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劣势-纯商科转申请金融工程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 格式:docx
- 大小:13.82 KB
- 文档页数:1
双非会计学专业的金工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背景东北财经大学(坑爹的高分双非),会计学(ACCA)专业,均分87T: 29+29+27+26G: 154+170+3两份量化实习去向:BU MSMF很显然我的背景没什么优势可言,双非院校,又是个会计专业,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专业课全都是英语上的,所以考GT不怎么害怕吧,但其实GT这种硬件大家努力学学都不会有什么短板的。
深知自己劣势的我放不下对数学这么多年的热爱,毅然决定申请金工、金数,而世毕盟成为了助我圆梦的最有力的后盾。
一开始摸不清头脑,但是经过莫莫姐的两次指导会议我对申请有了一个清晰的框架。
首先是考GT,我在大三下之前把GT都考完了,G的成绩虽然不是很有优势,勉强达标,但是因为背景比较弱,所以重点放在了量化背景补充上,毕竟GT只是一个门槛,再高的G没有量化的背景还是徒劳,GT的学习没什么好说的,网上资源很多,多做题就能解决。
之后是补充背景,利用了暑假和实习的四个月补了编程和数学,还在莫莫姐的内推下做了一份助研,收获很多,自己对金工逐渐有了认识,这里要感谢世毕盟的内推资源还有莫莫姐的倾力推荐。
在中信建投的两个月大概是学习曲线最陡峭的时候,一边上网课学习R和C,一边为了完成工作自学STATA, SQL,在这期间莫莫姐一直帮我推有经验的前辈们来帮助我解答问题,还一直鼓励我要加油,在北京的那两个月说真的很疲惫,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给莫莫姐发微信,莫莫姐都会第一时间回复我,帮我一起解决,虽说身在异乡但是莫莫姐却给了我支持和温暖。
至此软硬实力储备完毕,最关键的申请季到来了。
文书和简历是最关键的部分了,简历的撰写和修改在莫莫姐的督促下其实六月份就开始了,第一遍写的简历简直惨不忍睹,莫莫姐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每一处小小的不妥都截图指出,并且详细的告诉我要怎么改,就连逗号不是半角都一眼看出(论火眼金睛是如何炼成的),多亏莫莫姐对细节的严苛,我才有了一份漂亮的简历,之后随着实习和课程的增加又对简历不断地修改完善,这个过程也是对自己总结的过程,是构思文书的第一步。
GGU学员申请总结 -CMU MSCF offer(世毕盟学员)结果如下:AD: CMU MSCFBaruch CollegeNYU POLYRej: Princeton MSFCornell MFENYU FinMathMIT以及等等等等(捂脸)Decision: CMU MSCF1、前言其实自己是大四上学期的时候才决定转金工方向的,当时有这个想法,但是完全不知道自己行不行,虽然专业课成绩还过得去,但是金融相关的经历几乎空白。
而且对美国金工项目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感觉完全无从入手。
后来在ggu的指导下和一起申请的小伙伴的陪伴下慢慢步上轨道。
感谢所有帮助过鼓励过我的人~其实我这次申请也是蛮惊险的,比较早的时候拿到了Baruch的AD,只有三个星期的时间考虑要不要接(这学校没有deposit,略坑,如果有占坑费的话交了就放心了)。
三个星期过去之后除了poly的ad(这个是保底学校,它的ad和无ad 没有什么区别)和好几个rej之外,神马都木有>.由于当时还有四五个学校结果没出,于是就决定破釜沉舟,搏一下(实事证明这样做真的很危险,请慎重)。
结果连续出了n个rej心灰意冷之后,终于拿到的dream AD yeah,真是波澜起伏。
2、G&T考得十分普通,算是基本达标(总分上100,口语上23,GRE总分上320),和周边的T110+ G330+的比起来简直不要差太多,当时考虑继续考,但是龚老师说还不如用这个时间准备提高其他方面的背景,这个分数只要达标了都差不多,除非你能考得非常高。
然后想想自己的英语水平,最多也就能刷高个5分左右,还浪费时间精力,就算了。
其实感觉英语分数真的没有很重要,感觉有些横扫的同学GT也就一般。
可能金工更看重实习和数理基础吧。
3、实习大三暑假有一个IT项目管理的实习,和金融无关,最多能体现以下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leadership吧。
关于金融工程申请的二三事(世毕盟留学)1.想清楚为什么读这个学位无论你申请什么项目,要明白项目是为你的以后的目标和发展服务的,不能盲目地去做这项工作,要慎重考虑。
假如你觉得你读了这个学位只是为了给自己的文凭添砖加码,我觉得没有任何意义。
为什么要读金融工程?你在大一的时候可以说因为我喜欢,对这个感兴趣,但是作为一个即将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人,给出这些答案我认为远远不够。
金融工程以后有哪些发展,工作中都做些什么,需要些什么hard skills,需要些什么soft skills,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这些都得考虑。
2.了解项目的一切假如你决定要申请一个项目,请了解关于这个项目的一切信息,包括申请经验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不仅是为了在文书中有条理地阐述为什么选择这个项目,更是为了了解这个项目适不适合自己去读。
还有关于申请方面的琐事。
比如,很多项目分几轮,最好哪一轮申请呢?不要没做过功课就说其实都一样,或者盲目遵循他人的说法,你得自己去查阅以前的申请情况,得去program申请须知里面去仔细研读。
然后就是要了解这些program以前招的些学生有什么背景,拿自己和他们比有什么优劣势,有面试的面试都问些什么,这个时候一个好的中介会帮你省很多事情,因为他们有很多以前的申请经验和面试问题资源,可以请教世毕盟。
