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单元测试 (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547.35 KB
- 文档页数:14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练习(Word版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如图乙,将自制的小型风叶安装在风车底座上,把线的一端固定在风车转轴上,另一端系上钩码;②在风车正前方1米处放置电风扇的风速调到1挡位,用秒表记录提升钩码到A点所需的时间;③将电风扇换到2、3挡位,重复以上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电风扇挡位越高,风速越大)表一:电风扇挡位钩码的质量/g提升钩码到A点的时间/s150152501335010请你回答:(1)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提升钩码到A点的_____来比较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
这种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通过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风速越大,风力发电机发电时的输出功率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研究风力发电机,他又从电厂查到一台1500kW的发电机组的相关数据:表二: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风速v/(m/s)5101520输出功率P/kW8072015001100表三:不同风速下风力发电机每秒获得的风能:(3)风能是清洁能源,也是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4)风速10m/s 时,这台发电机的发电效率为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风速越大,发电机的发电效率越高,他的观点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你认为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时间 转换法 越大 可再生 电磁感应现象 60% 错误 风速越大发电效率越低 【解析】 【分析】 【详解】(1)[1]因提升高度要相同,通过提升时间,可知提升速度的大小,则由W mgh P mgv t t=== 可知输出功率的大小,故比较测量提升钩码到A 点的时间来比较风车输出功率的大小。
[2]转换法可将不可测的量转换为可测的量进行测量,也可将不易测准的量转换为可测准的量,提高测量精度。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左端下沉B. 右端下沉C. 仍然平衡D. 无法判断3.(2019南充)如图,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变大B. 不变C. 变小D. 不能确定3.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效率可能会大于100%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杠杆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5.(2019荆州)湖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将于 2019 年 9 月 28 日在荆州开幕.在某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当工人师傅们用 1000N 的拉力 F 向下拉绳,使重1600N 的重物匀速上升了 5m,此过程中克服绳重和摩擦做功 500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力 F 做功为 5×103 J B.缠绕在动滑轮上每股绳的拉力为 800 NC.动滑轮重为 300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4.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
已知G=18N,F=ION。
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拉力F做功4JC.动滑轮重为2N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7.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 )A. 6个 B.4个 C. 3个 D.2个8.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B.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C.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D.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9.如图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的物体缓缓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
第11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1.如图所示的工具中属于费力杠杆的一组是()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如图所示,在调节平衡后的杠杆两侧,分别挂上相同规格的钩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左端下沉B. 右端下沉C. 仍然平衡D. 无法判断3.(2019南充)如图,用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力F,把杠杆OA从图示位置缓慢拉至水平的过程中,力F的大小将()A.变大B. 不变C. 变小D. 不能确定3.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效率可能会大于100%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杠杆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5.(2019荆州)湖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将于 2019 年 9 月 28 日在荆州开幕.在某场馆建设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当工人师傅们用 1000N 的拉力 F 向下拉绳,使重1600N 的重物匀速上升了 5m,此过程中克服绳重和摩擦做功 500J,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拉力 F 做功为 5×103 J B.缠绕在动滑轮上每股绳的拉力为 800 NC.动滑轮重为 300N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4.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
已知G=18N,F=ION。
这一过程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A.绳子自由端上升0.4m B.拉力F做功4JC.动滑轮重为2N D.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90%7.如图是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B处应挂与A处同样大小的钩码个数为( )A. 6个 B.4个 C. 3个 D.2个8.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B. 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C.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D. 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9.如图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的物体缓缓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1.要用30N 的力刚好提起重40N 的物体。
