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第二章 藏象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229
中医基础理论——第二单元藏象细目一藏象学说的概念和特点要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是指藏于躯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是指内部脏腑组织器官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藏象,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和病理现象。
要点二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1.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2.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要点三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功能特点细目二心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指运行在脉中的血液,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循环于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
2.心藏神:即心主神志,或称心主神明。
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是心所主之神志,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
心被称作“五脏六腑之大主”。
要点二生理特性1.心主通明。
心属火,华彩见于面,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2.心为阳脏而主阳气。
3.心应夏为阳中之太阳。
要点三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1.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2.心开窍于舌。
舌为心之外候,又称舌为“心之苗”3.心在志为喜4.心在液为汗,“汗为心之液”5.心与夏气相通应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有保护心脏的作用,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故心包属于脏。
在温病学说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心神功能失常的病机,归之于“热入心包”或“痰热蒙蔽心包”等。
细目三肺要点一主要生理功能1.肺主气、司呼吸肺主气,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
(1)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2)对全身气机的调节。
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
2.肺主行水,通调水道一宣发:1.将津液布散至全身以濡润之;2.主司腠理的开合,调节汗液的排泄。
二肃降:1.将体内的津液不断地向下输送,至其他脏腑以濡养之;2.将脏腑代谢所产生的浊液,下输至肾,生成尿液而排出体外。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3.肺朝百脉,主治节(1)肺朝百脉:是指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即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经脉而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再输布到全身。
十三五中医基础理论-藏象1. 藏象概述藏象是中医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它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外部形态、言语、脉搏、舌象等进行疾病诊断和辨证施治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各个部位的形态、色泽、机能变化等都可以反映出人体的内在病理变化,从而为中医师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2. 藏象的包括内容藏象主要包括外观形态、言语、脉搏、舌像四个方面。
2.1 外观形态外观形态指的是通过观察人体的面色、体型、肤色、脸色等来判断人体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面色、体型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功能的变化,肤色的变化则与气血运行状况有关,脸色的变化则与情志、学业、饮食等有关。
2.2 言语言语是指通过观察患者的语言表达、声音、语气等来判断人体的健康问题。
中医相信语言中的声音、语气、方式等都能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例如,声音低沉、语气呆板可能与气虚有关,声音短促、语气焦虑可能与气滞有关。
2.3 脉搏脉搏是中医中常用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中医师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状况、气血运行状态以及病变程度。
中医根据脉搏的细部特征,如脉速、脉象、脉力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
2.4 舌像舌像是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形等来判断人体的健康问题。
中医认为,舌苔的变化与脏腑功能有关,舌质的变化与气血状况有关,舌形的变化与体质有关。
通过观察舌像,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并指导治疗。
3. 藏象的临床应用藏象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医师在诊断疾病时,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外观形态、言语、脉搏、舌像等,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进而进行辨证施治。
同时,藏象的应用也为中医师提供了更全面、准确、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4. 结语藏象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是中医独特的诊疗模式之一。
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外观形态、言语、脉搏、舌像等,中医师可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因,并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
藏象的临床应用,为中医在诊断和治疗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提高诊疗准确性和个体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