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骨癌患者的疼痛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2
骨肿瘤术后护理措施摘要骨肿瘤术后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肿瘤的方法。
术后护理的质量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肿瘤术后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包括术后伤口护理、疼痛管理、活动和康复、饮食控制等方面。
1. 术后伤口护理术后伤口护理是骨肿瘤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术后伤口护理措施:•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术后的伤口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或敷料进行包扎。
在更换敷料时,注意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避免污染。
•观察伤口情况:定期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并注意是否有红肿、渗液、感染等异常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应立即向医生报告。
•选择合适的创面护理材料:根据伤口的类型和大小,选择合适的创面护理材料,如创面敷料、透明贴膜等。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2. 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骨肿瘤术后常见的问题之一,适当的疼痛管理对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疼痛管理措施:•使用镇痛药物:根据医生的建议和处方,及时使用镇痛药物来缓解术后疼痛。
遵循用药剂量和频率的要求,注意不要超量服用。
•应用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如热敷、冷敷、按摩等可以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
在使用物理疗法前,确保咨询医生的意见,避免对伤口造成不良影响。
•心理支持:骨肿瘤术后疼痛可能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疼痛,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的帮助。
3. 活动和康复术后适当的活动和康复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活动和康复的措施:•按医嘱进行活动:术后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活动。
避免剧烈的运动和长时间的站立或坐卧,以免对伤口造成过度压力。
•进行物理治疗:根据病情和个体情况,进行物理治疗可以加速康复和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
物理治疗通常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
•注意伤口的保护:在进行活动时,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碰撞和撞击。
遵循医生的指导,避免因活动导致伤口再次受损。
4. 饮食控制术后期间合理的饮食控制对于患者的康复和营养摄入很重要。
转移骨癌能活多久文章目录*一、转移骨癌能活多久*二、骨癌的危害*三、骨癌的饮食注意转移骨癌能活多久1、转移骨癌能活多久在转移性骨癌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骨癌转移才刚刚开始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只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治疗的方法,并且坚持治疗。
有能力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锻炼并做好日常的护理保养工作是能够极大的延长寿命的。
对于转移性骨癌中期阶段来说,这一阶段主要是癌细胞已经发生扩散的时期。
这一时期虽然是比较难以治疗的。
但只要我们坚持治疗做好保健和预防工作也是能够有效的延长寿命的。
在转移性骨癌晚期的时候。
这一时候主要是癌细胞扩散完毕的时期。
许多人都认为这一时期是不在需要治疗的。
其实不然在这一时期我们更需要对疾病进行治疗,与病魔进行抗争。
并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样是能够显着的增加存活时间的。
2、转移骨癌怎么检查X线检查:这种方法是骨骼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此法对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般只有当骨骼被癌肿破坏达1厘米以上,且骨骼脱钙达到50%-70%时,X线平片才能观察到局限性的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煳或消失等征象。
如果癌肿已侵犯到了周围的软骨组织,X线平片可观察到局部软组织块影等晚期征象。
同位素骨扫描:它是检查骨骼是否遭受到癌肿侵犯的高度敏感的检查方法之一。
曾有研究表明,同位素骨扫描可在X线查出癌肿骨转移灶的六个月前查出该病灶。
3、转移骨癌疼痛护理本病患者疼痛的特点是局部固定的、持续性的钝痛,尤以夜间明显,且活动时(如改变体位,行走等)加重,休息时缓解。
故患者尽量减少患处活动,保持舒适体位,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避免触及痛处。
协助患者使用松弛术,如听音乐、默默数数,分散注意力。
嘱患者晚餐少食、少水,睡前排空腹腔,热水泡脚;因疼痛影响睡眠者,遵医嘱应用镇静止痛药,促进睡眠。
并告诉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及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骨癌的危害1、首先,患病以后,患者的骨骼健康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患者不能正常的进行日常活动。
癌痛患者护理常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高达60%-80%,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一步规范我院的癌痛护理行为,保障护理质量和医疗安全,我们制定了本护理常规。
一、癌痛评估方法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是有效治疗癌痛的关键。
疼痛是患者的主观症状和感受,护理人员应该以患者的主诉为主要依据,以观察到的患者的行为及生命体征为辅助依据,结合临床目前使用的评估工具,掌握正确的评估方法,为医疗选择疼痛治疗的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控制癌症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我们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和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以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进行评估。
