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
- 格式:pdf
- 大小:426.21 KB
- 文档页数:1
今日学习藏象学说概念、形成条件、特点以及生理特点。
首先,我们学习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气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事物和现象。
藏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内脏包括:1、五脏:心、肝、脾、肺、肾 2、六腑:胆、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3、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奇恒的意思是“异常”,奇恒之腑是象脏又象腑的意思)。
其次我们看看藏象学说的形成的条件:1、古代的解剖学认识:我们要记住,中国古代是有解剖的,也要记住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唯一没有中断的就是中国。
我们古人在古代解剖学的基础上认识了一部分人体。
2、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这个内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司外揣内”,意思就是根据外治现象,推测体内处于什么状态。
3、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这句话是说几千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反证之后通过”去伪存真“的方法让我们的中医学大部分理论都是有理有据、正确的。
4、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意思是古代哲学思想让我们的中医学理论化、系统化。
再来我们学习藏象学说的特点:1、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包括①五脏与六腑有关:即一脏带一腑,五脏配五腑,脏与腑的关系还是以脏为主;②五脏与形体官窍有关:形体包括:五体:皮、肉、筋、骨、脉,官窍包括:眼、耳、口、鼻舌,五体、五官均分属五脏,哪个体、哪个官窍出问题就能对于到相关的脏腑上。
③五脏与精神情志有关:④五脏与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性最后我们了解一下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特点:第一、首先是脏的特点:1、脏的功能特点:化生和贮藏精气;2、脏的形态特点:多为实体性器官;3、脏的阴阳:阴;4、脏的表里:里。
第二、再次我们看看腑的特点:1、功能特点:受盛与传化水谷;2、腑的形态特点:多为空腔器官;3、腑的阴阳:阳;4、腑的表里:表这些功能均出自《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中医基础理论核心--藏象学说(最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考试题目及答案)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被称为“相傅之官”的脏是(E)A.心B.肝C.脾D.胆E.肺2.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脏器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A)A.正确B.错误3.受盛传化水谷的功能与(C)相对应A.大脑B.四肢C.六腑D.五脏4.脾的位置:脾位于中焦,在左膈之下。
(A)A.正确B.错误5.两脏同病多表现为气血两虚的是(E)A.心肺两虚B.心肝两虚C.肺肾两虚D.肝肾两虚E.心脾两虚6.脾统血的主要机制是(C)A.控制血液的流速B.控制血液的流量C.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D.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E.调节血量7.《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功能概括为(C)A.上焦如渎B.上焦如沤C.上焦如雾D.上焦如雨E.上焦如气8.化生和贮藏精气用于概括(B)的生理功能A.六腑B.五脏C.奇恒之腑D.脑E.髓9.“阴中之阴”,五行属水,与冬气相通应,与此描述对应的是(D)A.心B.肝C.脾D.肾10.具有“泌别清浊”生理功能的是(A)A.小肠B.大肠C.脾D.胃E.肺11.以下属于大肠实热的症状是(C)A.下痢B.里急后重C.便秘12.主决断的脏腑是(D)A.心B.肝C.脾D.胆E.胃13.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府的是(B)A.骨B.胆C.脑D.脉E.三焦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中医学中,把脾胃合称为(BCE)A.罢极之本B.仓廪之官C.后天之本D.受盛之官E.气血生化之源2.肺的宣发作用可体现于(ABC)A.呼出浊气B.向上向外布散精微C.宣发卫气D.清理呼吸道异物E.使血液会聚于肺3.膀胱湿热,上犯于肾症状有(ABCD)A.尿急B.尿痛C.尿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