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好的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总有细菌感染怎么办
- 格式:doc
- 大小:9.50 KB
- 文档页数:1
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食用菌菌种分离的方法和操作步骤菌种分离即是进行食用菌菌丝纯化的过程,它是制种工作的重要环节,通俗地讲就是把食用菌菌丝从自然中单独分离出来进行纯培养,从而获得纯食用菌菌丝的过程。
菌种分离是一项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食用菌的分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组织分离法、孢子分离法和基内菌丝分离法三种。
1.组织分离法组织分离法是将食用菌的部分组织移接到斜面培养基上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其特点:一是属于无性繁殖,能够保持原有菌种的优良特性,是生产中获得纯菌种的常用方法,且简单易行,取材广泛,菌丝萌发快。
二是组织分离操作简便,又不易带入杂菌,容易获得纯菌种。
但对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因其子实体种菌丝极少,如用组织分离培养,则往往不易成功。
1.1子实体分离种菇要选择朵大盖厚、柄短、八九分成熟的优良品种。
切去菇体基部,在超净工作台用75%的酒精棉球进行擦拭菌盖与菌柄两次,进行表面消毒。
接种时,只要将种菇撕开,用消毒后的小刀在菌柄与菌盖的交界处切取一小块组织,再用接种针将组织块放入PDA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中间。
置于24℃温度下培养3-5天就可以看到组织块上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转管扩大即得到菌种。
如香菇、平菇等可以使用此方法。
1.2菌核组织分离茯苓、猪苓、雷丸等食用菌的子实体不易采集。
而常见的是它储藏营养的菌核。
用菌核分离,同样可以获得菌种。
方法是将菌核表面洗净,用酒精消毒,切开菌核,取中间组织一小块,约黄豆大小,接种在PDA培养基斜面上,在24℃下培养,产生菌丝后进行分离纯化。
应注意的是,菌核是储藏器官,大部分是多糖类杂质,只有少量的菌丝,因此挑选的组织块要大一些,如果组织块过小,则不易分离出菌种。
1.3菌索分离法菌索分离常用于蜜环菌分离。
方法是选新鲜的活菌索,用75%酒精棉球将菌索表面消毒后,去掉菌鞘,把白色菌髓部分用无菌剪刀切成小段,接入PDA斜面培养基上,在24℃下培养,有白色菌丝长出且无污染,即表明分离成功。
食用菌玉米粒菌种的制作方法用玉米粒代替化学药品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是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制作方法。
一、用玉米粒制作食用菌母种培养基,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原料来源广,营养丰富,成本低,且设备简单,制作简便,易掌握,既省工,又省时。
2、菌丝生长迅速且整齐健壮,适用于各种菇类制种用。
3、玉米粒菌种比斜面菌种接原种瓶(袋)数量多。
一支斜面菌种能扩母种60—80支,扩原种3—5瓶(袋)。
而玉米粒种能扩80—100支母种,扩原种5—7瓶(袋)。
因为斜面种只用表层长菌丝部分,而培养基留下;玉米料种可以全部用上。
另外还要注意两点:(1)玉米粒培养基刚制好后较松散,接上种要垂直放,等菌丝封面后再平放。
(2)此菌种制好后不能放时间太久,否则易老化,降低质量。
二、原料选择要选完整无损、无霉变、无虫蛀,未发芽的玉米粒。
三、玉米粒母种制作方法。
先将选好的玉米粒放在较结实的布上包好,用铁锤或较硬的工具轻轻砸开,但不要太碎,使一粒玉米碎成四五块为宜。
然后把砸碎的玉米浸泡在凉水中,12小时后可用手掰开看一看,如有白芯,说明未吸足水分,还应延长浸泡时间。
充分吸水膨胀后捞出,稍晾片刻,拌入20%的石膏粉,分装试管。
每支试管可装3—4克,为管长的1/2或1/3。
500克玉米大约可装100—120支试管。
装好后,用干净的布(纱布、棉布均可)擦一下试管外及试管口处沾上的玉米渣,以防杂菌污染。
然后,按常规法塞上棉塞,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后在1.2kg/cm2压力下灭菌30分钟,取出后冷却。
在接种箱内接种,放到合适的温度下培养6—10天菌丝满试管即可备用。
