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23章第2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8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章《23.2 生态系统概述》教学设计教师活动41、谈话:既然它们都很重要,那他们之间是不是独立的、互补影响呢?2、PPT:展示有空格的模型图:3、巡视,准备展台。
4、肯定鼓励学生: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好!和标准的模型参照图相差无几!PPT展:模型参照图5、PPT展:各生态系统6、谈话:我们刚才看了这么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没有哪一个生态系统能与其他生态系统完全隔绝,他们彼此之间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学生活动41、挑战:体现学生找关联的本事。
2、根据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的关系以及与非生物环境的联系,构建生态系统,用一张白纸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填空、尝试构建模型。
4、学生代表上台展示。
5、其他学生评价、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
6、学生总结: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即生态系统。
7、聆听8、思考:有没有哪一个生态系统能够完全自给自足?9、回答:生物圈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学生尝试构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模型,激发学生制作模型的兴趣。
自主制作细胞结构模型,体会科学的方法和进一步理解建模的意义。
不同模型制作,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竞争意识,进一步理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有机整体。
环节五:通过对“生物圈2号失败”的视频学习,珍惜、爱惜这个珍贵的地球,并阐明生物圈是包含多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最大生态系统。
(指向目标5)教师活动51、谈话:美国科学家为了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曾模拟地球这个自然生物圈而设计人造“生物圈2号”,我们来看看,他们是否成功了呢?PPT播放视频。
2、引导学生总结:生物圈不能复制,地球只有一个。
那么我们又为地球做了些什么呢?学生活动51、观看视频“生物圈2号”。
2、思考:生物圈2号为什么失败了?受到什么启发?3、总结:我们应该珍惜、爱惜这个珍贵的地球。
23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碳循环 2通过“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活动,认识动物和植物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三教学过程A复习练习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于消费者,消费者之间通过形成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间由于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关系,叫()。
生物之间由于构成的网络联系,称为。
食物网之间的主要是关系和关系。
2 和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和就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之间进行运输和。
3能量传递的特点:。
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是4一般说,一个环节只能把所获得能量的传递给下一个环节,在A-----B------C的食物链中,若A 有100克,则传给C 的能量最少有克,最多有克;若有1000克C,至少需要B 克,最少需要A 克。
B预习练习1(78页图)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合成,进入植物体,动物以植物为食物,进入植物体,动植物死亡后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被分解成进入大气中。
2(79页第一段)组成生物体的物质来自于。
绿色植物从环境中获得各种物质组成植物体,使这些物质进入,生物死亡后被分解成,又回到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之间的循环,就是生态系统的。
3(79页第二段)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和。
生态系统中,,,以及非生物物质,能量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紧密联系,构成统一整体,从而使生态系统得到。
4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在和往返循环。
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和。
四课堂小结1能量是沿着依次流动,能量传递的特点:,。
2,物质循环的特点:物质在和往返循环。
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和。
五拓展作业.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A相互独立 B相互竞争,你死我活 C吃与被吃 D相互依赖,相互制约2.在生态系统中,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是( ) A.吸收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呼吸作用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是( ) A.虽然二者是各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是同时进行的B.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C.先有物质循环,然后才有能量流动D.由于有了能量的流动,所以才有了物质循环4.在一片稻田中,人们总是让能量流向( ) A.稻子 B.所有植物 C.所有生物 D.人类5下列气体中,那一种是碳循环存在的形式()A 氧气B 氮气C 水蒸汽D 二氧化碳6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但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这一现象的原因。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和功能;•掌握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
1.2 教学重难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10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生态系统,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概念。
2.2 讲授(30分钟)2.2.1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非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三个部分组成。
•生物群落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类。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包括植物和一些原生生物等;消费者包括食草动物、肉食动物和食腐动物等,分解者则是分解有机物质的微生物。
2.2.2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是由各种生物群落、生物群落的非生物环境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即生产功能、调节功能、养分循环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
•生态系统的生产功能是指生产者利用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有机物质转移到消费者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调节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对温度、水分、风、土壤等环境因素的调节。
•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功能是指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在生态系统内循环利用的过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传递信息的过程。
2.2.3 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通常遵循10%能量转移原则。
•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进行。
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质,消费者将有机物质转化为能量和无机物质,分解者则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
2.3 总结(10分钟)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并解答学生问题。
2.4 练习(20分钟)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图,并分析其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
三、教学评价随堂测试,反馈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掌握不足的知识进行针对性提高。
四、教学反思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深刻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作用,了解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规律。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1知识目标(1)列举不一样的生态系统(2)描绘生态系统中的食品链和食品网(3)概括生态系统的构成(4)解说某些有害物质会经过食品链不停累积(5)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1)经过“察看与思虑”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2)经过指引学生进行“资料剖析”培育学生办理信息的能力(3)经过“进一步研究”培育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4)培育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3.感情目标(1)认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理能力是有必定限度的(2)确定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加强爱惜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感情。
