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4)社会在回报上对这些特殊才能的人予 以倾斜,所有的社会成员都会因此而获益。
(5)这些职位报酬的不同,就是社会分层 所谓的地位差距;
(6)因此,表现在稀少物品享有和地位声 望上的社会分层差异,对社会具有正功能, 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2、冲突论的社会分层理论 资源的稀缺性才是社会不平等产生的最深
第四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三、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 自然因素 ;人口因素;社会原因; (1)社会结构的性质 (2)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3)教育的普及与发展 (4)家庭背景 (5)社会网络资源
第五节 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案例分析
一、印度的种姓制度 最高层的等级是婆罗门,即牧师和学者; 其次是刹帝利,即贵族和武士; 第三等级是吠舍,即商人和技术高的工匠; 最后是首陀罗,即普通劳动者
构建“橄榄型”的社会结构
新中间阶层的标准: 1、具有较高学历,受过专业化训练; 2、主要从事脑力劳动工作; 3、以工资薪金谋生; 4、对社会公共事务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5、强调自我成就、自我实现,对社会意识形态有
相当的影响力; 6、拥有生活必需的体面财富、闲暇时间。
对于社会中间层的分析
判断一种社会地位是不是身份地位有两个 标准:
第一,身份与先赋因素相联系,具有世袭 性。(家庭出身)
第二,身份通常是一种赋予了特殊权利的 等级类别,并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和维 护。(比如工人和农民)
第三节 我国的社会分层状况
身份制是一种刚性社会分割制度,其最大弊 端是排斥公平竞争,束缚和压抑人的积极性。
第一节 社会分层概述
(四)当代社会分层理论 1、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 (1)任何社会中都有一些职位比另一些职位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