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晶状体全脱位的手术方法比较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294.77 KB
- 文档页数:4
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手术方法分析摘要:目的:采用白内障手术对晶状体脱位、硬核白内障、青光眼术后引发的外伤性白内障、合并葡萄膜炎白内障等病患进行治疗,并探讨其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积累经验。
方法:回顾分析法是对患有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临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03年3月~2013年3月收治6000例白内障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选取100例患者资料进行手术疗效分析,并对患者临床前后症状的差异性予以了肯定与评价。
结果:采用手术的方式对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发现患者视力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熟练的白内障手术技巧对患者治疗效果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结论:采用熟练的白内障手术技巧,对晶状体脱位手术患者、硬核白内障患者以及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临床治疗,降低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以及合并葡萄膜炎白内障手术术后的并发症并发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外伤性白内障临床手术方法分析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93【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75-02外伤性白内障的病发主要有机械性损伤作用于晶状体以及非机械性损伤作用于晶状体两个因素。
其不仅会使晶状体出现浑浊症状,从而发生病理性改变,还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造成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失明。
我院在10年中共诊治了不同类型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共计6000例,其中选取100例较为典型的病患资料对其进行分析,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愈率。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3年3月~2013年3月共诊治了6000例白内障患者,按照随机抽取法选取100例病患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症状的差异性。
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男性病患有60例,女性病患有40例,年龄在9岁~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158±5.81)岁。
晶状体脱入玻璃体的玻璃体手术(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晶状体脱位可因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引起,常见于眼顿挫伤,包括晶体全脱位和半脱位;可同时并存晶状体混浊。
也可以是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摘除时后囊膜破裂使部分晶体或核或全部落入玻璃体腔内。
在这些情况下,可以引起性青光眼,晶状体源性的眼内炎症,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如不处理外伤眼的视力预后受到影响。
采用玻璃体手术是处理晶体脱位的较好方法。
二麻醉方式及术前准备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全身麻醉。
2.术前准备(1)完善各项检查,包括眼部常规检查,眼超声检查和视觉功能检查。
(2)应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
三适应证1.眼顿挫伤致晶状体脱入玻璃体内。
2.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摘除时后囊膜破裂使部分晶体或核或全部落入玻璃体腔内。
3.晶体脱位伴有眼内炎或青光眼4.可能合并虹膜根部离断、或玻璃体少量积血。
四禁忌证1.外伤的急性期,眼前部充血明显,角膜混浊。
2.伴有视网膜脱离,应按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原则处理。
五手术步骤1.建立闭合式三通道睫状体平部巩膜穿刺孔。
2.切除进入前房、瞳孔区以及视轴区的玻璃体。
3.根据晶状体的硬度,位置,是否与玻璃体粘连,可采取不同的摘除方法。
4如果晶状体核较软或皮质,可以使用玻切头直接切割并吸出晶状体。
5.如果晶状体核很硬,以上方法难以奏效,可将重水注入玻璃体腔,将晶状体(晶体核)浮起到瞳孔区用晶体圈套器娩出,然后吸出重水。
5.检查无视网膜脱离或其他并发症,可以植入人工晶状体。
6.缝合切口。
六术后并发症1.可能造成黄斑水肿、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裂孔及脱离。
2.术后眼内出血、眼内压一过性升高。
3.角膜内皮、上皮的损伤。
七术后护理1.注意观察眼压变化。
因为顿挫伤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可能性较大。
眼压升高时应首先用药物控制。
2.常规全身和眼部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
1%阿托品点眼。
3.球结膜缝线可在第2周拆除。
4.注入硅油的眼,按视网膜脱离的常规处理。
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摘要】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CTR) 在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中的植入时机。
方法对24例(25眼)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袋内植入CTR 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术后随访6个月~4年。
结果术中无悬韧带断裂范围扩大,白内障皮质注吸干净。
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4者6眼,0.5~0.9者16眼,≥1.0者3眼。
术后6个月散瞳检查,25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无倾斜及明显偏位。
未见CTR 引起的并发症。
结论 CTR应用于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患者,利于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有效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的发生。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植入CTR利于术中操作,更安全可靠。