选择项目时,要看这个项目的专排,career service,校友资源(并不是校友多就代表校友资源丰富),employment stats,课程设置等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几个申请。
比如,一些项目的就业数据里面,有很多的职位是你以后想做的,那么这个项目可能就会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实现自己的目标。
3.需要什么skills,如何做准备首先要清楚,金融工程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
数学,计算机,统计,金融这四个方面比较重要。
起码你得懂最基本的一些知识,基础课得上,具体参照ucbmfe还有其他项目申请页面的prerequisite,但光是项目prerequisite列出的基础的还不够,在这四个方面,你在某些方面是强项。
申请总结美本非学霸斩获CMU金融工程offer!我本科在美国南加州大学(USC), GPA 3.7, 在申请MFE的candidates里面算是中规中矩吧。
和世毕盟结缘也是机缘巧合。
我的好朋友和初中同学在北大,去年暑假我和他一起吃饭,他听说我要申请金融工程,就给我推荐了世毕盟。
事实证明,选择了世毕盟给我的录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龚老师是我认识的最懂MFE申请的牛人。
我要特别感谢他在申请一路上给我的帮助和指点。
另外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mentor海哥。
海哥是Berkeley MFE 毕业的,在MSCI工作,MSCI是全球最牛逼的指数分析公司之一。
海哥对我十分热心负责,他用自己在金融行业方面的优秀视角,给了我多方面的指导。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coordinator张雨晴老师,始终如一地耐心帮我处理申请方面各种细枝末节的问题。
还有来自CMU的世毕盟面试指导老师,他给我们关于CMU面试准备讲的那两个小时特别棒,而且在我面试之前的最后关头还在帮我解答问题,感激不尽!另外,我在世毕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有的也申请金融工程或金融专业,还有的申请其他专业。
我觉得世毕盟的气氛是这样的,大家都很优秀,不过都很虚心地互相交换经验,互相鼓励和帮助。
我在和Columbia Financial Economics program面试之后,没有拿到offer。
当时世毕盟的小伙伴RSX(北大经院的大神童鞋)已经录取了这个program但是她打算去Columbia MFE。
在我提出请求后,她二话没说给学校写了邮件实名推荐我。
虽然最后没能被录取,不过我真的对她十分感激。
总之,真的很荣幸也很开心能够认识一起申请的大家,我就不一一点名了,希望这个暑假在北京再和你们相聚,未来都能够一起交流一起进步。
GRE我的GRE是170 + 154 + 3.5,我觉得不算高。
关于GRE众说纷纭,有人说Quantitative section很重要,有人说GRE没有GPA重要,等等。
横扫Princeton, CMU, Columbia, MIT金融金工项目之申请总结大一的时候听了一次出国留学的讲座,觉得有点意思。
之前在高中,有几个同学在高二离开准备SAT的时候,还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来到大学,注意到三五好友转学到国外的时候,也觉得离自己很远。
但是这一次,好像我也有机会出去看看。
于是大一的两个学期相继在新航道、新东方上完TOEFL、GRE的课程,准备地算是按部就班。
大一的暑假鬼使神差地与一群很有趣的朋友一起在丹麦和瑞典上暑期学校。
第一次觉得独立生活的能力还是可以的,自己做的饭挺好吃,生活也打理得比较规律。
此外,全英文的课堂学习和生活交流不存在障碍。
这些体验都坚定了我出国留学的决心。
大二的寒假我来到祖国的南方,孟加拉国,完成了一段有趣的实习。
Grameen Bank这样的小额信贷银行竟然可以在信贷风险上做到如此成功,使得我对金融学,或者说金融行业的期待与追求更加深刻。
到了大三,我得到了在Emory University交换一个学期的机会。
这样的经历让我体会到在美国长期生活的简单和自然,所学课程也是实际、扎实和有趣的。
交换回来,我想到自己也老大不小,应该认真考虑申请中的细节问题了。
于是,我就来到世毕盟,说想要apply for a graduate program。
得知龚老师是我在世毕盟的导师后,感觉放心了许多。
我们的头几次meeting,确定了时间规划、申请的方向,以及一些背景提升具体机会的把握。
在清华很有意思的一次科研机会,以及一段比较扎实的实习,都是在这段时间由世毕盟内推和不断跟进的。
那个时候自己已经对申请出现一些个厌烦和无所谓的情绪,然而龚老师还是一贯地enthusiastic,每一项计划都是认真地与我商讨制定,并不断监督。
真正到了申请的秋季学期,龚大大催促我抓紧写CV和PS。
文书的结构和逻辑调整了数次,才算是定了初稿。
针对每一个项目,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龚老师从不吝啬资源,文书的语言是调用理解力极强、耐力极强的native speaker 团队详细、速度地修改的。
金融工程申请—带着镣铐起舞(世毕盟学员)一、背景本科:复旦大学统计学TOEFL:R28+L30+S26+W28GRE:V157+Q170+AW3.5其他:香港对冲基金暑期实习,美国学期交换生,某演算交易大赛亚军录取结果:牛津大学数学与计算金融,芝加哥大学金融数学,康奈尔大学金融工程,哥伦比亚大学金融数学,多伦多大学金融数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金融工程,一个很诱人的名词。