食用菌原种筛选与扩繁实验原理食用菌原种筛选与扩繁实验原理「篇一」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认识和掌握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是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
三、实验器材1、新鲜的食用菌,浸、干制标本。
2、解剖刀。
四、实验方法识别香菇、双孢蘑菇、平菇、猴头、口蘑、木耳、竹荪、草菇、银耳、金针菇等形态特征。
取平菇、香菇,首先观察其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
再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菇盖组成。
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
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空或中实。
五、作业绘制香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二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掌握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培养基是按照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其中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和水分等物质。
由于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必须在适宜的酸碱条件下,才能表现最大的生活力。
因此,对不同种类食用菌还须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
食用菌的培养基可分为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
对于母种培养基一般多采用固体培养基,因此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
三、实验器材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16-18g,葡萄糖20g,大试管、棉塞、灭菌锅、漏斗、铁架台、胶管。
四、实验步骤1、选好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切成薄片,取200g放在铝锅中,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琼脂,小火加热,玻璃棒搅拌至琼脂全部溶解,再加入葡萄糖使其溶化。
食用菌制种技术 1食用菌制种前言食用菌生产所用的菌种,是提供繁殖而分级制作的菌丝体培养物,相当于高等植物的种子。
在自然界中,食用菌繁衍后代依靠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成菌丝体。
菌丝体生长繁衍达到生理成熟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就可形成子实体。
在人工栽培食用菌时,孢子虽然是它的种子,但人们至今都不用孢子直接播种,而是用孢子或子实体组织萌发而成的纯菌丝体作为播种材料。
因此,通常所指的菌种,实际上是经过人工培养并进一步繁殖的食用菌的纯菌丝体。
制种是食用菌生产最重要的环节。
常言道:“有收无收在于种,收多收少在于管”,可见菌种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菌种好坏,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培育优良菌种,是提高食用菌生产水平的重要环节。
人工培养的菌种,根据菌种培养的不同阶段,可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类。
一般把从自然界中,首次通过孢子分离或组织分离而得到的纯菌丝体称为母种,或称一级种。
它是菌种类型的原始种。
原始母种通过移接(转管)成数支试管(斜面)种,这些移接的试管种,亦可称为母种。
把母种移接到木屑、谷粒、棉籽壳、粪草等瓶(袋)培养基上培养而成的菌种称为原种,或称二级种。
它是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过渡种。
把原种扩接到相同或类似的材料上,进行培养直接用于生产的菌种称栽培种,或称三级种。
制作菌种的具体操作工艺流程见图4—1。
原种和栽培种,均能直接用于生产。
栽培种不能再扩大繁殖栽培种(银耳菌种例外),否则会导致生活能力下降。
