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5
骨肿瘤分类
骨肿瘤分类
1. 骨肉瘤: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肿瘤,占不同类型骨肿瘤的总数的60-80%。
它们的特征是形成一种由混乱的骨骼和肌肉组织组成的混合物,可以在骨骼受伤处形成。
骨肉瘤又可以分为平滑肌肉瘤、脂肪肉瘤和
纤维肉瘤。
2. 骨软骨肿瘤:骨软骨肿瘤包括骨髓和骨髓囊肿、软骨母细胞瘤,它
们在儿童患者中更为常见。
骨髓和骨髓囊肿多发生在脊柱、骨盆和上
肢骨骼,会对骨头和组织造成压迫,软骨母细胞瘤多发生在椎间盘处,症状则包括局部的活动不便和疼痛。
3. 骨多形瘤:骨多形瘤也是一类常见的恶性骨肿瘤,占不同骨肿瘤的
总数的5-10%。
它们的特征复杂,细胞形态和分布不同。
它们常见于
细胞学上,包括骨髓血管瘤、骨膜瘤和支气管肉瘤等。
4. 骨髓型肿瘤:这一类肿瘤是在骨髓和骨周组织发现的,包括骨髓肾
上腺瘤、大B细胞淋巴瘤和血管内皮肿瘤等,病变细胞可以伴随脂肪
混合在骨髓内或周围骨骼。
5. 细胞性骨肿瘤:这类肿瘤是由细胞增殖再加上对软骨和骨组织的损
伤所导致的,包括骨细胞瘤、套毛细胞瘤和椎体细胞瘤等。
细胞瘤多
发生在骨盆、脊柱、上肢骨骼,受累部位多影响脊椎尾部。
6. 骨质粗糙病:这种疾病是由于骨质细胞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所致,其
临床表现为骨质骨折、外观改变和疼痛等。
受累体部有头骨、面颊骨、颌骨、肩胛、锁骨、跖骨和髋骨等。
/骨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骨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骨科疾病有很多,有轻微的也有严重的,而骨癌就属于是严重的一种骨科疾病。
但是这种病并不常见,许多人对这个病并不了解,那么得了骨癌一般都有什么症状呢?下面就给大家来具体介绍一下,供大家来参考一下。
骨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骨癌的病理品种又包含:多发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软性肉瘤、纤维肉瘤等,而最常见的恶性骨癌病兆即是癌转移至骨头,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为常见的。
而确诊骨瘤最主要是要辨别其为良性、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在临床表现上,骨癌晚期有啥表现呢?骨癌的晚期表现主要有:一、患部皮肤溃烂。
骨癌晚期症状患部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因压迫神经血管。
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变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显的骨痛时,更需特别注意。
二、全身症状。
骨癌晚期的一般症状,与其他癌症患者一样,主要表现为食欲降低、体重下降、发热等。
三、骨痛。
骨癌晚期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骨痛,而且健康人是无法想象到底会有多痛。
主要表现在患部疼痛,关节与肢体有局部肿块及肿胀感,患部关节与肢体运动受限,或皮肤溃烂等。
骨癌晚期患者,要注意警惕与一般腰腿疼的鉴别,以免耽误治疗。
四、骨折。
骨癌晚期常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变形,严重影响着,骨癌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麻木感。
骨癌晚期患者的患部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压迫神经血管所致。
好了,读者朋友们,以上就是对于骨癌晚期死亡前的征兆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知骨癌晚期是非常凄惨的,很多患者痛不欲生,临死前的症状就是上述那些,值得患者们警示。
原文链接:/guai/2015/0721/226463.html。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文章目录*一、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1.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2. 骨癌的病因是什么3. 骨癌有什么症状*二、骨癌如何诊断*三、怎样预防骨癌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1、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骨癌专家介绍说,骨癌一般多发于青少年,由于这一时期青少年的骨骼快速生长,所以骨癌引起的疼痛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生长疼,或以为是一般的关节炎、扭伤、骨膜炎,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骨肉瘤临床表现为肿块生长比较快、疼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功能障碍、病理骨折等。