四、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课要点确定为:(1)概括生态系统的构成(2)解说某些有害物质会经过食品链不停累积(3)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理能力是有限的第一课时教课过程:1、复习发问(1)、生态系统的观点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构成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包含了哪些?2、引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花费者和分解者拥有各自的生态功能,它们的关系是如何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议论的 .(二)、师生一同学习食品链和食品网1、展现草原生态系统图,指导学生察看。
2、将议论的问题提出,组织学生议论:(1)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拥有什么作用?(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样动物与植物有什么关系?(3)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样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4)经过上边几个问题,你认识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样生物之间的关系吗?可否举例加以说明?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花费者、花费者与花费者之间形成了吃与被吃食品关系。
(1)什么叫食品链?(2)连结方式:箭头的指向。
4、应用所学知识,连结食品链。
请同学们将草原上生态系统中各样生物之间的食品链表示出来,并察看在生态系统中食品链是不是孤立的?5、剖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食品链,它们互相交错而形成网状构造,指引学生察看并比较所画的食品网。
6、小结:食品链和食品网反应了生物之间因食品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构造基础。
第2节生态系统概述一、什么是生态系统在一定________内,所有____及其生活的____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1.一个生态系统是由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类群;非生物环境有________、温度、________、空气、土壤等因素。
2.生物中的绿色植物能够利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动物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以________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____________,将有机物转化成______,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
非生物环境则能为生物提供必要的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______、______以及______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答案:一、自然区域生物环境二、1.生物非生物环境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阳光水分2.无机物光能光合作用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植物的尸体无机物分解者物质和能量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思考讨论答案:缺少分解者。
(答案合理即可)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
能够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根据食性可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
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
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从而促进物质循环。
【例题】既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是自养型生物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部分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些有机物为生产者自身提供了营养物质和能量,属于自养型生物。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23章5.学习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食物关系(指向目标1)教师活动1教师展示图片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提出需要学生完成的任务引导学生总结出它们构建的链条式关系即不同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而这种食物关系称之为食物链,多个食物链交错起来称之为食物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建立食物关系,总结得出是为捕食而获取营养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运输和传递,所以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练习1。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一个生物可否位于不同营养级),引导学生汇报答案和结论,引导学生相互点评学生活动1尝试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阅读教材P71-72,结合构建的链条式关系,研讨交流以下问题1.在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用线连接起来的过程中,是根据它们的什么关系将两种生物进行连接?(食物关系)2.生物学上如何定义这种关系?3.为什么生物之间需要建立这种关系?(获取营养)4.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如何传递?(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练习1: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绿色植物属于,蛇,猫头鹰等动物属于,此草原中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2)这个食物网由条食物链构成,其中最短的食物链是.(3)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来自于,营养级即食物链中的一个营养环节,绿色植物在食物链属于营养级(第几)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分析自主构建的食物关系,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构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样的关系有什么作用,从根本上去加深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意识到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传递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基础,为下一环节去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如何循环、能量如何流动奠定基础。
环节二: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生命观念)(指向目标2)教师活动2播放生机勃勃的水族箱微视频提出该水族箱模拟了淡水生态系统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该水族箱中植物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植物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
第2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复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组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2.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理解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其关系,了解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意义二、复习提纲1.广西爱鸟周:每年3月20一26日;爱鸟节:每年3月20日。
2.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类型:水域:海洋、淡水、湿地;陆地:森林、草原、荒漠、农田、城市等。
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并利用其中的有机物和能量注:在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
其中生产者是消费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要基本成分。
5.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形成了食物关系,这种不同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联系。
6.食物网;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状联系,就称为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结构愈复杂,生态系统愈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7.营养级的划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8.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1知识目标(1)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4)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5)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进一步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确立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3)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情感。
