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用计算器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13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教学目标: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难点:用计算器探求规律的活动.教法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自主交流.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科学计算器,教师制作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你知道吗?生:他们用计算器计算的.师: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用“计算器计算”.(出示课题)【设计意图】感受数学无处不在,感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1.认识计算器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科学计算器吗?生1:在集市上买菜时.生2:在书店买书付帐时用到了计算器.生3:工人在发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师:你了解计算器吗?今天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生(边指边说):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设计意图】不同型号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开机按ON/C关机按OFF.2.用计算器计算师:同学们利用手中的计算器计算表中的算式,同位看看结果是否一样,同时注意按键顺序.任务按键顺序结果41.9×(-0.6) 41.9⨯()-0.6=-25.1423×65 23⨯65=198521.2 1.22x 1.44412 12x4= 2.0736生:我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师:同学们可以仿照上面的内容,计算下列各式.现在咱们就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请把计算器准备好,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例用计算器计算:(1)(3.2-4.5)×23-25(2)[3⨯3(2)-+1]÷(65-) 师:现在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器这两道题的.(同桌交流)生1:我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2-4.5)×23-2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 -12110.可以按S D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2.1,所以(3.2-4.5)×23-25=-12.1. 生2:我也是仿照上面的例子[3⨯3(2)-+1]÷(65-)计算器显示的结果为1156, 按S D ⇔ 键切换到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是一个近似数. 师:这两位同学计算的结果非常正确,通过计算这两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如果要转化成小数可以按S D ⇔键.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的最快,请准备好,开始:出示0.092÷1.15×25=生: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0键,再按小数点,再依次按0、9、2,再按“÷”再按1.15再按“×”再按25,最后按“=”,结果是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科学计算器操作简便,快捷高效的优越性,通过对简单运算的尝试操作,归纳和发现科学计算器的按键顺序与手写算式的顺序保持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耐心、细心,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课件出示:做一做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 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生:我有一个易拉罐它的高为10cm ,半径2.5cm ,我列的算式为π×22×10,由于π取3.14,所以我计算的结果为125.6和商标上的数据一样.师:(拿起易拉罐看了看)这位同学做的非常好,同学们掌声鼓励.【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数学情感,通过身边的事例说明数学源于生活.3.巩固练习:用计算器计算(1) 12.236÷(-2.3);( 2) 513;(3) 3155;( 4 ) 12⨯(3.87-2.21)⨯315+31.3.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目,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用计算器计算怎么样啊?生1: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很快.生2: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不容易出错.生3: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设计意图】熟悉计算器上有关按键的功能,掌握按键的操作顺序,体验计算器强大的计算功能,感受数学程序思想,通过做一做的活动,进一步熟练计算器的操作,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提高语言表达和说理能力;特别是把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师:了解了计算工具的作用,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计算,那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课件出示利用计算器计算,观察结果的结构特征,写出一个猜想,再用计算器验证.(1)27= ,267= ,2667= ,猜想26667的结果是.(2)13= ,23= ,33= ,43= ,53= ,63= ,73= ,83=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师:你们探索的结果如何?(小组合作)生:27= 49 ,267= 4489,2667= 444889 ,猜想26667结果是4448889 .师:非常正确,通过计算它们是有规律的.