下列机械中可以采用的是( )(不计机械本身重和摩擦) A .一个定滑轮 B .一个动滑轮C .杠杆D .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用力推讲台桌水平运动,推力对讲台桌做了功B .讲台桌没被推动,推力小于摩擦力C .钢笔吸墨水时,真空把墨水压入钢笔内D .把新鲜的鸡蛋放入清水中会下沉,因为鸡蛋的密度小于清水的密度3.起重机将建筑材料由地面提升到楼顶,第一次用15000N 的竖直拉力1F 将材料甲匀速提升15m ;第二次用10000N 的竖直拉力2F 将材料乙匀速提升15m 。
对于上述两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的速度一定等于乙的速度 B .甲的质量一定大于乙的质量C .拉力1F 做的功一定等于拉力2F 做的功D .甲运动的时间一定小于乙运动的时间4.两个力同时作用在杠杆上,要使杠杆平衡,则( ) A .这两个力的力臂必须相等B .这两个力的方向必须相反C .力臂较长的那个力必须较大D .两个力使杠杆转动方向必须相反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为G 的物体,图中a 是弹簧秤,不计滑轮和弹簧秤的重力及轮与轴的摩擦,则( )A .G F 3=,a 的读数等于FB .G F 2=,a 的读数等于F C .GF 3=,a 的读数等于GD .GF 2=,a 的读数等于G6.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 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 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 的大小随时间t 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0~1s内,没有推动箱子的原因是推力小于摩擦力②0~1s内,推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③1~3s内,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300N④3~5s内,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200N⑤3~5s内,木箱移动的距离为2m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④⑤C.只有①③D.只有④⑤7.下列有关简单机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功快的机械,其功率不一定大B.简单机械的效率越大,做功越快C.做功快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多D.有的简单机械既可以省力,还可以省距离8.在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不计空气阻力)()A.自由下落的苹果B.匀速上坡的汽车C.正在着陆的飞机D.匀速下降的降落伞9.关于滑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方向B.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还能改变动力的方向C.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D.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10.如图所示,当水平拉力5NF 时,恰好可以使物体A沿水平地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综合测试(Word 版 含答案)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 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如图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几个实验情景:(1)挂钩码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_______(填“是”或“不是”)平衡状态;(2)如图乙所示,在A 处挂三个钩码,在B 处挂2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杠杆A 、B 处的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格,杠杆将__________(选填“保持不变”、“左端下降”或“右端下降”);(3)如图丙,取下B 处钩码,改在C 处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 为____N (每个钩码重0.5N );若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仍使杠杆水平平衡,此时拉力F 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_______;(4)杠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图丁是脚踩式垃圾桶的结构简图,则杠杆DEF 是_______(选填“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此种杠杆的好处是_____。
【答案】是 左端下降 0.75 变大 拉力F 的力臂变短 费力杠杆 省距离 【解析】 【分析】 【详解】(1)[1]如图甲所示,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
(2)[2]假设一个钩码重力为G ,杠杆上一格为L ,在A 处挂三个钩码,在B 处挂2个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杠杆A 、B 处的钩码同时向外移动一格,则杠杆左端有339G L GL ⨯=右端有248G L GL ⨯=则98GL GL >杠杆会出现左端下降的情况。
(3)[3]假设杠杆上一格为L ,A 处力臂为2L ,C 处力臂为4L ,每个钩码重0.5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430.5N 2F L L ⨯=⨯⨯则C 处拉力F 为30.5N 20.75N 4LF L⨯⨯==[4][5]若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 的力臂变短,A 处的作用力、力臂不变,仍要使杠杆水平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此时拉力F 将变大。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1.同学们在学校的花园里散步时,看到校工师父在用剪刀修剪树枝,发现他在修剪较粗硬的树枝时,需要把树枝夹在剪刀离轴很近的地方,手放在剪刀离轴最远的末端就会很轻松的剪断粗树枝了,看到这里,同学们就讨论起来了:为什么这样使用,就会很容易剪断树枝呢?于是大家对杠杆的特性进行了如下探究。
