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SAP中成本中心的时效性说明及处理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76.50 KB
- 文档页数:2
sap成本中余额结转注意事项在SAP中,成本中余额结转是指将一个会计期间结束时的所有成本中的余额转移到下一个会计期间。
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成本在正确的会计期间中得到核销。
然而,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结转过程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SAP中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需要注意的重要事项。
首先,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之前,需要对成本中的余额进行审查和调整。
这涉及到对所有相关会计科目的余额进行检查,以确保其准确性。
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余额正确。
其次,在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之前,需要确定结转的时间范围。
这意味着需要选择一个起始日期和结束日期来确定结转的会计期间。
在SAP中,可以使用特殊的过渡日期来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这样可以确保结转发生在正确的时间范围内。
第三,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需要确定结转到哪个会计期间。
在SAP中,可以选择将成本结转到当前会计期间或下一个会计期间。
这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和会计政策。
无论选择哪个会计期间,都需要确保结转发生在正确的时间。
第四,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还需要确定哪些成本项目需要结转。
在SAP中,可以选择按成本中心、按项目或按任意其他方式来进行结转。
这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会计政策进行决策。
第五,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需要将结转的成本项目进行分类。
在SAP中,可以使用特殊的分类码来对成本项目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跟踪结转的成本。
第六,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还需要考虑与其他模块的集成。
在SAP中,成本中余额结转通常与财务会计、采购和销售等模块进行集成。
这就需要确保在进行结转时,与其他模块的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
最后,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需要对结转结果进行审查和分析。
在SAP中,可以使用特殊的报表和查询工具来分析和监控成本中余额结转的结果。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错误或异常。
总结起来,在SAP中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重要事项:审查和调整成本中的余额、确定结转的时间范围、确定结转到哪个会计期间、确定结转的成本项目、对结转的成本项目进行分类、考虑与其他模块的集成以及审查和分析结转结果。
SAPCO中成本核算详细配置操作过程1. 配置成本元素(Cost Elements)成本元素是用于记录和跟踪成本的基本单位。
它们可以是费用、材料成本、员工成本等。
在SAPCO中,配置成本元素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Cost Element Accounting -> Master Data -> Cost Elements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元素。
-输入成本元素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元素。
2. 配置成本中心(Cost Centers)成本中心是组织或部门的一个单独单位,用于跟踪和管理成本。
在SAPCO中,配置成本中心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Cost Center Accounting -> Master Data -> Cost Centers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中心。
-输入成本中心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中心。
3. 配置成本对象(Internal Orders)成本对象是用于跟踪和控制一些特定项目或任务的成本的对象。
在SAPCO中,配置成本对象需要执行如下步骤:- 进入SAP Easy Access菜单,选择“Controlling -> Internal Orders -> Master Data -> Order -> Individual Processing”。
-创建或修改成本对象。
-输入成本对象的编号、描述和其他相关信息。
-确认并保存成本对象。
4.配置成本中心和内部订单的关联在SAPCO中,成本中心可以与内部订单相关联,以便在成本核算时进行更精确的跟踪和分析。
SAP成本计算SAP 产品成本运算流程SAP 运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有三种,按期间运算成本,按工单运算成本,按销售单(sales order)运算成本。
其中,按工单运算成本最为常见,专门多公司采纳,我们也以此为例说明SAP产品运算的流程。
一、 SAP产品成本运算与常规成本运算的不同点:1. 常规成本运算的方法是月底一次性运算,但SAP提供在工单建立时就可运算出目标成本。