数字分级法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见图1)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表示无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和重度疼痛(7-10)。
二、癌痛患者筛查新入院的患者应该在2小时内完成评估。
癌痛评分≥4分(中度)和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止痛处理的病员应建立《癌痛评估观察护理记录单》。
癌痛评估观察护理记录单》和《癌痛护理记录单(首页)》的填写必须详细、客观。
护士应该相信病人的主诉,不宜主观臆断。
填写《癌痛护理记录单(首页)》后,疼痛护士应该审核并签名,之后让病人或家属确认并签名。
护理人员所评的NRS评分必须和医生所评的NRS评分保持一致。
住院患者每天在固定时间(6:00、14:00)进行两次疼痛评分,如果癌痛评分≥4分(中度),则需要填写《癌痛评估观察护理记录单》。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病人在医治期间使用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医治。
常规组病人则是在此基础上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医治,然后针对两种病人的各项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从医治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研究组病人的医治效果是90.00%,常规组病人的医治效果是70.00%,从各项疼痛评分以及医治前后的评分进行分析,也可表现为研究组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
结论:为骨转移癌性病变的病人进行临床医治操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硫酸吗啡缓释片医治的基础上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医治,可以很好的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也可以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起到改善的效果。
关键词:复方苦参注射液;骨转移癌性疼痛;临床效果在多种类型的恶性肿瘤疾病医治操作的过程当中,都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癌性疼痛,在经医治的初期,恶性疼痛的发生概率达到25%,到癌症晚期会上升到75%,这种临床症状对病人的病程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为它属于一种全方位势不可挡的疼痛,随着病程的进展会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可以说癌痛是恶性肿瘤病人医治期间表现出来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缓解,那么很多病人都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精神状态,萎靡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的情况,甚至生活自理能力,大幅度下降,生活质量也大幅度下降,为了提高病人的疾病医治效果,医疗工作者就需要对癌痛的情况进行及时的医治。
本次研究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骨转移癌性疼痛的医治工作中产生的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常规组,从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病人的年龄范围在55岁到83岁之前男性病人和女性病人的比例基本为1:1,原发癌疾病主要有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胃癌,肝癌,宫颈癌等多种类型病人的病程在8个月到23个月之间,但通过对比以及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基本资料并不会对最终的。
癌症疼痛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及疼痛程度。
2、评估患者对癌痛的认知及合作程度。
二、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量表,准确评估癌症患者的疼痛程度。
2、遵医嘱选用合适的药物(1)用药原则:三阶梯给药,首选口服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并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及护理:①便秘:开始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即制定一个规律的通便方案,包括缓泻药和大便松软剂,同时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
②呼吸抑制:若呼吸浅慢,应考虑呼吸抑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③镇静:如病情允许,可通过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分次给药剂量和增加用药次数来减轻阿片类药物所引起的镇静作用。
④恶心、呕吐:同时选用镇吐药预防。
3、观察镇痛药物疗效,非肠道给药应在用药后15-30分钟开始评估疼痛,口服给药法应在服药后1小时开始评估疼痛,出现爆发痛时及时通知医生。
三、健康指导要点1、指导患者学会使用疼痛评估量表,自我评估疼痛程度。
2、指导患者家属积极主动地参与疼痛治疗。
四、注意事项1、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时给予镇痛治疗。
2、严格遵循三阶梯给药的基本原则,即正确恰当的药物,合适的剂量,适当的间隔时间,最佳的用药途径。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文章目录*一、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二、骨癌患者的护理*三、骨癌患者的饮食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1、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之核磁共振它在检查骨癌敏感性方面要超过x线平片和ct,尤其是在病变的浸润范围以及软组织,肿块与血管的关系。
但是这样的检测手段对于骨皮质以及钙化的显示不是很理想。
2、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之ct的检查这主要是能够显示出肿瘤的确切位置,它的范围与肌肉脏器还有神经以及血管都处于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清楚明确的显示出肿瘤的内部结构,而在CT上面这些小的病变都可以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
3、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之血管造影这是一项近年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
这样的检测方法主要是检测血管的结构是否发生病变的情况,并且能够显示出血管的异常变化和异常血管的状态。
血管造影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肿瘤供血血管和肿瘤侵犯范围确定,还有就是可以明确腰动脉或骶正中动脉供血情况。
对于疾病的恶性程度能够做到准确的判断。
