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脱位临床表现
- 格式:docx
- 大小:5.39 KB
- 文档页数:3
谈谈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表现玻璃体后脱离是玻璃体病种类中的一种,大家要注意一下。
那大家对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到底又了解多少呢?接下来就为大家分析下,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到底有哪些,让大家不再对其陌生。
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主要有飞蚊与闪光感,有时可以看到眼前有黑圈。
医生检查时可以发现视盘前有Weiss环。
多为老年性玻璃体变性引起。
值得注意的是少数玻璃体后脱离可引起网脱。
因此,如果发现眼前黑影飘动并有闪光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者常有飞蚊症。
患者感到眼前有飘浮的点状或发丝样混浊物,持续一段时间继而隐没消失,以后又可重现或持续存在,其数量及形态很少变化。
一般也无需治疗。
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由于玻璃体与视盘边缘有紧密的粘连,分离后在视网膜前出现一个如视盘大小的环形浑浊物。
日久,此环可变形或下沉。
它的存在,是玻璃体后脱离的确切体征。
多数患者在PVD发生时没有急性症状,有些人会有闪光感,眼前有飘浮物,造成小血管撕裂时可发生玻璃体积血。
闪光感觉是一种“内视现象”,因玻璃体对视网膜牵拉产生物理刺激所致。
飘浮物由玻璃体浑浊引起,这就是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
以上就是对玻璃体后脱离的症状的简单介绍,大家看过之后有何感想呢?希望大家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玻璃体混浊有哪些症状表现你知道吗玻璃体混浊是玻璃体病中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那到底玻璃体混浊的症状有哪些呢?玻璃体混浊已经在影响着患者们的正常生活,下面,就让专家们来为大家介绍下玻璃体混浊的症状有哪些。
玻璃体混浊不是病名而是玻璃体最常见的一种现象。
许多重要的眼底病是由于有了玻璃体混浊而引起患者注意才就诊的。
玻璃体混浊就是指玻璃体内透明的凝胶体,出现不透明体即混浊。
多种眼疾可以引起玻璃体混浊,最常见的是老年性变性、近视性变化、玻璃体后脱离和生理性飞蚊症,此外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原发性家族性淀粉样变性、闪光性玻璃体液化等也可出现眼前黑影等玻璃体混浊的症状。
无晶状体眼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无晶状体眼症状,尤其是无晶状体眼的早期症状,无晶状体眼有什么表现?得了无晶状体眼会怎样?以及无晶状体眼有哪些并发病症,无晶状体眼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无晶状体眼常见症状: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虹膜缺损、眼痛、视力障碍*一、症状一、症状无晶状体眼的临床表现依产生的原因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1、伤口瘢痕如果无晶状体眼是由白内障手术所致,尤其囊外或囊内手术(ECCE或ICCE)后,可以看到切口瘢痕,有缝线者还可看到缝线。
2、角膜多为逆规性散光,尤其在ECCE或ICCE术后。
3、前房较深,这是由于缺少了晶状体,虹膜后移所致。
4、虹膜由于缺少了晶状体的支撑,表现为虹膜震颤,也可伴有虹膜缺损。
5、瞳孔表现为深黑色,这是由于从患者眼内来的反射光不能到达观察者的眼部。
6、晶状体脱位如果为晶状体脱位,则可看到脱位的晶状体。
7、晶状体皮质残留主要在ECCE术后可见到部分残留的晶状体皮质。
8、Purkinje-Sanson氏映像由于缺少了晶状体,将看不到第三和第四像。
9、眼底镜检查用直接眼底镜在+10D下可以看到眼底,所见视盘较小。
二、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结合验光及超声波检查结果可以明确诊断。
*以上是对于无晶状体眼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无晶状体眼并发症,无晶状体眼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无晶状体眼常见并发症:青光眼*一、并发病症由于缺乏天然的阻挡,晶状体缺如时玻璃体可以由瞳孔区疝入前房,并造成瞳孔阻滞现象,形成类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表现。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无晶状体眼症状,无晶状体眼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无晶状体眼”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晶体脱位1、先天性白内障:自出生后发现黑晶发白,视物不见,本患者有明确外伤病史可排除。
2、老年性白内障:呈年龄相关性,多双眼对称,呈皮质或核心混浊,本患者可排除该诊断。
3、晶体脱位:患者有明确人工晶体植入史,结合眼彩超本患者可排除该诊断。
1、人工晶体全脱位:可见人工晶体引起虹膜震颤及瞳孔嵌顿等情况,患者无上述情况,可见人工晶体鼻下移位,可鉴别。
2、晶状体半脱位:常有全身疾病及外伤病史,患者有外伤史,但有明确IOL植入手术史,可鉴别。
3、晶状体全脱位:常有全身疾病及外伤病史,并有虹膜震颤及瞳孔嵌顿等情况,患者有明确IOL手术史,可鉴别。
1.人工晶状体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史明确,裂隙灯下可见人工晶状体在位;2.晶状体全脱位:晶体悬韧带完全断裂,晶体可脱位于前房、玻璃体或嵌顿在瞳孔区,脱位于玻璃体眼部超声可鉴别,于裂隙灯检查可鉴别;3.先天性无晶体眼:较少及,自幼起病,多伴有眼球震颤;1、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有外伤史,眼部受外伤后出现视力下降,眼底检查及B超检查可发现视网膜脱离。
此患者无外伤史,故排除。
2、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因视网膜裂孔导致视网膜脱落,该患者眼底检查未见明显裂孔,但应在术中进一步排除诊断。
3、高血压行视网膜病变:一般引起的眼底改变有动脉变细,眼底出血及渗出,该患者眼底改变可见动脉变细,但可见新生血管、视网膜脱离等改变。
1、眼内炎、葡萄膜炎:亦可表现为严重的玻璃体混浊,但多有明显的前节炎性反应,伴有眼痛、眼红等不适主诉。
该患者暂不考虑诊断。
2、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亦可表现为反复玻璃体出血,该患者患有高血压多年,应考虑该诊断,可于术中观察眼底改变,以进一步明确。
3、玻璃体星状变性:多为先天性发病,玻璃体腔可见大量白点状混浊物漂浮,一般不明显影响视力,该患者不考虑诊断。
眼内异物1、角膜异物:异物见于角膜上,可与本病鉴别。
2、眶内异物:异物见于眶内上,可与本病鉴别。
3、晶体内异物:异物见于晶体内,可与本病鉴别。
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诊断详述*导读: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晶体脱位可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①视力突然下降;②随身体运动,物象有明显的晃动;③单眼复视;④前房加深;⑤虹膜震颤;⑥晶体位于前房内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损害。
