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第3节顶棚
- 格式:ppt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14
饮食建筑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饮食建筑设计的质量,使饮食建筑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新建、改建或扩建的以下三类饮食建筑设计(包括单建和联建):一、营业性餐馆(简称餐馆);二、营业性冷、热饮食店(简称饮食店);三、非营业性的食堂(简称食堂)。
第1.0.3条餐馆建筑分为三级。
一、一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高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宽畅、环境舒适,设施、设备完善;二、二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中级餐馆,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设施、设备比较完善;三、三级餐馆,以零餐为主的一般餐馆。
第1.0.4条饮食店建筑分为二级。
一、一级饮食店,为有宽畅、舒适环境的高级饮食店,设施、设备标准较高;二、二级饮食店,为一般饮食店。
第1.0.5条食堂建筑分为二级。
一、一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二、二级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满足基本要求。
第1.0.6条饮食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以及国家或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2.0.1条饮食建筑的修建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与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要求,选择群众使用方便,通风良好,并具有给水排水条件和电源供应的地段。
第2.0.2条饮食建筑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并须符合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规定。
第2.0.3条饮食建筑的基地出入口应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妥善处理易燃、易爆物品及废弃物等的运存路线与堆场。
第2.0.4条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防止厨房(或饮食制作间)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等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第2.0.5条一、二级餐馆与一级饮食店建筑宜有适当的停车空间。
第三章建筑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3.1.1条餐馆、饮食店、食堂由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或饮食制作间和辅助部分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9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低压配电设计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障人身安全、配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节约电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装维护方便,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扩建工程的交流、工频500V以下的低压配电设计。
第1.0.3条低压配电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合理地选用铜铝材质的导体。
第1.0.4条低压配电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电器的选择第2.1.1条低压配电设计所选用的电器,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电器的额定电压应与所在回路标称电压相适应:二、电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在回路的计算电流,三、电器的额定频率应与所在回路的频率相适应,四、电器应适应所在场所的环境条件;五、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动稳定与热稳定的要求。
用于断开短路电流的电器,应满足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
第2.1.2条验算电器在短路条件下的通断能力,应采用安装处预期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有效值,当短路点附近所接电动机额定电流之和超过短路电流的1%时,应计入电动机反馈电流的影响。
第2.1.3条当维护、测试和检修设备需断开电源时,应设置隔离电器。
第2.1.4条隔离电器应使所在回路与带电部分隔离,当隔离电器误操作会造成严重事故时,应采取防止误操作的措施。
第2.1.5条隔离电器宜采用同时断开电源所有极的开关或彼此靠近的单极开关。
第2.1.6条隔离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单极或多极隔离开关、隔离插头;二、插头与插座,三、连接片;四、不需要拆除导线的特殊端子;五、熔断器。
第2.1.7条半导体电器严禁作隔离电器。
第2.1.8条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可采用下列电器:一、负荷开关及断路器,二、继电器、接触器,三、半导体电器,四、10A及以下的插头与插座。