这是由于肿瘤细胞在骨髓腔里倍增得特别迅速,使腔内压力异常增高,从而使患者产生剧烈的疼痛感。
骨肉瘤发病率虽然不高,但相当凶险,癌细胞半年至一年内会出现肺转移,从而造成病人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对骨癌的治疗有明显突破,现在九成病人可以实行保肢术,病人5年生存率已从20多年前的5%~20%上升到目前的80%。
2、骨癌的病因是什么 2.1、个人习惯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易患肺癌20倍,口腔癌3-10倍,喉癌3-17倍。
2.2、物理因素生活中容易引起骨癌的主要因,素是一切的电离辐射,像X 线、镭、氢、锶、放射性同位素等,通过体内或体外进行放射,都会诱使骨癌的发生。
而放疗过量,也能够促使骨肉瘤的出现,在临床上被称为放射后骨肉瘤。
因此,这也是导致骨癌的重要因素。
2.3、化学物质平时我们接触的很多化学物质,会对身体产生慢性刺激,从而导致骨癌的发生,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通过进行动物试验我们了解到,一些化学物质可诱发骨肉瘤,像甲基胆蒽等。
这是导致骨癌的病因之一。
另外,一些发霉食物,如酱类或干湿物上长有真菌,进而产生霉素,可能引起癌症。
尤其是黄曲霉素,已被证实与肝癌关系密切。
2.4、恶变一旦发生软骨瘤、骨软骨瘤、成骨细胞瘤等良性骨肿瘤,或者是瘤样病变,就应该及时的进行治疗,以免出现发生恶变,形成肉瘤的可能性。
骨癌的发生,可能和它们生物学的特性、病期、手术、感染或者是病理件骨折有关。
骨癌的治疗方案骨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肿瘤类型,通常起源于骨骼组织。
它可以发展成原发性骨癌或继发性骨癌,原发性骨癌是指在骨骼中发生的肿瘤,而继发性骨癌是指其他部位的癌症转移到骨骼中。
无论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骨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治疗骨癌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尽可能地去除癌细胞,减轻患者的症状并延长生存时间。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骨癌治疗方案。
手术是治疗骨癌的常见方法之一。
对于早期发现的原发性骨癌,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选择。
手术可以去除肿瘤组织,并保留周围正常的骨骼组织。
如果病情已经晚期或转移至其他部位,手术可能会更加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外科医生可能会选择较大的手术范围,以尽可能去除广泛的骨癌细胞。
然而,手术治疗并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用,因为手术风险较高,对于某些高龄或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不合适。
放疗是常见的骨癌治疗方式之一。
放疗使用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对于那些无法手术切除的骨癌患者,放疗可以减少疼痛和相关症状,并控制癌细胞的生长。
一般来说,放疗在手术之前或之后都可能会被应用。
然而,放疗也有一些副作用,例如皮肤红肿和疲劳等,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除了手术和放疗,化疗也是治疗骨癌的一种选择。
化疗使用药物来杀死癌细胞。
对于骨癌患者来说,化疗常常作为辅助治疗方案与手术或放疗联合使用。
化疗可以帮助控制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并减少术后或放疗后的复发风险。
然而,化疗也会对身体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脱发和免疫系统受损等,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一些新的骨癌治疗方法也应运而生。
例如,靶向药物疗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种治疗依靠药物的特异性作用于癌细胞,使其无法生长或传播。
靶向药物疗法相对于传统的化疗方案更加精确,并具有较少的副作用。
此外,免疫疗法也成为骨癌治疗的前沿领域。
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癌细胞的入侵和传播。
骨癌有哪些症状?
骨癌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肿瘤疾病,它主要是发生于骨骼和一些组织部位,但是一旦患上骨癌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骨癌的症状。
骨癌有哪些症状
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多数的肿瘤疾病都会有疼痛这一症状。
而骨癌同样也是有这样的症状的。
那除了疼痛之外,骨癌患者还会有哪些症状呢?