生:13= 3 ,23= 9 ,33= 27 ,43= 81 ,53= 243 ,63= 729 ,73= 2187,83= 6161 ,猜想20063的个位数字是9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结果正确,通过这组练习你们有什么体会?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师:看来计算器的作用还真不小.【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5.辨证地看待计算器的使用师:最后我们来一次比赛,分两组:一组用计算器,一组用笔算.愿意用计算器的请举手先出示:3+7= 2×5= 25×4= 198+2=再出示:28042+13208= 172×56= 25144÷449=师:从这次比赛中,你有什么感想?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好.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的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设计意图】培养了学生用辩证的思想去看问题.三、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我们今天的学习对你有用吗,能不能说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四、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第73页知识技能第1题.选做题:课本第73页问题解决第2、3、4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用计算器计算》这一单元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他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笔算,而用计算器可以轻易得到一个题的答案.由于计算器给人们解决生活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使用计算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1.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操作熟练快捷,获悉按键功,所以教师应该放心的让学生去操作发现按键功能,不必教师讲解,而且教师讲解远比不上学生自己实践的效果好,但应注意的是学生发现按键功能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条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记忆,熟悉各键的功能.2.学生体验到用科学计算器处理复杂计算的优越性后,必然会产生对计算器的依赖心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离不开计算器的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笔算、心算的学习,所以在本节课后,应随时控制计算器的使用,教育学生不能处处使用计算器,而应按学习要求,适当使用计算器.3.由于计算器的型号不同,所以使用方法步履,只要求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即可.。
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安徽李师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电子计算器已经是工作和学习中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它具有携带轻便、操作简单,计算迅速准确的特点,我们都应该掌握它的使用方法.现在以我国生产的信利牌SC-107A型多功能科学计算器为例,逐步学习这类小型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一)信利牌SC-107A型多功能科学计算器的结构和功能信利牌SC-107A型多功能科学计算器(以下简称107A计算器)是由显示屏、键盘和42个按键组成的(如图),用两枚1.5V的AG-10型银币形电池驱动,最多时可以用10位数字显示计算结果.107A型计算器除了可以进行数字计算外,还可以进行很多数据处理工作,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我们将逐步了解它的各种功能和使用方法.在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它的计算功能和使用方法.107A型计算器共有42个按键,在本章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其中一些按键的使用方法,这些按键的名称、功能和使用方法见下表:(二)用计算器作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07A型计算器的记忆系统有保留中间运算结果的作用,所以在作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只要依照算式原来的顺序进行操作,就能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例1 用计算器计算(精确到0.1):(1)2×3.13×4.23-8.2×1.6;(2)-5.2×(2.97+1.63)÷(6.22-3.62)解:(1);∴原式≈450.7;(2)5.22.971.636.223.62→-9.2∴原式=-9.2.练习l-3-2(2)例2 计算:)6.2(1.3)52.24.6(2)23.443.5(2.36.13-⨯++⨯--⨯-。
(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解 操作12.523.12.6→-0.∴原式≈-0..操作2:∴原式≈-0..例3 某生产小组的组长在编制劳动报酬时制作了下面的表.已知工人的日工资为30元,但每人购买了箱数不等的苹果,每箱价值25.56元.此款应由工资中扣除.请利用计算器计算后填写下表,并对结果加以校核.解:(1)计算每人实发工资金额:(2)计算应发工资总金额:(34+29+43+28+30+30+37)×30=[7×30+(4-1+13-2+7)]×30=(7×30+21)×30,∴应发工资总金额为6930元;(3)计算应扣总金额:(3+2+1+2+4+3+2)×25.56=17×25.56,∴应扣总金额为434.52元;(4)计算实发总金额:943.32+818.88+1264.44+788.88+797.76+823.32+1058.88∴实发总金额为6495.48元.(5)复核:6495.48+434.52∴实发金额+扣除总金额=应发金额,计算无误.例4 银行规定,5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10.17%,1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7.8435%.某人有10000元钱,如果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存款5年,一种是存5年定期,另一种是存1年定期,次年再把上年所得的本和利都存人银行,直到5年期满为止.试计算一下,哪一种存款方式获得的利息较多?