第二节导体的选择第2.2.1条导体的类型应按敷设方式及环境条件选择。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 (3)第1节编制说明 (3)第2节工程概况 (3)第3节工程内容 (3)第4节施工环境与现场条件 (3)第5节工期要求 (4)第二章施工组织部署 (4)第1节组织部署 (4)第2节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4)第3节施工进度计划及管理 (5)第4节施工流水段的划分 (5)第5节计划工期的管理 (5)第6节生产设施的安排(装修部分) (6)第7节劳动力安排(装修部分) (7)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7)第1节施工进度计划 (7)第2节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7)第四章施工准备 (7)第1节技术准备 (7)第2节施工条件准备 (8)第3节施工用水用电 (8)第五章主要分部项工程施工方法 (8)第1节大理石(花岗石)地面 (8)第2节磁砖地面 (10)第3节木地板地面 (11)第4节地面地毯铺设 (12)第5节大理石墙面 (13)第6节磁砖墙面 (15)1第7节木墙裙饰面 (16)第8节木材表面油漆涂饰 (17)第9节混凝土及抹灰表面刷乳胶漆 (19)第10节裱糊壁纸 (20)第11节墙面软包 (22)第12节轻钢骨架石膏顶棚 (23)第13节轻钢龙骨铝板顶棚 (24)第14节轻钢龙骨石膏罩面板隔墙 (24)第15节玻璃隔墙安装 (27)第16节窗台板安装 (27)第17节壁柜、吊柜及固定家具安装 (28)第18节木门窗制作安装 (30)第19节木制窗帘盒、金属窗帘杆安装 (33)第20节卫生洁具安装 (34)第21节开关、插座面板、灯具安装 (36)第22节聚氨酯防水 (38)第六章施工技术组织措施 (39)第1节工期保证措施 (39)第2节质量保证措施 (39)第3节降低工程成本措施 (40)第4节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40)第5节环境保护措施 (40)第6节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41)第七章附表一项目管理班子配备情况表 (41)第八章附表二劳动力来源及组成 (42)2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第一节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为福州世茂外滩花园第一期会所室内精装饰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规范和指导该项工程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过程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文件,为使该项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能按科学规律组织规范施工,有计划地开展各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及时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保证各种资源和劳动力的及时供应;协调与各工种之间的时间安排,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按期保质完成施工任务,特制定本组织设计。
第四章顶棚装饰构造顶棚是位于楼盖和屋盖下的装饰构造,又称天棚、天花板。
顶棚的设计与选择要考虑到建筑功能、建筑声学、建筑热工、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维护检修、防火安全等综合因素。
第一节概述一、顶棚的作用1、改善室内环境,满足使用功能室内的照明、通风、保温、隔热、吸声或反射声、音响、防火等要求。
2、装饰室内空间从空间、光影、材质等方面,渲染环境,烘托气氛。
不同功能的房间对顶棚装饰的要求不相同。
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取得不同的空间感觉。
有的可以延伸和扩大空间感,对视觉起导向作用;有的可使人感到亲切、温暖、舒适,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
建筑物的大厅、门厅是重点装饰部位,在顶棚的造型、材质、灯具上都要与室内的装饰风格和效果协调。
二、顶棚装修的分类1、按顶棚外观分:有平滑式顶棚、井格式顶棚、悬浮式顶棚、分层式顶棚等。
平滑式顶棚的特点:顶棚呈平直或弯曲状。
常用于面积较小、层高较低、有较高清洁要求和光线反射的房间。
井格式顶棚的特点:根据楼板结构的主次梁将顶棚划分成格子。
构造简单、外观简洁,可做成藻井式顶棚,装饰宴会厅、休息厅等。
悬浮式顶棚的特点:把各种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材料悬挂在结构层下或平滑式顶棚下,形成格栅式、井格状、自由状或有韵律感、节奏感的顶棚。
可以通过反射和透射灯光产生特殊的效果。
分层式顶棚的特点:将顶棚做成高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的形状,可达到空间划分的效果。
2、按施工方法分:抹灰刷浆类顶棚、裱糊类顶棚、贴面类顶棚、装配式板材顶棚等。
3、按顶棚表面与结构层的关系分:直接式顶棚、悬吊式顶棚。
4、按顶棚的基本构造分:无筋类顶棚、有筋类顶棚。
5、按结构构造层的显露状况分:开敞式顶棚、隐蔽式顶棚等。
6、按面层与格栅的关系分:活动装配式顶棚、固定式顶棚等。
7、按顶棚表面材料分:木质顶棚、石膏板顶棚、各种金属板顶棚、玻璃镜面顶棚等。
8、按顶棚受力不同分:上人顶棚、不上人顶棚。
还有结构顶棚、软体顶棚、发光顶棚等。
第二节直接式顶棚的基本构造直接在结构层底面进行喷浆、抹灰、粘贴壁纸、粘贴面砖、粘贴或钉接石膏板条与其它板材等饰面材料。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1章编制说明 (11)第1章第1节编制说明 (11)第1章第2节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11)第2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特点 (12)第2章第1节工程概述 (12)第2章第2节地质情况 (13)第2章第3节结构概况 (14)第2章第4节建筑概况 (14)第2章第5节现场条件 (14)第2章第6节施工特点分析 (15)第3章总体目标 (16)第3章第1节指导思想 (16)第3章第2节工程质量 (16)第3章第3节工期目标 (16)第3章第4节现场目标 (16)第4章本工程施工组织机构及职责 (17)第4章第1节公司管理机构 (17)第4章第2节项目部的组成 (17)第4章第3节现场管理机构设立及其职责 (18)第4章第4节项目控制目标的制定 (18)第5章施工进度计划 (20)第5章第1节施工总体安排 (20)第5章第2节施工进度计划 (20)第5章第3节专业分包单位进度控制 (21)第5章第4节新建标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6章各项资源计划. (22)第6章第1节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具体见附件:施工机械配置计划) (22)第6章第2节主要材料供应、使用计划 (22)第6章第3节技术装备物资计划(具体见表1:技术装备物资计划) (22)第6章第4节劳动力资源计划 (23)第6章第5节隐检验收、技术复核计划 (24)第7章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 (25)第7章第1节基坑工程信息化施工 (25)第7章第2节土钉墙支护 (25)第7章第3节预拌混凝土应用 (25)第7章第4节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 (25)第7章第5节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 (26)第7章第6节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26)第8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 (28)第8章第1节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设想 (28)8.1.1 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设想 (28)8.1.2 临时办公室及其它临时用房布置 (28)8.1.3 临时堆场 (28)第8章第2节施工各阶段平面布置设想 (29)8.2.1 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布置 (29)8.2.2 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平面布置 (29)8.2.3 装饰阶段施工平面布置 (29)第8章第3节现场施工用电总体布置 (30)8.3.1 施工用电总体布置 (30)8.3.2 用电负荷 (30)8.3.3 临时供电系统安全措施 (30)8.3.3.1总配电箱的位置选择符合下列要求:308.3.3.2埋设电缆线路:308.3.3.3接地保护318.3.3.4防雷保护318.3.3.5电箱和开关箱318.3.3.6熔断器和插座318.3.3.7移动式电动工具和手持式电动工具318.3.3.8电焊机328.3.3.9起重机328.3.3.10照明32第8章第4节施工临时用水布置 (32)8.4.1 施工用水布置 (32)8.4.2 临时给水系统说明 (33)第8章第5节现场施工排水方案 (33)8.5.1 平面排水布置 (33)8.5.2 结构排水布置 (33)第8章第6节施工消防工程布置 (33)第8章第7节文明施工方案 (33)8.7.1 场容场貌布置 (33)8.7.1.1现场布置338.7.1.2道路与场地348.7.1.3班组落手清348.7.1.4大堆材料348.7.1.5周转设备及构配件348.7.2 生活卫生 (34)8.7.3 创绿色环保工程布置 (34)第8章第8节施工现场平面管理 (35)8.8.1 平面管理原则 (35)8.8.2 平面管理体系 (35)8.8.3 平面管理计划的制定 (35)8.8.4 平面管理计划的实施 (35)第9章主要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37)第9章第1节施工测量方案 (37)9.1.1 概况 (37)9.1.2 测量内容及控制目标 (37)9.1.3 施工准备 (37)9.1.4 施工测量 (37)9.1.4.1轴线测量与控制379.1.4.2标高控制389.1.4.3沉降观测389.1.4.4测量精度保证措施38第9章第2节基础地下室工程施工 (38)9.2.1 基础地下室工程概况 (38)9.2.2 基坑土方开挖及土钉墙支护 (38)9.2.2.1土方开挖及土钉墙支护399.2.2.1.1挖土要求399.2.2.1.2基坑挖土的交通组织399.2.2.1.3挖土方法399.2.2.1.4基坑开挖流程409.2.2.1.5土钉墙支护施工流程409.2.2.1.6施工操作依据409.2.2.1.7基坑开挖注意事项409.2.2.1.8基坑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措施409.2.2.1.8.1基坑紧急措施:419.2.2.1.8.2支撑拆除419.2.2.1.8.3基坑排水419.2.2.1.8.4土方修整及基坑围护监测419.2.2.1.8.5安全文明施工技术措施429.2.2.1.8.5.1安全生产措施429.2.2.1.8.5.2文明施工措施439.2.2.1.8.5.3新建标题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通知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一九九八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1998]244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10-2001,自2002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3.1.1、3.1.5、3.2.3、3.2.9、3.3.4、3.3.5、4.1.12、5.1.11、6.1.12、8.2.4、9.1.8、9.1.13、9.1.14、12.5.6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10-8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73-91)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中第十章、第十一章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1年11月1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8]244号文《关于印发一九九九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3-91)和《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1-88)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来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在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的经验,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是决定装饰装修工程能否交付使用的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按施工工艺和装修部位划分为10个子分部工程,除地面子分部工程单独成册外,其他9个子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均由本地规范作出规定。