1.疼痛
为骨肿瘤早期出现的主要症状,病初较轻,呈间歇性,随病
情的进展,疼痛可逐渐加重,发展为持续性。
多数患者在夜间疼痛加剧以致影响睡眠。
其疼痛可向远处放射。
2.肿胀或肿块
位于骨膜下或表浅的肿瘤出现较早,可触及骨膨胀变形。
如肿瘤穿破到骨外,可产生固定的软组织肿块,表面光滑或者凹凸不平。
3.功能障碍
当骨癌患者处于后期的时候,则会因为疼痛肿胀而导致患者的一些功能受到障碍,并且会伴有相应的肌肉萎缩症状。
4.压迫症状
向颅腔和鼻腔内生长的肿瘤,可压迫脑和鼻的组织,因而出现颅脑受压和呼吸不畅的症状;盆腔肿瘤可压迫直肠与膀胱,产
生排便及排尿困难;脊椎肿瘤可压迫脊髓而产生瘫痪。
第十二章骨肿瘤骨肿瘤(Osteoma)是指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
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
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骨肿瘤与其他肿瘤相同、其发病因素很复杂。
西医目前对肿瘤的成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刺激因素、遗传、病毒、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恶变有关。
其临床特征:1.疼痛为骨肿瘤主要表现,但程度不同。
有的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有的是在发现肿瘤以后才回忆起过去一些轻微疼痛;有些误认为是风湿样痛,与治疗关系不大,休息时也疼;有的疼痛剧烈。
呈待续性钝痛或刺痛,需服止痛剂。
良性肿瘤疼痛轻,发展慢。
恶性肿瘤疼痛重,且为进行性,影响饮食及睡眠。
2.肿块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
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
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
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
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
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
3.功能丧失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
4.畸形由于肿瘤的生长,使骨质膨胀变形,坚固性受到破坏,当继续负重时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如髋内翻、膝内外翻等。
严重的多发性骨软骨瘤可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矮;畸形。
5.压迫神经颅面肿瘤向颅神经压迫;第一肋骨附近的肿瘤压迫臂丛神经;脊柱肿瘤可发生肢体瘫痪等。
6.病理骨折骨内肿瘤生长致使轻微外力或一般日常活动就可以引起骨折,往往因为发生了骨折才发现骨肿瘤的存在。
骨癌的诊断标准骨癌的诊断标准?骨癌的早期症状也是很难发现的,但是患者也是有一些异样的,比如不愿吃,也有的是体重问题,但是恶化的速度是很快的,通常晚期的患者会出现肝转移的现象,因此人们应该合理的诊断,及时的治疗,那么骨癌的诊断要如何进行呢?我们看看专家的介绍。
骨癌的诊断标准:一、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初为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
这是重要的骨癌的诊断依据。
二、骨癌的诊断依据还包括全身毒性反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最后衰竭,出现恶液质。
三、多发于15—25岁青少年,好发于四肢长管骨干骺端。
膝关节上下部位最常见。
这也是骨癌的诊断依据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四、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肿块生长迅速,压痛,可出现震颤和血管杂音,可有病理性骨折,关节功能障碍。
骨癌检查:1.放射科检查:对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摄影、血管摄影、淋巴血管摄影等检查,可依照片所显像性质作恶性与良性骨瘤之鉴别诊断,其可靠性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可达90%,尤其电脑断层摄影核磁共振摄影,血管摄影及核子医学骨骼同位素扫描等检查,其正确性更快更方便。
2.X射线:根据X线片表现,骨肉瘤病变周围梁膜或骨密度增加,并引起骨膜反应性成骨。
3.CT和MRT:由于判断肿瘤有无远处转移、跳跃转移,肿瘤对周围侵犯及延髓腔蔓延范围。