公司日常业务操作,比如发料,报工时等,成本会赶忙计入工单之中,即时性较好,标准术语叫Simultaneous Costing.2. 常规成本运算的方法在发料时,将物料从原材料〔RM)科目转到在产品〔WIP),收料时再转到半成品或产成品科目。
SAP不同,发料时先计入损益科目,月底结算假如工单没有全部收货,或技术上做完成处理,表法工单没有完成,WIP被运算出来,否那么表示工单完成,没有WIP, 就只有差异了。
公式如下:WIP = GR of MO – Delivery cost of MO二、成本运算流程1. Product cost planning通过成本打算,物料的标准成本被运算出来,以此作为物料价格和存货计价的参照2. 产品成本运算涉及的日常操作1〕Goods issue to production order向工单发料工单发料在FI模块中会产生如下凭证:DR: 物料消耗科目(P&L)CR: 存货( 如RM)物料消耗科目因为属于P&L,因此在CO中属于 Primary cost element,发料会产生CO文件,如下所示:DR: 物料消耗科目 - 工单 (工单作为成本分配对象 true cost assignment object)注意这一规律,假如数据从FI传递到CO,那么在CO中只存在单边凭证(one-sided entry). CO凭证可用KSB5查看。
2) Activity Confirmation 报工时生产性成本中心〔Product cost center〕会向工单提供作业,比如人工、机器工时等。
SAP成本计算SAP 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有三种,按期间计算成本,按工单计算成本,按销售单(sales order)计算成本。
其中,按工单计算成本最为常见,很多公司使用,我们也以此为例说明SAP产品计算的流程。
一、 SAP产品成本计算与常规成本计算的不一致点:1. 常规成本计算的方法是月底一次性计算,但SAP提供在工单建立时就可计算出目标成本。
公司日常业务操作,比如发料,报工时等,成本会立即计入工单之中,即时性较好,标准术语叫Simultaneous Costing.2. 常规成本计算的方法在发料时,将物料从原材料(RM)科目转到在产品(WIP),收料时再转到半成品或者产成品科目。
SAP不一致,发料时先计入损益科目,月底结算假如工单没有全部收货,或者技术上做完成处理,表法工单没有完成,WIP 被计算出来,否则表示工单完成,没有WIP, 就只有差异了。
公式如下:WIP = GR of MO – Delivery cost of MO二、成本计算流程1. Product cost planning通过成本计划,物料的标准成本被计算出来,以此作为物料价格与存货计价的参照2. 产品成本计算涉及的日常操作1)Goods issue to production order向工单发料工单发料在FI模块中会产生如下凭证:DR: 物料消耗科目(P&L)CR: 存货( 如RM)物料消耗科目由于属于P&L,因此在CO中属于 Primary cost element,发料会产生CO文件,如下所示:DR: 物料消耗科目 - 工单 (工单作为成本分配对象 true cost assignment object)注意这一规律,假如数据从FI传递到CO,则在CO中只存在单边凭证(one-sided entry). CO凭证可用KSB5查看。
2) Activity Confirmation 报工时生产性成本中心(Product cost center)会向工单提供作业,比如人工、机器工时等。
sap成本中余额结转注意事项SAP(Systems, Applications & Products)是一家以德国为基地的世界领先的企业软件公司。
SAP的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
在SAP中,成本中余额结转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操作,它用于将上一期的成本差异结转到下一期。
以下是在SAP中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1.确认成本中余额结转的时间:成本中余额结转通常是在财务期末进行的,以确保所有的成本差异都被完整地结转到下一期。
在SAP中,可以通过设置财务期间和期末日期来确认结转时间。
2.检查成本差异:在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之前,务必要对所有的成本差异进行认真的检查。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它可能会对企业的利润和成本控制产生重要影响。
SAP提供了各种报表和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解决成本差异。
3.确定结转对象:在SAP中,成本中余额结转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用户可以选择将成本差异结转到产品、成本中心、订单或项目等不同的对象上。
在确定结转对象时,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管理需求。
4.设置结转规则:在SAP中,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设置成本中余额结转的规则。
例如,用户可以设置规则,根据成本差异的大小和类型进行结转,或者根据特定的条件和逻辑进行结转。
通过设置合理的结转规则,可以确保成本中余额结转的准确性和可控性。
5.进行结转操作:在SAP中,成本中余额结转通常是通过执行特定的结转程序来实现的。
用户需要按照结转规则和要求,选择适当的结转程序进行操作。
在进行结转操作之前,建议用户先进行测试和模拟,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监控结转结果:在进行成本中余额结转之后,用户需要及时监控结转结果。
SAP提供了各种报表和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实时了解结转情况,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跟进。
在监控结转结果时,用户需要关注成本差异的变化、结转对象的情况以及结转后的影响等方面。
SAP 标准成本法:介绍与概述一、引言SAP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各类企业。
