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异位与脱位
- 格式:ppt
- 大小:6.54 MB
- 文档页数:34
小孩马凡氏综合征晶体脱位马凡氏综合征晶体脱位(Marfan syndrome)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身体的长而纤细,以及牵涉到多个器官的异常变化。
其中最常见的异常是晶状体脱位,即晶状体从正常的位置脱位,导致眼睛视力受损。
马凡氏综合征是由一种称为FBN1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这一突变会导致胶原蛋白的产生异常,从而影响到结缔组织的形成和维持。
马凡氏综合征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果一个父母携带有突变的FBN1基因,他们的子女有50%的几率会患上该病。
晶状体脱位是马凡氏综合征中最明显的眼部异常之一。
晶状体是位于眼球内的一种透明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光进行聚焦,让我们看清楚物体。
在马凡氏综合征中,晶状体通常会从正常位置向后脱位,即向眼球的后方移动。
这样一来,晶状体无法正确地对准光线,会导致视力模糊或失明。
晶状体脱位通常发生在青少年期,但也可能在婴儿期或成年后发生。
患有晶状体脱位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视力下降、眼球疼痛、角膜曲率异常等症状。
识别晶状体脱位通常需要进行眼球检查,包括视力测试、眼压测量和角膜地形图等。
对于伴随晶状体脱位的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以避免进一步的视力损伤。
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手术将晶状体重新定位到正确的位置。
手术通常包括摘除脱位的晶状体,并植入一个人工晶体。
手术的成功率通常取决于晶状体脱位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一般而言,越早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越好。
除了晶状体脱位,马凡氏综合征还会影响到其他器官和系统。
例如,心血管系统的异常是马凡氏综合征患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心血管病变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壁的异常扩张)和二尖瓣脱垂等。
这些病变可能导致心脏瓣膜损伤、心脏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因此,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需要定期接受心脏检查,以及其他系统的检查。
此外,马凡氏综合征还可能引起骨骼畸形、关节松弛、牙齿畸形、皮肤超松弛等。
这些都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多学科的协作和管理对于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非常重要。
晶体脱位的名词解释晶体脱位是固体材料中一种晶格结构缺陷,指的是晶体内部原子在某个平面上的错位或滑移现象。
晶体是由周期性排列的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而晶体脱位则是晶体内原子结构的局部破坏或紊乱。
一、晶体脱位的分类晶体脱位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位错脱位和面错脱位。
位错脱位是指晶体中原子在某个平面上错位排列,而面错脱位则是晶体中原子在某一平面两侧错位排列。
1. 位错脱位位错脱位是晶体中最常见的脱位类型。
在位错脱位中,原子在某一平面附近错位排列,形成一个错位线或错位平面。
位错脱位可以分为横向位错和缩位位错两种。
横向位错是指晶格中原子排列方向的改变。
例如,一个晶体中某一平面上的原子排列方向从左向右改变为从上向下,便形成了横向位错。
缩位位错则是指晶体中原子在某一平面上的缺陷。
例如,一个平面上的原子数目相对减少,形成了一个缩位位错。
2. 面错脱位面错脱位是指晶体中原子在某一平面两侧错位排列。
与位错脱位不同,面错脱位的紊乱仅限于某一平面附近,而不涉及其他方向。
面错脱位可以分为碳化物面错和间隙面错两种类型。
碳化物面错是指碳化物晶体中的碳原子在某一平面两侧错位排列。
由于碳原子尺寸较小,这种面错脱位在碳化物材料中相对较常见。
间隙面错则是指晶体中隙间原子在某一平面两侧错位排列。
隙间原子是指存在于晶体空隙中的原子或离子,可以通过面错脱位的方式形成不规则排列。
二、晶体脱位的形成机制晶体脱位的形成可以归结为原子在晶格中的滑移或交换。
晶体内部的应变场或局部应力会促使晶格发生变形,从而引发脱位的形成。
1. 滑移滑移是指晶体原子在一定方向上的平移运动。
当晶体中受到外力作用或温度变化时,部分原子会沿特定晶向发生滑移,导致晶体发生形变和脱位。
2. 交换交换是指晶格中原子之间的位置交换或替换。
当晶体中存在原子替代或杂质时,局部原子结构会失去稳定性,从而形成脱位。
三、晶体脱位的影响晶体脱位对材料的性能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脱位的存在会导致晶体内部应力的聚集和局部应变的增加。
晶状体是眼睛中最重要的透镜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功能。
