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教案 6第六章 辐射校正
- 格式:ppt
- 大小:767.50 KB
- 文档页数:15
遥感影像辐射校正方法与技巧引言:遥感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是环境监测、农业发展还是城市规划,遥感影像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遥感影像需要进行辐射校正,以准确反映地物的光谱信息。
本文将介绍遥感影像辐射校正的方法与技巧。
一、什么是辐射校正辐射校正是遥感影像处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消除大气、地表反射和传感器响应等误差,实现影像灰度与反射率、辐射率之间的转换。
辐射校正的目的是减小影像的空间和光谱差异,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分析和应用。
二、辐射校正的方法1. 经验模型方法经验模型方法适用于辐射校正的初步处理。
通过建立传感器响应与地物反射之间的经验模型,根据遥感影像中的亮度值进行校正。
这种方法适用于像素值的非线性校正,但不适用于不同光谱区域之间的校正。
2. 大气校正方法大气校正是辐射校正的关键步骤之一。
大气校正通过模拟大气的辐射传输过程,估算并消除大气对遥感影像的影响。
目前,主要的大气校正方法包括常规大气校正、基于模型的大气校正和基于辐射传输模型的大气校正等。
3. 地表反射校正方法地表反射校正是辐射校正中的另一重要步骤,主要解决地物反射率的转换问题。
地表反射校正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定标面的校正和基于统计的校正两种。
其中,基于定标面的校正方法需要采集大量的地面参考数据,而基于统计的校正方法则通过统计地物的光谱反射特征进行校正。
三、辐射校正的技巧1. 模型选择与参数估计在进行辐射校正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和正确估计模型参数。
为了提高辐射校正的准确性,可通过大量的实地观测数据进行参数估计。
同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影像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校正的精度。
2. 数据预处理在进行辐射校正之前,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一定的数据预处理。
主要包括大气润湿校正、坐标转换、几何校正等。
这些预处理步骤有助于减小数据误差,提高辐射校正的精度。
3. 校正结果评价进行辐射校正后,需要对校正结果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辐射定标误差、地物反射率的准确度等。
第六章遥感图像辐射校正名词解释:辐射定标、绝对定标、相对定标、辐射校正、大气校正、图像增强、累积直方图、直方图匹配、NDVI、图像融合1、辐射定标:是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
2、绝对定标:建立传感器测量的数字信号与对应的辐射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对目标作定量的描述,得到目标的辐射绝对值。
3、相对定标:又称传感器探测元件归一化,是为了校正传感器中各个探测元件响应度差异而对卫星传感器测量到的原始亮度值进行归一化的一种处理过程。
最终得到的是目标中某一点辐射亮度与其他点的相对值。
4、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
5、大气校正:是指消除大气对阳光和来自目标的辐射产生的吸收和散射影响的过程。
6、图像增强:为了特定目的,突出遥感图像中的某些信息,削弱或除去某些不需要的信息,使图像更易判读。
7、累积直方图:以累积分布函数为纵坐标,图像灰度为横坐标得到的直方图称为累积直方图。
8、直方图匹配:是通过非线性变换使得一个图像的直方图与另一个图像直方图类似。
也称生物量指标变化,可使植9、NDVI: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
NDVI=B7−B5B7+B5被从水和土中分离出来。
10、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
问答题:1.根据辐射传输方程,指出传感器接收的能量包含哪几方面,辐射误差及辐射误差纠正内容是什么。
根据辐射传输方程,传感器接收的电磁波能量包含三部分:1)太阳经大气衰减后照射到地面,经地面发射后又经过大气的二次衰减进入传感器的能量;2)大气散射、反射和辐射的能量;3)地面本身辐射的能量经过大气后进入传感器的能量。
辐射误差包括:1)传感器本身的性能引起的辐射误差;2)大气的散射和吸收引起的辐射误差;3)地形影响和光照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辐射误差。
辐射误差纠正的内容是传感器辐射定标和辐射误差校正等。
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与处理技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遥感技术作为一种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而遥感影像的辐射校正与处理技术,则是确保遥感数据质量和可用性的重要环节。
遥感影像本质上是通过传感器接收到的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能量所形成的图像。
然而,在获取影像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像的辐射值可能会出现偏差或失真,这就需要进行辐射校正。
辐射校正的目的是消除或减少这些影响,使得影像能够准确反映地物的真实辐射特性。
造成遥感影像辐射误差的原因众多。
首先,传感器自身的性能差异会导致响应不一致。
不同的传感器对相同的地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测量值。
其次,大气对电磁波的散射和吸收也会改变影像的辐射特性。
比如,大气中的水汽、尘埃等会使得光线散射,导致影像模糊和亮度变化。
再者,太阳高度角、观测角度等几何因素也会影响地物的辐射接收。
此外,地形的起伏会导致光照不均匀,从而影响影像的辐射值。
辐射校正主要包括两种类型:辐射定标和辐射校正。
辐射定标是将传感器测量的数字量化值(DN 值)转换为具有物理意义的辐射亮度或反射率值。
这通常需要借助传感器的定标参数,如增益、偏移等。
通过定标,可以建立起影像数据与实际辐射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而辐射校正则是消除或减少由大气、地形等因素引起的辐射误差。
常见的辐射校正方法有基于物理模型的校正和基于经验模型的校正。