作为美国STEM分类的金融项目,金融工程恐怕是近年最火爆的申请方向之一了。
以哥大金融数学为例,每年录取人数在100人左右,而申请者近1500人,全世界的有志学子(特别是中国和印度)都想借由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这样一个完美的跳板,实现专业和就业地点的双转变——经由一两年的学习,从工程和理科背景跳入金融学,从工程师/科学家华丽转型为投资银行或是对冲基金中的量化分析师,也叫Quant。
人们戏称程序员为码农,而量化分析师/Quant也有一个昵称,矿工。
虽然本质都是挣辛苦钱的农民和工人,然而贴上一个“金”字,因此在许多人眼里,一个金工金数的硕士学位也成为了通向华尔街叱咤风云的金光大道。
一个金融学的经典假说是,金融市场不存在套利空间。
简单来说,即是一旦市场中有利可图,人们便会一涌而上。
这一点对于金工项目的申请也不例外。
TOEFL 100+,GRE 320+,学校里前30%的绩点排名,这些在许多理工科硕士申请中堪称标配的成绩,在好的金工申请中,则毫无亮点可言。
再以哥大金数为例,最终入读项目的不到100人,而有能力胜任项目学习的有多少人?我保守估计是录取人数的2倍。
翻看每年的resume book(简历集)就会发现,标化成绩简直成了一个笑话——GRE 330,TOEFL 110的学生比比皆是。
所以,金融工程项目的申请并不能只满足官网上的基本要求,而是要和全球各地的强力申请者同台竞技,从中脱颖而出。
一言以蔽之,我把金工申请的核心叫做“戴着镣铐起舞”,何谓镣铐?金融工程/数学最看重的就是申请者的数理背景和编程能力,当然传统的三围(GPA,TOEFL,GRE)也不能差。
从UCSB到Stanford, CMU, Columbia金融工程,我的2018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现在是4月,我的金工申请基本告一段落了。
经历了几个月漫长的等待,和无限的失学焦虑,幸好结果比较令人满意,目前拿到的比较好的有CMU MSCF,Columbia MFE,Stanford ICME MCF track,还有一些项目没出(但并不重要了)。
在拿到offer之前,其实对于申请的结果是完全没有概念的。
之前在网上看过很多tier1在读学生项目的简历,但是这个经历也不可以直接复制,并且每一年申请的竞争压力也不同,大神太多。
无法给自己准确的定位的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所有能做的事情都做到最好,这样才能不留遗憾。
一、标化成绩我的G不高,准备的也不充分,10月才考,只拿了155+170+3.5,很多大神都有330+。
GGU培训师告诉我320就够用,但稳妥起见325比较好,作文确实不重要。
确实我认识很多3分作文的也拿到了不错的录取。
所以如果时间不够充分,确实没必要太在意GT成绩。
有时间的可以刷一刷,至少有项目(比如哥大金数)是挺在意G的(所以哥大金数现在也还没有理我,科科)。
GPA可能是我比较亮点的地方吧,金工相关课程grade都是A+。
我觉得金工相关的一些核心数学cs课程拿到好成绩还是很加分的。
二、推荐信一封很平淡的实习推荐信,一封research老板,一封相关课程老师(time series 的老师)。
如果有心,推荐人是最好要提前培养的,这部分我做的不是很好,推荐信找的比较仓促,所以最后天天去office混脸熟强刷存在感很心累。
三、申请季选校我基本上是按照专业排名rank从上至下申了一遍,10+个项目,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网申的填写),一方面细心很重要,另一方面我都会找培训师double check不确定的地方。
培训师在这里起了一个reference的作用,让我整个申请流程走的更加安心。
申请总结 | 剑桥大学金融学(世毕盟学员)个人背景介绍本来觉得自己的申请结果并没有特别牛,比那些牛校offer一大堆的牛魔王差的太远,所以拖着没有写总结。
后来想也许我的教训可以帮助到别人,就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付诸文字吧。
背景:Top2, Gmat770, TOEFL 107,Big4 3.5ys最终去向:Cambridge MFin【一】我觉得在申请中有重要作用的方面(几乎是每一方面,排名不分先后):本科学校&GPA,实习/科研,G&T, Essay,掌握的资源和对各个项目的了解,性格&爱好首先想说我非常开心能够找到GGU作为我的申请指导。
我觉得GGU作为一个作为一个新兴的走高端路线的申请咨询机构有着无限的前景,看申请的结果就可以知道。
我觉得GGU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了我莫大的帮助:1、背景的提升。
以我这样的背景能够拿到Princeton MSF和MT MFin的面试,我觉得非常的难得。
之前听园儿说龚老师研究了很多年什么样的学员最后拿到了面试和offer,然后在简历和Essay中以每个人的背景为基础尽量体现这些元素。
当时听到觉得特别感动也觉得特别了不起。
在这么多经验以及细心研究的基础上,往年全大陆只招收一个人的Princeton光GGU学员就有11个人拿到了面试,MIT更是有二十七八个人拿到了面试。
2、文书的润色。
GGU的文书修改老师是native speaker,语言非常地道。
同时在我知道Steven以前做过VC的时候表示非常的震惊。
一个很了解行业和学校的native speaker, 他应该是文书修改者的最高标准了吧~3、信息的分享。
清北有很多人都是在GGU旗下进行申请的,这就保证了学员可以与最强的对手分享信息。
MIT近30人的申请群,每个人面完都会把面经与大家分享,这些在论坛里找不到的信息就成了每个人的competitiveedge。
在面试之前了解面试官以及本年面试的情况是非常难得的,也给每一轮的面试增加了信心。
怀疑人生!从GPA 严重劣势到Columbia国际金融与经济政策,我的申请之路【声明】本文由世毕盟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由世毕盟教育(微信公众号:gguconsulting)排版发布。