它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成本估算和成本控制流程,帮助企业实现更精确的成本预测、更有效的成本控制和更科学的决策。
本文将对SAP标准成本法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以期为企业实施和应用这一方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SAP标准成本法的概念SAP标准成本法是一种基于标准的成本估算和成本控制方法。
它首先设定一套标准的成本估算模型,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情况和行业标准,为产品的各个成本要素设定标准值。
然后,通过实时监控和调整这些标准值,实现对成本的动态控制。
三、SAP标准成本法的优势1. 提高成本预测精度:SAP标准成本法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情况的深入分析,为企业提供更精确的成本预测,有助于企业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2. 强化成本控制:通过设定标准值和实时监控,SAP标准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成本偏差,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降低成本超支的风险。
3. 提升决策效率:SAP标准成本法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成本估算流程,简化了决策流程,提高了决策效率。
4. 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SAP标准成本法的实施需要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
四、SAP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步骤1. 设定标准值:根据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情况和行业标准,为产品的各个成本要素设定标准值。
2. 实时监控:通过ERP系统等工具实时监控产品成本的实际情况,与设定的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
3. 调整标准值:根据实际监控情况及时调整各个成本要素的标准值,以保证成本估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4. 制定改进措施:针对超出标准值的成本要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成本控制流程。
5. 持续改进:通过不断优化标准值和改进成本控制流程,持续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五、SAP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案例某制造企业通过实施SAP标准成本法,实现了对产品成本的精确估算和有效控制。
sap 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组织结构摘要:1.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组的概念及作用2.成本中心的定义及其与成本中心组的关系3.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的划分原则4.如何查看成本中心和成本中心主数据5.成本中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文:在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是两个关键的概念,它们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释这两个概念,并介绍它们在组织结构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成本中心组的概念。
成本中心组是SAP 系统中用于管理间接费用的一个工具。
它可以帮助企业将不同的成本中心划分为不同的组,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费用。
成本中心组可以按照不同的原则进行划分,例如按照部门、项目、产品等。
在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组的代码通常遵循1-创建,2-修改,3-查看的规律。
成本中心是SAP 系统中用于记录和管理各种费用的一个对象。
它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如工资、折旧、维修等。
成本中心与成本中心组密切相关,因为成本中心需要分配给标准成本中心组,以确保费用记账在正确的成本中心组中。
在实际应用中,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的划分原则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
常见的划分原则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产品等。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灵活地设置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的划分原则。
对于如何查看成本中心和成本中心主数据,我们可以在SAP 系统中进行操作。
首先,进入SAP 系统,然后选择相应的菜单,如“成本中心”或“成本中心组”,即可查看相关的主数据。
在查看成本中心主数据时,可以查看成本中心的基本信息、分配的成本要素、关联的会计科目等。
在查看成本中心组主数据时,可以查看成本中心组的基本信息、包含的成本中心、关联的会计科目等。