分离母种培养基制备→高压灭菌→接种→筛选提纯→原始种→中试后确定母种↓↓—————转管扩接←保贮↓原种培养基制备→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培养→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制备→常压或高压灭菌→接种→培养→栽培种图4-1 制种工艺流程图食用菌的菌种生产,基本上是按菌种分离→母种扩大培养→原种培养→栽培种培养的程序进行。
菌种通过三级扩大,菌种数量大为增加,同时菌丝也从初生菌丝发育到次生菌丝,使菌丝更加粗状,分解基质的能力也增强。
二、三级菌种制作技术二、三级菌种营养条件相同,制作方法一致,所不同的是二级菌种(原种)是由一级菌种(母种)扩大培养来的,而三级菌种(栽培种)是由二级菌种扩大培养来的。
因此,相同内容一起介绍。
二、三级菌种生产的工艺流程为:配料(配制培养基)→装瓶(栽培种可以用塑料袋) →灭菌→接种→培养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配制(一)二、三级菌种培养基配制原则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营养物质间配制的比例要恰当。
3.选择经济实用、来源广泛的原料。
4.适宜的pH值和含水量。
(二)二、三级菌种培养基常用的配方1.木屑培养基:阔叶树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
这是常见的木屑培养基配方。
适于制作香菇、平菇、黑木耳、金针菇、滑菇、灵芝、猴头菇等多种木腐型菌种。
2.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8%,麸皮(或米糠) 20%,蔗糖1%,石膏粉1%。
适用于制作金针菇、平菇、凤尾菇、草菇、银耳、黑木耳、猴头菇等菌种。
注:其它配方参见课本。
(三)二、三级菌种培养基配制的具体方法及步骤1.称料:先称主料,再称辅料2.拌料:(1)将不溶性主料和辅料拌匀。
(2)将可溶性辅料加水制成母液,用时稀释。
(3)二者混合均匀,堆放片刻,使其吸足水分。
(4)检查含水量(手测法、称重法)3.调节pH值:因灭菌和代谢酸会使pH值下降,故灭菌前应将pH值比指定要求调高1左右。
pH值测定方法:用pH试纸测定并用1%的石灰水上清液或1%过磷酸钙澄清液调节。
4.分装培养料:分装容器:750ml菌种瓶,500ml罐头瓶,菌种袋分装要求:上紧下松,外紧内松,中间一个洞(直径 1~1.5cm)5. 清洁(洗或擦)瓶、袋外壁。
6.封口:菌种瓶用二层报纸或一层牛皮纸外加一层薄膜封口;菌种袋用袋口环套封口。
二、二、三级菌种培养基的灭菌1.灭菌方法及要求高压蒸汽灭菌:压力1.5kg/cm3,温度126~128℃,时间1~1.5h(谷粒和经过堆制发酵的粪草培养基应达到2~2.5h)。
液体菌种的制作难点.txt看一个人的的心术,要看他的眼神;看一个人的身价,要看他的对手;看一个人的底牌,要看他的朋友。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大连富森科技有限公司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五)2010年4月10日(五)液体菌种的制作难点1.试管的选择:生产液体菌种时,试管的选择非常重要,有好多的人就是在试管的选择上出问题,总是做不出专用母种。
在生产上,我们要求试管一是自己新生产的,再一个就是存放时间短的。
长期存放的、上面长霉菌的,一定不能用。
2.三角瓶专用母种的制作:三角瓶专用母种其实很好做,就是有些人不求甚解,以为接上种就可以,其实这样是永远都不会生产出三角瓶的。
这里面的操作细节一定要掌握。
3.发酵罐的制作细节:发酵罐其实很好操作,只是做为一个最后的环节,它要求的是细节。
操作规程上说的那些是对的,只是要想做得好,最好是学习一下。
由老师亲自做一次,注意哪个地方应该特别小心,也就是细节要特别小心,可保成功率。
4.接种技术:接种技术对于固体来说应该没什么的,可以在液体菌种上,是有说法的。
特别是一些特别品种,在接种时应该特别注意。
5.栽培料的含水量和接种量的控制:这一项没做好,是好多人做液体菌种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需要一些计算公式和方法。
液体菌种制作与士兵用枪射击是一个道理,其实一般的人也会射击,可是要想一枪毙命,正中眉心,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
理论上说的是一回事,实际上做的又是一回事。
正常情况下,经过系统培训的人,在做液体菌种时,成功率应该在95%以上。
能熟练掌握试管的制作、搅拌器和摇瓶机的液体菌种制作技术,能自己一个人操作液体菌种发酵罐、懂得不同品种的接种技术。
经常做的人,应该在98%以上,甚至更高。
这里面除了技术外,还有设备的问题。