4、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之X射线检查X射线检查是诊断骨癌的重要手段,检查的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良性骨肿瘤的阴影比较规则,密度均匀,外围边界整齐,轮廓比较清楚,骨膜无反应性阴影,软组织内也无阴影,溶骨型骨皮层的变薄和膨胀征象,是良性骨肿瘤的一个特征。
恶性骨肿瘤阴影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整齐,轮廓不清楚,骨皮层呈不规则破坏。
5、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之病理组织检查病理组织检查被认为是一种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方法。
如果检查的部位不当,可能造成错误的诊断,所以病理组织检查必须结合临床或x射线检查。
常用取材及检查方法有针吸活检、切开活检、冰冻切片、石蜡切片等。
6、骨癌做什么检查能确诊之骨髓穿刺检查穿刺后可见癌细胞,其数量超过5%~10%,当数量超过20%时,并见异型浆细胞,浆细胞呈小团状。
骨肉瘤、成骨性转移瘤会形成大量新生骨,故碱性磷酸酶数值增高。
骨癌患者的护理1、骨癌的心理护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
癌痛患者的护理常规
【护理诊断/问题】
1.知识缺乏
2.焦虑
3.疼痛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增加患者抵抗力和对疼痛的耐受力。
2.活动与休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以减轻疼痛的程度。
3.治疗护理
1)癌痛患者每日常规评估,如出现爆发痛,应将爆发痛强度以及对症处理后疼痛缓解强度按要求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中。
(中度以下疼痛1次/日,时间为14:00,中度及以上疼痛3次/日,时间为06:00、14:00、20:00)。
2)指导癌痛患者正确使用口服止痛药物或贴剂,对于需要进行吗啡滴定的患者,及时动态评估疼痛并做好记录。
4.观察要点
1)观察疼痛部位,持续时间和强度等。
2)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
如便秘、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及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等。
5.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1)向患者介绍疼痛的原因以及止痛的方法,消除其焦虑。
2)指导患者运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转移、放松疗法、指导臆想、催眠、皮肤刺激等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3)出院前指导患者所用止痛药的作用时间,并强调按时服药的必要性及可能引起的不适。
如有疼痛加剧应及时就诊。
4)发挥家属和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配合癌痛患者做好疼痛的自我管理。
骨肿瘤的护理常规引言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护理是骨肿瘤患者全程护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涉及到疾病的早期发现、预防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骨肿瘤的护理常规,包括骨肿瘤的识别、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识别骨肿瘤的常见症状骨肿瘤的早期识别对于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以下是骨肿瘤的常见症状,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1. 骨疼痛:患者可能会出现隐痛或持续性的骨疼痛,通常在夜间或活动时加重。
2. 肿块或肿胀:患者可触及肿块或肿胀,位置通常是骨骼表面。
3. 疲劳和体重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不明原因的疲劳和体重下降。
4. 骨折:骨肿瘤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患者易于发生骨折。
当发现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尽早联系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预防骨肿瘤的措施预防骨肿瘤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预防骨肿瘤的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饮食要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避免大量摄入红肉和加工食品。
2. 健康体重: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因为肥胖与骨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3. 避免暴露于致癌物质:避免长时间吸烟和暴露在放射线和化学物质中。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健康教育、提供相关资讯和指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更好地预防骨肿瘤的发生。
骨肿瘤治疗的护理护理在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下是一些骨肿瘤治疗的护理常规:1. 手术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术后,护理人员应提供及时的伤口护理、药物管理和康复指导。
2. 化疗和放疗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反应和不良反应,提供有效的控制症状的护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生。
3. 心理支持:骨肿瘤的治疗常伴随着身体的不适和心理的困扰,护理人员应提供情绪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4. 康复护理:骨肿瘤康复是一个长期而持久的过程,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并提供必要的康复指导和护理。
结论骨肿瘤的护理常规涉及到骨肿瘤的识别、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癌症疼痛护理常规
1、倾听患者的主诉,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规律、原因。
2、遵医嘱按止痛三阶梯给药。
遵从三阶梯给药的原则:口服、按时、个体化、按阶梯、注意具体细节。
3、观察给药后的止痛效果,肌内、静脉注射及直肠用药的半小时后评估,口服、贴剂可延长评估的时间,并做好记录。
4、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指导家属可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以减轻疼痛,如聊天、局部按摩、听音乐、看书等。
5、卧床者指导患者取舒适卧位,保持环境整洁,减少不良刺激。
6 、观察用药后的副作用:
(1)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引起便秘,鼓励多饮水,每日进水
1000~1500ml。
进普食者,可进食含维生素丰富的粗纤维食物。
鼓