基于物理模型的校正方法需要详细了解大气的成分、物理特性以及太阳辐射等信息,通过建立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计算大气对辐射的影响,并进行校正。
这种方法理论上较为精确,但需要大量的先验知识和参数输入,计算量较大。
基于经验模型的校正方法则是通过对大量已知辐射特性的地面控制点或均匀地物区域的观测,建立影像辐射值与实际辐射值之间的经验关系,然后应用这种关系对整个影像进行校正。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精度可能受到控制点选取和分布的影响。
在进行辐射校正之后,还需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可用性。
遥感辐射校正
遥感辐射校正是指通过对遥感影像中的辐射值进行调整和修正,使其能够精确地反映地物的辐射特性和能量分布。
遥感数据在获取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大气、地表反射率、地形和传感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影像中的辐射值不准确或存在差异。
辐射校正的目的是消除这些影响,确保遥感影像能够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地物信息。
辐射校正的过程包括大气校正、地表反射率校正和辐射定标等步骤。
大气校正是指将影像中受大气影响引起的光学深度改变进行修正,以消除大气因素对辐射值的影响。
地表反射率校正是指根据地物的反射率特性,将影像中的辐射值转换为表面反射率,以准确反映地物的光谱特征。
辐射定标是通过校准参数和辐射标准物体信息,将影像中的原始辐射值转换为可比较和可量化的辐射亮度,以实现数据的准确比较和分析。
遥感辐射校正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和精度,为后续的地物分类、变化检测、地表模拟和环境监测等应用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基础。
遥感图像几何精校正、辐射校正实验目的:应用ENVI软件对图像进行几何精校正、辐射校正处理,使得图像更精确。
并通过实验了解运用ENVI软件进行几何、辐射校正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原理:引起图像几何变形的一半分为两大类:系统性和非系统性误差。
几何校正是利用地面控制点和几何校正数学模型来校正非系统因素产生的误差,同时也将图像投影到平面上,使其符合地图投影系统的过程。
数据来源:在遥感实验室中老师做几何校正的资料数据图。
具体信息如图所示:一、几何校正实验步骤:1)打开并显示图像文件主菜中File—Open Image File将校正后和校正前的文件打开并将它们分别显示在Display 中。
2)启动几何校正模型选择主菜单M ap—Registration—Select Gcps:Image to image 进入界面如下图:3)选择校正后的图作为base图形,选择校正前的warp图作为待改正的图点击OK进入采集地面控制点。
4)地面控制点的采集过程(1)在两个Display中移动方框位置,寻找明显的相同地物特征使两个Zoom中的地物相同。
(2)在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上,单击Add point 将当前的点收集。
(3)用同样的办法继续寻找点,至少四个点。
点的选取如图所示:5)在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上,点击Show list 按钮可以看到选择的所有控制点。
6)选择校正参数输出结果(1)在Ground Control Points Selection上选择Opintion—Ware File 选择校正文件(2)在校正参数对话框中校正方法选择多项式,重采样选择Bilinear,背景值(Back ground)为0,选择输出途径和文件名例如下图:(3)输出结果:进行校正前后的链接对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校正后我们很明显地看到,两幅图像已经可以连接上了,但还是有一点小误差,这是因为选点时不够精细。
实验名称:遥感图像辐射矫正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并掌握辐射矫正的原理、基本方法,深刻理解遥感辐射矫正的意义。
实验原理:辐射矫正是指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进行矫正,消除或改正辐射误差而引起的影响畸变的过程。
辐射矫正的一般方法有:1.大气校正:大气会引起太阳光的吸收、散射,也会引起来自目标的反射及散射光的吸收、散射,入射到传感器的除目标物的反射光外,还有大气引起的散射光,消除并校正这些影响的处理过程叫大气校正。
2.太阳高度及地形等引起的畸变校正:视场角和太阳角的关系所引起的亮度变化的校正;地形倾斜的影响校正。
3.传感器的灵敏度特性引起的畸变校正:(1)由光学系统的特性引起的畸变校正。
(2)由光电变化系统的特性引起的畸变校正。
辐射误差:传感器观测目标的反射或辐射能量时,观测值与目标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亮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差值。
两个基本概念反射率:反射率是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通量的比值,是0-1之间的无量纲的值ρλ=Φreflectedλ/ Φiλ通常用反射率描述各种地物的光谱反射特性。
一般分为镜面反射、方向反射、漫反射(各向同性),反射率是地物自身的属性。
朗伯反射体:发光强度和亮度的概念不仅适用于自己发光的物体,也可以应用到反射体。
光线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定向地发射出去;射到粗糙的表面上时,它将朝向所有方向漫射。
一个理想的漫射面,应是遵循朗伯定律的,即不管入射光来自何方,沿各方向漫射光的发光强度总与cosθ成正比,从而亮度相同。
积雪、刷粉的白墙或十分粗糙的白纸表面,都很接近这类理想的漫射面。
这类物体称为朗伯反射体。
大气影响的定量分析进入大气的太阳辐射会发生反射、折射、吸收、散射和透射。
其中对传感器接收影响较大的是吸收和散射。
假定地表面是朗伯体,其表面为漫反射,则某方向物体的辐射亮度为:θππλλλλλcos 00E R E R L ==其中:λR 是地物反射率;π是半球球面度(半球反射)传感器接收信号时,受仪器的影响还有一个系统增益因子 ,这时进入传感器的亮度值为:无大气: 在没有大气存在时,传感器接收的辐照度,只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辐照度和地物反射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