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优点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6.08 KB
- 文档页数:2
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中的突破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病情,但往往伴随着诸多副作用,且对于一些晚期或转移性癌症的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近年来免疫疗法的出现,为癌症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为众多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疗法,顾名思义,是通过激发和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
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像是身体的“保卫军”,时刻警惕着外来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
然而,癌细胞非常狡猾,它们能够通过各种手段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免疫疗法的目的就是打破癌细胞的这种“伪装”,让免疫系统重新识别并消灭它们。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疗法中的一大重要突破。
免疫检查点就像是免疫系统的“刹车”,它们的作用是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活跃,避免对自身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然而,癌细胞会利用这些免疫检查点来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 和 PDL1 抑制剂,能够松开免疫系统的“刹车”,让免疫系统重新发挥强大的抗癌作用。
例如,对于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以往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患者的生存率较低。
但使用 PD-1 抑制剂后,许多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控制,甚至实现了长期生存。
同样,在肺癌、肾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显示出了令人瞩目的效果。
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也是免疫疗法的一个重要方向。
这种疗法是将患者自身或他人的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改造和扩增,然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以增强抗癌能力。
其中,CART 细胞疗法就是一种备受关注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
CART 细胞疗法在治疗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通过对患者的 T 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面表达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CAR),改造后的 T细胞能够精准地攻击癌细胞。
许多原本无药可治的患者在接受 CART细胞疗法后,病情得到了完全缓解,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新进展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一直以来都是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肿瘤的生长,但往往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对于晚期癌症或转移性癌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出现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成为了癌症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
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治疗方法。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部队”,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异物”,包括癌细胞。
然而,癌细胞非常狡猾,它们能够通过各种手段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免疫治疗的目的就是打破癌细胞的这种“免疫逃逸”机制,让免疫系统重新发挥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免疫治疗中最具代表性的治疗方法之一。
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刹车”机制,能够防止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从而避免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
然而,癌细胞会利用这种机制,通过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如PD-1 和PDL1,来抑制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 PD-1 抑制剂和 PDL1 抑制剂,能够阻断这种抑制信号,使免疫系统重新激活,从而对癌细胞发起攻击。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例如,在黑色素瘤的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了一线治疗方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在肺癌、肾癌、膀胱癌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也展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还在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突破。
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也是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指将体外培养和改造的免疫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其中,CART 细胞治疗是目前研究最为热门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方法之一。
CART 细胞治疗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 T 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表面表达能够特异性识别癌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CAR)。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之CAR-T技术:技术优势、风险与几大应用场景动脉网2018-10-04 11:36:35一、CAR-T技术原理(一)过继性细胞治疗过继性细胞治疗是细胞的免疫治疗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过继免疫细胞输注(adoptive cell transfer, ACT)属于肿瘤的被动免疫疗法,指的是分离肿瘤患者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或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加以分选、扩增、活化,并回输至患者体内。
在恶性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TIL是常用的ACT治疗。
TIL是浸润于肿瘤中的淋巴细胞,分离后在IL-2等因子作用下进行体外扩增,最后再回输到患者体内。
然而,多数情况下无法应用TIL:有些患者缺乏肿瘤标本或肿瘤和转移灶中TIL很少;获得新鲜的肿瘤组织并分离和扩增TIL 具有难度;回输的TIL 细胞功能受损,在体内往往不能有效识别肿瘤细胞; 肿瘤中强大的免疫抑制微环境降低回输细胞的杀伤能力。
这些问题限制了TIL的广泛应用,仅对如恶性黑色素瘤和肾细胞癌的少数肿瘤有一定疗效,对大多数肿瘤疗效欠佳。
