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辛小娟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96
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116例临床分析
乌达;冯铁柱;樊雪强
【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6)003
【摘要】我院收治伤寒患者116例,合并中毒性肝炎者73例,占62.9%,现分析如下。
【总页数】2页(P223-224)
【作者】乌达;冯铁柱;樊雪强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传染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传染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传染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306;R575.1
【相关文献】
1.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79例临床分析 [J], 贺爱辉;张少华;管岑
2.非典型甲型副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一例 [J], 蔡少平;史雪敏;范振平;张文瑾;何卫平
3.伤寒、副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J], 岳伟;安瑛
4.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临床研究 [J], 杨志贤;张国朝
5.伤寒合并甲型肝炎与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的比较 [J], 冯国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并发肾脓肿1例
辛小举;马广全
【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
【年(卷),期】2011(021)006
【摘要】@@ 病例男,2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寒、咽痛10 d,体温持续38.0~39.5 ℃,并伴全身不适、厌食、腹胀,无腹泻、尿频及尿急.半个月前曾行胸片等常规体检,腹部及泌尿系统超声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9.6 ℃,巩膜无黄染,全身无皮疹及出血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击痛.胸片检查提示心、肺、膈无异常.
【总页数】1页(P封4)
【作者】辛小举;马广全
【作者单位】解放军12医院内三科,新疆,疏勒,844200;解放军18医院内二科,新疆,叶城,844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23
【相关文献】
1.伤寒副伤寒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J], 曾颖玲;叶晓光
2.伤寒、副伤寒并发中毒性肝炎临床分析 [J], 岳伟;安瑛
3.酷似肾病综合征的慢性肾盂肾炎并发肾脓肿误诊1例 [J], 谭会斌;路学文
4.犬肾脓肿并发犬肝簇虫感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J], 乔丽平
5.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肾脓肿3例诊治体会 [J], 李方;徐友明;刘进;陈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起副伤寒甲暴发调查
丁艺;高奕
【期刊名称】《浙江预防医学》
【年(卷),期】2001(013)001
【摘要】1999年10月25日~11月12日,开化县塘坞中心学校部分师生陆续发生头昏、头痛、发热、腹泻等症状,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是学校水源受污染而引起的副伤寒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丁艺;高奕
【作者单位】开化县卫生防疫站,浙江开化 324300;开化县卫生防疫站,浙江开化 32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6.3
【相关文献】
1.一起企业甲型副伤寒疫情的暴发调查 [J], 陆向东
2.一起中学甲型 H1N1流感暴发调查 [J], 崔利强;赵进奎
3.一起食物引起的甲型副伤寒暴发调查 [J], 张国兴
4.一起山村甲型副伤寒的暴发调查 [J], 孟永泰;牛冬花;他平芬;常月芬
5.遵义市开发区一起水型副伤寒暴发调查 [J], 张仁俊;李昭毅;王建民;龚朝阳;陶宏;唐朝忠;朱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刘春宇;王小平;赵小炜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兽医》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 仔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主要发生于2~4月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重要疫病之一.近年来,笔者收治多例仔猪副伤寒病例,通过综合防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1例,供同道参考.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刘春宇;王小平;赵小炜
【作者单位】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462500;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462500;河南省舞钢市畜牧局,河南,舞钢,462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8.287.3+9
【相关文献】
1.猪瘟、伪狂犬病、仔猪水肿病、仔猪副伤寒混合感染的诊治 [J], 李玉孔;魏邦香
2.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J], 刘敏;戴爱琴;李星星;秦陈林;叶鹏宇;张柳柳;许金辉;丁良成
3.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体会 [J], 刘强
4.一起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J], 刘芳美
5.一起仔猪副伤寒病诊治病例 [J], 黄国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及副伤寒(Typhoid Fever and Paratyphoid Fever)概述(Introduction)定义(definition)中医学中,伤寒顾名思义指为寒所伤所导致的一系列症侯群,包括了西医学一系列有畏寒发热症状的疾病。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疾病----伤寒(typhoid fever)及副伤寒,发热虽然是其临床特点之一,但是指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s typhi)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一系列急性肠道传染病。
历史(history)伤寒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现考证可能属“伤寒论”中缓脉型伤寒。
西医学的发展扎根于实证主义,其发展具有较好的续贯性。
1659年,英国内科医生Thomas Willis首先描述具有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少数病例可并发肠出血和肠穿孔等临床特征的疾病,称之为typhoid fever。
1873 英国内科医生William Budd阐明了伤寒的发病本质,认识到它的传染性,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肠淋巴组织的增生、坏死,并提出一系列预防措施。
病原学(Etiology)1877年几乎同时由德国细菌学家Karl Joseph Eberth, 45, 和Robert Koch从伤寒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种短小、有鞭毛、能运动杆菌,1884年德国细菌学家Georg T. A. Gaffky年进一步证实是伤寒的致病菌。
美国微生物学家cartnern在患有伤寒小鼠粪便中分离出鼠伤寒杆菌。
1885年美国病理学家及兽医Daniel E. Salmon d.在美国猪霍乱流行时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他的贡献大,1913学术界规定将所有可运动的、有鞭毛、相似生物学结构和血清型反应肠杆菌(enterobacteria ),命名为沙门菌。
沙门菌属是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按照O抗原(菌体抗原)的成分可分50个群,按照H抗原(鞭毛抗原)成分进行血清学分型,目前有2000以上血清型。
碱烧伤感染甲型副伤寒一例
王志学;马艳;谷才之;张新华
【期刊名称】《新疆医学》
【年(卷),期】2002(032)004
【摘要】@@ 一、病历简介:患者,男,18岁.2001年7月8日工作中不慎左下肢踩进碱水池里,立即用自来水清洗10分钟,伤后1小时送往当地医院全身静滴抗生素,创面涂湿润烧伤膏治疗.