成都市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检验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加强对成都市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的管理,统一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定。
第1.0.2条本规定适用于成都市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
第 1.0.3条本办法主要是依据国家颁发的有关技术标准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编制的。
第1.0.4条家庭房屋的装饰装修必须保证房屋原有的整体性、抗震性、结构安全度和使用功能。
涉及建筑主体和承重墙的变动、房屋用途改变和荷载增加,必须经原设计单位认可并提出设计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第1.0.5条家庭房屋的装饰装修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或避免对相邻居民所造成的影响,不得损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 1.0.6条进行家庭装饰装修的房屋应是经有关质量监督机构核定并取得质量合格等级或房主已办理了房屋产权证书的工程。
第 1.0.7条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或合同要求选用,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应有产品合格证书。
第1.0.8条家庭装饰装修应采用合理的工序、减少浪费,有利于成品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饰面、吊顶和隔断工程,应待隔墙、门窗框、暗装管道、电线管和电器预埋件等完工后进行;(2)门窗及其玻璃工程宜在湿作业完工后进行;(3)涂料油漆工程以及吊顶隔断、罩面板的安装,应在各类楼地面的面层和明装电线施工前进行。
木质楼地板面层的最后一遍油漆,应待裱糊工程完工后进行;(4)裱糊工程,应待顶棚、墙面、门窗的涂料油漆工程完工后进行。
第1.0.9条室内装饰工程施工应在适当的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
第1.0.10条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必须作好成品保护,不得污染。
第1.0.11条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等要求,应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材料堆放应注意安全防火。
第1.0.12条家庭房屋装饰装修工程的施工和质量验评,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其他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国家教育委员会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87)城设字第466号(一九八七年九月三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使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能满足安全、卫生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及工矿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
乡村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可参照执行.第三条托儿所、幼儿国是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机构.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
一、幼儿园的规模(包括托、幼合建的)分为:大型:10个班至12个班。
中型:6个班至9个班.小型:5个班以下。
二、单独的托儿所的规模以不超过5个班为宜,三、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1、托儿所:乳儿班及托儿小、中班15~20人,托儿火班21~25人。
2、幼儿园: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l~35人。
第四条托儿所、幼儿园的建筑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执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第一节基地选择第五条四个班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应有独立的建筑基地,并应根据城镇及工矿区的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布点。
托儿所、幼儿园的规模在三个班以下时,也可设于居住建筑物的底层,但应有独立的出入口和相应的室外游戏场地及安全防护设施。
第六条托儿所、幼儿园的基地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
二、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
三、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或接近城市绿化地带。
四、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节总平面设计第七条托儿所、幼儿园应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及杂物院等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问。
第八条总用地面积应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平战结合的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中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防止和减少火灾对人防工程的危害,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人防工程发生火灾时的特点,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使用方便。