以下是关于晶状体的详细介绍:一、晶状体的形态晶状体是眼睛的组成部分,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呈双凸透镜形状,其前后表面均呈球面,曲率半径不同,略呈扁圆形。
晶状体直径约9毫米,厚度约4毫米,重量约200毫克。
它的表面被一层透明的薄膜覆盖,称为晶状体囊,其主要功能是保持晶状体的透明性和弹性。
二、晶状体的功能调节视力:晶状体的形状和曲率可以改变其焦距,从而调节视力。
当你看近距离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得更凸,增加焦距,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当你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得更平,减少焦距,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这种调节功能使得人类能够在不同的距离上清晰地看到物体。
维持眼球形状:晶状体囊具有弹性,可以随着眼球的变形而改变形状。
当眼球变形时,晶状体囊可以随之变形,从而维持眼球的形状和完整性。
保护眼睛:晶状体是眼睛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保护眼睛免受外界伤害。
当有异物进入眼睛时,晶状体会迅速作出反应,通过改变形状和位置来排除异物,从而保护眼睛的安全。
三、晶状体的疾病白内障:白内障是晶状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晶状体混浊、视力下降等症状。
白内障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年龄、遗传、眼部疾病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晶状体异位:晶状体异位是指晶状体的位置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部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晶状体脱位:晶状体脱位是指晶状体与周围组织的连接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眼部疼痛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四、晶状体的保护保持眼部卫生:保持眼部卫生是保护晶状体的关键之一。
避免用脏手揉眼睛,定期清洗眼部,以减少眼部感染的风险。
避免过度用眼:过度用眼会导致眼部疲劳和干涩,从而增加晶状体受损的风险。
因此,要避免长时间看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适当休息眼睛。
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有助于保护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晶状体。
建议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A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
晶状体异位【病因】(一)发病原因由于部分晶状体悬韧带先天发育异常薄弱,对晶状体的牵引力不平衡,使晶状体朝发育较差的悬韧带作用力相反方向移位,称为先天性晶状体异位。
它即可作为孤立的眼部异常单独发生,亦可与其他眼部发育异常或全身系统发育异常(中胚叶尤其是骨发育异常的全身综合征)伴发。
眼外伤尤其眼球顿挫伤是晶状体异位的最常见原因。
自发性晶状体异位是由于某种原因如炎症和变性等引起晶状体悬韧带变薄弱或由于眼内病变引起悬韧带机械性伸长所致。
(二)发病机制1.单纯性晶状体异位有较明显的遗传倾向,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为双眼对称性。
可伴有裂隙状瞳孔畸形。
悬韧带发育不良的原因尚不明了。
虽然子宫内炎症、神经外胚层的睫状体萎缩等是可能的诱发因素,但确切机制仍然不明。
如果伴有葡萄膜广泛缺损等中胚叶发育异常,则可能与中胚叶发育紊乱有关。
2.伴有其他眼部发育异常的晶状体异位常见的有小球形晶状体(m icrospherophakia)、晶状体缺损(coloboma of the lens)、虹膜缺损(iris coloboma)、无虹膜症(aniridia)及瞳孔异位(ectopia pupillae)等。
3.伴有全身系统发育异常的晶状体异位(1)Marfa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表现为全身中胚叶组织广泛紊乱,以眼、心血管和骨骼系统异常为特征。
Marfan于1896年首先报道这一综合征。
眼部异常表现为晶状体异位,尤其是向上和向颞侧移位。
由于虹膜色素层缺如可产生后透照试验阳性,瞳孔开大肌局部缺如使药物难以将瞳孔散大。
另外眼部还可有虹膜角膜角异常、脉络膜和黄斑缺损,还可产生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球震颤、斜视、弱视等并发症。
骨骼异常表现为手足四肢骨细长,长头和长瘦脸。
心血管异常表现为心脏卵圆孔不闭合、动脉瘤和主动脉狭窄等。
一般男性多于女性。
(2)Marchesani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诊断详述*导读:晶状体脱位或半脱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晶体脱位可出现以下症状和体征:①视力突然下降;②随身体运动,物象有明显的晃动;③单眼复视;④前房加深;⑤虹膜震颤;⑥晶体位于前房内可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损害。