多得多少?(精确到1元)解某人有钱10000元,一次存5年定期,期满时所得的利息是1×10.17%×5;用从第二年开始,每年把本利和再存一年定期的方法,5年期满所得的利息是1×(1+7.8435%)5-1两种存法所得利息的差为1×0.1017×5-[1×(1+0.)5-1]=1×0.1017×5-(1+0.)5+1.用计算器计算:所以两种存法所得的利息的差约为0.0498万元,这就是说,第一种存款方式获得的利息较多,约多498元.练习1.某种呢绒布每米69.23元,请制出一个1~9米的价格表(间隔1米).2.银行发行的国库券5年期的年利率为10.17%,下表列出的是5人的存款额,请计算并填写5年后每人应得到的本利和.(单位:万元)。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掌握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3、通过探究、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5.通过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学习,体会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学习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学习难点:运算顺序的确定与性质符号的处理教学方法:观察、类比、对比、归纳一、情境导入1.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其运算顺序是先算________,再算________,如果有括号,先算__________里面的.2.观察式子3×(2+1)÷(5-12),里面有哪几种运算,应该按什么运算顺序来计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计算:(1)(2-13)×(-6)-(1-12)÷(1+13); (2)(-316-113+114)×(-12). 解析:(1)先计算括号内的,再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2)可考虑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1)(2-13)×(-6)-(1-12)÷(1+13)=53×(-6)-12÷43=(-10)-12×34=-10-38=-1038; (2)(-316-113+114)×(-12)=(-3-16-1-13+1+14)×(-12)=(-3-14)×(-12)=-3×(-12)-14×(-12)=3×12+14×12=36+3=39. 方法总结: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若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就先简化运算,在简化运算后,再利用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运算.探究点二: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用计算器计算:-25÷5-15×(-23).解析:不同品牌的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具体参见计算器的使用说明.解:按键顺序为(-)25÷5-15×(-)2÷3=就可得结果为5.探究点三: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已知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某人乘热气球旅行,在地面时测得温度是8℃,当热气球升空后,测得高空温度是-1℃,热气球的高度为________m.解析:此类问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时要正确理解题意,列出式子求解,由题意可得[8-(-1)]×(1000÷6)=1500(m),故填1500.方法总结:本题的考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山脚测得温度是5℃.已知该地区高度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8℃,这个山峰的高度为多少? (山脚海拔0米)板书设计1.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进行.2.利用运算律简化运算3.运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4.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这节课主要讲授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学生早已熟练掌握,让学生学会分析题目中所包含的运算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计算器的板面结构和使用方法,会用计算器做有理数加减乘除和它们的混合运算,以及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实践操作的过程,培养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2、教材分析计算器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给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计算问题带来了方便,同时为探索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带来了便利。
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机打下基础。
3、中招考点本节的考点主要是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主要考查对计算器按键的理解或一个算是的案件顺序,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但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很少出现单独考查使用计算器的题目4、学情分析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和使用了计算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自主地进行探索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并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获得学习数学的快乐。
二、学习目标1.了解计算器的板面结构和使用方法2.会用计算器做有理数加减乘除和它们的混合运算3.利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三、评价任务1.小组内讨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以及用计算器做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