1.询问外伤史,了解并分析眼部受伤程度与晶状体脱位的关系。
2.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注意与外伤有关的全身疾患。
3.视功能的检测,例如视网膜视力、ERG、VEP以及色觉检查。
4.全面检查其它眼部、例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前房角、瞳孔、虹膜、是否有眼球壁破裂、瞳孔散大、虹膜根部离断、前房玻璃体残留、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破裂、出血等。
5.详细记录晶状体的形态、位置。
不全脱位的患者,必须明确晶状体悬韧带断离的部位与范围,全脱位于玻璃体内的患者,必须了解晶状体是否与眼内组织粘连,了解晶状体位置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全脱位入前房的晶状体必须了解晶状体在前房内是否会因体位改变而脱入玻璃体内。
6.若因玻璃体混浊未能确定晶状体在玻璃体腔的位置时,应常规超声波检查,通过改变体位了解晶状体在玻璃体腔的活动情况。
7.对不全脱位的病人,询问是否有单眼复视的存在,并详细检查远视力、近视力及矫正视力。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晶状体移位: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lens)由晶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中心与视轴几乎一致。
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缺损或离断,引起对晶状体的悬挂力不平衡或丧失可导致晶状体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异位(ectopia lentis)根据悬韧带缺损或离断的程度(部分或完全)晶状体异位分为不全脱位(subluxation)和全脱位(luxation/dislocation);根据病因晶状体异位分为先天性、自发性和外伤性。
晶状体突出:晶状体突出是近视的症状之一。
角膜晶状体粘连:由于Peter异常引起的,有些患眼可有中央部的角膜晶状体粘连,伴有浅前房鶒,而有鶒一些为前极性白内障。
晶状体脱位临床表现身体常见问题较多,对身体问题缓解上,要先对自身问题进行认识,晶状体脱位是很常见的,自身有这样情况后,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法,否则对自身身体没有任何好处的,晶状体脱位临床表现都有什么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晶状体脱位有一些了解。
晶状体脱位临床表现:根据晶体脱位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晶体不全脱位和完全脱位。
1.晶体不全脱位:移位的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平面的玻璃体腔内,晶体不全脱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晶体移位的程度。
如果晶体的轴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体弯曲度增加引起的晶体性近视。
如果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性倾斜,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散光。
更常见的不全脱位是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复视。
眼部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房变深,虹膜震颤,晶体呈灰色,可见赤道部甚至断裂的悬韧带,玻璃体疝可脱入前房,表面有色素;眼底镜下可见新月形的眼底反光和双眼底像。
2.晶体全脱位:移位的晶体完全离开了瞳孔区,晶体可移位或产生:①瞳孔嵌顿;②晶体脱入前房;③晶体脱入玻璃体腔,浮在玻璃体上或沉入玻璃体内;④晶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脱入视网膜下的空间和巩膜下的空间;⑤晶体通过角膜溃疡穿孔、巩膜破裂孔脱入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
晶体全脱位比晶体不全脱位更严重。
晶体可脱入瞳孔区产生瞳孔嵌顿,常发生在外伤后晶体轴旋转90°,晶体的赤道位于瞳孔区甚至晶体180°转位,晶体前表面对向玻璃体。
晶体完全离开瞳孔区后,视力为无晶体眼视力,前房变深、虹膜震膜,脱位的晶体在早期随着体位的改变常可移动。
如果晶体脱入前房,则沉于变深的前房下方,晶体直径比处在正常位置时小,但凸度增加。
晶体透明呈油滴状、边缘带金色汹涌光泽,晶体混浊者呈一白色盘状物。
但晶体在从玻璃体腔通过瞳孔脱入前房过程中有部分可发生瞳孔阻滞,引起急性青光眼。
假如瞳孔区清亮,可保持良好视力,病人能较好耐受。
有时过熟期的白内障可因晶体脱入前房而改善视力,前房内的晶体可渐被吸收。
青光眼常见的九大临床表现青光眼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一种表现,因此对待每个病例都需要特别认真地加以区分。
在治疗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找到导致眼压增高的真正原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不同的诊断程序来识别病因。
由于不同动物的眼压水平和发病时间都有所不同,因此临床表现也会有所差异。
在绝对期的青光眼病例中,最典型的症状是眼压升高。
然而,在青光眼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甚至眼压都不一定会非常高,只是偶尔出现眼睑充血(特别是在晚上)。
对于这些病例,需要定期检查眼压的变化情况。
另外,在治疗暴躁的犬时,特别需要考虑到人为因素所导致的高眼压。
例如,过度紧张的项圈,眼睑张力过大,按压颈静脉等都有可能导致高眼压的出现。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这些因素,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眼内压的升高在临床上,当犬的眼压超过25mmHg,猫的眼压超过27mmHg时,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患有青光眼的可能性。
如果存在葡萄膜炎,并且使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过,眼压20mmHg以上就可以被认为是青光眼。
然而,通常情况下,动物主人只有在眼压升高到40mmHg以上时才会注意到眼睛的变化。
因此,频繁的眼压检查是青光眼动物诊断和治疗的重要环节。
除了眼压的评估以外,青光眼的临床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犬和猫的青光眼病例中,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睛发红和流泪。
此外,动物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角膜混浊、瞳孔扩大等临床表现。
因此,在诊断青光眼时,需要结合眼压检查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