(未完待续)大连富森科技有限公司液体菌种培训教材(节选四)2010年4月10日三、液体菌种的制作过程及方法(一)试管种的生产:液体菌种对试管的纯度要求很高。
食用菌常用培养基同一种菌类培养基的配方虽然有多种多样,但必须含有各种菌丝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和适宜的酸碱度。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作为各类母种的培养基最为普遍,菌丝都能正常生长。
现将常用的培养基配方和配制方法举例介绍。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 200g 葡萄糖 20g琼脂 20g 水 1000mLpH值自然2.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培养基)马铃薯(去皮) 200g 蔗糖 20g琼脂 20g 水 1000mLpH值自然以上两种培养基广泛应用于各种菇、耳、猴头类食用菌的培养。
其具体制作方法是:将200g马铃薯去皮,去芽眼,切成小条放入铝锅中,加入1000mL水,煮沸20~30分钟左右至马铃薯软而不烂时,用6~8层纱布过滤,取滤汁于锅中,补水至1000mL,加入琼脂熔化,再加入糖搅拌均匀,趁热分装于试管中。
3.马铃薯半合成培养基(一)马铃薯(去皮) 200g 葡萄糖 20g磷酸二氢钾 3g 硫酸镁 1.5g维生素B1 100mg 琼脂 20g水 1000mL pH值 5.8~6.2此配方制作方法与PDA培养基相同。
不过加入部分化学药品,应在过滤后加入。
适用于香菇菌种保藏用,也适于培养平菇、双孢蘑菇、滑菇、金针菇、灵芝和猴头等母种用。
4.马铃薯半合成培养基(二)马铃薯(去皮) 200g 葡萄糖(蔗糖) 20g玉米粉 30g 黄豆粉 10g酵母膏 2g 磷酸二氢钾 1.5g硫酸镁 0.5g 琼脂 20g水 1000ml pH值自然此配方适合各种菇类。
制作时应注意:黄豆粉与马铃薯同时下锅,煮15分钟后再加入玉米粉,以免起糊影响过滤。
5.合成培养基(一)蛋白胨 2g 葡萄糖 20g磷酸氢二钾 1g 硝酸铵 1g磷酸二氢钾 0.46g 硫酸镁 0.5g琼脂 20g 水 1000mL6.合成培养基(二)葡萄糖 10g 磷酸二氢钾 0.5g氯化钠 0.2g 碳酸钙 2g琼脂 20g 水 1000mL酵母汁(1:10) 100mL 硫酸镁 0.2g将上述原料分别放入锅内,加水放入琼脂加热,并经搅拌熔化后即可分装试管。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技术大球盖菇菇形圆整、色泽艳丽、气味清香、口感柔和,特别是其干品,有野蘑菇的味道,口感非常好。
再加上原料丰富,可以利用农作物的下脚料和食用菌栽培的废料,生产成本低,栽培技术简便粗放,容易成功等特点,是一个很有市场前景的食用菌珍稀品种。
液体菌种栽培大球盖菇就是用液体菌种制作大球盖菇的菌种。
大球盖菇在栽培技术上看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难点,但是在菌种的制作上,现在还有很大的难度。
最主要的是大球盖菇固体菌种长得太慢,一般得二三个月才能长满袋,而且菌种绿霉污染严重。
再一个就是以前资料上介绍的菌种制作配方经过试验看不是很理想。
下面是我培训基地生产大球盖菇的情况:一、栽培季节一般都是秋种,春收。
秋天在8月20日后气温降到28度以下到10月中旬进行栽培,第二年春天当温度上升到12度以上时进行出菇(一般在4月左右)。
如果在温室内栽培,则可在冬天生产,不过,地温在12℃以下时,一般不出菇。
二、栽培方法(一)母种培养基配方:大球盖菇母种制种技术和其他食用菌母种制种技术基本相同,但经过试验看,PDA配方比较好。
制作方法与其它品种一样。
(二)液体菌种及配方用二号或三号免煮配方,生产时间为6天(400升罐),当达到发酵终点时,即可进行接种。
大球盖菇液体菌种的好坏只要一个标准就可判断:液体菌种的味道特别香,一种特别的香味。
(三)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原种与栽培种培养基配方配方:从试验结果来看,木屑、谷粒、麦草培养基配方表现都不好:木屑吃料性不好,接种时容易积水,造成污染;谷粒倒是可以,但在栽培时对老鼠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损失很大,而且成本高;麦草得用人工装,不能用机械,在大规模生产时很难处理。
我们用的是综合培养基,效果很好。
用机械装袋。
正常灭菌,在30度以下时进行液体接种。
菌种培养:24~28℃,空气湿度60%~70%,保持空气新鲜。
一般25-35天即可长满菌袋。
(四)栽培管理1.栽培料与覆土:选当年无污染稻壳和肥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