;产品性能及检测要求:是指使用及调试方面的要求;其他要求;2.2机械图样的技术要求编制的内容:对材料、毛坯、热处理的要求(如电磁参数、化学成分、湿度、硬度、金相要求等);视图中难以表达的尺寸公差、形状和表面粗糙度等;对有关结构要素的统一要求(如圆角、倒角、尺寸等);对零部件表面质量的要求(如涂层、镀层等);对间隙、过盈及个别结构要素的特殊要求;对校准、调整及密封的要求;对产品零部件的性能和质量的要求(如噪声、耐振性、自动、制动及安全试验条件和方法;颜色要求。
如为外观通用件,为了增强图纸通用性,图纸技术要求中不需要增加颜色的描述,只需在PDM构件名称中进行描述;其他说明。
注:上述几方面,对于每一个图样代号的零部件图或装配图,上述几个方面并非都是必备的,应根据表达对象各自的具体情况提出必要的技术要求。
2.3编制图纸技术要求的注意事项:条文用语力求简明、规范、或约定俗成,切忌过于口语化。
在装配图中,当表述涉及到零部件时,可用其序号或代号(即“图样代号”)代替。
在企业标准等技术文件中已明确了的技术要求不必重复描述;引用验收方法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时,应给出标准编号(不需标注年份代号)和标准名称;对于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的具体要求应在技术要求中予以明确。
当企业标准或企业其他技术文件对未注公差已有明确规定时,则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可略去不写;对于图纸中零部件已经有企业标准的,必须引用企业标准,要求与标准中一致的,则不需在技术要求中列出,要求与标准有出入的,则需单独列出并注明不引用企业标准中的X款X条(*注);对于图纸中零部件没有企业标准的,必须在技术要求中逐条列出重要技术参数和要求;技术要求中引用的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必须为最新的版本。
汽车产品质量基准书设计
一、质量基准书设计的目的
1.确定汽车产品质量状态,确定汽车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2.确定零件或部件在生产过程进行有效质量控制,使产品得到质量保障、最终令顾客满意。
3.为控制零部件质量、检具、夹具、模具设计制造提供依据。
4.规定产品质量基准书的设计及精度要求。
二、质量基准书设计依据
1.新或固化的汽车产品3D数据。
2.产品技术条件(零件、部件的公差和搭接要求)。
3.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
4.汽车整车的公差分配,白车身主要定位点和公差。
5.汽车(整车)质量要求。
三、质量基准书设计要求
1.品质基准书设计应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产品新或固化(初步)3D线框数模完成后开始,并在工艺、工装设计开始之前完成。
2.认真消化产品新或固化(初步)3D线框数模,了解产品的基本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
3.了解产品相邻零件、部件的公差和搭接要求。
4.掌握常用软件(CATIA、Aut oCAD)的基本操作。
5.零件之间及零件与部件的质量要求应协调一致,不得相互矛盾。
6.尺寸公差、公差中心、外观等级等选择要正确、合理。
7.术语、符号、代号计量单位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8.新产品、复杂零部件及关键、特殊的零部件要求组织产品质量调研、收集资料、进行学术交流与品质论证、确定能保证质量的品质基准书。
9.品质基准书审批,按设计—校核—审核—产品审核—工艺审核—批准的程序进行。
10.品质基准书设计必须确定:基准要求;定位要求;公差带要求;表面质量要求等。
四、质量基准书包含的内容
1.标准图框A3(根据长安公司标准化室提供的标准图框)。
2.字体:(大小是指字高)
2.1基准内容部分的汉字字体、字母和数字字体为宋体,大小5毫米。
2.2略图部分的汉字体、字母字体为宋体、大小5毫米。
2.3压紧点序号数字文本格式为AutoCAD默认Txt字体(或宋体),大小3.5毫米。