当诊断出青光眼后,治疗方案需要根据动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目前,抗青光眼药物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
此外,手术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是,手术治疗需要严格的术前评估和术后护理,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浅层巩膜和结膜的充血当眼压突然升高时,浅层巩膜的充血是非常典型的症状之一,这是因为眼压的升高使经过睫状体流向涡静脉的血流减少,但同时使流向角巩膜缘的浅层巩膜静脉的血流增加。
收稿日期:2018 ̄09 ̄28ꎻ修回日期:2018 ̄12 ̄16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5HL052)第一作者:姜秀颖ꎮE ̄mail:doctorjxy@126.com通信作者:李元彬ꎮE ̄mail:yuanbinli@yeah.net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8.430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临床分析姜秀颖1ꎬ李元彬1ꎬ2(1.青岛大学医学部ꎬ山东青岛266021ꎻ2.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ꎬ山东烟台264000)摘要:目的㊀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㊁临床特征ꎬ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ꎬ从而提高对该白内障术后并发症的认识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 ̄2017年9月间烟台毓璜顶医院眼科收治的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患者ꎬ根据发生时间ꎬ分为早发型人工晶体脱位组(<3个月)和晚发型人工晶体脱位组(ȡ3个月)ꎮ分别对原发病及所行手术㊁既往手术史㊁眼合并症㊁眼轴㊁人工晶体脱位的原因㊁术后发生人工晶体脱位的时间㊁人工晶体脱位的类型和程度㊁人工晶体脱位处理的手术方式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ꎮ结果㊀早期人工晶体脱位组11眼ꎬ其中后囊破裂9眼(81.8%)ꎬ外伤1眼(9.1%)ꎬ合并高度近视者2眼(18.2%)ꎬ玻璃体切割术后4眼(36.4%)ꎮ晚期人工晶体脱位组62眼ꎬ外伤12眼(19.4%)ꎬ后囊破裂16眼(25.8%)ꎬ悬韧带断裂27眼(43.5%)ꎬ合并高度近视20眼(32.3%)ꎬ葡萄膜炎7眼(11.3%)ꎬ视网膜色素变性4眼(6.5%)ꎬ玻璃体切割术后11眼(17.7%)ꎬ假性囊膜剥脱综合征4眼(6.5%)ꎮ术前与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ꎮ比较置换术与复位术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ꎮ结论㊀早期人工晶体脱位多与术中后囊破裂㊁人工晶体放置位置不当等手术相关因素有关ꎮ晚期人工晶体脱位多与悬韧带断裂㊁后囊破裂等原因相关ꎬ高度近视㊁既往玻璃体手术史㊁葡萄膜炎等均为人工晶体脱位的危险因素ꎮ鉴于人工晶体脱位临床表现复杂ꎬ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治疗策略ꎮ关键词:人工晶体脱位ꎻ术后并发症ꎻ后囊膜破裂ꎻ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77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 ̄3770(2019)02 ̄0105 ̄06引用格式:姜秀颖ꎬ李元彬.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临床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9ꎬ33(2):105 ̄110.JIANGXiuyingꎬLIYuanbin.Clinicalanalysisofposterior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J].JOtolaryngolOphthalmolShandongUnivꎬ2019ꎬ33(2):105 ̄110.Clinicalanalysisofposterior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JIANGXiuying1ꎬLIYuanbin1ꎬ21.MedicalCollegeꎬGraduateSchoolofMedicineꎬQingdaoUniversityꎬQingdao266021ꎬShandongꎬChinaꎻ2.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ꎬYantaiYuhuangdingHospitalꎬYantai264000ꎬShandongꎬChinaAbstract:Objective㊀Toidentifythepredisposingfactorsand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posterior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ꎬandtocomparethesurgicaloutcomesfollowingtreatmentofdislocatedintraocularlens.Methods㊀Thisstudyisaretrospectiveevaluationofallcaseswithposterior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thatpresentedattheYuhuangdingHospitalfromSeptember2007untilSeptem ̄ber2017.Allcasesweredividedintoanearly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group(<3months)andalate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group(≧3months)accordingtothetimeofoccurrence.Themedicalrecordsof73eyesof70patientswereevaluated.Themainoutcomemeasureswereprimarydiseaseandsurgeryꎬprevioussurgicalhistoryꎬocularcomplicationsꎬaxialꎬcausesofdislocationꎬintervalbetweencataractsurgeryanddislocationꎬtypeanddegreeofdislocationofintraocularlensꎬandsurgicalmethodfortreat ̄mentofthedislocation.Results㊀Therewere11eyesintheearly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groupꎬincluding9eyes(81.8%)withposteriorcapsuleruptureꎬ1eye(9.1%)withhistoryoftraumaꎬ2eyes(18.2%)withhighmyopiaꎬand4eyes(36.4%)withpriorvitrectomy.Therewere62eyesinthelate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groupꎬincluding12eyes(19.4%)withhistoryoftraumaꎬ16eyes(25.8%)withposteriorcapsuleruptureꎬ27eyes(43.5%)withzonulardehiscenceꎬ20eyes(32.3%)withhighmyopiaꎬ7eyes(11.3%)withuveitisꎬ4eyes(6.5%)withretinitispigmentosaꎬ11eyes(17.7%)withpriorvitrectomyꎬand4eyes(6.5%)withpseudoexfoliationsyndrome.