2.教师提问学生,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四、教学过程当堂训练:6.计算(本题可用计算器计算)7.用计算器计算半径为2.7厘米的球的体积。
(球期末检测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过度包装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据测算,如果全国每年减少十分之一的包装纸用量,那么能减少3 120 0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把数据3 120 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C )A.312×104B.0.312×107C.3.12×106D.3.12×1072.多项式x2+3x-2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这是一个二次三项式B.二次项系数是1C.一次项系数是3 D.常数项是23.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4,则点A表示的数为( C )A.4 B.-4 C.4或-4 D.2或-24.若多项式m2-2m的值为2,则多项式2m2-4m-1的值为( C )A.1 B.2 C.3 D.45.如图,已知直线a∥b,∠1=45°,∠2=65°,则∠3等于( A )A.110°B.100°C.130°D.120°,第5题图) ,第7题图) 6.-3的绝对值是( C )A.-3 B.±3 C.+3 D.以上都不对7.由n个相同的小正方体堆成的几何体,其视图如图所示,则n的最小值是( C ) A.10 B.11 C.12 D.138.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3 cm,BC=2 cm,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C )A.1 cm B.5 cm C.1 cm或5 cm D.无法确定9.如图,AB∥CD,AD⊥BD,∠1=55°,则∠2的大小是( C )A.25°B.30°C.35°D.40°,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15,则第1次输出的结果为18,第2次输出的结果为9……第2017次输出的结果为( A )A.3 B.4 C.6 D.9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x-2 017的相反数是__2_017-x__.12.计算:-12 016+16÷(-2)3×|-3|=__-7__.13.一个角的补角的度数是79°59′,则这个角的度数是__100°01′__.14.把多项式x2-1+4x3-2x按x的降幂排列为__4x3+x2-2x-1__.15.已知∠α<60°,∠AOB =3∠α,如果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那么∠α=__23__∠AOC. 16.如图,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 ,若∠E =∠1,则∠2=∠3吗? 下面是推理过程,请将推理过程补充完整.∵AD ⊥BC 于点D ,EG ⊥BC 于点G(已知), ∴∠ADC =∠EGC =90°.∴AD ∥EG(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E =∠1(已知), ∴∠E =∠2(等量代换). ∵AD ∥EG ,∴__∠E __=∠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3(等量代换).17.如图,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0,则x -2y =__6__.,第17题图) ,第18题图)18.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后,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上,ED ′与BC 交于G 点,若∠EFG =56°,则∠AEG =__68°__.三、解答题(共66分) 19.(6分)计算:(1)(-3)×(+4)-48÷|-6|; 解:(1)原式=-12-48÷6 =-12-8 =-20.(2)-32÷3+(12-23)×12-(-1)2 012.解:原式=-9÷3+(-16)×12-1=-3-2-1 =-6.20.(6分)化简求值:(7x 2-6xy +1)-2(3x 2-4xy)-5,其中x =-1,y =-12.解:原式=7x 2-6xy +1-6x 2+8xy -5=x 2+2xy -4. 把x =-1,y =-12代入,得原式=(-1)2+2×(-1)×(-12)-4=-2.21.(8分)如图所示,线段AC =6 cm ,线段BC =15 cm ,点M 是AC 的中点,在CB 上取一点N ,使得CN ∶NB =1∶2,求MN 的长.解:∵M 是AC 的中点,∴MC =AM =12AC =12×6=3(cm ).又∵CN ∶NB =1∶2,∴CN =13BC =13×15=5(cm ).∴MN =MC +NC =3+5=8(cm ).22.(8分)如图,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且EG 平分∠BEF ,∠1=72°,求∠2的度数.解:∵AB ∥CD ,∴∠1+∠BEF =180°.∵∠1=72°,∴∠BEF =180°-72°=108°.∵EG 平分∠BEF ,∴∠BEG =12∠BEF =12×108°=54°.又∵AB ∥CD ,∴∠2=∠BEG =54°.23.(8分)如图,两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已知OE 平分∠BOD ,且∠AOC ∶∠AOD =3∶7.(1)求∠DOE 的度数;(2)若OF ⊥OE ,求∠COF 的度数.解:(1)∵两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C ∶∠AOD =3∶7, ∴∠AOC =180°×错误!=54°.∴∠BOD =54°.又∵OE平分∠BOD,∴∠DOE=54°÷2=27°.(2)∵OF⊥OE,∠DOE=27°,∴∠DOF=63°.∴∠COF=180°-63°=117°.24.(8分)有这样一道数学题:计算(3x+2y+1)-2(x+y)-(x-2)的值,其中x=1,y=-1.小磊同学把“x=1,y=-1”错抄成了“x=-1,y=1”,但他的计算结果却是正确的,能不能认为这个多项式的值与x、y的值无关?请说明理由.解:(3x+2y+1)-2(x+y)-(x-2)=3x+2y+1-2x-2y-x+2=3x-3x+2y-2y+3=3.∵化简后的结果中不含x、y,∴原式的值与x、y的值无关.25.(10分)如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7 cm和3 cm,分别绕着它的长和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1)如图①,绕着它的宽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几何体?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π取3.14)(2)如图②,绕着它的长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几何体?