4.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其方法可分三种,1.针刺取样检查,成功率在80~90%;2.患部切开取样检查;3.切除或刮除病理检查。
骨癌的诊断标准?骨癌这种疾病的诊断要点,上述已经讲述的很清楚了,希望生活中大家能够认识,专家提醒:不管患上什么疾病,诊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生活中应该重视骨癌的发生,科学的治疗,争取早日的康复!原文链接:/guai/2015/0721/226820.html。
骨癌介绍提要: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
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
一、何谓骨癌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产生人类牵扯行动之重要组织。
虽然骨头占了身体重要部份,每张X光片上几乎都可见到骨头,但很少骨癌会在无意中发现。
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的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侵犯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其他的肿瘤可来自骨骼的肌肉神经、血管与脂肪组织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
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
骨癌发生真正原因,现仍不很清楚,但可能与骨的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代谢的毛病及放射线等因素有关。
骨癌的病理种类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软性肉瘤、纤维肉瘤等,最常见的恶性骨癌病兆却是癌转移至骨头,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见。
诊断骨瘤最主要是要鉴别其为良性、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这与发生的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有极密切的关联。
所以这要靠病人、骨科医师、放射线科医师与病理科医师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确的诊断与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癌是指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犯及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二、骨癌发生原因可能与骨骼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内血液回流不顺畅及放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
病人之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对骨瘤之良性与恶性之鉴别诊断很有帮忙。
骨癌易发生在12~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以原发性骨瘤为常见,次为50~60岁者,则以转移性骨癌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较多。
三、骨癌临床症状一般症状与其他癌症患者一样有食欲减低、体重减轻、发烧等症状。
/骨癌晚期能活多久骨癌晚期能活多久呢?骨癌是比较可怕的一种癌症,是大家都避而不谈的话题。
往往患者在去医院检查,出来的诊断结果一般都是到了癌症晚期。
虽然这种癌症在我们生活中并不是很常见,但是一旦患上了这种疾病,癌细胞的扩散速度是相当快的,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放射治疗,照射范围、时间和剂量也各不相同。
单纯短期止痛者:一般都是活动困难的重症病人,预计生存期不能超过3个月。
针对骨转移重点部位,即造成病人最痛苦的病变处,给予1次至数次的大剂量照射(每次40~80Gy),多能很快缓解疼痛。
以部分控制肿瘤发展为目的者:这类病人预计生存时间可能在半年以上。
对骨转移发生在脊椎或骨盆等重要部位的病人,为防止其发展至病理性骨折、压迫神经等严重并发症;或对已发生病理性骨折和神经功能障碍者,为了控制其继续恶化或促进其恢复,给予30~40Gv/2~4周。
进行根治性放疗者:照射野应超出病变一定范围,注意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给予放疗量50~60Gv /5~6周。
这类病人在客观上有争取长期生存或治愈的可能,常需合并应用其他抗癌疗法。