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UCVAbetweenthe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stage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UCVAbetweenrepositionandexchange.Conclusion㊀Earlydislocationoftheintraocularlensisassociatedwithsurgicalfactorsꎬsuchasposteriorcapsuleruptureandimproperplacementoftheintraocularlens.Latedisloca ̄tionoftheintraocularlensisassociatedwithposteriorcapsuleruptureandzonulardehiscence.Highmyopiaꎬpriorvitrectomyꎬanduveitisareriskfactorsfordislocationoftheintraocularlens.Itisnecessarytochoosetheappropriatesurgicalmethodbasedonthecomplexityofdislocationoftheintraocularlens.Keywords: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ꎻ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ꎻPosteriorcapsuleruptureꎻRiskfactors㊀㊀人工晶体植入术已经成为白内障手术中实现理想视觉质量的重要手段ꎬ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前大大提高ꎬ但仍可能出现一些术后并发症ꎬ其中人工晶体脱位是一种较少见的术后并发症ꎮ根据人工晶体脱位发生的时间可将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者称为早期人工晶体脱位ꎬ将发生于术后3个月者称为晚期人工晶体脱位ꎮ近年来相关报道不断增多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2007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患者70例(73眼)ꎮ根据术后人工晶体脱位的发生时间ꎬ分为早期人工晶体脱位组(<3个月)11眼和晚期人工晶体脱位组(ȡ3个月)62眼ꎮ1.2㊀方法㊀应用回顾性分析方法ꎬ收集原发病及所行手术㊁既往手术史㊁眼合并症㊁眼轴㊁术后发生人工晶体脱位的时间㊁人工晶体脱位的原因㊁人工晶体脱位的类型和程度(重点检查人工晶体与囊袋位置关系ꎬ囊膜及悬韧带情况)㊁术前及术后视力㊁人工晶体脱位处理的手术方式㊁术后并发症及人工晶体稳定性等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ꎮ1.3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SPSS20.0软件ꎬ计量资料以 xʃs表示ꎬ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㊁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ꎬ检验水准为α=0.05ꎮ2㊀结㊀果2.1㊀基本情况㊀共收集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的患者70例(73眼)ꎬ其中男57例ꎬ女13例ꎬ平均年龄(56.0ʃ13.0)岁ꎮ两组原发病及白内障手术方式见表1ꎮ表1㊀原发病及白内障手术方式[n(%)]Table1㊀Originaldiseasesandsurgeries[n(%)]原发病与手术方式早期(n=11)晚期(n=62)原发病㊀老年性白内障8(72.7)47(75.8)㊀外伤性白内障3(27.3)6(9.7)㊀并发性白内障04(6.5)㊀先天性白内障04(6.5)㊀晶状体脱位01(1.6)白内障手术方式㊀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8(72.7)28(45.2)㊀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27.3)27(43.5)㊀白内障囊内摘除+人工晶体悬吊术03(4.8)2.2㊀人工晶体脱位时间㊀在早期人工晶体脱位组中ꎬ白内障术后发生人工晶体脱位的平均时间为(1.08ʃ1.05)个月ꎬ在晚期人工晶体脱位组中ꎬ白内障术后发生人工晶体脱位的平均时间为(93.6ʃ62.3)个月ꎮ脱位时间间隔(y)ɤ5年24眼ꎬ5<yɤ10年26眼ꎬ10<yɤ15年6眼ꎬ15<yɤ20年5眼ꎬ20<yɤ25年1眼ꎮ2.3㊀人工晶体脱位的表现形式及程度㊀参照Lorente等[1]的研究ꎬ根据人工晶体脱位的程度及视力将本研究所纳入对象人工晶体脱位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度:①轻度人工晶体脱位:仅表现为人工晶体震颤或人工晶体囊袋内轻度移位ꎬ对视力无明显影响ꎮ②中度人工晶体脱位:悬韧带断裂范围超过120ʎ或囊袋部分破裂ꎬ人工晶体向上方(日出综合征)㊁下方(日落综合征)㊁鼻侧㊁颞侧脱位或表现为虹膜夹持ꎬ不同程度的影响视力ꎬ部分患者可出现复视ꎻ③重度人工晶体脱位为人工晶体完全脱位ꎬ悬韧带完全断裂或人工晶体完全脱出囊袋落入玻璃体腔ꎬ严重影响视力ꎮ其中轻㊁中度人工晶体脱位为人工晶体不全脱位ꎬ重度人工晶体脱位为人工晶体完全脱位ꎮ本研究中共34例人工晶体脱位至玻璃体腔ꎬ其中包括2例人工晶体悬吊术后ꎬ因缝线断裂脱入玻璃体腔者ꎬ见表2ꎮ表2㊀人工晶体脱位的表现形式[n(%)]Table2㊀Manifestationsof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n(%)]表现形式早期人工晶体脱位(n=11)囊袋内脱位囊袋外脱位晚期人工晶体脱位(n=62)囊袋内脱位囊袋外脱位轻度㊀人工晶体震颤001(1.6)0中度㊀日落综合征07(63.6)10(16.1)10(16.1)㊀日出综合征005(8.1)0㊀虹膜夹持01(9.1)05(8.1)重度㊀脱入玻璃体腔03(27.3)14(22.6)17(27.4)2.4㊀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㊀早期人工晶体脱位主要由于后囊破裂ꎬ而晚期人工晶体脱位主要由于悬韧带断裂ꎬ见表3ꎮ其中ꎬ在悬韧带损伤的27眼(43.5%)中ꎬ有5眼(8.1%)可见明显囊袋皱缩ꎬ有2眼(3.2%)植入囊袋张力环ꎮ表3㊀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n(%)]Table3㊀Causesandriskfactors[n(%)]发生原因㊀㊀早期人工晶体脱位(n=11)晚期人工晶体脱位(n=62)外伤1(9.1)12(19.4)后囊破裂9(81.8)16(25.8)悬韧带断裂027(43.5)缝线断裂02(3.2)散瞳01(1.6)原因不明1(9.1)4(6.5)2.5㊀眼合并症及手术史㊀人工晶体脱位的患者多合并高度近视㊁葡萄膜炎等ꎬ且多经历过玻璃体切割手术ꎬ见表4ꎮ表4㊀眼部合并症及既往手术史[n(%)]Table4㊀Combineddiagnosisandprevioussurgeries[n(%)]危险因素㊀㊀早期人工晶体脱位(n=11)晚期人工晶体脱位(n=62)高度近视2(18.2%)20(32.3%)玻璃体切割术后4(36.4%)11(17.7%)葡萄膜炎1(9.1%)7(11.3%)视网膜色素变性1(9.1%)4(6.5%)假性囊膜剥脱综合症04(6.5%)无合并症及手术史3(27.3%)16(25.8%)2.6㊀治疗方式㊀除2例双眼人工晶体脱位患者其中1眼视力较好ꎬ未行特殊处理外ꎬ其他71只眼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ꎮ其中2例(3.0%)人工晶体虹膜夹持患者给予散瞳平卧处理后人工晶体复位ꎬ41眼(57.7%)行人工晶体复位术ꎬ包括单纯人工晶体调位术6眼(8.5%)ꎬ人工晶体调位联合缝线固定术35眼(49.3%)ꎻ24眼(33.8%)行人工晶体置换术ꎬ另外有4眼(5.6%)因角膜内皮失代偿或伴发严重的视网膜脱离仅行人工晶体取出术ꎮ人工晶体脱位至玻璃体腔者共34眼(46.6%)ꎬ其中12眼行人工晶体置换术ꎬ20眼行人工晶体复位术ꎬ2眼行人工晶体取出术ꎬ34眼均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ꎮ患者术前与术后1个月视力情况见表5ꎮ应用配对资料t检验对术前裸眼视力与术后裸眼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ꎮ应用方差分析对复位术组与置换术组的术前与术后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ꎮ表5㊀术前与术后视力比较(例)Table5㊀Preoperativeandpostoperativevisualacuity(n)裸眼视力复位术术前术后置换术术前术后光感0000手动3110指数7030续表裸眼视力复位术术前术后置换术术前术后<0.2136440.2-0.5112115160.6-0.969251.0-1.503002.7㊀术后并发症㊀人工晶体复位/置换术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包括前房反应㊁玻璃体积血㊁前房积血㊁视网膜脱离㊁人工晶体再次脱位等ꎬ复位术与置换术术后并发症见表6ꎬ应用χ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ꎮ表6㊀术后并发症Table6㊀Postoperativecomplications人工晶体复位术(n=41)人工晶体置换术(n=24)P前房反应1090.262玻璃体积血400.150前房积血300.244脉络膜脱离210.695视网膜脱离100.631人工晶体再次脱位210.6953㊀讨㊀论㊀㊀人工晶体脱位是一种较少见的术后并发症ꎬ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视力ꎬ诱发葡萄膜炎㊁继发性青光眼㊁玻璃体积血㊁视网膜脱离等其他眼部并发症ꎮ近年研究发现人工晶体偏位/移位已成为人工晶体置换的首要原因[2]ꎮ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脱位的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囊袋相关因素:最常见于手术相关因素ꎬ如术中后囊破裂ꎬ或撕囊过程中ꎬ撕囊口边缘不连续㊁粗糙甚或放射状撕裂ꎬ均会导致人工晶状体缺乏有效支撑从而发生脱位ꎮ尤其在成熟期白内障或既往玻璃体切割手术史的情况ꎬ均会增加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风险ꎮ有研究显示ꎬ术前视力<20/200或玻璃体积血均为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3]ꎻ②悬韧带相关因素:任何削弱悬韧带物理稳定性的因素如假性囊膜剥脱综合症[4 ̄7]㊁葡萄膜炎[4 ̄5]㊁高度近视[8 ̄9]㊁玻璃体切除手术史[6ꎬ10]等ꎮ除此之外在手术过程中可由于操作不当损伤悬韧带㊁玻璃体疝出等术源性悬韧带断裂ꎮ另外引起悬韧带过度牵拉的因素如囊袋皱缩综合症因囊膜下纤维增殖产生向心牵拉ꎬ超过悬韧带的离心牵拉力时导致悬韧带断裂ꎻ③人工晶体相关因素:外可由于人工晶体放置位置不当而使其稳定性大大降低ꎻ④创伤ꎻ⑤其他因素:如缝线断裂等ꎮ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0例ꎬ其中男57例(81.4%)ꎬ女13例(18.6%)ꎬ早期人工晶体脱位距白内障手术时间间隔为(1.08ʃ1.05)个月ꎬ晚期时间间隔为(7.8ʃ5.19)年ꎬ该数据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本相仿[2ꎬ5ꎬ9]ꎮ其中发生时间最短者为术后1dꎬ该患者为白内障术中颞上方后囊破裂ꎬ且既往有玻璃体切除手术史ꎮDabrowska ̄Kloda等[5]对1992~2012年收治的人工晶体脱位的患者分析显示白内障术后5年㊁10年㊁15年㊁20年人工晶体脱位的发生率分别为0.09%㊁0.55%㊁1.00%㊁1.00%ꎬPueringer等[11]的研究同样表明人工晶体脱位的发生率随时间逐年增加ꎮ而在本研究中人工晶体脱位最多发生在白内障术后5~10年ꎬ仅有1眼发生在白内障术后20年后ꎮ鉴于晚期人工晶体脱位多为人工晶体囊袋内脱位[12]ꎬ在国外报道的文献中假性囊膜剥脱综合症通过剥脱物的机械性及化学性作用进行性削弱悬韧带稳定性ꎬ引起悬韧带断裂ꎬ且为引起晚期人工晶体脱位最常见的因素[4 ̄6]ꎮ该病具有显著的种族及地域分布特征ꎬ欧美国家发病率显著高于我国ꎬ在本组收集的数据中假性囊膜剥脱综合症患者仅4例ꎮ由此推断发生率的时间分布差异可能与此有关ꎮ本研究早期人工晶体脱位组中ꎬ后囊破裂所占比例最高ꎬ为9眼(81.8%)ꎬ其中3眼有玻璃体切除手术史ꎬ1眼为高度近视眼ꎮ该9例患者查体或术中均发现不同程度的后囊破裂或缺失ꎮ晚期人工晶体脱位组中首要的发生原因为悬韧带断裂ꎬ共27眼(43.5%)ꎬ其中6眼为高度近视ꎬ3眼为玻璃体切除术后ꎬ1眼为高度近视行玻璃体切除术后ꎬ3眼为视网膜色素变性ꎬ3眼为假性囊膜剥脱综合症ꎬ3眼为葡萄膜炎ꎬ5眼可见明显囊袋皱缩ꎬ另有2眼为人工晶体-囊袋张力环-囊袋复合物脱位ꎮ高度近视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加ꎬ尤其在国人中更为明显[13]ꎮ长眼轴眼会引起巩膜变薄㊁脉络膜萎缩㊁后巩膜葡萄肿等一系列组织学改变[14]ꎮ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高度近视患者囊袋相对松弛ꎬ且随着眼轴拉长悬韧带也随之受到牵拉ꎮ国外Fernández ̄Buenaga等[8]的研究中共纳入61例人工晶体囊袋内脱位患者ꎬ其中高度近视眼所占比例最多(19.7%)ꎮFujikawa等[9]的研究中高度近视为首要的危险因素(18/52)ꎮ在本研究中ꎬ晚期人工晶体脱位组中共有17眼为高度近视眼ꎬ平均眼轴为(28.4ʃ2.9)mmꎮ另外ꎬ玻璃体切除也会增加人工晶体脱位发生者中19%有既往玻璃体切除手术史ꎮMatsumoto等[16]的研究中ꎬ人工晶体-囊袋复合物脱位的患者中40%有玻璃体切除手术史ꎮ分析其原因ꎬ一方面玻璃体切除手术可能会切除部分后部晶状体悬韧带及玻璃体前界膜ꎬ从而削弱对人工晶体-囊袋的支撑作用ꎮ另一方面ꎬ玻璃体起到支撑㊁缓冲㊁减震的作用ꎬ一旦切除ꎬ在患者运动过程中悬韧带反复震动从而受到损伤ꎮ另外ꎬ当囊袋皱缩综合征发生时ꎬ由于晶体前囊纤维化㊁撕囊口和囊袋赤道部直径进行性缩小ꎬ向心性牵拉悬韧带ꎬ引起人工晶体-囊袋复合物脱位ꎮ既往文献报道ꎬ影响囊袋皱缩发生的因素包括撕囊口的直径㊁人工晶体光学部的材料及材质㊁襻的材料及形状等ꎮ相比之下ꎬ亲水性人工晶体[17 ̄18]㊁硅凝胶人工晶体[19]更容易发生囊袋皱缩ꎮChoi等[20]的研究表明ꎬ相较于双襻人工晶体ꎬ四襻式人工晶体具有更好的稳定性ꎬ囊袋皱缩的发生率显著降低ꎮ在本组数据中ꎬ发生囊袋皱缩共5眼ꎬ脱位的人工晶体均为双襻ꎬ其中4眼脱位的人工晶体为亲水性ꎬ1眼为疏水性ꎬ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ꎬ在纳入的数据中共有2眼为人工晶体-囊袋张力环-囊袋复合物脱位ꎬ该2眼均为悬韧带断裂引起ꎬ且表现为向下方脱位ꎮ通常在临床中ꎬ当术中可见悬韧带损伤但范围<120ʎ时可考虑植入囊带张力环ꎬ使人工晶体在囊带赤道部受力均匀ꎬ从而保证人工晶体稳定性ꎬ但在患者悬韧带断裂范围过大或存在悬韧带进行性断裂的危险因素ꎬ如假性囊膜剥脱综合症㊁葡萄膜炎㊁视网膜色素变性时对于囊袋张力环的使用应更加慎重ꎮ治疗方面ꎬ对于脱位情况较轻ꎬ对视力无影响且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可暂不处理ꎮ在人工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的情况下需根据人工晶体脱位的类型㊁程度㊁临床表现及手术者的技术水平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ꎮ对于轻度人工晶体脱位ꎬ囊袋完整㊁悬韧带无损伤的患者ꎬ在发生早期ꎬ确保囊袋及悬韧带无损伤的前提下可将人工晶体回纳入囊袋内ꎮ若后囊不完整ꎬ但破裂程度不大ꎬ足以支撑人工晶体时ꎬ可选择将C字形襻人工晶体置于睫状沟内ꎬ使其睫状沟内达到均匀的张力ꎮ本研究中共6例行人工晶体调位术ꎬ其中3例置于囊袋内ꎬ3例置于睫状沟ꎬ术后1例出现再次脱位ꎬ该患者为外伤性白内障ꎬ术中探及悬韧带断裂<90ʎꎮ推断再次脱位由于所受外伤导致悬韧带隐匿性损伤或术源性损伤加之人工晶体重对于中度人工晶体脱位ꎬ需将人工晶体缝线固定于巩膜或虹膜ꎮ巩膜缝线固定作为一种处理人工晶体脱位的传统术式ꎬ大量的临床研究均证明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的有效性[21 ̄25]ꎮ本研究中共35例(49.3%)行人工晶体复位联合巩膜缝线固定ꎬ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P<0.05)ꎮ据报道ꎬ人工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后可能出现人工晶体位置偏移㊁缝线暴露及缝线刺激㊁线结磨损断裂㊁玻璃体腔积血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ꎮ本组数据中ꎬ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前房反应(10例)ꎬ其次为玻璃体腔积血(4例)㊁前房积血(3例)㊁视网膜脱离(1例)ꎬ另外出现人工晶体再脱位1例ꎬ该患者为巩膜缝线固定术后8年缝线断裂导致人工晶体再脱位ꎮ为了解决缝线暴露及缝线刺激的并发症ꎬ我们采用了巩膜层间迂回缝线技术ꎬ即将缝线固定于人工晶体两襻将人工晶体植入眼内后拉紧两端缝线ꎬ3点缝针穿入巩膜板层1/2厚度ꎬ呈 Z 字形走行ꎬ共5针ꎬ缝完5针后紧贴巩膜表面剪短缝线ꎬ无需打结ꎬ减少了缝线暴露及缝线刺激甚至巩膜坏死的发生率ꎬ且效果满意[26]ꎮ另有24例人工晶体脱位者因襻受损㊁人工晶体或囊袋增殖影响光学部透明度等原因将原脱位的人工晶体取出植入一片新的人工晶体ꎮ比较复位组与置换组的术前与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ꎮToshiyuki等[27]对复位术及置换术进行比较发现无论在视力㊁眼压㊁屈光错误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ꎮ对于重度人工晶体脱位ꎬ即人工晶体完全脱位的情况ꎬ多数学者[8ꎬ21ꎬ28]认为脱入玻璃体腔内的人工晶体可导致玻璃体出血㊁视网膜脱离㊁黄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ꎬ无论采取复位还是置换的手术方式ꎬ均需妥善处理脱位的人工晶体ꎮ在本研究中ꎬ共34眼(46.6%)脱位入玻璃体腔ꎬ其中12眼行人工晶体置换术ꎬ20眼行人工晶体复位术ꎬ2眼行人工晶体取出术ꎬ34眼均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ꎮ随着未来接受白内障手术人数增加ꎬ对视觉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ꎮ在行白内障手术前应全面评估患者全身及眼部情况ꎬ发现危险因素并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ꎮ鉴于人工晶体脱位复杂的临床特征ꎬ当人工晶体脱位的情况发生时应根据人工晶体脱位类型㊁程度及术者的操作水平合理的选择复位术或置换术ꎬ必要时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ꎮ参考文献:agementoflatespontaneousin ̄the ̄bag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Retrospectiveanalysisof45cases[J].JCata ̄ractRefractSurgꎬ2010ꎬ36(8):1270 ̄1282.doi:10.1016/j.jcrs.2010.01.035.[2]ChaiFꎬMaBꎬYangXGꎬetal.Apilotstudyofintraocu ̄larlensexplantationin69eyesinChinesepatients[J].IntJOphthalmolꎬ2017ꎬ10(4):579 ̄585.doi:10.18240/ijo.2017.04.13.[3]李厚秀ꎬ刘中华ꎬ陈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风险因素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8ꎬ32(2):88 ̄90.LIHouxiuꎬLIUZhonghuaꎬCHENZhi.Riskfactorsforruptureofthecapsulemembraneduringphacoemulsifica ̄tioncataractsurgery[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2018ꎬ32(2):88 ̄90.doi:10.6040/j.issn.1673 ̄3770.0.2017.267. [4]AscasoFJꎬHuervaVꎬGrzybowskiA.Epidemiologyꎬeti ̄ologyꎬandpreventionoflateIOL ̄capsularbagcomplexdislocation:reviewoftheliterature[J].JOphthalmolꎬ2015ꎬ2015:805706.doi:10.1155/2015/805706. [5]Dabrowska ̄KlodaKꎬKlodaTꎬBoudiafSꎬetal.Inci ̄denceandriskfactorsoflatein ̄the ̄bag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evaluationof140eyesbetween1992and2012[J].JCataractRefractSurgꎬ2015ꎬ41(7):1376 ̄1382.doi:10.1016/j.jcrs.2014.10.040.[6]KristianslundOꎬRåenMꎬØsternAEꎬetal.Latein ̄the ̄bag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J].Ophthalmologyꎬ2017ꎬ124(2):151 ̄159.doi:10.1016/j.ophtha.2016.10.024.[7]FontanaLꎬCoassinMꎬIovienoAꎬetal.Cataractsurgeryinpatientswithpseudoex ̄foliationsyndrome:currentup ̄dates[J].ClinOphthalmolꎬ2017ꎬ11:1377 ̄1383.doi:10.2147/OPTH.S142870.