-背景介绍:申请背景专业: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实习经历:中信证券,波士顿咨询,华泰联合证券,法国巴黎银行,国金证券海外经历:斯坦福大学暑期学校助研经历: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斩获OfferColumbia University MPA Program哥伦比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Fin Program罗切斯特大学金融硕士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IMPA Program宾夕法尼亚大学国际公共管理硕士前言我的申请季终于结束了。
在经历了无数个难眠的夜晚,无数个坐在37号楼走廊台阶上敲打键盘的凌晨,现在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I made it.在刚开始决定出国读研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稳住,一步一步来。
边刷GPA 考标化,边筹备实习和海外交换,这几乎是所有人都会走过的路。
我心想,只要按部就班,都是小场面,一定没问题。
后来才发现,申请不仅是实力战,也是心态战。
我有很多次在脑海里设想自己失学的样子,心态崩了很多回;全靠世毕盟的老师、父母的支持、还有身边同在苦海里划船的小伙伴们互相安慰,才终于登上了岸边。
现在我可以很开心地说,我在每一环节都尽到了自己的最大努力。
我的申请季没有遗憾。
申请之路大一的时候决定出国读研,加入了SUN(北京大学学生留学交流协会)做宣传部长。
经常与留学机构协同举办活动,给了我从内部视角观察各家公司工作状态的机会。
有些留学机构经常更换负责人,或者不回复微信,或者没有规范的业务流程,都让我在心里默默把它们记上了小黑本。
这也是之后有意向留学的同学需要锻炼的基本技能,多做市场调查;面对关乎自己学业、乃至人生的大事,更应该积极获取信息,多方比较。
世毕盟留学申请经验分享:SolidquantitativebackgroundNetworking Solid quantitative background Networking 大家好,我是交大数学系大四的本科生郭家辰。
今年申请的方向是金融工程(数学)方向。
下面我准备从四个方面来与大家分享我的申请经验及教训。
1.Background 最大短板TOEFL(100-)因为托福报名竞争很激烈,所以在九月份开学的时候我任然未能报上一场托福,也是因为各种准备的不充分导致一直未能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
所以,未能尽早的把托福成绩考出来一直是贯穿整个申请季我心头最大的遗憾。
在我看来,从某种意义上对于申请硕士来说,TOEFL的重要性是大于GRE的。
很多学校,是会有TOEFL成绩限制的,比如Cornell,它的工程学院明确要求申请者的托福要达到100分总分,23分口语单项。
(我先开始没看清,就跪于此了TAT)所以我希望后来者能吸取我这一教训。
最大闪光点InternshipWorkshop 我做过三份实习第一份是大二结束的暑假在北京某不知名券商打了一个月酱油,第二份是大三结束的暑假在国产TOP2券商做了IBD实习,第三份是大四上学期期中到期末在某国产TOP5券商做了四个月的quantitative analyst intern。
就申请而言第三份实习对我的申请帮助最大。
在第三份实习中,我的方向主要在于期权研究。
在supervisor的帮助,我学习了很多新的定价模型并将其与在数学系的上课中学习到的方法技巧结合以付诸实践,比如用Monte-Carlo simulation计算期权价格,用最优化方法calibrate Stochastic V olatility model,还玩了价值昂贵的Bloomberg Terminal。
我在大三结束的暑假还参加了上海财大信管学院和斯坦福金融与风险建模研究所联合举办的Statistical Methods and Models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 Workshop。
从GPA硬伤,到Columbia国际金融与经济政策,我的申请小结(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本科:人大中法学院(苏州)专业:金融学GRE:331 (语文161、数学170、写作3.0)TOEFL:110 (阅读30、听力28、写作28、口语24)GPA:低于3.5一、个人基本情况最近,申请季刚刚过去,回想起自己的申请,也有很多话要说,我希望把自己在申请中的各种技巧、栽过的坑、踩过的雷等,分享一些拙见供大家选择性参考,望大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所收获。
这里GPA大家可以看到小于3.5,是我整个背景中最大的硬伤,但也是申请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同时也正是因为GPA不高,才更要把托福和GRE考好,可以试图弥补一下GPA的缺陷,托福和GRE的备考我后面会详细再说明一下。
我的实习经历有:贝恩咨询、德勤战略咨询、普华永道strategy&咨询、毕马威管理咨询、法国Corania 香水公司(Mission d’entreprise)、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银行(对公业务& 风控)、Mr.Finance公司(创业型公司-学校社团)。
贝恩是现在在做的,申请的时候还没有这一段。
当时一页的简历也写不进去7段,一般只会保留4-5段高质量的实习。
当然有Big name的实习更好,但最重要的不是做得多,而是做了什么事,学到了什么东西,和职业规划的吻合程度,以及如何在申请文书中体现。