骨癌晚期能活多久?对于这个问题,专家难以给出明确答案。
一般而言,保证颌骨癌手术成功能大大提升患者的生存率甚至达到治愈,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一般而言,患者能活多久主要取决于是否是治疗最佳时机、术前术后护理、患者心态、患者身体机能等等因素的影响。
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手术是否彻底,治疗措施是否及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颌骨癌手术能活多久。
专家介绍说,骨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有单发性和多发性之分,以后者多见,病人的身体机能也是决定癌晚期能活多久的重要因素,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
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晚期癌患者极为重要。
首先,在日常饮食上,宜食海带、紫菜等具有化痰软坚散结功能的食物;应减少脂肪类食物,少食肥肉,少吃辛辣食物。
骨癌晚期活多久?这是人们都不愿面对的事实,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旦发现自己患病,就要尽快去医院接受治疗,以免治疗不及时,疾病到了晚期病情变得更加严重,也可能就再也无法治愈了。
骨癌的分类骨癌是一种罕见但危害巨大的恶性肿瘤,其分类主要依据肿瘤细胞类型以及发生部位进行划分。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骨癌的分类。
一、根据肿瘤细胞类型划分1.骨肉瘤(Osteosarcoma)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癌类型,主要发生在长骨的生长区,如股骨、胫骨等。
它起源于骨组织中的肉瘤细胞,具有高度恶性和侵袭性。
骨肉瘤通常发生在10-25岁的年轻人身上,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运动受限等。
2.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软骨肉瘤起源于软骨组织,属于中度恶性肿瘤。
它通常发生在40岁以上的成年人身上,男性发病率稍高。
软骨肉瘤可发生在任何骨头上,但以髋骨、肩胛骨、肋骨等为多见。
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
3.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骨母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骨肿瘤,起源于骨母细胞。
它通常发生在10-30岁的年轻人身上,男女发病率相近。
骨母细胞瘤多发生在脊柱、颅骨、骨盆等部位,症状为持续性疼痛,伴随着夜间痛加重。
4.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MFH)MFH起源于骨髓间充质细胞,属于高度恶性肿瘤。
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以40-70岁的中老年人较为常见。
MFH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肱骨等,症状为局部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
二、根据发生部位划分1.原发性骨癌原发性骨癌是指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常见的有骨肉瘤、软骨肉瘤、骨母细胞瘤等。
原发性骨癌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较高,易于侵袭周围组织和发生远处转移。
2.继发性骨癌继发性骨癌是指由其他部位的肿瘤转移至骨骼的肿瘤。
常见的原发肿瘤有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
继发性骨癌的发病率较高,且预后较差。
3.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它会引起骨骼中多个骨折和溶骨性病灶的形成。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稍高。
骨癌介绍提要: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
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
一、何谓骨癌骨骼是人体的支架,产生人类牵扯行动之重要组织。
虽然骨头占了身体重要部份,每张X光片上几乎都可见到骨头,但很少骨癌会在无意中发现。