在这种情况下,ACT需要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
目前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的ACT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抗CD3抗体诱导的活化杀伤细胞(anti-CD3 antibody-induced activated killer cells, CD3-AK cells)等。
然而CIK等是非特异性活化的淋巴细胞,缺乏肿瘤特异性反应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开始通过基因修饰,将识别肿瘤抗原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或CAR基因导入淋巴细胞使之成为TCR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TCR-T)或CAR-T细胞,使之具备肿瘤抗原靶向识别能力。
胃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中国位居第2位,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排名第5位、病死率排第2位。
目前对于胃癌的治疗方式主要以手术结合系统性化疗为主,早期胃癌通常预后较好,但对于局部进展期不可切除性和转移性胃癌其预后较差,对于此类患者,通常认为无法治愈,其治疗目的以缓解症状和尽可能延长生存期为主,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全身综合性系统性化疗。
01、肿瘤疫苗肿瘤疫苗类型包括树突状细胞(DC)、T细胞、DNA、RNA、病毒载体、蛋白质、多肽等,其目的是通过诱导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早期的肿瘤疫苗主要是靶向自体抗原,但自体抗原很难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杀伤细胞。
新生抗原是一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基因突变,经过转录翻译后可产生表达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特异性抗原肽。
新生抗原仅表达于肿瘤细胞,具有肿瘤特异性。
基于新生抗原的高度特异性,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序和比较所有肿瘤外显子并从中筛选出能被T细胞识别且诱发免疫反应的新生抗原是新一代个体化肿瘤疫苗制备的基础。
目前为止,仅有一种肿瘤疫苗被FDA批准。
2010年,provenge获批成为首个治疗无症状或微症状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肿瘤疫苗产品,其机制是采集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将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培养,培养产物即以前列腺酸性磷酸酶为靶向的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提呈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后便可刺激T细胞,激活免疫反应从而起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
针对胃癌的肿瘤疫苗治疗在早期已有报道,采用HER2/DC疫苗对9例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后,1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另有1例患者出现了3个月稳定期;另一项采用MAGE-A3/DC 治疗晚期胃癌的试验中,4例患者检测到了抗原特异性T细胞,其中3例患者疾病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在胃癌中由于肿瘤细胞异质性高,而早期的靶向自体抗原的肿瘤疫苗疗效不稳定,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新生抗原识别和筛选程序复杂,疫苗制备的时间周期长,如何个体化筛选抗原,选择能有效刺激激活肿瘤细胞的抗原等问题仍需要克服。
细胞免疫治疗是怎么回事?文章导读细胞免疫治疗其实是比较先进的一种治疗方式,身体中含有很多的细胞,其中的淋巴细胞和T细胞,这些细胞都是可以有效的引致肿瘤细胞的扩散,如果这样的细胞足够多,还可以直接消灭肿瘤细胞,细胞免疫治疗的方式就是如此,也是这种治疗方式的理念。
细胞免疫也是有分种类的,比如主动免疫治疗、过继性免疫治疗、LAK细胞免疫治疗等等,目前这种治疗理念正在逐步的视线,对部分疾病也是有好的功效。
细胞免疫疗法是机体内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有自然杀伤细胞、杀伤细胞杀伤性T细胞等,它们本身就能够对抗肿瘤细胞的产生。
根据实验观察,一个肿瘤细胞需要上百个淋巴细胞对付它。
而一立方厘米大小的瘤块中约有10亿个瘤细胞。
因此,如果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就能够有效的消灭肿瘤细胞,对抗肿瘤细胞的生成,这就是细胞免疫疗法的基本理念。
分类主动免疫治疗我们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分离能够活化患者自身体内抗肿瘤细胞的因子,然后在体外培养、修饰、增殖后回输到患者体内,这样就能迅速激发增强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
DC细胞治疗属于此范畴。
过继性免疫治疗分离患者自身体内天然存在的抗癌细胞,在体外活化,增殖后直接输入患者体内对抗肿瘤,这样相当于为患者培养了一支强大的抗癌军团。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细胞属于此治疗范畴。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具体的治疗方案,如DC-CIK联合治疗方案就是我们在多次临床实践对比中发现的一种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案。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新桥医院肿瘤科。
LAK细胞免疫治疗 LAK 细胞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将外周血淋巴细胞在体外经淋巴因子白介素-2(IL-2)激活3~5天而扩增为具有广谱抗瘤作用的杀伤细胞。
实验证实,把LAK输给带瘤小鼠,不但使原瘤消退,还可以使已确立的转移瘤消失。
LAK有广谱抗瘤作用,LAK与IL-2合用比单用IL-2效果好,因为经IL-2激活的LAK在输入人体后仍需IL-2才能维持其杀伤活性。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通过体外激活和扩增肿瘤特异或非特异性杀伤细胞达到抗瘤效果,又可分为过继性NK细胞治疗和过继性T细胞治疗.该疗法优势在于起效快,体内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过继性T细胞治疗是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研究的重点,但对MHCⅠ类分子阴性的肿瘤细胞无效.而NK细胞由于表达MHCⅠ类分子的抑制性受体——杀伤细胞抑制性受体KIR,可以杀灭MHCⅠ类分子阴性的肿瘤.随着对NK调节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目前NK细胞逐渐受到了关注.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已经完成了一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2,从中可以看出,既往的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疗效并不乐观.不过新型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的出现,如CIK、Xceleratedcell等,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正在对其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目前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最成功的例子是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治疗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复发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EB病毒EBV相关淋巴瘤.DLI介导抗肿瘤效应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有T细胞和或DC参与,其靶抗原是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或白血病特异性抗原.