最后,我们来看成本中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成本中心可以帮助企业实时监控和管理各种费用,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成本中心还可以用于成本核算、预算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等。
通过使用成本中心,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sap成本中心层次结构范围修改摘要:1.SAP 成本中心的概念及作用2.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的定义与修改3.成本中心范围的修改4.修改成本中心的注意事项5.总结正文:一、SAP 成本中心的概念及作用SAP 成本中心是SAP ERP 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对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进行管理、分配和控制。
通过成本中心,企业可以实现对各项业务活动的成本追踪和核算,从而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支持企业制定合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二、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的定义与修改成本中心层次结构是成本中心之间的关系体系,它反映了成本中心之间的隶属关系和职责划分。
通常情况下,成本中心层次结构分为多个层次,包括总部、部门、分支机构等。
在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的层次结构可以通过事务代码进行修改。
首先,需要进入成本中心维护界面,选择需要修改的成本中心,然后在屏幕右侧的“定义”按钮,进入成本中心定义界面。
在该界面中,可以修改成本中心的名称、描述、父成本中心等信息,从而实现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的修改。
三、成本中心范围的修改成本中心范围是指成本中心能够影响的会计科目和业务范围。
成本中心的范围可以通过事务代码进行修改。
在成本中心维护界面中,选择需要修改的成本中心,点击屏幕上方的“修改”按钮,进入成本中心修改界面。
在该界面中,可以修改成本中心的范围,包括成本中心对应的总账科目、成本元素、费用类型等。
四、修改成本中心的注意事项在修改成本中心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修改的成本中心与其所属的层次结构相符,避免造成成本中心的混乱。
2.修改成本中心范围时,需要确保新范围能够涵盖原有的业务范围,避免造成成本核算的遗漏或重复。
3.在修改成本中心时,需要遵循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会计政策,确保修改的成本中心符合企业的内部控制要求。
4.完成成本中心的修改后,需要及时进行成本核算和分析,确保修改后的成本中心能够正常运行。
五、总结SAP 成本中心的修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成本中心的层次结构、范围、业务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SAP成本中心层次结构范围修改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如何在S AP系统中修改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的范围。
成本中心层次结构是组织中心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结构,通过对范围的修改,可以更好地适应组织的业务需求和变化。
背景在S AP系统中,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的范围是指成本中心可以覆盖的层级。
例如,某个成本中心的范围为1级,则表示该成本中心只能属于一级成本中心。
在实际业务中,组织的成本中心结构和层次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对范围进行修改。
步骤步骤一:打开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维护界面首先,打开S AP系统,并进入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的维护界面。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路径“会计>成本中心会计>主数据>成本中心>创建甩用户区范围>C C_RA NG E-维护范围”来进入该界面。
步骤二:选择范围类型在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维护界面中,选择需要修改范围的成本中心层次结构和相应的范围类型。
系统提供了多种范围类型选择,可以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灵活选择,例如范围类型为“层级”或“组织单元”。
步骤三:修改范围在具体的范围维护界面中,可以添加、删除或修改成本中心的范围。
通过点击相应的按钮或链接,可以进行对应的操作。
例如,要增加一个成本中心的范围,可以点击“添加范围”按钮,并输入相关的范围信息。
步骤四:保存修改完成对范围的修改后,点击保存按钮,系统将会保存所做的修改,并更新成本中心层次结构的范围。
同时,系统也会自动进行校验,确保范围修改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步骤五:验证修改完成保存后,可以通过相应的功能或报表来验证所做的范围修改是否正确生效。
例如,可以通过成本中心查询报表或层级结构展示界面来查看成本中心的范围变化。
注意事项-在进行范围修改之前,建议先进行必要的数据备份,以防止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或错误。