第1。
0。
3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供平时使用的下列用途的人防工程:一、商场、医院、旅馆、餐厅、展览厅、电影院、礼堂、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图书资料库、档案库等;二、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属于丙、丁、戊类的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等。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铁道、公路隧道及剧场等工程。
第1。
0。
4条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
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1。
0。
5条人防工程的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人防汽车库按现行的国家标准《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条人防工程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其位置、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和消防水源等。
第2.1.2条人防工程内不应设置高压锅炉房、氨冷冻站和甲、乙类的生产车间、物品库房。
第2。
1.3条人防工程内严禁采用液化石油气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作燃料。
第2。
1.4条人防工程内不宜设置哺乳室、幼儿园、托儿所及残疾人员工作的场所。
第2。
1。
5条人防工程平时使用层数不宜超过两层(丁、戊类生产车间和物品库房除外),且使用层的地面(或楼层)与室外地坪的高差不宜超过10m(米).第2.1.6条商场的营业厅、医院的病房、旅馆的客房以及会议室、展览厅、餐厅、旱冰场、体育场、舞厅、电子游艺场等宜设置在地下一层。
消防控制室应设置在地下一层直通地面的安全出入口处。
第2.1。
第二章顶棚装饰装修构造第一节顶棚装饰装修构造概述顶棚又称天花、天棚.一般是在建筑空间顶部,通过采用各种材料及形式组合,形成具有一定使用功能与装饰效果的建筑装饰构件。
由于建筑功能舒适要求的提高,室内管网随之复杂,为了安装检修方便,一般将管网设于顶棚之内,既起到美观作用,又可以改善室内光环境、热环境及声环境。
因此顶棚的构造设计与材料的选择顶棚的构造设计与材料的选择应从建筑功能、建筑照明、建筑声学、建筑热工、设备安装、管线敷设、维护检修、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一、顶棚装饰的设计原则顶棚是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除墙面、楼地面之外,用以围合建筑空间的另一大面。
其基本要求是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和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1、基本使用功能要求:顶棚装饰可以整洁、保护建筑顶界面的结构层,通过吊顶棚还可以遮掩管线设备,以保证建筑空间的卫生条件和使结构件延年耐久。
2、建筑物理要求:顶棚装饰可以改善顶棚界面的热工、声学、光学性能,这对于形成恰当的建筑室内物理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1)通过顶棚抹保温灰、做保温吊顶可以增大顶层的热阻;2)通过特定的顶棚形式及饰面材料可以吸收或反射声波,调整室内的声强、声分布和混响时间;3、安全性要求:由于顶棚位于室内空间上部,顶棚上要安装灯具、烟感器、喷淋等设施,顶棚内要安装空调、通风等设备,有时还要满足上人检修的要求,所以顶棚的安全、牢固、稳定十分重要。
4、与设备配合的要求:顶棚装饰设计,还要周密考虑顶棚的风口位置、消防喷水孔的位置、灯位的摆放、音响设备的设置,以及防火、监控设施的摆放、通风等诸多具体方面的关系。
5、建筑装饰效果要求:顶棚的形式、吊顶的高度色彩、质地设计,应与建筑室内空间的环境总体气氛相协调,形成特定的风格与效果。
作为设计师尤其关注的是设计的特殊性及施工的可行性。
只有把材料的使用、设计方法以及建筑中细部所具有重要性与复杂性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考虑,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第八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工艺标准第一章抹灰工程第1节一般抹灰施工工艺一墙面抹纸筋灰或混合砂浆1 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①水泥:宜采用不低于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并经检验合格。
②砂:平均粒径为0. 35~0.5mm的中砂,使用前应过筛。
③石灰膏或磨细生石灰粉。
④纸筋:充分打烂碾磨成糊状,洁净细腻,并经石灰浆浸泡处理。
胶粘剂或外加剂:当需要使用时应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标准要求,掺入量按产品说明书或由试验确定。
(2)作业条件①抹灰部位的主体结构已检查合格,门窗及需要预埋的管道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合格。
②凸出墙面的混凝土已凿平,对蜂窝、麻面、露筋、疏松部分等凿到密实处,用1:2.5水泥砂浆分层补平。
外露钢筋头和铅铁丝头等已清除。
③墙体表面的灰尘、污垢和油渍等应清理干净,并提前洒水湿润。
④施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或准备好高马凳,架子要离开墙面200~250mm。
2 操作工艺工艺流程(1)清理墙面灰尘、污垢、碱膜、砂浆块等,洒水湿润。
光滑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或将1:1的水泥砂浆分散均匀地喷射到墙面上(水泥砂浆掺入水泥量10%的108胶搅拌均匀后使用,待结硬后才进行底层抹灰作业)。
(2)贴饼冲筋:根据基层表面平整度、垂直度,确定灰饼的厚度。
操作时,先贴上部灰饼,依据上部灰饼吊垂直来确定下部灰饼,灰饼宜用1:3水泥砂浆做成50×50mm,水平间距宜为1.2~1.5m,灰饼之间用1:3水泥砂浆冲筋,宽度约为50mm。
(3)做护角:墙、柱的阳角应在墙、柱面用1:2水泥砂浆做护角,其高度自地面以上不低于2m,宽50mm,并用阴角抹子推出小圆角,在离阳角两边50mm以外位置,以45°斜角将多余砂浆切除、清净。
