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练习 精
- 格式:doc
- 大小:108.51 KB
- 文档页数:2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1.巩固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阅读书本第24页的内容,了解本次实验活动的实验目的、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按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1.铜片和铝片相互刻划后,你发现哪个的硬度大?2.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有什么变化?3.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 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各个试管有什么现象?4.可以利用上面的哪个反应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共性,如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也有各自的特性,如密度、熔点、硬度等,有的可能差异还很大。
2.金属的化学性质:大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金属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食品包装袋中经常使用到铝箔,铝能制成铝箔是因为铝具有良好的(D)A.导电性B.抗腐蚀性C.导热性D.延展性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下列描述或判断错误的是(D)A.常温下,在空气中金属镁比铁容易氧化B.在氧气中灼烧时,铁丝比铜反应剧烈C.与同种盐酸反应时,锌片比铁片反应剧烈D.铝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在常温下铝不与氧气反应3.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B)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4.把金属X放入Cu(NO3)2溶液中,X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放入Mg(NO3)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则X、Cu、Mg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A.Mg、X、CuB.X、Mg、CuC.Mg、Cu、XD.Cu、X、Mg5.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弱的是(B)A.铝B.铜C.镁D.铁6.小思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内容包括:铜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金属的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敢于质疑、勤于动手的科学精神,激发求知欲和探究激情,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构建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
(2)金属的化学性质及活动性强弱探究。
【难点】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探究方案的设计。
教学过程知识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4页的内容,了解本次实验活动的实验目的、实验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按正确的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发现铜的硬度比铝大,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2.用坩埚钳夹取一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
3.向5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 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到放镁条、铝片、锌粒、铁片的试管中均产生气泡,镁条放出气泡的速率最快,铝片、锌粒、铁片逐渐减慢,且生成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铜片的试管中没有气泡产生。
【合作探究】可以利用什么反应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答:可以利用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以及金属与其他金属的化合物溶液之间能否发生置换反应来比较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教师点拨】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有共性,如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也有各自的特性,如密度、熔点、硬度等,有的可能差异还很大。
2.金属的化学性质:大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反映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跟进训练】1.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铜质插头是利用铜的导电性B.钨制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低C.铝制成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D.用铁锅炒菜是利用铁的导热性2.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B )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B.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D.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3.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知识点一、金属材料纯金属(90多种)合金 (几千种)(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金属的物理性质: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3、金属之最:(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4、金属分类: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有色金属轻金属:如钠、镁、铝等;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1、金属材料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优点:(1)熔点高、密度小(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3)抗腐蚀性能好二、金属的化学性质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2、金属 + 酸→盐 + H2↑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指元素)(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Ba)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铁的冶炼(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金属材料学习目标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某些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导学过程知识点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探究】探究一:分别把镁条、铝箔、铜丝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并按要求完成下表: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铝箔在空气中燃烧铜丝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思考:⑴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看出金属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⑵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结论:和比较活泼,和次之,最不活泼【分组讨论】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2.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知识点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完成课本P10-11活动与探究。
探究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金属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稀盐酸稀硫酸稀盐酸稀硫酸镁锌铁铜【交流讨论】完成书中第10页的讨论【归纳小结】置换反应1、定义:一种______与一种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和另一种_____的反应。
2、特征:A +BC ==B +AC(取而代之)知识点三:金属与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完成课本P11-12活动与探究。