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并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通便处理。
如口服果导、液体石蜡、番泻叶、肥皂水灌肠等。
(2)使用较大剂量吗啡时,会出现神智不清或昏迷、呼吸次数减少、血压下降、瞳孔缩小等中毒表现,可使用纳洛酮拮抗。
转移性骨癌患者的疼痛护理许红艳【摘要】 目的 探讨转移性骨癌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及疗效。
方法 48例转移性骨癌患者为观察对象, 均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 放疗、化疗治疗观察护理, 疼痛护理及以及健康教育, 观察护理效果。
结果 48例转移性骨癌患者护理后, 疼痛完全缓解6例、大部分缓解14例、小部分缓解24例、未缓解4例, 有效率为91.7%。
结论 对于转移性骨癌患者, 给予综合全面的观察及护理, 可有效控制病情, 减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疼痛,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转移性骨癌;疼痛护理DOI :10.14164/11-5581/r.2016.24.097作者单位:132011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疼痛诊疗中心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 文献报道大约发生率在30%~85%[1], 多发生在脊柱骨、肋骨、骨盆骨等中轴骨, 四肢骨转移较为少见, 大约3/4的患者会出现疼痛, 癌性骨痛的特点是夜间较明显、疼痛逐渐加重、而疼痛位置固定,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对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转移性骨癌患者进行细致的心理护理, 放疗、化疗治疗观察护理, 疼痛护理以及健康教育, 患者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3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48例转移性骨癌患者, 全部患者原发病灶均经病理确诊, 转移性骨癌经X 线或CT、核磁共振成像(MRI)证实。
其中男31例, 女17例, 患者年龄28~79岁, 平均年龄68.4岁。
其中原发于乳腺癌7例, 肺癌9例, 鼻咽癌5例, 甲状腺癌、直肠癌和原发灶不明者各9例, 多发性骨病变26例。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癌细胞浸润的骨骼固定性, 持续性钝痛。
根据主诉疼痛分级法(verbal rating scale , VRS)标准[3]:(0级为无痛;1级:疼痛可忍受, 睡眠不受干扰;2级:疼痛不能忍受, 睡眠受干扰, 要求使用镇痛药;3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 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需服用镇痛剂)1级8例, 2级23例, 3级17例。
1. 2 护理措施1. 2. 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疼痛的折磨, 对癌痛知识及疼痛的治疗认知程度不足, 担心止痛药成瘾, 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心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应该关心尊重患者;告诉患者任何不良情绪刺激均可使机体的免疫力降低, 影响治疗效果[4, 5]。
鼓励安慰患者, 给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各类镇痛药的特点、使用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药物副作用及预防措施等,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减轻其不良心理反应。
1. 2. 2 放疗、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 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 需要注意:①消化道症状:化疗期间宜进食清淡食物, 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泻及便秘的胃肠道紊乱。
给予小剂量镇静剂、止吐剂[6]。
②泌尿系统症状:嘱患者饮水充足, 并给予利尿剂, 注意有无尿血、尿频、排尿困难。
③静 脉炎:化疗时选择粗、直、易固定的血管, 滴注过程中注意静脉有无红、热、痛等不适。
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250 ml 冲洗残留于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
1. 2. 3 止痛剂的选择 按WHO 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法, 护士必须掌握三阶梯药物的种类、给药途径、给药剂量、给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7, 8]。
对于轻、中度疼痛首选第一类非阿片镇痛药, 如果患者止痛效果差, 则需要选用第二类阿片类镇痛剂, 必要时选用第三类阿片镇痛药。
对每一阶梯均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加用辅助药物, 改善患者的症状, 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注意患者疼痛发生的时刻及持续时间, 在疼痛发生之前掌握最佳时间给予预防性止痛药[9]。
1. 2. 4 康复指导 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注意保暖。
睡眠充足, 保持精神愉快, 指导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不宜久站以及用力提物, 患者检查时用平车, 翻身时协助保持一条直线, 患者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 注意营养支持。
胃肠功能基本恢复后进食清淡爽口的生拌凉菜和水果, 具有明显的开胃作用, 患者定期的回访, 定期组织患者家属来院参加相关护理的知识讲座, 掌握患者康复的情况[10, 11]。
1. 3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12] 完全缓解:患者疼痛感完全消失;大部分缓解: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 睡眠基本不受影响;小部分缓解:疼痛感减轻, 疼痛频率减轻;未缓解:疼痛感未发生明显改变。
有效率=(完全缓解+大部分缓解+小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2 结果48例转移性骨癌患者护理后, 疼痛完全缓解6例、大部分缓解14例、小部分缓解24例、未缓解4例, 有效率为91.7%。