其临床缓解有迟发性特点,通常发生在DLI后数周到数月间,符合T细胞介导的典型获得性免疫应答特点.Schmid等的研究表明,DLI治疗后,超过60%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CML患者可获得分子生物学完全缓解CR,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2年存活率可提高约10%.DLI治疗的最严重副作用是诱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通过调整淋巴细胞的输注次数和数量减轻该副作用.病毒引起的淋巴瘤保留了病毒基因表达,是过继性细胞治疗的理想靶点,因为患者体内的T细胞受体库中具有病毒蛋白高亲和力受体.Haque等进行的Ⅱ期临床试验表明,采用异基因EBV特异性CTL,治疗传统治疗无效的EBV阳性的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治疗后6个月客观缓解率ORR为52%,CR为44%,提示该疗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过继性T细胞治疗的主要缺陷是部分肿瘤的抗原性弱,造成肿瘤特异性抗原高亲和力T 细胞缺乏,或患者化疗后体内残存的T细胞缺乏肿瘤特异性.为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基因修饰T细胞增强抗肿瘤能力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例如,Morgan等通过逆转录病毒,用T细胞黑素瘤相关抗原MART-1的特异T细胞受体TCR转染自体T细胞,治疗17例标准治疗无效的转移性黑素瘤患者,结果显示15例患者体内的基因修饰T细胞存活超过90天,2例患者达CR 并持续超过18个月.。
CIK细胞疗法基础知识一、何为过继性免疫治疗?何为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回输体外培养扩增的免疫效应细胞,以提高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的肿瘤治疗方法,是生物免疫治疗中最为成熟和有效的方法。
目前用于回输的免疫效应细胞主要有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细胞(NK)和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等。
CIK是英文cytokine -induced killer 的缩写,中文译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它是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抗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一群异质细胞。
其中CD3+CD56+细胞是CIK细胞群体中主要的效应细胞,被称为NK样T淋巴细胞,兼具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抗瘤活性和NK细胞的非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限制性杀瘤优点。
二、CIK细胞如何发挥抗肿瘤作用?1、CIK细胞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CIK细胞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识别肿瘤细胞,释放颗粒酶/穿孔素等毒性颗粒,导致肿瘤细胞的裂解。
2、CIK细胞释放的大量炎性细胞因子具有抑瘤杀瘤作用:体外培养的CIK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FN-γ、TNF-α、IL-2等,不仅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抑制作用,还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反应性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3、CIK细胞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CIK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表达FasL(Ⅱ型跨膜糖蛋白)通过与肿瘤细胞膜表达的Fas(Ⅰ型跨膜糖蛋白)结合,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三、CIK细胞抗肿瘤作用有何特色?1、增殖活性高:在培养的第15天数量就可以达到70多倍,其效应细胞CD3+CD56+的比例和数量更是明显增加,可以达到1000多倍;2、杀瘤活性高,而且杀瘤活性的维持不需要外源大量的IL-2的输入来维持;3、杀瘤谱广:CIK对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白血病、乳腺癌、直肠癌、胃癌、肺癌、食管癌、宫颈癌、卵巢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非T细胞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细胞都有显著的杀伤活性;4、对多重耐药肿瘤细胞同样敏感;5、杀瘤活性不受CsA(环孢霉素A)和FK506(普乐可复)等免疫抑制剂的影响;6、对正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毒性很小:约为25%;7、能抵抗肿瘤细胞引发的效应细胞Fas-FasL凋亡:CIK细胞内有抗凋亡基因表达,并检出多种保护基因,如Bcl-2等和survivin的转录水平上调。
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临床应用在当今医学领域,肿瘤免疫治疗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临床应用也日益广泛。
肿瘤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激发和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以及异常的自身细胞。
然而,肿瘤细胞具有一些特殊的机制,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肿瘤免疫治疗的目的就是打破这种免疫逃逸,让免疫系统重新发挥作用。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一大重要突破。
免疫检查点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调节机制,例如 PD-1/PDL1 和 CTLA-4通路。
肿瘤细胞常常利用这些免疫检查点来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断这些通路,使免疫系统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例如,PD-1 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多种恶性肿瘤,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癌等的治疗中都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
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中,嵌合抗原受体 T 细胞(CART)疗法备受关注。
CART 细胞疗法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患者自身的T 细胞进行改造,使其表面表达能够特异性识别肿瘤细胞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然后将这些改造后的 T 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
目前,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另外,肿瘤疫苗也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
肿瘤疫苗可以分为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
预防性疫苗主要用于预防某些与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如 HPV 疫苗可以预防宫颈癌。
治疗性疫苗则是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攻击已经存在的肿瘤细胞。
虽然目前肿瘤疫苗的临床应用还面临一些挑战,但众多的研究正在不断推进其发展。
在临床应用方面,肿瘤免疫治疗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对于一些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晚期肿瘤患者,免疫治疗常常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免疫治疗在癌症管理中的新方法研究癌症,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词汇,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创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正逐渐展现出令人瞩目的潜力。
