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法国美术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36
西方艺术史:17、18世纪法国美术-普桑【37】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Poussin,1594—1665)18岁瞒着家里到巴黎学习雕塑和绘画,30岁定居意大利。
1640年,他被请回法国,为枫丹白露王宫和圣日耳曼大教堂作画,任宫廷首席画师,并领导装饰王宫的工作。
但法国画家的敌视与不合作态度终使他愤愤而去。
《萨宾妇女被掠》、《摩西遇救》、《阿尔卡迪亚的牧人》、《诗人的灵感》、《酒神的狂欢》等作品使我们感到这位古典主义大师既崇尚古代艺术,又善于发掘自然的美;既服从感觉,又尊重理论;既有纯熟技巧,又有高昂热情。
《井边的丽贝卡》在1630年至1640年的10年间,普桑以神话与历史为题材作了大量油画。
这些作品说明普桑在罗马时期的题材倾向,即以历史与神话形象的描绘来寻求他所向往的古典主义艺术原则。
这幅油画《抢劫萨宾妇女》是他的典型画例之一。
他从1634年起至1638年,前后画了两幅同一题材的变体画。
两幅画的构图大同小异,场面都很大,人物的搏斗动势极为激烈。
全画气势宏伟,色彩严谨。
把两幅作一比较,要算这一幅(作于1637-1638年)人物处理最得当,构图较为平衡,形象塑造也很美,动势凝练,充满着激情。
左侧一个罗马人正把一萨宾女人抱在怀里。
女人四肢乱动,疯狂狰扎,试图从他那强有力的臂膀中挣脱出来。
为加强这一组人物,画家在他们左侧又添了一个穿红衣的传令官。
他的动势与抢劫者构成明显的动静对比。
传令官似乎很冷静地站着,观看这一场野蛮的劫掠。
另一个站在建筑物高处的罗马指挥官,身披红色大氅,十分醒目。
他是这场劫掠的制造者与指挥者。
他身上的红色不仅与下面的传令官的红色相呼应,而且牵引了前景上左右两组的抢劫与屠杀行为。
右边一个老人抱住狂暴的罗马士兵,企图阻止他去杀害被抛掷在地上的婴儿。
婴孩的母亲,萨宾妇女被推搡倒地,但她仍无力地用双臂挡住那个赤裸着上身的凶残的屠杀者。
这三个形象构成一个斜三角形,稳定地置于全画的右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