2.4剖视图字母字体为宋体,大小5毫米。
2.5剖视图公差标注的数字文本格式为AutoCAD默认Txt字体,大小3.5毫米。
2.6标题栏中的件号名称字体原则上只要充满线框均可或宋体3.5-5大小。
标题栏中的件号为中英文两种文字。
3.线性:
2.1公差标注的引出线短方向8--10毫米、长度方向为10--12毫米引出线超出下标线为2毫米(原则上只要不发生干涉)如图所示。
3.2下标引线长度10毫米(包括箭头2.5毫米)如图所示。
3.3所有的标注线和引线均为细实线,线宽为0.2-0.25毫米,中心线为点划线,线宽为0.18。
3.4略图和剖图线宽为0.4--0.5毫米实线。
4.基准:
4.1基准孔(基准孔孔径偏差为0+0.2,位置偏差为±0.2,间距偏差为±0.2,
若产品图已表明的孔径偏差及位置偏差按产品图的规定执行)。
4.1.1基准孔为两个时H1为主定位锥销孔,h2为次定位园柱销孔(最好为一
个园孔和一个异型孔)。
4.1.2基准为一个(园、异型)孔和一个基准面,则H1为主定位(园锥销、
异型锥销)孔, h2为次定位基准面(最好为搭接面)。
4.2基准面(该零件无孔时的H1为主定位重要搭接面或 特殊特性面, h2为
次定位搭接面)。
4.3零位面位置(根据零件大小和形状的复杂性来确定零位面的个数和位置
以确保零件放置平稳),如下图。
4.4产品图未表明的孔均按孔径偏差±0.5,位置偏差±0.5,间距偏差±0.5。
5.公差标注要求:首先要满足前面所讲的字体、线性要求这是其一,其二是
品质基准书的公差不是一般正负标注,而是以方向形式进行标注,箭头指向实体以内为负;箭头指向向实体外为正,标注面最好与设计资料标注方向相同。
5.1单件零件双向公差标注的要求:
5.1.1搭接面要求不高、对焊接、装配影响不大情况下的尺寸公差为如图顶
盖所示。
略图
5.2总成或部件双向公差标注的要求:
5.2.1搭接面要求高、对焊接、装配影响较大情况下使用如图所示剖面,如前门总成、发动机罩总成的全周外板尺寸公差均为0.5-0.7㎜。
5.2.2对于发动机罩总成、背门总成、行李箱总成来说都是整车外蒙皮关重部件,在扣合时内部间隙尺寸公差都有特殊要求。
如图发动机罩总成C-C 剖面形式,上差+1.5㎜下差-1.0㎜且从a →b 、c →d 的公差带在0.7以内(实际上应是特殊规定)。
顶盖
前门内蒙皮
5.3单件零件单向公差标注的要求:
5.3.1对搭接面有要求的焊接、装配公差,如图前地板、前门内蒙板所示尺寸公差为0、0.5、0.7、1.0。
且图纸资料没有要求的可以不标注(但必须根据零件的具体情况确定)。
5.4总成或部件单向公差标注的要求:
5.4.1搭接面要求高、对焊接、装配影响较大情况下使用如图所示剖面,如纵梁前段后盖板焊接总成是由纵梁前段和***组成的A-A 剖视图是反映两个零件组焊时的公差分配情况。
C-C
产品图未表明的孔径均按孔径偏差0.5,位置偏差±0.5,间距偏差±0.5
产品图已表明的孔径偏差及位置偏差按产品图的规定执行
五.怎样编制品质基准书
1.范例
2.怎样确定基准孔:其一是参照同类车型,其二是根据白车身主要定位点和公差
六、其它:
6.1确定产品夹持点(根据零件大小和形状的复杂性来确定零件夹持点的个数和位置以确保零件夹持平稳,但夹持点个数不能过多否则会响产品的真实
性)。
如图前安装支撑件总成所示的夹持点只有2个且能满足夹持平稳性。
6.2确定产品轮廓形状、表面成形及各孔大小和位置的质量要求。
6.3确定产品表面质量状态等级(AAA、A、B、C),其中3A级标准为最高(正目视外观可见部分),B级标准为内部可见部分,C级标准为内部不可见加强
件部分。
根据等级标准确定产品检测部位和检测部位的尺寸公差。
6.4品质基准书由质量部门负责更改、审查。
6.5配套厂设计部门、工艺部门在交付长安公司之前负责效核,并由主管质量负责人审查。
6.6质量基准书的设计、校对、产品、工艺、标准、批准必须会签完毕方能发放。
6.7签字字体格式为如李** 20040820。
6.8根据零件的装车情况,若不影响装配、外观和性能除重要基准尺寸外,则可调整公差。
调整公差后的质量基准书的设计、校对、产品、工艺、标准、
批准必需从新会签完毕方能发放。
6.9本标准是为了统一焊接夹具、模具和检具设计时,基准孔、基准面位置一致性。
刘建明
2005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