此外还有法国的一段交换,哥大的summer school,其他的一些学生工作与社会经历,比如巴黎银行Ace Manager 商业挑战赛中国⼈民⼤学冠军、全球TOP 10%;中法学生会、艺术团、以及各种志愿者等。
奖项有学习类三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社会工作一等奖学金、文体贡献一等奖学金、学生会优秀干事、苏州市优秀志愿者、优秀团员等。
这里分享几个Tips:1、Major GPA:我是典型文科生,数学渣,金融相关的专业课好,法语好,所以我在简历中也写上了专业GPA,这个成绩大家在微人大里面选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可以看到成绩和排名。
本科: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金融系GPA: 3.82/4.00GRE: Q170 + V159 + AW4.0TOEFL: 113 (Speaking 28, Writing 30)实习:私募基金量化研究员,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国内投行暑期实习暑期:伯克利暑期学校,斯坦福暑期研讨项目科研:两段校级科研(带科研补助)其他:量化投资竞赛全国第一名以及校内学术及专项奖学金若干录取(部分):麻省理工学院(MIT) 金融硕士,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金融工程硕士,芝加哥大学(UChicago) 金融数学硕士,纽约大学(NYU) 金融工程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金融工程硕士,南洋理工大学(NTU) 金融工程硕士拒信:无说在前面从入冬的时候开始申请,如今春暖花开,回首过去的四个月,一路走来并没有曾经想象的那么tough,整个申请过程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成长和修补的过程。
自己经历的一切对内心深处的影响和对三观的重新打磨和塑造,已经远远比让自己拿到一纸offer更有意义。
每每想起自己和去年年底的自己相比,的确在许多方面进步了很多很多,就甚是欣慰。
实话说,我不是那种早早定下出国目标和梦校梦项目,然后按部就班严格训练最后修成正果的正能量例子。
虽然在金工金数申请圈子里,我的portfolio在很多人眼里就是走的传统套路,但我的申请历程,尤其是心路历程,和很多早早开始严格执行计划的人,还真的差别非常大。
在还没决定出国之前,我考GRE和TOEFL纯粹是为了自我训练(和为了玩),参加暑期项目和实习也纯粹是为了多接触不同的人(和放假无聊),自己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根本不是为了比过别人或者让自己的履历更加突出,而仅仅是觉得这事儿好像应该试试。
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算是自由生长随意发挥然后歪打正着的典型范例吧。
能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尤其是考标准化考试)真正地去品尝它们的滋味,想必也是一种宝贵的运气。
我也希望所有未来想要留学的学弟学妹们,在做准备和申请的时候,能真正享受整个过程。
一场说走就走的申请【哥大金融工程硕士总结】或许整个申请季开始得比我晚的应该是寥寥无几了。
其实一直就有出国转二级的想法,只是迟迟不愿勇敢地卖出这一步。
于是在大四的某一天晚上,之前坚定保研的我,才终于下定决心想要出国。
于是,准备不足是我显而易见的短板。
身边在申请的同学,早早地在大三上学期或者大二甚至大一就已经定好了计划,而相关的准备材料(语言成绩、CV、PS、推荐信等等)也都基本备齐,真是有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的无力感。
上网想要了解相关的项目信息,不同项目的不同名称、各式各样的文书材料就已经弄得我眼花缭乱,更不要提区分不同项目的特点和优劣势了。
感觉时间已经来不及但又不甘心就这么放弃的时候,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同学们普遍找的机构世毕盟留学(GGU)。
说实话,第一次联系到GGU的老师时,我几乎算是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
我不知道我的背景是否match,我也不知道我还需要做多少准备,有多少选择,我唯一知道的,是我距离ddl越来越近了。
记得我走进八层的小房间时,其实是有些羞赧地说出自己想要申请MFE项目的念头,因为我知道,十二月开始就有项目要截止了,距离这个截止时间已经屈指可数了。
我生怕在见面的过程中,GGU的老师会冒出一句,“你怎么这么晚?”或者“感觉有可能来不及”之类的话,这会让我更加慌乱。
第一次咨询之后,接待我的老师并没有如传说中那般只给的一些敷衍潦草的介绍,反而像是直接帮助我对各个项目做了个梳理甚至帮我定好了申请的项目方向,于是很快地我也签订了合同。
确定之后,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也非常的负责,很快就有了第一次的meeting,语言成绩、CV、推荐信、PS,都被安排上了日程。
也许是因为之前本身有TOEFL和求职找实习的经历,所以在语言成绩和CV上的任务比较顺利。
但较为烦心的,其实是推荐信。
据我所知,很多同学找推荐信都是早早跟从老师做助研,之后获得老师的强推,而我在没有跟从老师做助研的情况下,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完成3-4封推荐信的筹备工作,实在是一个挑战。
mfe申请学校总结篇一:金融工程留学申请经验总结帖【cmUmScF】,【columbiamFE】(世毕盟)学员总结金融工程申请总结帖【cmUmScF】,【columbiamFE】(世毕盟)学员总结写在申请结束之后申请已经基本结束,大部分学校的结果也已经尘埃落定。
很早之前就已经答应别人要写这篇日志了,今天恰好有时间,就码了些字。
