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
中,那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起来,鏖 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 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 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 片紫色。
问题探究
5.颔联写得“有声有色”,渲染了
一种怎样的气氛? 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 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 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从角声、 燕脂、凝夜紫写出来战争的激烈。
“压” 是“逼迫”的意思,黑云暗喻
敌军,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 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 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开” 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 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 的画面。
2.关于这首诗的主题有下列三种说
问题探究
7.颈联中诗人为什么将地点设置在“易水”
边? “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易 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 “易水”写出了将士“壮士一去不复返”的 以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8.“霜重鼓寒声不起”中“重”“寒”“不 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 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 往直前的精神。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雁门太守行 唐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
宜阳)人。少有诗名,曾受到韩愈的赏识。 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艺术上,他熔 铸了前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以奇特的想 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形成了 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 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有《李长吉歌诗》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