【总页数】1页(P76)
【作者】王志学;马艳;谷才之;张新华
【作者单位】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科,830000;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门诊部,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科,830000;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烧伤整形科,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化脓性胆管炎一例报告 [J], 王明兴;唐松军
2.非典型甲型副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一例 [J], 蔡少平;史雪敏;范振平;张文瑾;何卫平
3.暴发型甲型副伤寒一例报告 [J], 陈应华
4.乳腺囊肿脓液中检出一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一例 [J], 李杰芬;陈静宜
5.从驻滇某部队一例高热患者血液中检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J], 李刚山;范泉水;王杰;周向国;李作生;邱薇;郑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3例儿童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选择
庄满利;李艳华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1999(010)001
【总页数】1页(P50)
【作者】庄满利;李艳华
【作者单位】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163
【相关文献】
1.血清降钙素原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抗生素选择的应用价值 [J], 李明东;宋华
2.儿童皮肤脉管异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选择 [J], 李丽;徐子刚;孙玉娟;马琳
3.小儿伤寒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选择:附100例报道 [J], 张良吉;符州
4.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选择方法 [J], 尹振尧
5.新生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及抗生素选择 [J], 陈涵强;章丽燕;赵红;叶玉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前言伤寒、副伤寒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
自从发现伤寒、副伤寒病原体以来,本病不论在临床或病原学方面均有很大进展,总发病率在趋向下降。
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文化水平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每年仍有相当的发病数,小规模爆发流行时有发生。
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的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指导诊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发病均具有实际意义。
在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充分利用我国在伤寒、副伤寒防治方面的成果,并使之在有关条目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的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教研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汪复、翁心华。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伤寒、副伤寒的诊断原则(包括临床诊断标准与确诊标准)、诊断标准和防治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所有城市和农村各级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
2 定义伤寒(typhoid)、副伤寒(Paratyphoid)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
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
3 诊断原则伤寒、副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4 诊断标准4.1 临床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4.1.1、4.1.2和4.1.3可作临床诊断。
4.1.1 持续性高热(可达40~41C)为时1~2周以上。
4.1.2 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
4.1.3 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
4.2 确诊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
展的阶段。
此期的特点是,有着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火证辨证论治规范出现,从火论生、从火论病、从火治病的模式臻于成熟。
对于生理之火的功能、内火虚衰的症候、内火亢盛的原因、火邪所致病症及机理、火证的治疗方法,在各家医著中已有不同程度的广泛论述。
对于生理之火的功能,通过对命门功能及君火、相火的阐述,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论述;对于内火亢盛的原因,强调七情损伤、体质因素,并使其分类更加细致;对于火邪所致病症已涉及到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并尽可能阐述致病机理;对于火证的治疗,临症时所采用的治法丰富多彩,对前代流传下来的治则、治法及各种治疗理论,进行了各种不同立场的反思,提出许多见仁见智的观点。
这些均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火”的理论。
参考文献[1]李海玉,潘桂娟.论宋金元时期中医学“火”理论的发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9,(7):1116-1118.收稿日期:2014-04-15基金项目: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校科研创新基金(xjc201138)作者简介:辛小红(1980-),男,甘肃天水人,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经典理论。
[2]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804.[3]明·孙一奎.医旨绪余[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4]明·赵献可.医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5.[5]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见:李志庸主编.张景岳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15,878,895,1060,.[6]明·张景岳.类经附翼.见:类经图翼(附类经附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439,443,442.[7]清·陈士铎.外经微言[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84:178.[8]清·罗美.内经博议.见:裘庆元辑.珍本医书集成(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35.[9]清·张璐.张氏医通[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3:475.[10]明·龚居中.痰火点雪[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6,102,106.[11]明·吴有性.温疫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9,78,79.[12]明·万密斋.保命歌括.见:傅沛藩,姚昌绶,王晓萍主编.万密斋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92.[13]清·吴鞠通.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3.[14]黄帝内经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33.[15]明·马莳.素问注证发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52[16]日·丹波元简.素问识.见聿修堂医书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41.DOIʒ10.13192/j.issn.1000-1719.2014.10.029五积散临证举隅辛小红,姚蓝(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五积散乃一首千古名方,其组方用药相对较多,不少医家嫌其杂而不精,故可查之案并不多见,然五积散组方精妙,诸药合用,能消寒、食、气、血、痰五积,共奏散寒除湿,气血同治,痰食并消之功,临证可用之证甚广,今就应用五积散治疗夹食伤寒案、闭经肥胖案、双肩痹痛案作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