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多少?(π取3.14)解:(1)得到的是底面半径是7 cm,高是3 cm的圆柱,V=3.14×72×3=461.58(cm3),即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461.58 cm3.(2)得到的是底面半径是3 cm,高是7 cm的圆柱,V=3.14×32×7=197.82(cm3),即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是197.82 cm3.26.(12分)如图①,AB∥CD,猜想∠BPD与∠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1)填空.解:猜想∠BPD+∠B+∠D=360°.理由:过点P作EF∥AB,∴∠B+∠BP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CD,EF∥AB,∴__CD__∥__EF__(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EPD+__∠CDP__=180°.∴∠B+∠BPE+∠EPD+∠D=360°.∴∠B+∠BPD+∠D=360°.(2)依照上面的解题方法,观察图②,已知AB∥CD,猜想图中的∠BPD与∠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观察图③和④,已知AB∥CD,直接写出图中的∠BPD与∠B、∠D的关系,不需要说明理由.解:(2)∠BPD=∠B+∠D,理由如下:如图,过点P作PE∥AB,∴∠B=∠BPE.∵AB∥CD,EP∥AB,∴CD∥EP.∴∠EPD=∠D,∴∠BPD=∠B+∠D.(3)图③中的关系为:∠BPD+∠B=∠D,图④中的关系为:∠BPD=∠第2课时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平行线【知识与技能】1。
典型例题:用计算器进行运算例1 用计算器计算:(0.7-2.3-4.8)+(-0.4)分析 我们应按题的要求输入这个算式,再按执行键就可以计算出结果。
解 用计算器按键的顺序是:,显示16,所以(0.7-2.3-4.8)÷(-0.4)=16。
说明:现在很多计算器可以显示输入的数据,所以在输入完数据之后我们应该注意检查一遍是否有误,当确信输入无误时,我们再按执行键算出结果来。
例2 用计算器计算:)]2()532.01()5[()3(23-÷⨯-+--- 分析 按算式从左到右的顺序把算式所要求的数据输入计算器内,这时的53可以按分数的形式输入,也可以看成是3÷5按除法形式输入。
解 用计算器按键的顺序是:显示:-51.56所以:)]2()532.01()5[()3(23-÷⨯-+---=-51.56说明: 有时为了使输入比较简单,有时比较容易口算的也可以直接输入一部分的结果,从而减少输入量。
如上题我们可以如下输入:例3 用计算器计算:为了了解初三(一)班学生的营养状况,随机抽取了8位学生的血样进行血色素检测,测得结果如下:(单位:克)13.8 12.5 10.6 11 14.7 12.4 136. 12.2,求这八个数的平均数.分析只需求出八个数的和再除以8,按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解算式为(13.8+12.5+10.6+11+14.7+12.4+13.6+12.2)÷8 按键顺序为显示结果为12.6答:这八名学生血色素的平均数为12.6克.说明充分发挥计算器的优点,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a )3=﹣6a 3B .﹣3a 2•4a 3=﹣12a 5C .﹣3a (2﹣a )=6a ﹣3a 2D .2a 3﹣a 2=2a【答案】B【解析】先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即可。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了解计算器的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超市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学生:因为是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学生:在菜场买菜时;在书店买书结账时用到了计算器;工人在拿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计算器教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学生(边指边说):我的计算器是经过国家质量验证过的.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教师: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键和关机按键.2.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教师: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是如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呢?现在请把计算器准备好,我们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1)课件出示:75+47=24×7.6=62.8-0.95=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按键顺序.学生1:75+47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75,再按“+”,再按47,最后按“=”,显示器上就出现了结果,是122.学生2:24×7.6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24,再按“×”再按7.6,再按一下“=”结果就出来了,是182.4.学生3:62.8-0.95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62.8,再按“-”,再按0.95,再按“=”结果是61.85.学生4:62.8-0.95我的操作和他不一样,在按0.95时,我是先按小数点,再按9按5的.教师:是吗?我们按照这种方法一起操作,看看能得到0.95吗?教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要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现在我们要来比一比谁算得最快.(2)课件出示:41.9×(-0.6)= 23×65= 1.22= 124=学生操作完后并汇报答案.教师:通过用计算器计算上面这些题,你有什么体会?学生:我觉得用计算器计算又对又快.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师:计算器还有没有其他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索.(1)课件出示:1 122÷34=111 222÷334=学生操作完后汇报答案.