A:“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当杠杆静止在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此时,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2)小明同学用图乙所示的方法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测出此时的拉力大小为1F,发现1122F L F L≠,其原因是:______B:“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如图丙所示装置,每个钩码的质量为m,O为支点(支点处摩擦忽略不计)(3)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B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为1F,测得A、B两点上升的高度分别为1h、2h,则此次杠杆的机械效率为η=______(用物理量的符号表示)(4)他将2个钩码悬挂在C点,在A点竖直向上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C点上升高度仍为2h,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1F,此次拉力做的功将_____第一次做的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答案】平衡右力臂大小F1的力臂测量错误2112mghF h×100% 大于小于【解析】【分析】【详解】(1)[1]图甲所示的位置时,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2][3]图甲中,杠杆右高左低,说明杠杆的重心偏左,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重心在支点上,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臂在杠杆上,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4]图中,拉力1F的方向与水平杠杆不垂直,只有当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时,力臂才能从杠杆上直接读出来,小明误把杠杆的长度L1当成了拉力的力臂,所以小明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11章简单机械和功计算题1.疫情期间,大壮同学自制了如图所示的健身器材,坚持锻炼身体。
用细绳系在轻杆的O 点将轻杆悬挂起来,在杆的A端悬挂质量m1=10kg的重物,在B端竖直向下缓慢拉动轻杆至水平位置。
已知AO长1.5m,OB长0.5m,大壮质量m2=56kg,g取10N/kg,求此时:(1)大壮对杆的拉力大小;(2)地面对大壮的支持力大小。
2.如图所示,质量为50千克的小张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
此时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他的重心在A点。
则:(1)小张同学所受的重力大小为多少?(2)若他将身体撑起,地面对手的作用力至少多大?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G=1200N的物体在2s内匀速吊起2m,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500N,如果不计绳子的重和摩擦阻力,求:(1)该滑轮组的动滑轮重为多少N?(2)拉力F做功的功率多大?(3)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多大?4.如图所示,一轻质均匀杠杆AB,O为支点,OA=OB=4m,A端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于地面,C点位于OB的中点,边长为0.1m的实心正方体物块M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于C点,此时AB静止于水平位置,C点的细线拉力恰为零,M对地面压强为3×103Pa.(两端细线质量忽略,g取10N/kg)求:(1)物块M的质量;(2)将一个重为40N的铁块P放在C点正上方,并用力F水平向左推动,使P沿O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连接物块M的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25N.求:①铁块P向左运动过程中,物块M对地面的最小压强;②若铁块P受到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在从C点开始向左匀速运动的过程中,推力F 最多做的功.5.工人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重物提高3m,已知物重为800N,人对绳的拉力为500N。
不计绳重及摩擦,求此过程中:(1)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
(2)人的拉力所做的功。
6.如图所示,通过滑轮组用200 N的拉力在20 s内将重为480 N的物体匀速提高2 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动滑轮重;(2)绳自由端的移动速度为多大?(3)若重物再增加150 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至少多大?7.如图是用动滑轮提升货物A的示意图.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使重450N的货物A在50s的时间里,匀速竖直上升了10m.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5000J.求:(1)有用功W有;(2)拉力F的功率P;(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8.如图是一火灾现场侦察、灭火的消防机器人,其质量为600kg,履带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0.5m2,以3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沿直线匀速前进了1min,行驶时所受阻力为自重的0.02倍(g取10N/kg).求:(1)消防机器人静止在水平地面时,对地面的压强;(2)在水平地面匀速直线前进的过程中,消防机器人牵引力做功的功率.9.如图所示,动滑轮重4N,所吊重物B重20N,物体A重240N,此时物体B恰好以0.1m/s 的速度匀速下降.不计绳重、绳子的伸长和滑轮组内部的摩擦.求:(1)水平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是多大?(2)要使物体B恰好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要对物体A施加水平向右拉力F的功率为多大?10.如图是一个学生参加中考跳绳测试的画面。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汇编之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1.小悦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钟内将重力为600N的物体A匀速提升了2m,已知绳子自由端所用的拉力为200N,不计摩擦及绳重。
(1)小悦做了多少有用功?(2)小悦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若用该滑轮组提升800N的物体,则拉力应为多少?2.如图(滑轮组的绕绳未画出),人以600 N的力向下拉动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一端10 s,使绳端向下移动了1.5 m,重物上升0.5 m,不计绳重和摩擦,已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
求:(g取10 N/kg)(1)按题意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2)人的拉力的功率多大?(3)被吊起的重物质量多大?3.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50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F为300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2m,在此过程中,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拉力F所做的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果用此滑轮组以0.3m/s速度匀速提升800N的重物,拉力功率为多大?4.用如图滑轮组将重为100牛顿的货物,每个滑轮重相等在0.5分钟内匀速吊起2米高,拉力为30N(如果不考虑绳子重和摩擦力)。