1.询问外伤史,了解并分析眼部受伤程度与晶状体脱位的关系。
2.全面体格检查,尤其注意与外伤有关的全身疾患。
3.视功能的检测,例如视网膜视力、ERG、VEP以及色觉检查。
4.全面检查其它眼部、例如眼位、眼球运动、眼压、前房角、瞳孔、虹膜、是否有眼球壁破裂、瞳孔散大、虹膜根部离断、前房玻璃体残留、视网膜脱离、脉络膜破裂、出血等。
5.详细记录晶状体的形态、位置。
不全脱位的患者,必须明确晶状体悬韧带断离的部位与范围,全脱位于玻璃体内的患者,必须了解晶状体是否与眼内组织粘连,了解晶状体位置与体位改变的关系。
全脱位入前房的晶状体必须了解晶状体在前房内是否会因体位改变而脱入玻璃体内。
6.若因玻璃体混浊未能确定晶状体在玻璃体腔的位置时,应常规超声波检查,通过改变体位了解晶状体在玻璃体腔的活动情况。
7.对不全脱位的病人,询问是否有单眼复视的存在,并详细检查远视力、近视力及矫正视力。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晶状体移位: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lens)由晶状体悬韧带悬挂于睫状体上,其中心与视轴几乎一致。
由于先天性、外伤或病变等原因使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缺损或离断,引起对晶状体的悬挂力不平衡或丧失可导致晶状体离开正常的生理位置称为晶状体异位(ectopia lentis)根据悬韧带缺损或离断的程度(部分或完全)晶状体异位分为不全脱位(subluxation)和全脱位(luxation/dislocation);根据病因晶状体异位分为先天性、自发性和外伤性。
晶状体突出:晶状体突出是近视的症状之一。
角膜晶状体粘连:由于Peter异常引起的,有些患眼可有中央部的角膜晶状体粘连,伴有浅前房鶒,而有鶒一些为前极性白内障。
/
晶状体异位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怎么根治!
晶状体异位常见的并发症
屈光不正、葡萄膜炎、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的继发性青光眼
晶状体异位有什么并发症
一、并发症:
1.屈光不正:往往是比较严重的。
2.葡萄膜炎:是晶状体异位常见的并发症。
晶状体异位产生的葡萄膜炎(uveitis)有2种。
一种是葡萄膜组织受到晶状体的机械性刺激引起;另一种是异位晶状体变成过熟期白内障,产生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
2种葡萄膜炎都是顽固性的炎症,并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3.继发性青光眼:也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晶状体脱入瞳孔区或玻璃体疝嵌顿在瞳孔,可产生瞳孔阻滞性青光眼。
长期晶状体脱位可产生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另外由眼球顿挫伤引起的晶状体异位可合并虹膜根部后退、房角劈裂产生继发性青光眼。
4.视网膜脱离:是晶状体异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在合并先天性异常的眼中,如Marfan综合征,甚至为双眼性。
晶状体脱位引起的视网膜脱离的治疗较为困难,因为脱位的晶状体往往妨碍观察视网膜裂孔的准确位置及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假如先摘除晶状体,又会使玻璃体脱失,加重视网膜病变,延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时间。
5.角膜混浊:近年来注意到晶状体脱位可引起角膜混浊。
晶状体脱位入前房后与角膜内皮接触,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或失代偿,可引起角膜水肿混浊或大疱性角膜病变。
文章来自:39疾病百科 /jztyw/bfbz/。
晶状体异位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晶状体异位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晶状体异位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晶状体异位如何诊断鉴别,晶状体异位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晶状体异位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血检查
*一、检查:
1.遗传学检查在怀疑为先天性晶状体异位时可以进行,以明确诊断。
2.血、尿检查明确是否含有同型胱氨酸(homocystinuria),以排除同型胱氨酸尿症。
3.B超检查晶状体完全脱位而无法明确其位置时,可采用眼球B超进行寻找。
4.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心脏瓣膜病变及血流动力学情况。
*以上是对于晶状体异位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晶状体异位应该如何鉴别诊断,晶状体异位易混淆疾病。
*晶状体异位如何鉴别?:
*一、鉴别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晶状体异位应该做哪些检查,晶状体异位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晶状体异位”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