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的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侵犯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其他的肿瘤可来自骨骼的肌肉神经、血管与脂肪组织等。
骨瘤可分良性骨瘤、低度恶性骨瘤与高度恶性骨瘤三种。
良性骨瘤是不会对人体发生致命的,恶性骨瘤它的组织有不正常癌细胞会对人体致命,并转移到其他组织器官。
良性骨瘤有时会转变为恶性骨癌。
骨癌发生真正原因,现仍不很清楚,但可能与骨的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代谢的毛病及放射线等因素有关。
骨癌的病理种类包括多发性骨髓瘤、骨性肉瘤、软性肉瘤、纤维肉瘤等,最常见的恶性骨癌病兆却是癌转移至骨头,尤其在脊椎骨及骨盆骨最常见。
诊断骨瘤最主要是要鉴别其为良性、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这与发生的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有极密切的关联。
所以这要靠病人、骨科医师、放射线科医师与病理科医师等四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做早期最正确的诊断与最佳的治疗效果。
骨癌是指骨骼系统与其他器官一样会罹患来自任何组织成份肿瘤或来自其他器官的转移性病变。
犯及骨骼的肿瘤,可发生于骨细胞、骨骼的造血成份,软骨以及纤维性或滑膜成份。
二、骨癌发生原因可能与骨骼过度生长、慢性炎症刺激、遗传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内血液回流不顺畅及放射线照射等因素有关。
病人之年龄、性别与发生部位,对骨瘤之良性与恶性之鉴别诊断很有帮忙。
骨癌易发生在12~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以原发性骨瘤为常见,次为50~60岁者,则以转移性骨癌及多发性骨髓瘤转移较多。
三、骨癌临床症状一般症状与其他癌症患者一样有食欲减低、体重减轻、发烧等症状。
患部疼痛,关节与肢体有局部肿块及肿胀。
患部之关节与肢体运动受限制。
患部皮肤溃烂。
患部肢体远端会有麻木感,因压迫神经血管。
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变形。
骨癌最典型的症状就是骨痛,如果晚上比白天明显的骨痛时,更需特别注意。
四、骨癌如何诊断临床症状与病史。
常规物理与生化检查。
放射科检查:对患部骨骼作一般X光片摄影、血管摄影、淋巴血管摄影等检查,可依照片所显像性质作恶性与良性骨瘤之鉴别诊断,其可靠性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可达90%,尤其电脑断层摄影核磁共振摄影,血管摄影及核子医学骨骼同位素扫描等检查,其正确性更快更方便。
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其方法可分三种:【1】针刺取样检查,其成功率在80~90%。
【2】患部切开取样检查。
【3】切除或刮除病理检查:组织病理检查是由病理科医师依切片组织之病理变化作最后正确诊断。
五、骨癌的存活预后骨癌治疗结果与细胞型态、分化,与每一种肿瘤的宿主效应等因素有关。
如果骨癌长在四肢骨,由於较易发现,转移较慢及易於治疗,治疗效果应比长在躯干骨者好。
由於医学的进步,病人、外科、放射科与病理科医师等四方面之通力合作,已经使恶性骨癌经治疗有五年以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对於不能解释之骨痛,应尽速查明可能原因,不要忽略骨癌的可能性。
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并非可惜的事,失去宝贵生命才是令人惋惜,何况义肢与复健的科技日益发达,义肢一样会陪著你过快乐的人生。
六、骨癌治疗对肿瘤切除或刮除并同时植骨均可使患者治愈。
患干脊椎者有时需减压加放疗。
术后偶有复发需行二次手术。
肿瘤可有局部侵袭性,可恶变为骨肉瘤及发生肺部转移。
尽管有了化疗,在骨肉瘤治疗中,截肢手术还是一个紧急治疗措施。
有效的化学药物进展,将导致长期沿用治疗方法的改革,特别是截肢时间、水平和放射部位、剂量问题的改变。
美国现在用选择性截肢方法。
在英国的文献中约1/3病员一开始作截肢,而大部分病员,采用Cade法,就是截肢用于有生存机会的人,即在使用放射治疗后(放射剂量为80Gy)6个月内无肺部转移者。
在过去的统计中,原发性和继发性截肢生存率是类似的,有些人认为早期截肢,切除肿瘤,有局部复发危险,使用Cade法,可避免在短期死亡前不必要的截肢,但要作出这种判断,往往是有困难的。
近年来关于截肢与肢体保留手术的争论越来越多,多数认为两者之间的2年生存率相同,故认出保留肢体的手术病人愿意接受,但费用昂贵。
骨癌治疗结果与细胞型态、分化与每一种肿瘤的宿主效应等因素有关。
如果骨癌长在四肢骨, 由於较易发现, 转移较慢及易於治疗, 治疗效果应比长在躯干骨者好。
由於医学的进步, 病人、外科、放射科与病理科医师等四方面之合作, 已经使恶性骨癌经治疗有五年上存活率由15-20%提高到60-70%。