3 小结转移性骨癌患者, 给予综合全面的观察及护理, 可有效控制病情, 减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疼痛, 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对患者的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郭晓娟, 张运生, 杨卫芹, 等.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29(2):128-130.[2]林申加. 1例老年晚期肺癌重度疼痛的用药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3):75-76.[3] 蔡永江, 黄晓雷.晚期肺癌疼痛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 2004, 8(17):3222-3223.[4] 丁秀荣, 刘春萍, 金曼. 转移性骨癌患者的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1):284-285.[5] 闫祝辰, 谢广茹, 李维廉, 等.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癌痛临床应用67例观察.中国肿瘤临床, 2001, 28(2):114-117.[6] 刘肖平.阿片类药在癌痛治疗时能否产生依赖.实用疼痛学杂志, 2007, 3(5):325-327.[7] 刘志凯, 张福泉.外照射放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作用.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 17(12):711-712.[8] 刘华, 王蔚, 郑垂志, 等.癌症三阶梯止痛563例分析.中国肿瘤临床, 2004, 31(23):1346-1347.[9] 马红娟, 马文霞.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 10(4):227.[10] 郭坤芳, 马景莉, 杜轩.1例转移性骨癌骨痛行153sm-EDTMP治疗的护理干预.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28):155-156.[11] 张春艳, 侯春凤, 刘宝丽. 转移性骨癌患者91例临床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27):324.[12] Jeanne I , Raymord WH, Robert FK, et al. Cancer pain managementwith a controlled release oral morphinepreparation. J Pain Sympt Manage, 2004, 4(3):146.[收稿日期:2016-04-26]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史竹慧【摘要】 目的 探讨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和相应护理对策。
方法 900例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患者, 对其临床资料和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00例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患者中, 4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30岁不良反应患者有6例, 比例为2.2%;30~59岁不良反应患者有21例, 比例为3.9%;60~75岁不良反应患者有5例, 比例为10.0%;>75岁不良反应患者有14例, 比例为33.3%。
依据结果可知, 随着年龄升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升高, 其中>75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达33.3%。
46例不良反应包括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热源反应、其他不良反应, 其中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发生率最高, 静脉滴注败血症非常罕见。
结论 临床中应当充分重视普外科患者静脉滴注药物不良反应,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当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护理对策;普外科DOI :10.14164/11-5581/r.2016.24.098作者单位:116400 庄河市献血办公室同仁门诊部临床住院患者给药治疗中经常选择静脉滴注, 但是由于药物配伍禁忌等原因, 会有一些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更加严重[1]。
外科手术后患者出现创伤和应激, 更容易造成输液不良反应, 护理人员应当给予充分重视, 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对本院普外科不良反应情况和护理情况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7月~2016年6月9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 其中女498例, 男402例;<30岁患者有273例, 30~59岁患者有535例, 60~75岁患者有50例, >75岁患者有42例。
1. 2 方法 对900例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 分析出现不良反应患者的特点, 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 针对药物不良反应采取的护理措施。
2 结果900例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患者中, 46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30岁不良反应患者有6例, 比例为2.2%;30~59岁不良反应患者有21例, 比例为3.9%;60~75岁不良反应患者有5例, 比例为10.0%;>75岁不良反应患者有14例, 比例为33.3%。
依据结果可知, 随着年龄升高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升高, 其中>75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 达33.3%。
46例不良反应包括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热源反应、其他不良反应, 其中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发生率最高, 静脉滴注败血症非常罕见。
见表1。
表1 900例普外科静脉滴注药物不良反应分布(n, %)不良反应类型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其他不良反应热源反应静脉滴注败血症例数36730比例4.00.80.33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临床护理对策3. 1 热源反应 患者发生热源反应后会出现寒战、微冷、皮肤苍白、发热, 更有甚者会出现休克症状[2]。
近年来临床配药环境、输液器械质量获得显著提升, 热源反应发生率逐渐降低, 但在老年患者仍有较高的发生率。
老年患者在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力减退、外科手术应激和创伤情况下, 阈值较低而出现热源反应。
临床中应采取以下防治护理措施:保证输液器械、药品质量;依据患者体征对输液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发生过敏后立即停止输液, 然后进行输液管、针头、药液的热源检测。
3. 2 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 患者发生医源性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后, 会出现疼痛、局部性红肿、血管硬化、条索样静脉炎、功能障碍、局部缺血坏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