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探索世界的本质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引言《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是高中高三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审视世界的角度。
本文将探讨该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
重要性探究世界的本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探究世界的本质也是高考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与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物质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学习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方式。
2. 空间与时间本单元主要围绕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展开,介绍宇宙的构成和演化、地球的形成和变化、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定位等内容。
3.变与不变本单元主要研究变与不变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深化了对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4.因与果本单元主要研究因果关系的探究和理解。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学会运用因果关系解答问题。
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对学生的启发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逐渐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
系统思维是将问题整体化、综合化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探究世界的本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世界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全球视野。
3. 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框运动的规律性年6月1日17时,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
有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振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体现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震动是地球运动的规律③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错误;震动是地球的常态不是地球运动的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②错误;材料中“地球一直处于振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说明地球一直处于运动过程中,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③④符合题意。
答案:D2.(2022·广东梅州)“元宇宙”是源于小说《雪崩》的科幻概念,现指在XR(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形成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生活形态。
“元宇宙”可能实现打破虚拟与现实隔阂的解决方案。
现阶段,“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演变发展的概念。
这表明( )①未来世界将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世界、虚拟世界四部分②“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体现意识活动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③“元宇宙”概念源于小说家来自现实又高于现实的丰富的想象力④“元宇宙”这一个新生概念的本质依然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世界以及未来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世界,①错误;“元宇宙”概念源于物质世界,而不是源于想象力,③错误;“元宇宙”这一个新生概念的本质依然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元宇宙”概念的提出体现意识活动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④正确。
答案:D3.(2022·广东珠海)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收效之期也。
”其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③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④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材料意思大致是:“如果我有信心把某件事做成,即使有移山填海之难,也会有成功的一天;如果没有信心把事情做成,即使像翻手掌、折树枝一样容易,也不会有见成效的时候。
《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政治哲学与文化专题复习一、引言:打开哲学的大门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踏上一段奇妙的哲学之旅,去探究这个世界的本质。
我知道,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和深奥,但别担心,我会用简单易懂、风趣幽默的语言,带大家轻松走进哲学的殿堂。
想象一下,我们每天都在与这个世界打交道,但是否真正思考过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个世界的神秘面纱,探究它的本质。
二、知识点梳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概念与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物质。
简单来说,物质就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东西。
它具有客观性、实在性、可感知性等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物质,比如看到的花草树木、听到的声音、摸到的物体等。
那么,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呢?这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它们构成了我们周围的一切。
无论是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动植物,还是人类社会中的房屋建筑、交通工具等,都是物质的体现。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了解了物质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意识依赖于物质,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但是,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可以反作用于物质,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比喻:物质就像是一面镜子,而意识则是镜子中的影像。
镜子中的影像(意识)是镜子(物质)的反映,但影像又可以反过来影响镜子(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二)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概念与特点接下来,我们要探究的是世界的另一个本质特征——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切物质都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运动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等特点。
我们可以观察到自然界中的许多运动现象,比如四季更替、昼夜交替、生物进化等。
同时,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比如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等。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在了解了运动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导语】⽆忧考整理了《⾼⼆政治知识点:探究世界的本质》,供⾼考考⽣参考,希望对考⽣有所帮助。
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部分)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2.1、物质 2.1.1、哲学的物质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的意识,并能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不是指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1.2世界的物质统⼀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内容】⾃然界是物质的,⼈类社会的产⽣、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的意识是在劳动中伴随着⼈和⼈类社会⼀起产⽣的。
因此,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的意识,并能为⼈的意识所反映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2.2运动 2.2.1、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运动是指宇宙间⼀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式,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这⼀原理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上学。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主义。
2.2.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的统⼀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的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这⼀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否认运动的不变论。
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的相对主义。
2.3、物质运动的规律 2.3.1、规律的概念 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3.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及其⽅*意义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然界、⼈类社会、⼈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和发⽣作⽤不以⼈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世界的物质性基础梳理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①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②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物质的内涵(1)含义:物质是③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④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⑤客观实在性。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人类社会,在⑥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a.人类社会是⑦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b.⑧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⑨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2)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⑩地理环境、⑪人口因素和⑫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⑬物质性。
二、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的产生和本质(1)人的意识不仅是①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②社会发展的产物。
(2)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③物质器官。
(3)意识是人脑对④客观存在的反映。
2.世界统一于物质(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⑤物质。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⑥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⑦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重点突破1.弄清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具体的物质形态区别特性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状态抽象的、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具体的、多变的、有生有灭联系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象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细节提醒】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高考考点解读】一、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⑵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物质的要素。
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整个世界是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不是指某一物质具体形态。
辨析: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则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承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1.什么是运动?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⑴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物质观。
⑵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