(4)抹窗台:先将窗口基层清理干净,用水浇透,然后用1:2:3的细石混凝土铺实,厚度不宜小于25mm。
次日再刷掺入粘结剂的水泥浆一道,紧跟着抹1:2.5水泥砂浆面层,抹完后压实、压光,浇水养护2~3d。
目录第1章工程概况第1节建筑概况第2节结构概况第3节施工条件与工程特点第2章施工总体部署第1节施工工程管理目标第2节施工组织第3节施工规划第3章施工工程管理组织机构建制第1节工程部管理组织机构为直线管理制第2节工程部班子主要成员及技术力量的配备第3节现场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第4节工程部的组成与要求第5节工程经理常驻现场的保证措施第4章施工准备与资源配备第1节技术准备第2节场内、外准备第3节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方案第4节主要试验检测计量器具使用方案第5节专业施工人员使用方案第5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第1节现场布置原那么与标化管理要求第2节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第3节施工现场临时用水第4节现场主要垂直施工机械布置第5节现场生产、生活设施第6节施工现场排水、消防通讯平面布置第6章工程测量第1节测量仪器与专业人员的配第2节轴线控制第3节高程控制第4节沉降观测第7章土建主要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第1节桩、承台根底工程第2节条形根底工程第3节主体模板工程第4节主体钢筋工程第5节主体混凝土工程第6节砌体工程第7节装修工程第8节屋面工程第9节外脚手架第8章安装工程主要施工方法第1节主要工作内容第2节管道局部第9章工程重点、难点部位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第1节工程重点、难点部位第2节工程重点、难点施工技术措施第10章工期方案与工期保证措施第1节工期方案安排第2节施工总进主度方案网络图与横道表第3节工期保证总体措施第4节实施工期方案过程控制措施第11章质量保证措施第1节质量保证体系第2节分部〔项〕工程质量实施方案第3节质量保证总体措施第4节分部〔项〕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第5节加强质量常见通病防治措施第6节成品质量保证措施第7节季节〔雨、夏、冬〕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第12章平安生产保证措施第1节平安保障措施第2节机电平安第3节消防系统第13章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第1节文明施工管理目标及保证体系第2节文明施工管理措施第3节场容场貌保证措施第4节楼层卫生保证措施第5节生活卫生保证措施第6节环境卫生保证措施第7节防噪声措施第14章工程施工协调配合第1节土建与水电安装的协调配合第2节与专业队伍的协调配合第3节与设计单位的协调配合第4节与监理工程师的协调配合第5节与业主的配合第6节与周边的协调配合第15章降低工程本钱节约资源与优化设计方案第1节技术方面第2节施工方面第3节平安方面第4节实行强制式机械管理第5节采用独特的物资供给与管理模式第6节利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提高工作效率第7节其它方面第16章工程技术资料管理与技术方案第1节工程技术复核方案第2节统计技术运用方案第3节四新技术应用方案第4节 QC质量攻关方案第5节工程资料管理第6节施工期间管理第7节本工程必须遵守如下主要标准、标准、辅助第8节竣工移交资料目录第17章善后效劳第1节工程保修第2节工程回访第1章 工程概况第1节 建筑概况蓝莓基地景观节点建设工程工程。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提高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保证室内有良好的声环境,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城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住宅、学校、医院及旅馆等四类建筑中主要用房的隔声减噪设计。
其中,住宅建筑的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集体宿舍,但集体宿舍的设计标准应较住宅降低一级。
学校建筑的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及大专院校的一般教学用房。
医院建筑的标准适用于城镇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与其它医院可采用综合医院相应房间的标准。
第1.0.3条隔声减噪设计标准等级,应按建筑物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分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共四个等级。
标准等级的含义如下: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特殊标准(根据特殊要求确定)较高标准一般标准最低限第1.0.4条本规范允许噪声级的基本参量,应采用A〔计权〕声级。
各类建筑的允许噪声级,应为昼间开窗条件下的标准值,且噪声特性为稳态噪声。
对不同的噪声特性(包括峰值因素、频率特性、持续时间和起伏等),应按本规范附录一的规定,对噪声测量值进行修正。
允许噪声级的测量,应在影响最严重的噪声源发声时进行,测量方法应符合附录二的要求。
注:对使用中不需开窗的建筑,例如有空调的宾馆客房,允许噪声级指关窗情况下的噪声值。
第1.0.5条民用建筑隔声减噪设计除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有关隔声标准的评价量,应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隔声评价标准》,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总平面防噪设计第2.0.1条在城市规划中,从功能区的划分、交通道路网的分布、绿化与隔离带的设置、有利地形和建筑物屏蔽的利用,均应符合防噪设计要求。
住宅、学校、医院、旅馆等建筑,应远离机场、铁路线、编组站、车站、港口、码头等建筑。
第2.0.2条新建小区应尽可能将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排列在小区外围临交通干线上,以形成周边式的声屏障。
交通干线不应贯穿小区。
注:对噪声不敏感的建筑物系指本身无防噪要求的建筑物,如商业建筑,以及虽有防噪要求,但外围护结构有较好的防噪能力的建筑物,如有空调设备的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