(2)课件出示:111 111 222 222÷333 334=111 111 111 222 222 222÷333 333 334=学生独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你遇到什么问题?学生:发现计算器已经不能把这些数显示出来了.教师:那该怎么办呢?有什么规律呢?(小组合作)学生1:商中3的个数和被除数中1的个数相同.学生2:商中3的个数和被除数中2的个数相同.学生3:商中3的个数和除数的位数相同.学生4:商中3的个数比除数中3的个数多一个.教师:通过这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计算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规律.(3)课件出示:3+7= 28 042+13 208=2×5= 172×56=25×4= 25 144÷449=198+2=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答案.教师:通过这些题的计算,你有什么感想?学生: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教师:因此,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三、案例分析例(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四、练习巩固1.教材第69~70“随堂练习”页第1,2题.2.随着世界油价的上涨,新日电动车厂也迎来了销售旺季,利润大幅度增加,6月份的利润额为400万元,7月份提高了20%,8月份比7月份又提高了20%,9月份比8月份多47万,求9月份的利润额是多少元?五、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六、课外作业教材第71页习题2.17第1~3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导入新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察、讨论并介绍自己手中的计算器,然后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计算器的共同按键);再结合具体计算题,观察计算器在计算中每步的结果,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下学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专项练习(能力提高)1.已知方程组3133x y k x y +=+⎧⎨+=⎩的解x 、y,且2<k<4,则x-y 的取值范围是( ) A.0<x-y<12B.0<x-y<1C.-3<x-y<-1D.-1<x-y<1 (2002,广州)当a 取什么数值时,关于未知数x 的方程a 2x +4x-1=0只有正实数根?2.若m 、n 为有理数,解关于x 的不等式(-m 2-1)x >n .3..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134,123p y x p y x 的解满足x >y ,求p 的取值范围.4.已知方程组⎩⎨⎧-=++=+②①m y x m y x 12,312的解满足x +y <0,求m 的取值范围. 5.适当选择a 的取值范围,使1.7<x <a 的整数解:(1) x 只有一个整数解;(2)x 一个整数解也没有.6.当310)3(2k k -<-时,求关于x 的不等式k x x k ->-4)5(的解集. 7.已知A =2x 2+3x +2,B =2x 2-4x -5,试比较A 与B 的大小.8.(类型相同)当k 取何值时,方程组⎩⎨⎧-=+=-52,53y x k y x 的解x ,y 都是负数.9(类型相同)已知⎩⎨⎧+=+=+122,42k y x k y x 中的x ,y 满足0<y -x <1,求k 的取值范围.10.已知a 是自然数,关于x 的不等式组⎩⎨⎧>-≥-02,43x a x 的解集是x >2,求a 的值. 11.关于x 的不等式组⎩⎨⎧->-≥-123,0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求a 的取值范围.12.(类型相同)k 取哪些整数时,关于x 的方程5x +4=16k -x 的根大于2且小于10? 13.(类型相同)已知关于x ,y 的方程组⎩⎨⎧-=-+=+34,72m y x m y x 的解为正数,求m 的取值范围.14.若关于x 的不等式组⎪⎪⎩⎪⎪⎨⎧+<+->+a x x x x 322,3215只有4个整数解,求a 的取值范围. 五、解答题1.在一次爆破中,用1米的导火索来引爆炸药,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5cm/s, 引爆员点着导火索后,至少以每秒多少米的速度才能跑到600m或600m以外的安全区域?2.(2004.南宁)某饮料厂为了开发新产品,用A、B两种果汁原料各19kg、2kg,试制甲、乙两种新型饮料共50kg,下表是试验的相关数据:(1)假设甲种饮料需配制xkg,请你写出满足题意的不等式组,并求出其解集.(2)设甲种饮料每千克成本为4元,乙种饮料每千克成本为3元, 这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为y元,请写出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根据(1)的运算结果, 确定当甲种饮料配制多少千克时,甲、乙两种饮料的成本总额最少?3.爆破施工时,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人跑开的速度是5m/s,为了使点火的战士在施工时能跑到100m以外的安全地区,导火索至少需要多长?4.一个工程队规定要在6天内完成300土方的工程,第一天完成了60土方,现在要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两天完成,则以后平均每天至少要比原计划多完成多少方土?5.已知李红比王丽大3岁,又知李红和王丽年龄之和大于30且小于33,求李红的年龄。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计算器,会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体会计算器的快捷、方便,感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情感态度】结合本课教学特点,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难点】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的按键顺序.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计算器能使计算简便、快捷、怎样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呢?【教学说明】学生对计算器非常熟悉,也用计算器进行过简便运算.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究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计算器的面板构造与按键功能.问题1【教学说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68页文字与同伴进行交流,初步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识别:〔1〔2〔3符号键,用于输入数字的相反数;〔4功能;〔5 :运算键,分别执行加、减、乘、除运算;〔6.