[8]Fernández ̄BuenagaRꎬAlioJLꎬPérez ̄ArdoyALꎬetal.Latein ̄the ̄bag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requiringex ̄plantation:riskfactorsandoutcomes[J].Eye(Lond)ꎬ2013ꎬ27(7):795 ̄801.doi:10.1038/eye.2013.95. [9]FujikawaAꎬMohamedYHꎬKinoshitaHꎬetal.Sponta ̄neousdislocationofthepos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J].IntOphthalmolꎬ2018ꎬ38(3):1111 ̄1117.doi:10.1007/s10792 ̄017 ̄0567 ̄6.[10]HocaogluMꎬKaracorluMꎬSaymanMuslubasIꎬetal.Incidenceandfactorsassociatedwithcomplicationsofsuturedandsuturelesscataractsurgeryfollowingparspla ̄navitrectomyatatertiaryreferralcentreinTurkey[J].BrJOphthalmolꎬ2016ꎬ100(9):1206 ̄1210.doi:10.1136/bjophthalmol ̄2015 ̄307001.[11]PueringerSLꎬHodgeDOꎬErieJC.Riskoflateintraocu ̄larlensdislocationaftercataractsurgeryꎬ1980 ̄2009:a152(4):618 ̄623.doi:10.1016/j.ajo.2011.03.009. [12]KṙepšṫeLꎬKuzmieṅeLꎬMiliauskasAꎬetal.Possiblepredisposingfactorsforlate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afterroutinecataractsurgery[J].Medicina(Kaunas)ꎬ2013ꎬ49(5):229 ̄234.[13]HoldenBAꎬFrickeTRꎬWilsonDAꎬetal.Globalprev ̄alenceofmyopiaandhighmyopiaandtemporaltrendsfrom2000through2050[J].Ophthalmologyꎬ2016ꎬ123(5):1036 ̄1042.doi:10.1016/j.ophtha.2016.01.006. [14]VerkicharlaPKꎬOhno ̄MatsuiKꎬSawSM.Currentandpredicteddemographicsofhighmyopiaandanupdateofitsassociatedpathologicalchanges[J].OphthalmicPhys ̄iolOptꎬ2015ꎬ35(5):465 ̄475.doi:10.1111/opo.12238.[15]DavisDꎬBrubakerJꎬEspandarLꎬetal.Latein ̄the ̄bagspontaneous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J].Ophthalmol ̄ogyꎬ2009ꎬ116(4):664 ̄670.doi:10.1016/j.ophtha.2008.11.018.[16]MatsumotoMꎬYamadaKꎬUematsuMꎬetal.Spontane ̄ousdislocationofin ̄the ̄bagintraocularlensprimarilyincaseswithpriorvitrectomy[J].EurJOphthalmolꎬ2012ꎬ22(3):363 ̄367.doi:10.5301/ejo.5000046. [17]TsinopoulosITꎬTsaousisKTꎬKymionisGDꎬetal.Comparisonofanteriorcapsulecontractionbetweenhy ̄drophobicandhydrophilicintraocularlensmodels[J].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ꎬ2010ꎬ248(8):1155 ̄1158.doi:10.1007/s00417 ̄010 ̄1373 ̄2.[18]Abela ̄FormanekCꎬAmonMꎬKahramanGꎬetal.Bio ̄compatibilityofhydrophilicacrylicꎬhydrophobicacryl ̄icꎬandsiliconeintraocularlensesineyeswithuveitishavingcataractsurgery:Long ̄termfollow ̄up[J].JCat ̄aractRefractSurgꎬ2011ꎬ37(1):104 ̄112.doi:10.1016/j.jcrs.2010.07.038.[19]RönbeckMꎬZetterströmCꎬWejdeGꎬetal.Comparisonofposteriorcapsuleopacificationdevelopmentwith3in ̄traocularlenstypes:five ̄yearprospectivestudy[J].JCataractRefractSurgꎬ2009ꎬ35(11):1935 ̄1940.doi:10.1016/j.jcrs.2009.05.048.[20]ChoiMꎬLazoMZꎬKangMJꎬetal.Effectofnumberandpositionofintraocularlenshapticsonanteriorcap ̄sulecontraction:arandomizedꎬprospectivetrial[J].BMCOphthalmolꎬ2018ꎬ18(1):78.doi:10.1186/s12886 ̄018 ̄0742 ̄1.[21]郝燕生.后房型人工晶状体脱位于前玻璃体腔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J].中华眼科杂志ꎬ2003ꎬ39(4):228 ̄230.doi:10.3760/j:issn:0412 ̄4081.2003.04.009.HAOYansheng.Thecauseandmanagementofintraocu ̄larlensdislocationintoanteriorvitreouscavity[J].Chi ̄neseJournalofOphthalmologyꎬ2003ꎬ39(4):228 ̄230.doi:10.3760/j:issn:0412 ̄4081.2003.04.009.[22]GulAꎬDuranMꎬCanEꎬetal.Surgicalmanagementof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s[J].ArqBrasOftalmolꎬ2015ꎬ78(5):313 ̄317.doi:10.5935/0004 ̄2749.20150082.[23]NadalJꎬKudsiehBꎬCasaroli ̄MaranoRP.Scleralfixa ̄tionofposteriorlydislocatedintraocularlensesby23 ̄gaugevitrectomywithoutanteriorsegmentapproach[J].JOphthalmolꎬ2015ꎬ2015:391619.doi:10.1155/2015/391619.[24]吕林ꎬ谭显里.人工晶体脱入玻璃体腔的手术处理[J].中华眼科杂志ꎬ1999(2):101.doi:10.3760/j:issn:0412 ̄4081.1999.02.006.[25]ObengFKꎬVigVKꎬSinghPꎬetal.Posteriorchamberscleralfixationofintraocularlensesinpost ̄vitrectomisedaphakiceyes[J].JClinDiagnResꎬ2017ꎬ11(3):NC09 ̄NC13.doi:10.7860/JCDR/2017/20989.9533. [26]李元彬ꎬ高磊ꎬ姜鹏飞.巩膜板层迂回缝线人工晶体固定法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ꎬ2011ꎬ10(7):516 ̄517.doi:10.3760/cma.j.issn.1671 ̄7368.2011.07.026.[27]BabaTꎬNizawaTꎬOshitariTꎬetal.Comparisonsofvisualandsurgicaloutcomesafterreuseorreplacementofdislocatedin ̄the ̄bagintraocularlens[J].JOphthal ̄molꎬ2018ꎬ2018:7342917.doi:10.1155/2018/7342917.[28]GimbelHVꎬCondonGPꎬKohnenTꎬetal.Latein ̄the ̄bagintraocularlensdislocation:incidenceꎬpreventionꎬandmanagement[J].JCataractRefractSurgꎬ2005ꎬ31(11):2193 ̄2204.doi:10.1016/j.jcrs.2005.06.053.(编辑:王磊)。