探究三:将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铜片、铜丝分别浸入硫酸铜、硫酸铝、硝酸银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交流讨论】1.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铝丝?2.上述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属于哪种反应类型?3.通过上述反应你认为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何排列?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到常见金属在溶液中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以上学习探究,你获得了哪些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拓展应用】一些不法商贩常用“黄铜”即铜、锌合金(在合金中各种金属仍然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不变)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
1.铝、铜、铁、金四种金属具有相似的性质是()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B.有导电性C.通常状况下能与氧气反应D.能和稀硫酸反应【解答】解:A、铝、铜、铁、金四种金属中,铝、铁是银白色的固体,铜是紫红色金属,金呈黄色,故选项说法错误.B、铝、铜、铁、金四种金属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通常状况下铝、铜、铁能与氧气反应,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D、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铝、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金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2.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将丙投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甲>乙【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将甲、乙两种金属分别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乙的表面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甲>铜>乙;将丙投入甲的硫酸盐溶液中,有甲析出,说明丙>甲;则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列正确的丙>甲>乙;故选D.3.下列生活用品,主要利用金属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是()A.铸铁炊具B.金属细丝C.铜制电缆D.铁锤【解答】解:A.因为铁能导热,所以可做成铁锅做饭;B.金属细丝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C.铜制导线利用其导电性;D.铁锤利用了硬度大等性质.故选A.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C.铝丝伸入稀硫酸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D.铜片投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说法正确;B、镁带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说法正确;C、铝能够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因此铝丝伸入稀硫酸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故说法正确;D、铜位于氢后,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无现象,故说法错误;故选项为:D.5.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解答】解:A、铜的表面有银白色物质生成,故A说法不正确;B、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B说法不正确;C、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C说法正确;D、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铜比银活泼,银和硫酸铜溶液不可以反应,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为:C.6.为了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答】解:①中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银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银;②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③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④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综合以上分析可知,②④的组合即可判断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故选C.7.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的粉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反应后甲、乙、丙三种金属都显+2价),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金属的活泼性:乙>甲>丙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甲>乙>丙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解答】解: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乙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甲、大于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乙>甲>丙,故说法正确;B、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故说法正确;C、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故说法错误;D、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说法正确.故选C.8.请根据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回答:(1)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容易锈蚀而金不能,这是因为铁比金活泼(或铁的话动性比金强、金比铁稳定、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金前面铁活泼、金稳定等合理即可);(2)在镁、铜、锌三种金属中.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的是铜(或Cu);(3)要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如果选用了铜,还需选用的一种盐溶液是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硝酸银、AgNO3).【解答】解:(1)铁的活动性比金强,容易与氧气反应,而金不容易与氧气反应,所以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容易锈蚀而金不能,所以本题答案为:铁比金活泼(或铁的话动性比金强、金比铁稳定、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铁排在金前面,铁活泼、金稳定等合理即可);(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氢>铜,故铜不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所以本题答案为:铜(或Cu);(3)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可以采用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方法,选用了铜,则应该选择银的盐溶液,所以本题答案为:硝酸银溶液(或AgNO3溶液、硝酸银、AgNO3).9.回答下列与金属有关的问题.(1)铝合金和纯铝,硬度较大的是铝合金;(2)工业上,把赤铁矿冶炼成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3CO+Fe2O32Fe+3CO2,其中Fe2O3发生了还原反应;(3)比较Mn、Pd(钯)、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①将Mn片、Pd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没有变化.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Mn的活泼性比Pd强;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解答】解:(1)一般说来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组成它的成分金属的熔点.故填:铝合金;(2)根据高炉炼铁的原理:3CO+Fe2O32Fe+3CO2可知,在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还原剂;Fe2O3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故填:Fe2O3(3)①将Mn片、Pd片分别加入到稀盐酸中,Mn片表面有气泡产生,Pd片没有变化,说明Mn的活泼性比Pd强.②要确切得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还需将Pd片加入到铜盐中,如硫酸铜溶液中,观察Pd片表面是否有红色的金属铜出现,如有,说明Pd的活泼性比铜强,没有,则说明Pd的活泼性不如铜;故答案为:①Mn的活泼性比Pd强;②硫酸铜;10.