写这篇日志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感谢在申请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其次也是因为很多童鞋来向我咨询申请的相关事情,尤其是在QuantitativeFinance或者FinancialEngineering方向上,所以在这里也将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想分享给有需要的童鞋们。
在人人这种神牛聚集的地方发申请日志难免有班门弄斧之感,只希望能对以后申请的童鞋进一点儿绵薄之力,这篇日志也就完成了使命。
另外,对可能无辜躺枪的学校和人提前道个歉。
仅是一己之见,不要过分认真。
首先说一下自己申请的大致结果吧(我申(:mfe申请学校总结)请的全部是master)。
ad:QuantitativeFinance方向:cmUmScF,columbiamFE,cornellmFE,UchicagoFinmath,GatechQcF,UScmFE,UiUcmFE;mSE或iE方向:dartmouthmEm,UPennSE,wisconsin-madisonoR里面有几个项目是有部分奖的。
另外还有两个奇葩的waitlist,因为也不影响大局,在这里就不写了。
从录取的情况可以看得出来,我主要申请的是financialengineering的方向,自己系的iEoR或者mSE方向我只申了几个用来保底。
所以我在这里主要说一说理工科转申financialengineering方向的一些经验。
由于financialengineering本身就是一个交叉领域,而且近几年呈现愈加热门的趋势,所以申请的难度在短期内肯定有逐年加大的趋势。
美国统计、金工项目同时申请之申请总结基本背景:北大金融系GPA:3.79,计算机辅修:3.83语言成绩:TOEFL 108, GRE 159+170+3.5录取结果:Baruch MFE, Cornell MFE, Chicago MSFM, Columbia MAFM, NYU MathFin写在前面申请季落下帷幕也有一段时间了。
我是到大三下的4月份才下定决心放弃清华经管金融硕的推研资格而出国念书,然后立刻就去世毕盟报了名。
虽然看似有些晚,但是根据世毕盟mentor和培训师的科学规划,我开始了有序的留学准备。
后面的日子就是疯狂地赶进度:考G, T,准备科研实习,以及推荐信。
从五月份到9月份,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我考了两次GRE,一次托福,做了两份实习,一份科研。
现在回想那4个月的忙碌而充实的时光,也是感触良多。
非常幸运的,在世毕盟的帮助下,我这么紧凑的申请准备也收获了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关于T&G金工项目不像传统的商科项目那样卡GRE和托福的成绩。
据哥大招生官所透露的信息,GRE的verbal≥155就行,Quant尽量满分(但我个人认为≥168也可以),写作≥3。
托福总分≥103,其中口语越高越好,不能低于23分。
关于G&T,我的建议是尽早准备,越早考完越好,可以给之后的任务腾出时间。
虽然我大三下准备申请的时间十分紧张,但是因为我从大一开始就有意识的准备GRE和托福,所以最后语言考试也并没有花费我很多的时间。
但是还没有开始准备的师弟师妹也不用紧张。
因为大多数项目的截止时间在12月份和1月份,所以大家只要在大四上的11月份前考完GRE和托福就可以了。
关于课程金融工程其实是数学、计算机、金融的交叉学科,其中数学和编程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本身在北大就是辅修计算机,所以编程方面的课程,我已经上了很多了。
至于数学课,我是在大三上前往UCLA交换的时候修了3门数学系的课:多元统计、最优化、金融数学。
商科转科申请书
尊敬的学院领导:
我是XXX,就读于贵校XX学院商科专业。
我特此写信,表达我向学校转至其他专业的申请。
首先,我想说明转科的原因。
在我研究过程中,我发现我对商科的兴趣和热情并不符合我的预期。
经过深思熟虑和与导师、同学的交流,我意识到我对XXX专业具有更为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我相信转至该专业能够更好地发掘我的潜力,并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希望说明我为转科做好的准备工作。
我已经认真研究了XXX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并自学了相关知识。
我还与该专业的同学和教师取得了联系,深入了解了该专业的研究环境和教学质量。
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我已经具备了成功转至该专业的能力和基础。
最后,我希望能够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顺利完成专业转移。
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愿意加倍努力研究,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我相信,学校的专业转移政策是为了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就业前景考虑的,我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新的专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再次感谢领导的关注和支持,我真诚地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批准和支持,让我实现专业转移的愿望。
我期待着能够在新的专业中有更好的发展和成就,并为学校争光。
谢谢!