(1)拉力做功的功率多大?(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求每个动滑轮的重力?5.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滑轮组将重为500N的物体A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m,滑轮重40N,忽略绳重及摩擦,(保留一位小数)求:(1)拉力F的大小;(2)拉力F所做的功;(3)拉力F做功的功率;(4)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6.如图所示,拉力F=100 N,物体重G=180 N,物体被匀速提升的距离h=4 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拉力所做的总功.(2)当物体重G=180 N时,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3)动滑轮重(4)当物体重增加到200 N时,10s内物体被匀速提高,绳子移动距离为10 m,拉力做功的功率.此时机械效率如何变化7.在某建筑工地上,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1200N的建筑材料在10s内从地面运到高20m的楼上,已知动滑轮重力为300N,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在这个过程中:(1)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8.如图所示,物体重G=60N,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s=10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60%,求:(1)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2)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的重力为多大.9.如图所示,用滑轮组匀速提起一个重为400N的物体,物体在5s内竖直上升了2m,人拉绳的力为250N,求:(不计绳重及摩擦)(1)对重物做的有用功是多少?(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3)人拉绳子做功的功率是多少?10.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50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F为300N,重物被提升了2m,在此过程中,不计摩擦和绳重,求:(1)求动滑轮的重力是多大?(2)拉力F所做的功;(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答案和解析1.【答案】解:由图知,使用该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4;(1)W有用=Gh=600N×2m=1200J;(2)拉力端移动的距离:s=4h=4×2m=8m,拉力所做的总功:W总=Fs=200N×8m=1600J,拉力功率:P=W有用t =1600J10s=160W;(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100%=1200J1600J×100%=75%;(4)W额=W总-W有用=1600J-1200J=400J;G 动=W额ℎ=400J2m=200N;F 拉=G物+G动4=800N+200N4=250N。
第十一章综合测试1.小华同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若杠杆在使用前左右低,应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也是为了方便对________的测量;(2)小华将四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左端A点后,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B处的细线上(如图中所示),要使杠杆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则小华应沿________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如果将测力计沿图中虚线方向拉,仍保持杠杆在如图中位置平衡,则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你认为(3)小明和小华只做一次实验就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他们这样就得出结论是否合理?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其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B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对于杠杆的原理,我国古代也很注意研究,在古书《墨经》中就对杆秤作了科学的说明。
某物理小组探究如图所示的一杆秤,通过观察和测量知道:杆秤上标有刻度,提纽在B 点,秤钩在A 点,O 点为刻度的起点(为零刻度点,在B 点左侧)。
用刻度尺量出1OA l =,2OB l =。
(1)秤钩不挂重物时,秤砣挂在O 点时杆秤平衡,则重心C 应在B 点的________侧(选填“左”、“右”或“不确定”)。
设该杆秤秤砣的质量为m ,则杆秤自身重力(不含秤砣)和它的力臂的乘积是________。
(2)物理小组利用空瓶(空瓶质量比秤砣质量小一些)、细线和原有秤砣测出原秤砣的质量。
方法是:用细线系在空瓶上并置于________点,慢慢往瓶中加沙子,如果杆秤恰能平衡,相当于新做了一个秤砣,再把它挂在秤钩上,移动原秤砣位置至杆秤平衡,秤杆上的读数即为原秤砣质量。
(3)物理小组通过查资料得到“如果杠杆受两个阻力,杠杆的平衡条件是:F l F l F l ''=+阻阻阻阻动动,如图所示”。
则上一问中实际上只要有刻度尺利用科学推理也可测得秤砣质量,方法是:设想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原秤砣甲、乙,将甲置于A 点,乙置于B 点右侧某点,杆秤恰好平衡。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量出长度1l 、2l 后,只须从B 点起向右量出长度________,该位置杆秤上的读数即为秤砣的质量m 。
4.某小组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发现,当动力臂或阻力臂发生变化时,使杠杆平衡的动力大小就要随之改变,他们为了知道使杠杆平衡的动力大小与两个力臂大小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已调水平平衡的杠杆左端悬挂等重的钩码如图所示,将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定为阻力2F 。
在支点另一侧通过悬挂钩码施加动力1F ,调节动力臂1l 及阻力臂2l 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将实验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表二表三(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这是在研究动力的大小与________的关系,分析数据初步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的数据中动力1F 与阻力臂2L 变化的关系可以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阻力和动力臂相同,动力的大小与阻力臂成正比。
(3)小明为了验证第(2)题中的结论,用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在支点的左侧对杠杆施加动力,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三,他发现这组实验数据无法验证上述结论,你认为他的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a )分析比较1与4、2与5、3与6的数据可初步归纳得出:________,动力大小相同。
(b )分析比较1、2、3或4、5、6中的数据可初步归纳得到:________。
5.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______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节。
上图是小明同学三次实验的情景,实验时所用钩码每个重0.5牛,杠杆上每一格长5厘米,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1)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补充完整________。