对於不可解释之骨痛, 应尽速查明可能原因, 不要忽略骨癌的的可能性。
如果能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 因截肢而失掉手或腿并非可惜的事, 失去宝贵生命才是令人惋惜, 何况义肢与复健的科技日益发达, 义肢一样会陪你过快乐的人生。
七、骨癌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良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以手术刮除或切除为主。
手术力求彻底,以免复发或引起恶变,但应尽量保留肢体功能。
对于恶性肿瘤劓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只有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前提下,才可考虑保留肢体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有刮除术、切除术、截除术、骨瘤段肢体切除和远端再植术、截肢术、和关节离断术。
刮除术是将包含肿瘤的骨壁切开,将其中的肿瘤组织刮除干净。
本手术适用于掌指骨的内生软骨瘤、骨囊肿、骨嗜伊红肉芽肿和范围较小的骨巨细胞瘤。
肿瘤刮除后所遗留的空腔可用植骨块充填。
切除术是将向骨外突出生长的肿瘤自其基底部切除的手术,主要适用于骨软骨瘤。
切除应包括该肿瘤的软骨帽盖、包围帽盖的纤维组织和全部基底。
截除术是将肿瘤所在的一段骨干整段切除。
适用于破坏范围较大的巨细胞瘤和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如纤维肉瘤、软骨肉瘤等。
骨干截除后所遗留的缺损有的不需修补如腓骨近端和尺骨远端,大多数则需要用人造关节、异体骨或自体骨进行修补。
肿瘤段肢体切除和远端再植术是断肢再植术的新发展。
将肿瘤所在的一段肢体包括皮肤、肌肉、神经、血管和骨胳整段切除,再将远端肢体移植到近端去。
本手术适用于上肢低度恶性的肿瘤如纤维肉瘤,软骨肉瘤等。
截肢术或关节寓断术是残废性手术,必须经过周密研究,充分讨论,确属必要才能施行。
手术目的在于抢救生命,因此,一经决定,不应拖延时间,应尽早施行。
对于已有内脏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局部瘤体巨大、疼痛严重的,为了减少痛苦,也可作姑息性截肢。
骨转移和痛觉敏感骨转移癌是指骨外的原发癌转移到骨骼的一种继发恶性肿瘤。
大约15%的癌症患者出现骨转移,多见于含红骨髓的骨骼,如头颅,椎体,肋骨,骨盆及骨关节,长管状骨的干骺端。
在各种恶性肿瘤的病变发展过程中,均有骨转移发生的可能。
骨转移被认为是癌痛最为常见的原因,晚近研究发现,骨转移导致的癌痛机制涉及肿瘤细胞对骨或骨膜上伤害性感受器所施加的化学和机械刺激。
肿瘤导致的骨破坏、病理性骨折、肿瘤累及骨膜、神经侵润、及肿瘤释放的递质激活伤害感受器等均是引起癌痛的原因。
另外,持续性疼痛可以引起伤害性感受器的敏化(对伤害性或非伤害性刺激反应过度)。
骨转移的发展和预后不良,骨转移病变可以出现在脊椎椎体,导致椎体综合症。
严重的脊椎骨破坏可以造成骨折,使椎体移位压迫脊髓,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病人可以在病变的平面以下出现截瘫,在部分或完全性截瘫的病人,大约超过1/4的患者主诉截瘫平面以下感到烧灼样痛、麻木样刺痛、刀绞样痛、及抽搐样疼痛。
截瘫伴有疼痛的病人非常痛苦,往往疼痛的控制也较为困难。
肿瘤在侵润和破坏骨结构时,在局部产生前列腺素。
前列腺素具有使神经敏化的作用,表现为患者的痛阈降低,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使轻微的痛刺激放大为剧烈疼痛。
非甾体抗炎药物(如醋氨酚、尼美舒利等)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了局部前列腺素水平,提高痛阈,达到镇痛目的。
这也是患者感到阿片类药物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提高止痛效果的道理。
因此,在治疗骨转移疼痛时,推荐阿片类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应用。
另外,肿瘤坏死因子(TNFa)作为一种化学递质,可以由不同类型的肿瘤分泌,可以引起异常性疼痛和异常烧灼感。
生长因子、白介素1、缓激肽等因子也是加重骨转移疼痛的因素。
所以,有效控制骨转移疼痛的方法应包括阻止骨破坏、降低神经敏感性和处理病理性骨折。
八、骨癌手术后护理骨肿瘤主要是由血路转移,软组织肿瘤则除血路外,也通过淋巴道转移。
部分分化高的软组织肉瘤,以局部复发为主,较少远处转移。
骨肿瘤要注意局部有无复发,肝脏及淋巴结有无肿大,并定期作胸部透视。
1年以内最好每隔2—3月摄胸片1次。
骨癌温馨提示骨转移患者不宜继续放化疗,因为免疫功能底下,抵抗力降低。
以免疫治疗为主。
不能过度运用麻醉药止疼。
会抑制胃肠蠕动。
使患者不能正常进食。
恶心,呕吐。
资料转载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