XXX
日期:YYYY年MM月DD日。
一次盼望新开始的等待,我的金工申请经历申请背景:北京大学金融学/统计学GPA:3.7+申请方向:金融工程托福:111GRE:325+3.5实习:一段商业银行实习,一段券商实习,一段国内私募对冲基金实习申请结果:ColumbiaMFE,Columbia MAFN, UChicago MSFM, CMU MSCF前言2月24号得到Columbia MFE录取结果时,心里的激动是难以言说的。
那一份如释重负的感受让漫长的等待似乎都变得有了意义。
而等到4月6号终于等到了CMU的MSCF录取时,心里的感受却不再是那一份轻松和舒缓。
这一个结果,无论是录取还是拒绝,都是这个漫长的、熬人的申请季的一个停歇的到来,而它也预示着下一段也许更加艰辛的生活阶段就要开始。
心路历程真正决定走出过这条路是在大三时候。
考完GRE看到结果之后的那个下午就去了世毕盟在东升大厦的办公室。
从坐下来谈到决定签合同,只花了二十多分钟。
也许仓促也许慌忙,但这是一条自己选的路,希望用海外求学的经历充实背景,也希望多一些体验。
对我而言,申请金融工程方向出国的路并不好走。
这个专业的申请竞争激烈,过程也很漫长。
从九十月份开始准备材料、进行网申开始,一直到春节期间和三月份收到录取、面试邀请、拒信,这近半年时间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伴随着申请过程的推进,我逐渐认识到自己身上和经历里更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缺点和不足,也认识到自己可能的优势在哪里。
在等待结果的日子里,一方面期盼着结果赶紧到来、不要再忍受这个纠结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担心,既担心拒信的到来,还会感到如果来的是一封ad,又要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开启一段未知的生活。
申请是个熬人的过程,可以情绪起伏波动,但不被自己情绪的波动彻底带跑需要更多的定力。
成绩成绩单是申请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申请时,我的成绩处于不会拖后腿也不会成为加分项的水平。
但是因为修了双学位的缘故,会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多面的申请背景,增加被项目录取的概率。
从SEM到哥大商学院金融经济,我的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个人背景申请方向:金融/金融工程院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与金融GRE: Q159 + V170 + AW3.5TOEFL: 阅读30 + 听力29 + 口语26 + 写作29 = 114实习:瑞士信贷、麦格理、穆迪、中金等录取结果:Columbia Business School - MS in Financial Economics;CMU - MS in Computational Finance;Cornell University – MEng (Financial Engineering Track);University of Chicago – MS in Financial Mathematics;LSE – MSc Risk and Finance其实,有出国留学的想法,是从我大一甚至高中就开始的。
从小在北京长大,很久以前就想离开家乡,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可遗憾的是,执行力不足,也出国的信念也不够坚定。
孔子云,讷于言而敏于行。
我这个出国的想法却总是”讷于行而敏于思“。
早在高一和大一的时候,我就参加过新东方托福、GRE辅导班,本想早做准备,但又总觉得出国还遥遥无期,拖着拖着,本科再有一年就毕业了。
这时候回望一下浑浑噩噩度过的本科时光、也不知道当年“去远方”的小理想该从何做起。
平心而论,本科四年间,我的成绩不算拔尖,没当过学生会主席,也没做出什么像样的科研成果。
虽然如此,但在漫无目的的探索当中,积累了一些有趣的经历,磨练了自己的品质,也鬼使神差地为我的申请铺平了道路。
大二、大三时候,我对学术研究的热情空前高涨,梦想读PhD,研究经济和金融的理论,梦想成为影响世界的经济学家。
那时候,我跟着经管学院、五道口金融学院的多位老师做过助研,还从学长学姐那里了解到了清华的本科生暑期海外科研——只要找到在暑假里愿意接收自己去做研究的国外教授,学校就会给予资金支持,报销机票、住宿等费用。
学校:清华大学专业:数理基础科学Overall GPA: 92/100 (2/55)双学位:经济学Overall GPA: 91/100TOEFL: 28(R) + 29(L) + 24(S) + 29(W)GRE General: 157(V) + 170(Q) + 3.5(AW)GRE Subject Mathematics: 900 (97%)Ad: NYU MSMF (accepted), CMU MSCF, Columbia MSFE, Cornell MFE, UChicago MSFM, Columbia MAFNRej: Princeton MFin, Baruch MFE前言“还是选NYU吧。
”作出决定后,我长舒一口气,选校的最终敲定终于为我的申请季画上了句号。
回过头看,申请真的是一场漫长的战斗,从大学前三年的背景塑造开始,到去年年末准备材料、填写网申,再到今年年初的各路面试,这些都需要付出相当多的精力,而当你努力尽完“人事”之后,还将面对更加扎心的“听天命”阶段。
我至今仍记得××项目发出offer而自己的未读邮件空空如也时,内心有多么焦急;我也记得寒假里一次次早晨6点的迷之惊醒,就为打开手机看一眼是否收到了新的邮件。
不过幸运的是,在这场辛苦的战斗之后,我尝到了甜美的果实。
我在刚入大学时就已经做好了出国的决定(最初没啥理由,迷之信仰…),并且在大二选定了金工这一方向。
因此我很早就开始着手准备出国,比如我在大二的3月份就攻下了托福(但这其实是给自己挖个了坑,后面会介绍…)。
总之在出国申请方面,我始终保持着比较积极的态度,节奏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
下面我分几个具体的方面谈谈我的体会吧。
G/TG/T是去美国留学不得不跨过的坎,这是实打实的分数,只能认真准备。