免疫治疗旨在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并攻击癌细胞,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免疫系统的力量来对抗癌症。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身体的天然防御机制,能够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以及异常细胞。
然而,癌细胞具有一些特殊的机制,可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
免疫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打破这种免疫逃逸,重新唤醒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警觉性”。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PD-1 和PDL1 是常见的免疫检查点分子。
癌细胞常常通过表达 PDL1 来与免疫细胞表面的 PD-1 结合,从而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能够阻断这种结合,使免疫细胞重新恢复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这种治疗方法在多种癌症类型中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例如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
除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这种方法包括 CART 细胞疗法和 TCRT 细胞疗法等。
CART 细胞疗法是通过对患者自身的 T 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其表面表达能够识别癌细胞特定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然后将这些改造后的T 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发挥抗癌作用。
CART 细胞疗法在治疗某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和淋巴瘤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然而,免疫治疗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对免疫治疗产生响应,而且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
为了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一个研究方向是联合治疗。
将免疫治疗与传统的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相结合,可能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例如,化疗药物可以杀死部分癌细胞,释放出更多的肿瘤抗原,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攻击。
免疫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20-09-21T01:35:49.384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7期作者:顾艺荀刘惠通讯作者[导读]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诸多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在逐步革新,相比传统的治疗方式,新型手段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存在更高的优势。
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扬州友好医院江苏扬州 225000【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诸多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在逐步革新,相比传统的治疗方式,新型手段在疾病的治疗方面存在更高的优势。
乳腺癌这一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所以要及时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方式虽有一定效果,但也存在诸多副作用,所以近年来临床上开始推崇免疫疗法。
这种治疗方式主要是在传统的内分泌治疗、放疗和化疗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重要非手术治疗方式。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免疫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推动乳腺癌患者及早康复。
【关键词】免疫疗法;乳腺癌治疗;应用;研究进展近年来,乳腺癌疾病的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全球每年大约有135万的妇女罹患乳腺癌,其中就有33万在治疗中丧生,所以临床上更加重视乳腺癌的治疗。
治疗乳腺癌最常见的方式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综合性治疗,因免疫系统在医学上的影响,利用免疫疗法进行乳腺癌的治疗已经成为现今医学研究人员们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免疫疗法主要包括主动和被动两种治疗方式,主动则表示对肿瘤宿主的免疫功能进行激发,令其对肿瘤细胞进行主动地杀伤和控制;而被动则表示徐江细胞因子、抗体等免疫效应细胞向机体内输入,进而对肿瘤反应进行缓解。
本文据此对免疫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紧张综述如下。
一、主动免疫治疗1、肿瘤疫苗肿瘤疫苗是免疫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其主要针对肿瘤抗原靶子进行设计,比如抗癌基因和癌基因等变异性抗原、过表达、分化抗原以及肿瘤病毒抗原等,传递方式也比较多样化,包括纳米粒子、类病毒、病毒、质粒、DNA、蛋白质、多肽类以及肿瘤细胞等[1],抗原提呈细胞负载以上因子则是为了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优点有哪些
身体的健康和很多的因素有关,如果当身体的免疫系统出现了问题,那么整个人的身体,就会构成很大的隐患,所以对于很多患者,当自己的免疫系统出现问题以后,那么为了尽快的让自己免疫系统能提高,想通过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那么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优点有哪些,就来看看下面的介绍。
免疫细胞过继治疗是指通过回输体外培养扩增的具体抗肿
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直接杀伤肿瘤或激发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肿瘤治疗方法。
目前,过继性免疫治疗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优点
第一:免疫细胞在体外处理,可绕过肿瘤患者体内免疫障碍的种种机制。
第二:免疫细胞的活化及效应过程往往由一些细胞因子介导,而目前利用生物技术可大规模生产多种细胞因子、肿瘤抗原或多肽,这使体外大量扩增抗肿瘤免疫细胞成为可能。
第三:免疫细胞的体外活化扩增可避免一些生物制剂在体内大量应用而带来的严重毒副作用,如IL-2、TNF-α、IL-4、IL-12等具有抗肿瘤作用,抗CD3单克隆抗体的体内应用可激活T淋巴细胞,但这些制剂的作用极其复杂,在体内大量应用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可导致死亡,而在体外操作可避免这些副作用。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优点,看了以上的详细介绍,相信你已经对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优点有了更多的认识和肯定,所以在充分了解认识以后,可以尽快的通过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当自己的免疫力提高以后,那么自己身体就会屏蔽很多疾病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