四、说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解释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什么?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哪两部分?它们各自包括了哪些?2、引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具有各自的生态功能,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讨论的.(二)、师生一起学习食物链和食物网1、展示草原生态系统图,指导学生观察。
2、将讨论的问题提出,组织学生讨论:(1)植物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具有什么作用?(2)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与植物有什么关系?(3)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4)通过上面几个问题,你认识了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能否举例加以说明?3、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形成了吃与被吃食物关系。
(1)什么叫食物链?(2)连接方式:箭头的指向。
4、应用所学知识,连接食物链。
请同学们将草原上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表示出来,并观察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否是孤立的?5、分析草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它们相互交叉而形成网状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所画的食物网。
6、小结:食物链和食物网反映了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关系,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根据学生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已经明确的基础上,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课标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制作多媒体课件,借助观察、小组分析、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即在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达到教学目标。
2、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起引导作用,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的氛围,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利用多媒体课件,知识环节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最终得出结论。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是第23章的重点内容,而“食物链和食物网”又是第2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基础上,继续了解生态系统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堂教学内容是构建食物链和食物网,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延伸,而且是为后面“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学习作了铺垫,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对于初高中衔接具有重大意义2、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针对的是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是正值14岁左右的青春期,分析、判断、理解问题的能力比较高,兴奋性比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同时他们思维活跃,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正是认知事物的大好时期。
他们虽然通过初中一年多的生物课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资料与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而且还学习了本章的第一节的生态系统的概述,知道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和组成成分,但是其中生物之间是如何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对这些抽象的概念和规律等内容,学习起来会枯燥无味并有一定的难度。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知识形象具体化,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对学习内容识记和理解。
第3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2.理解生态系统三种成分的功能地位及相互关系;3.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食物链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分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生态系统生物功能类群及其地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因为:(1)生态系统的组成可分为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两大部分。
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依据它们各自代谢类型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特征而划分的。
因此,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2)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是研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基础。
(3)三大功能类群之间以及它们与非生物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渗透普遍联系辩证观点的教育素材,人作为消费者的一员,是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观点的教育素材。
2.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l)尽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它们组分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2)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功能的结构基础,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网)的各个营养级而流动的。
掌握了有关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知识,就为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等知识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3)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过程,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中渗透着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将它们统称为三大功能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地位各不相同。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教学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因为:
解者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食物的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这种复杂的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链、食物网,这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的难点知识,因为
是食物链上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所以有的生物会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三个概念之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在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的基础上,要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指出生态系统的研究中心就是它的结构和功能,由此引出生态系.学习生态系统的成分时,首先结合教材中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同一环节上所有生物的总和,可作为一个营养级。
然后以一条食物链为例,分析该食物链么样?由此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况,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程的教学,可以通过学生观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来分析生态
物把太阳能固定在体内后开始的(起点);
能)、渠道(食物链或食物网)和终点(呼吸热);从传递方向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由损失(原因由学生自己分析),能量传递效率约为
效率可以用一种方式形象地表示出来——能量金字塔。
然后具体指出能量金字塔是用各个营养级能量数值绘制成的。
再用“某一个湖的能量金字塔”的图解具体说明能量金字塔的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人类自身服务,引导学生分
碳循环是生物圈内基本的物质循环之一,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碳循环来了解生态系然后让学生分析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要求答出循环的物质形式是二分解者,应让学生分析出碳在生物群落之间的运动是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最后教
小资料
场景。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一只彩蝶翩翩飞来落在鲜花上津津有味地吮吸花蜜,冷生物金字塔:
这种现象后,提出了生物金字塔的概念。
下面是生物金字塔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