我在G/T考试上还是比较顺利的,都是一遍过,托福是大二3月份考的,GRE General 是大三3月份考的。
除此之外,为了强化数学方面的背景,我还特地在大四10月考了GRE Sub。
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五篇范例)第一篇: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世毕盟学员) Wednesday, 11 May 2016 从CS到MFE,美国金融工程硕士申请总结背景: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系GPA: 3.38 TOEFL: 106 GRE: 157+170录取结果:Cornell MFE, Baruch MFE, Umich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 Risk Management写在前面当心痛地看着Deposit从我的卡中流逝时,申请可算告一段落了。
尽管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走上出国的道路,由于拖延症的作祟,总觉得时间也还是有的,就一味的任性把申请的事宜放在了脑后,时不时回想却总不警觉。
直到去年5月份加入了世毕盟留学(GGU),极富个人魅力的鹏哥和眼神深藏如无底洞般的龚老师给我敲响了警钟,我才更好的知道自己的规划,决计将警钟转化成鼓声而非丧钟。
选择GGU于我个人而言,选择GGU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在申请之初,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如何准备考试,如何逼迫自己付出努力,而在于缺乏一种全局的视角,对申请流程大局的把控。
缺乏相应的全局观,就会迷失在此起彼伏滔滔不绝的申请准备的森林中,光靠蛮力而非智取,自然体会不到柳暗花明的快乐。
如许多人toefl,gre一味的刷分,找了一份份的实习却总觉得不再找几份对不起自己,科研亦是如此,恨不得一生下来就开始拼命准备申请让自己的简历琳琅满目。
GGU于我的意义就在它给我打了强心剂,利用其众多成功申请案例的经验去指导你如何去准备,并指出申请的康庄大道,让我更游刃有余地度过申请的时光。
关于GPA有一点不得不提一下,就是GPA。
由于大一太过于放松,我大一的GPA接近3,毋庸置疑,这的确给我的申请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哥大MFE与CMU MSCF都没有给我面试机会。
关于GPA想说两点,一是尽管美国学校审查材料是全方位衡量一个学生的,但它们在录取过程中拥有的你手头的材料主要就是成绩单,简历,文书以及推荐信,而成绩单是最客观的评价标准,是申请人无法修改的指标,所以若GPA低,申请确实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的。
GPA劣势,纯商科转申请金融工程申请总结
作为一个工作了一年多突然决定申请的工作狂来说,申请是一件比较心累的事情。
一开始因为觉得工作和申请可能不太能兼顾的原因,选择了世毕盟的B计划,事实证明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申请计划】
在申请什么专业这个问题上,一开始是比较纠结的。
因为工作一年这个时间其实是比较尴尬的,如果申MBA,那么申到好项目的几率不大;如果申Master,又怕如果申的不咋地性价比不高。
在和GGU的咨询师和龚老师讨论之后,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主要就是希望能够通过Master作为一个跳板来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就业方向,所以就决定了之后十分就业导向的申请。
我个人觉得GGU对我帮助最大的一点就是鼓励了我申请金工方向。
作为一个没有数学以及CS背景的人来说,金工从来都没有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但是龚老师分析说金工项目有比较多不错的学校开设并且就业都很不错,从结果来说确实符合我的要求。
【考试准备】
考试算是我整个申请过程中最辛苦的部分了,是我要靠自己来解决的。
主要要考的有三个,托福,GRE和GRE sub math。
考试方面我觉得大神们的经验比我有用多了。
我一开始是打算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试,GRE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备考的,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得了一个还算凑合的成绩。
但是过程中发现这样挺辛苦的,白天下班,晚上回家还要看书学习,主要是作为一个工作狗已经很久没有学习考试的状态了。
考完GRE之后,准备要备考sub math,这个对我来说挺难的。
所以当时一冲动就辞职了,专心备考。
后来发现,其实也不是特别有必要。
所以如果有跟我类似的工作狗要申请的话,我觉得其实一边工作一边考试是可以manage的,就是要对自己狠一点。
【申请过程】
对于申请所需的文书,简历和PS都和龚老师分别有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并且根据我的情况和申请方向当场就做好了初稿,可谓神速。
之后提交的文书,会根据各个学校做一些微调,并没有很大的工作量。
对于具体的申请流程,有GGU贴心的帮助,把所有的细节都搞定了,包括填资料、缴费等等。
整个申请过程我是十分省心的。
【面试准备】
我遇到了两个面试,GGU对学员的面试准备我觉得是挺不错的。
其中一个面试,给我安排了两个在这个项目的学长很仔细的给我讲解了面试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题目。
学长们讲的题目在面试中出现了一半,还挺不错的。
但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最后还是挂了。
总的来说,对于比较忙的小伙伴来说,选择GGU的B计划是挺不错的,省心省力。
最后还是感谢世毕盟给了我一个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