如图,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4Al+3O2=2Al2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小明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探究实验(金属片已打磨):①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Ag.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解答】解:(1)铜可以拉成铜丝,这是利用金属的延展性;(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和氧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3)①铁片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所以将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片表面的现象是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铜片和硝酸银溶液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AgNO3=Cu(NO3)+2Ag.此探究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2故答案为:(1)延展性;(2)4Al+3O2=2Al2O3;(3)①有紫红色的物质生成;②Cu+2AgNO3=Cu(NO3)2+2Ag;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1.为探究锌、铜、镍三种金属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将三种金属丝分别与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连接,小电珠发光.【实验二】取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铜丝、镍丝均与50mL稀盐酸反应,实验记录如下:【实验三】金属锌、铜和稀盐酸构成如图所示的化学电池装置,观察到铜片表面有气泡(H2),小电珠发光.(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导电性.(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i+2HCl ═NiCl2+H2↑,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3)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4)金属活动性强弱是由金属物质的结构决定的,不会因某个实验而改变.下列关于实验三分析正确的是C(填选项).A.铜的金属活动性变得比锌强B.铜与稀盐酸发生了置换反应C.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解答】解:(1)实验一的现象说明三种金属都具有导电性;(2)镍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镍(Ni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2HCl═NiCl2+H2↑;铜不能与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原因是: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3)要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必须在实验二的基础上增补一个实验才能得出结论,其实验内容是: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放出气泡快并且多的金属活动性强;(4)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选项说法正确.故填:导电;Ni+2HCl═NiCl2+H2↑;铜不活泼,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的后面;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锌丝、镍丝放入15%的50mL稀盐酸中,观察放出气泡的快慢;C.12.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 >Ag.(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Cu.【解答】解:(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甲实验中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同时生成硝酸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乙实验中铁能置换出铜,同时生成了硫酸亚铁,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 >Ag.(4)由丙实验方案可知,若采用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Cu.故答为:(1)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2)Cu+2AgNO3═2Ag+Cu(NO3)2;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3)Fe>Cu>Ag.(4)Cu.。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课题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办法。
因此,在实验中,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刻画、触摸等方式认识金属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金属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
(1)初步学会运用实验自主探究的方法获得信息。
(2)通过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去探究金属的导电性,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2)进一步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情感和发扬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学准备】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镁条、锌粒、铝片、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或白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小灯泡、导线、电池、小刀。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能你们觉得有点抽象,现在我们在实验室,你们可以按照我说的过程去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而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观察】每个实验桌上有镁条、铝片、铁片、铜片,教师带领学生观察这些金属的颜色和光泽。
【交流回答】镁为银白色金属,纯铁为银白色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金属光泽,铝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
【刻画】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
【交流回答】铜片比铝片硬度大(根据实际情况来),黄铜片硬度比铜片大。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1、某大理石粉末样品中可能混有少量锌粉,为了证明CO与CuO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并确认原样品中是否含有锌粉,有同时利用如下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
(1)装置A中药品加入的顺序为(填编号)________________。
(①滴加稀盐酸②放入大理石粉末样品)
(2)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所供装置可重复使用,将字母填入下面方框内):
A → D → E →→→→
X
↓
E →I →G →→→
(3)证明大理石粉末样品中含有锌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装置X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011•滨州)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
试回答:
(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8.(2011.合肥市)(7分)为研究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明设计的实验方案:向表面积相同的铝片和锌粒中分别加入盐酸。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芳将去膜和未去膜的铝片分别放入盐酸中,发现前者比后者反应快,原因是。
(3)小芳在(2)实验中,还观察到有“灰黑色沉淀”这一异常现象出现。
【提出问题】铝与盐酸反应出现的灰黑色沉淀的组成是什么?
【查阅文献】铝在颗粒较小时为灰黑色;AlCl3为无色透明晶体或白色而微带浅黄色的固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提出合理假设】假设a: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
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得出结论】由实验①可判断假设 c (填“成立”或“不成立”),再集合②和③可得出该灰黑色沉淀的成分是。
(4)你认为①中小明的实验能否比较锌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填“能”或“不能”),分别从设计方法和操作可行性的角度,具体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