眼科常见综合症第一节结膜一、莱特尔综合症【病因】莱特尔综合症(Reiter syndrone)又称尿道炎-关节炎-结膜炎综合症,病因不明,可能是感染引起的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1眼部表现(1)眼部典型表现双侧非特异性结膜炎。
(2)其他可有虹膜炎角膜炎视神经视网膜炎等。
2全身表现(1)尿道炎,有尿道刺激征状。
(2)全身多发性关节炎,具有对称性易复发的特点。
(3)皮肤红斑或脓包疮。
二、干燥性角膜结膜炎【病因与病理】干燥性角膜结膜炎病因不明。
病理检查示腮腺淋巴细胞浸润,泪腺组织被结缔样组织代替。
【临床表现】1 眼部表现(1)泪腺分泌减少为其特征,眼持续性干燥,灼热。
(2)虎红染色阳性,希尔默试验阳性。
(3)结膜上皮角化,晚期有角膜血管翳及角膜混浊。
2全身表现(1)皮肤黏膜干燥。
(2)吞咽困难,胃液胃酸分泌减少(3)关节炎关节肿胀。
(4)慢性或复发性肺部感染。
三、史约-综合症【病因]】史-约综合症(Stevens-Johnson syndrome),又称口腔-粘膜-皮肤-眼综合症,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1 眼部表现(1)眼部典型表现卡他性或假膜性大疱性结膜炎化脓性。
(2)其他可有角膜溃疡穿孔,前房积脓及化脓性全眼球炎。
2 全身表现(1)全身皮肤黏膜发生水疱及斑丘疹(2)急性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角膜一非梅毒性角膜基质炎【病因】非梅毒性角膜基质炎(Cogan 1 syndrome)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1眼部表现(1)双眼大多同时发病,刺激症状明显。
(2)角膜基质炎,呈颗粒状或斑点样浸润。
(3)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2全身表现(1)前庭听觉症状,如恶心呕吐耳鸣。
(2)惊厥发作。
(3)血沉加快,血细胞增加。
二角膜营养不良综合症角膜营养不良综合症(Buckler syndrome)分为三型:1 型是角膜颗粒状营养不良,2型是角膜斑点状营养不良症,3型是角膜格子状营养不良症。
【病因】病因不明。
1型和3型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型是隐性遗传。
马凡氏综合征晶状体脱位马凡氏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特征包括长而细的四肢、眼、心血管及骨骼的异常表现。
其最显著的临床特点是晶状体脱位。
本文将着重介绍马凡氏综合征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
一、概述: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通常由FBN1基因突变引起,其表现为结缔组织的异常,主要影响眼、心血管和骨骼系统。
此病主要通过家族遗传,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为1/5000至1/10000人口。
男女同样易患,不分种族或民族。
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的身高较高,四肢细长(特别是手和脚),智商常常高于平均水平,眼部异常如近视、晶状体脱位和青光眼,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瘤、二尖瓣脱垂以及血管瘤等,骨骼畸形如马凡体象、斜颈和胸骨凹陷等。
二、病因:马凡氏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FBN1基因突变,该基因编码纤维连接蛋白1(Fibrillin-1),它是细胞外基质中的一个重要成分。
FBN1基因突变导致纤维连接蛋白1的产生受到干扰,从而导致结缔组织的异常。
纤维连接蛋白1的丢失或异常会导致胶原蛋白的秩序性紊乱,影响了血管、骨骼、眼睛等组织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目前已经发现1000多种不同的FBN1突变,这种基因变异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从而导致了马凡氏综合征的异质性。
三、病理生理:马凡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结缔组织的异常引起的。
结缔组织是一种分布广泛的组织,主要包括胶原蛋白、弹力纤维和保护性基质,在维护和组织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的结缔组织存在着变异,导致相关器官和组织的发育和功能异常。
在眼部,晶状体是马凡氏综合征的显著特征之一。
患者往往表现为晶状体异常,主要为晶状体脱位。
晶状体脱位可能是由于眼部结构异常导致的。
由于晶状体的不稳定,患者可能出现近视、散光、屈光不正等视觉问题。
在心血管方面,马凡氏综合征可以导致主动脉瘤和动脉瘤破裂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晶状体脱位临床表现
导语:身体常见问题较多,对身体问题缓解上,要先对自身问题进行认识,晶状体脱位是很常见的,自身有这样情况后,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法,否则对
身体常见问题较多,对身体问题缓解上,要先对自身问题进行认识,晶状体脱位是很常见的,自身有这样情况后,不能随意的选择治疗方法,否则对自身身体没有任何好处的,晶状体脱位临床表现都有什么呢,是很多人不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使得对晶状体脱位有一些了解。
晶状体脱位临床表现:
根据晶体脱位的程度和形态,可分为晶体不全脱位和完全脱位。
1.晶体不全脱位:移位的晶体仍在瞳孔区、虹膜后平面的玻璃体腔内,晶体不全脱位产生的症状取决于晶体移位的程度。
如果晶体的轴仍在视轴上,则仅出现由于悬韧带松弛、晶体弯曲度增加引起的晶体性近视。
如果晶体轴发生水平性、垂直性或斜性倾斜,可导致用眼镜或接触镜难以矫正的严重散光。
更常见的不全脱位是晶体纵向移位,可出现单眼复视。
眼部裂隙灯检查可见前房变深,虹膜震颤,晶体呈灰色,可见赤道部甚至断裂的悬韧带,玻璃体疝可脱入前房,表面有色素;眼底镜下可见新月形的眼底反光和双眼底像。
2.晶体全脱位:移位的晶体完全离开了瞳孔区,晶体可移位或产生:
①瞳孔嵌顿;②晶体脱入前房;③晶体脱入玻璃体腔,浮在玻璃体上或沉入玻璃体内;④晶体通过视网膜裂孔脱入视网膜下的空间和巩膜下的空间;⑤晶体通过角膜溃疡穿孔、巩膜破裂孔脱入结膜下或眼球筋膜下。
晶体全脱位比晶体不全脱位更严重。
晶体可脱入瞳孔区产生瞳孔嵌顿,常发生在外伤后晶体轴旋转90°,晶体的赤道位于瞳孔区甚至晶体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