(2)小明的第3次实验存在错误,其错误是________,造成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6.学习了功率知识后,小明和小亮两位同学想测量纸锥下落时重力做功的功率,请你帮忙将实验过程补充完整。
(1)实验原理是:________(写公式)。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下落时间、________和________(写出物理量)。
相应的测量工具为秒表、________和________。
(3)如图是小明和小亮利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纸锥竖直下落时的照片,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此AB过程中,纸锥的下落速度为________cm/s。
(4)下列关于纸锥在竖直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功率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________A.B.C.D.7.某班同学进行登楼比赛,看谁做功快。
甲、乙同学记录自己两次从一楼跑到确定的楼层所用的时间,并填入下面表格中,然后将有关的物理量也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g取10N/kg)(1)第3次实验乙同学做的功为________J。
分析比较实验次数________,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做功所用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和2,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2与3,若要比较甲、乙两位同学做功的快慢,则可以比较________来确定哪位同学做功快。
因此为了比较做功快慢,还应在表格中添加的栏目是________。
(4)分析比较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登楼做功最快的学生是________(填“甲”或“乙”)。
8.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丽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分别做了甲、乙、丙3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实验中要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
(2)表格中编号①处数据应为________,编号②处数据应为________。
(3)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________有关。
(4)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如图所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中,若物体重6N。
(1)画出该滑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________(2)实验时应沿________方向匀速拉绳子自由端才最省力;(3)该实验中除了刻度尺,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4)若物体上升30cm,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则动力做功________J;(5)增加物体的重量,不计摩擦,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10.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时,他们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得出:当斜面________时,越省力;(2)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还可得出:当斜面________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最大。
(3)该小组又做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为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着这个小车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则他们测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把第4次与第________次的测量结果相比较,才能得出:当斜面越粗糙时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小。
11.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实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__N。
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时,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探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如表所示的两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力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请简要说出两条理由:①________;②________。
(3)若仅将钩码从A点改挂到B点,其他因素不变,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
12.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全班交流时,老师汇总了6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对这6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同学们基本形成了下列一些认识。
(1)比较3、4两小组的实验数据,有同学认为________可能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之一,并且________两小组的实验数据可以支持这种看法。
(2)比较3、5两小组的实验数据,有同学认为________可能也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之一,并且________两小组的实验数据可以支持这种看法。
(3)对于1、2两小组的实验,所用动滑轮重和提起的钩码重都相同,而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却不同。
关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两种猜想:A.可能是滑轮工作时的摩擦不同造成的;B.可能是实验观察或操作存在某些问题造成的。
大家认为,这两种猜想都是有道理的。
那么:①你认为,提出猜想A的理由是________。
②对于猜想B,你认为有哪些观察或操作因素会影响测量结果?请说出两点:a.________;b.________。
13.某班同学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们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与动滑轮个数、物重和物体上升的高度等因素有关,各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杨阳那组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物体,动滑轮个数越多,________;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________;比较第1、4次实验数据得出: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上升的高度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