问题2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说明】 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器各键功能和按键顺序.【归纳结论】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混合的使用步骤:〔1〕按开启键〔2〕按照算式的书写顺序输入数据;〔3〕按 结果.问题3在问题2中, 算式〔2〕中计算器显示结果为1156.此时,键,那么结果切换为小数格式19.16666667,这一结果是准确值吗?【教学说明】 学生比较两个结果,很容易得出一个是准确值、一个是近似值.问题4用四舍五入法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1〕96.318〔精确到百分位〕〔2〕0.86789〔精确到千分位〕〔3〕2.1886〔精确到0.001〕〔4〕3.1965〔精确到0.01〕【教学说明】 学生通过操作,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归纳结论】取一个精确到某一位的近似数时.应将挨着这一位后面的第一个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再后面的数字不用考虑.问题5测量一种圆柱形饮料罐的底面半径和高,精确到0.1cm.用计算器计算出这个饮料罐的容积〔π取3.14〕,结果精确到1cm 3,并将你的结果与商标上的数据进行比较.【教学说明】学生通过操作,体会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归纳结论】在许多情况下,很难取得准确数,或者不必使用准确数,这时往往使用近似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随堂练习〞第1,2题.3.用四舍五入法求以下各数的近似数.(1)4.3091(精确到0.01)(2)0.0297(精确到0.001)(3)2.5673〔精确到十分位〕(4)3.9541〔精确到百分位〕【教学说明】学生自主完成,检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利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完成上述题目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的课堂作业局部.【答案】1.〔1〕-5.32〔2〕3712932.最后结果为仅由选择的数字组成的一个9位数的整数.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师生共同回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和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等知识点.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还有哪些疑问?【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知识点,让学生大胆发言,积极与同伴进行交流,进行知识的提炼和归纳.【板书设计】1.布置作业:从教材“〞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相应作业.本节课学生通过了解计算器各键功能,到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习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圆周角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圆周角的性质;(2)准确地运用圆周角性质进行简单的证明计算。
12 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了解计算器的按键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2.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重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实际问题的复杂运算.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吧?超市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那更是人山人海.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营业员会算得那么快呢?学生:因为是用计算器计算的.教师:你知道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计算器吗?学生:在菜场买菜时;在书店买书结账时用到了计算器;工人在拿工资时也用到过计算器……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进行运算”.(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认识计算器教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的推销员,你打算怎样向大家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后再全班交流)学生(边指边说):我的计算器是经过国家质量验证过的.这是显示器,下面是键盘,有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和功能键,它们是用三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的……教师: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像开机按键和关机按键.2.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运算教师:大家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是如何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呢?现在请把计算器准备好,我们用计算器来算一些题目.(1)课件出示:75+47=24×7。
6=62.8-0.95=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汇报按键顺序.学生1:75+47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75,再按“+",再按47,最后按“=”,显示器上就出现了结果,是122。
学生2:24×7.6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24,再按“×”再按7。
6,再按一下“=”结果就出来了,是182。
4。
学生3:62.8-0。
95我是这样操作的,先按62.8,再按“-",再按0.95,再按“=”结果是61.85.学生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