【关键词】白内障吸除术;晶状体脱位;人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safety,efficacy and appropriate timing of capsular tension ring (CTR) implantation in eyes with zonular dialysis of traumatic cataract havingphacoemulsification.Methods This prospective study comprised 25 eyes of 24 patients with traumatized zonular dialysis.After performing 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 and phacoemulsification,25 eyes had CTR implantation.The follow��up was 6 months to 4 years.Results Intraoperative extension of the zonular dialysis did not occur in any eye.Six eyes had a final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of worse than 0.4 because of coexisting fundus pathology.Sixteen eyes had a final visual acuity of 0.5 to 0.9.Three eyes had a final visual acuity of 1.0 or better.A dilated pupil examination at 6 months showed a well��centered IOL(intraocular lens) in the bag in all the eyes.No complication of CTR was occurred.Conclusion CTR implantation in eyes with zonular dialysis facilitates IOL insertion in the bag and prevent the postoperative IOL decentration.In terms of minimizing further zonular stress and damage and capsular destabilization,the ideal timing for CTR placement isafter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Key words】aspiration of cataract;zonular dialysis;intraocular lens;capsular tension ring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过程中易造成晶状体悬韧带断裂范围扩大及玻璃体脱出,导致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困难及偏位,因此,伴有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手术治疗很棘手。
晶状体脱位手术原理晶状体脱位(lens dislocation)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指晶状体与睫状体之间的连接突然断裂,导致晶状体移位或脱位。
晶状体是眼球内的一个透明组织,起到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从而使光线能够正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脱位影响了光线的正常折射,导致视觉的严重损害。
1.麻醉:手术开始前,患者需要进行局部或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过程的舒适和安全。
2.切口:在眼球的巩膜上切开一个小的穿刺口,以便手术器械能够进入眼内。
3. 破坏晶状体连接:通过使用超声波(phacoemulsification)或激光等器械,破坏并移除原来的晶状体与睫状体之间的连接。
这种破坏操作主要包括将连接断开,并清除残留的结缔组织或纤维。
4.重塑晶状体位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将晶状体重新定位或移除。
在一些情况下,晶状体可能会被重新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以恢复正常的光学折射。
在其他情况下,晶状体可能会被完全移除,然后用人工晶状体取而代之,以确保光线正确进入眼内。
5.封闭切口:手术结束后,切口会被缝合,并在眼表覆盖一层透明的抗生素软膏,以促进切口愈合和预防感染。
手术的具体流程可能因患者的情况而有所不同。
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额外的步骤,如修复睫状体撕裂或移位,并进行其他辅助手术来修复晶状体脱位引起的其他眼部损伤。
总之,晶状体脱位手术通过切断原来的连接并修复晶状体位置来恢复视觉功能。
然而,手术的成功与否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包括患者的年龄、晶状体脱位的严重程度和合并症等等。
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手术以及手术方案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并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来确保手术的成功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晶体脱位【病因】晶体位置异常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引起,若出生后晶体不在正常位置,可称为晶体异位;若出生后因先天性因素、外伤或病变使晶体位置改变,可统称为晶体脱位(lens dislocotion)或半脱位(lens sublaxation)。
但在先天性晶体位置异常的情况下,有时很难分清何时发生晶体位置改变,因此晶体脱位或异位并无严格的分界,常常通用。
【症状】根据晶体脱位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晶体不全脱位和完全脱位。
一、晶体不全脱位移位的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平面的玻璃体腔内,晶体不全脱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晶体移位的程度。
如果晶体的轴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体弯曲度增加引起的晶体性近视。
如果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性倾斜,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散光。
更常见的不全脱位是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复视。
眼部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房变深,虹膜震颤,晶体呈灰色,可见赤道部甚至断裂的悬韧带,玻璃体疝可脱入前房,表面有色素;眼底镜下可见新月形的眼底反光和双眼底像。
二、晶体全脱位移位的晶体完全离开了瞳孔区,晶体可移位或产生:(一)瞳孔嵌顿;(二)晶体脱入前房;(三)晶体脱入玻璃体腔,浮在玻璃体上或沉入玻璃体内;(四)晶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脱入视网膜下的空间和巩膜下的空间;(五)晶体通过角膜溃疡穿孔、巩膜破裂孔脱入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
晶体全脱位比晶体不全脱位更严重。
晶体可脱入瞳孔区产生瞳孔嵌顿,常发生在外伤后晶体轴旋转90°,晶体的赤道位于瞳孔区甚至晶体180°转位,晶体前表面对向玻璃体。
晶体完全离开瞳孔区后,视力为无晶体眼视力,前房变深、虹膜震膜,脱位的晶体在早期随着体位的改变常可移动。
如果晶体脱入前房,则沉于变深的前房下方,晶体直径比处在正常位置时小,但凸度增加。
晶体透明呈油滴状、边缘带金色汹涌光泽,晶体混浊者呈一白色盘状物。
但晶体在从玻璃体腔通过瞳孔脱入前房过程中有部分可发生瞳孔阻滞,引起急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