-在选择范围类型时,需要根据业务需求和组织结构进行慎重选择,确保范围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范围修改可能会对相关的业务流程和报表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范围修改之前,应事先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和确认。
sap 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组织结构【原创版】目录1.SAP 系统中的成本中心组2.成本中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3.成本中心组的划分原则和查询方法4.成本中心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5.成本中心与内部订单、成本流、成本要素、成本对象的关系正文在企业管理中,成本核算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SAP 系统作为企业管理软件,在成本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功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SAP 成本中心组和成本中心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 SAP 系统中的成本中心组。
成本中心组是成本中心的集合,可以根据企业的组织结构和需要,将不同的成本中心划分到不同的组中。
在 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组的创建、修改和查看等操作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例如:1-创建,2-修改,3-查看。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成本中心与组织结构的关系。
在 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是组织结构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反映企业的层级关系和职责划分。
成本中心的建立和分配可以按照组织结构的需要进行,以确保费用记账的准确性和便利性。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成本中心组的划分原则和查询方法。
在划分成本中心组时,企业需要考虑成本中心的性质、功能和用途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 SAP 系统查询成本中心组的相关信息,例如:成本中心组的名称、编号、所属组织等。
此外,成本中心在企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成本中心可以用于管理间接费用,包括资产折旧、维修费用等。
通过将这些费用分配到不同的成本中心,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从而为定价、预算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成本中心与内部订单、成本流、成本要素、成本对象的关系。
在 SAP 系统中,成本中心是内部订单和成本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成本要素是构成成本中心的基本单位,而成本对象则是成本中心中的具体对象,如产品、服务等。
通过这些概念的相互关联,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成本,从而提高经营效益。
天马行空官方博客:/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R/3成本中心的修改
R/3允许中途对成本中心进行修改,修改无非是修改成本中心的“基本数据”的字段如部门、业务范围、利润中心或功能范围等;或者在”控制”屏幕锁住成本中心的过帐,通常成本中心一新建就被锁定禁止实际/计划收入过帐,同时过帐费用和收入的通常被视为利润中心,SAP禁止删除有业务数据的主数据,这样,如需废除一个成本中心,实际上只要锁住费用过帐就行。
(1).成本中心相关字段的时间相关性
设置成本中心基于时间的字段配置见下图1,可以看到成本中心内容的相关性包括按天、按期和按会计年度3种方式。
.按会计年度变更
其中图1-[2][3]中BUKRS(公司代码)和GSBER(业务范围)是基于会计年度的,意思是如果成本中心被划分到新的公司代码或者业务范围,修改此两个组织架构数据必须是基于年度,即从必须从新会计年度的第1天开始,如果会计年度是公历年度,即从XXXX/01/01开始才允许修改,货币W AERS相同。
.按期变更
PRCTR利润中心需按期变更,即中途变更利润中心必须是从期间第1天开始。
象公司代码、业务范围、利润中心等字段变更时间规则是系统默认的
.按天变更
功能范围是按天变更的,也就是说,原则上,你可以随时变更成本中心的功能范围,出于费用的完整性考虑,依旧应该是从期初第1天开始变更。
(2).成本中心主数据的变更(Tcode:KS02)
KS02后走菜单编辑->分析期间,就可以增加期间间隔,如图2-[2],假设成本中心823310004从2009/05/01后功能范围从0001修改为0002(前面说过,仅从技术上分析,功能范围甚至可按天修改,有兴趣的可以测试一下,看是否可以2009/05/01设置功能范围为0001,2009/05/11设置功能范围为0002, 注意:如果年中修改功能范围,功能范围的本年累计数通常是难于调整,只有认了这差异)。
通过图2-[2],对成本中心字段内容的时间相关性大家就非常清楚了。
有时,我们并不需要将成本中心分段,比如修改成本中心的负责人或对应部门,是没有必要设置时间相关性而将成本中心截成两段的,而象业务范围和利润中心等修改,系统已设置为必须时间相关性。
(3).相关消息的关闭(Tcode:OBA5)
.成本中心修改业务范围/公司代码,必须从年初。
.成本中心修改利润中心,必须从期初。
.成本中心其他字段的修改,可自定义,可按天。
SAP系统默认修改业务范围和功能范围等组织架构字段是显示错误的,只要符合上面的修改时间规则,是可以修改的,只需Tcode:OBA5将相关消息设置为警告就可。
FH 600:按日修改的消息
KS 149:按期修改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