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329.00 KB
- 文档页数:16
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滨海站轨道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
一、有砟无砟过渡段设计说明如下:
1、过渡段有砟轨道15m范围内的道砟分三段(每段5m)进行粘结:第一段完全黏结(枕下、枕间、砟肩);第二段部分黏结(枕下、砟肩砟);第三段:部分黏结(枕下道砟)。
2、过渡段在基本轨内应设置2根25m长的60kg/m钢轨作为辅助轨,其中伸入无砟范围5m,有砟范围20m。
安装辅助轨的有砟轨道地段(20m范围)应设置过渡段轨枕。
过渡段轨枕图号研线0714,基本轨扣件采用WJ-8B型,辅助轨扣件采用研线0607。
3、与有砟轨道相接处的轨道板(特殊板)按图要求进行钻孔,用以安装辅助轨扣件(辅助轨扣件图号:研线0607)。
钻孔直径43mm,钻孔深度122mm,绝缘套管(研线0607-5)与孔内混凝土间用植筋胶填充。
具体钻孔位置见下图:
每一处过渡段工程数量表
项目数量备注25m长辅助轨60kg/m 2根
有砟轨道过渡段轨枕33根研线0714 辅助轨扣件82套研线0607 绝缘套管32个研线0607-5
钻孔及锚固32处
道砟胶889升
基本轨扣件WJ-8B 66套。
桥路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施工概述桥路过渡段是连接桥梁和接近道路之间的关键部分,起到平稳过渡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桥路过渡段施工的一般步骤、关键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施工步骤1. 准备工作在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准备。
包括清理施工区域,确保施工场地干净整洁,清除障碍物和堆放物品。
同时,检查施工所需材料储备情况,并做好材料标识工作。
2. 板块调整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对桥路过渡段的板块进行调整。
首先,使用线桩进行布控,确定需要调整的位置和高度。
然后,采用液压顶升等工具,逐步调整板块的位置和高度,使其与桥梁和道路平齐。
3. 铺设防水层为保证桥路过渡段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必须进行防水层的铺设。
首先,清理并修补板块表面的裂缝和破损处。
然后,使用专用的防水涂料进行刷涂,确保涂料均匀覆盖整个板块表面。
4. 安装过渡坡道过渡坡道是桥路过渡段的关键组成部分,能够平稳连接桥梁和道路,减少车辆震动和冲击。
在安装过渡坡道前,需进行施工方案制定和材料准备。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将过渡坡道固定在桥梁和道路之间。
5. 测试和调整施工完成后,需对桥路过渡段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其平稳度和稳定性。
使用工程级仪器对过渡段的高度、坡度等进行测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
如有偏差,需及时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三、关键技术要点1. 板块调整技术板块调整是桥路过渡段施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道路行车的平稳性。
在调整过程中,需注意板块位置的准确性,以及高度的一致性。
采用液压顶升时,应控制液压油的压力,并定期检查液压缸和管路的密封性。
2. 防水涂料施工技术防水涂料是保证桥路过渡段防水性能的重要材料。
在施工中应注意涂料的刷涂均匀和覆盖面积的全面性。
为提高涂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可在涂布前进行底漆处理,使其与板块表面更好地结合。
3. 过渡坡道安装技术过渡坡道的安装与固定是桥路过渡段施工的关键任务。
在焊接过程中,应保持焊接电流和电压的稳定性,以确保焊点的牢固性。
路基与涵洞(桥台)过渡段技术交底施工技术交底书工程名称:交底部位:路基过渡段交底编号:施(技)LJ-006交底单位:接受单位:编制:审核:技术负责人:施工技术交底项目名称:编号:施(技)LJ-006单位工程名称交底日期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交底内容:一、技术交底范围本次技术交底仅适用于xx段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工程。
二、施工准备1、过渡段地基加固工程宜在涵洞(桥台)基础施工前完成。
2、过渡段的涵洞(桥台)的基坑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级配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振动设备碾压。
3、过渡段路堤基底原地面应平整后,用压路机碾压碾压密实,其压实质量应满足K≥150MPa/m。
304、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过渡段施工无不利影响。
三、路堤与涵洞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当涵洞顶面至路肩距离h≥2.0m时,采用倒梯形过渡段,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2倍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高度+2m,且不小于20m。
在涵洞顶面及两侧各1.5m范围和距基底2m向上按1:2的坡度至基床表层底范围填筑掺3%水泥的级配碎石,涵洞横向以外填料与相邻路堤相同,如图3-1设置。
图3-1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2、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1.0m时,如图3-2设置。
图3-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3、当涵洞顶面至基床表层顶面距离h>5.0m时,如图3-3设置。
图3-3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计图4、路堤与涵洞过渡段填筑施工(1)涵洞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2)靠近涵洞的部位,应平行于涵洞进行横向碾压。
(3)涵洞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4)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四、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形式及填筑施工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设置成倒梯形的结构形式,过渡段纵向总长度不小于5倍基床表层以下台尾路堤高度+5m,且不小于20m。
新建北京至沈阳客运专线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中铁十九局集团京沈客专辽宁段 3 标项目经理部2014 年7 月26 日技术交底记录般要求1 •现场技术人员应熟知相关施工规范及质量要求并严格执行。
2 •现场技术人员应认真审核图纸,充分理解并认真执行施工图纸要求(技 术人员全面审核图纸后方可施工)。
3.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咼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咼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要求。
二、机械及人员配备1. 主要设备配备:推土机、压路机、平地机、罐车、自卸汽车。
2. 施工人员安排施工现场应配备:技术人员一人,质量管理人员一人,安全员一人(带有安 全袖标),机械操作人员及普工根据施工需要及项目部要求配备。
三、过渡段施工方法及工艺过渡段应与其连接的路堤按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 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排水 措施,并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设施; 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 在地基 和路堤稳定后进行,并与相邻的防护设施构成体系。
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和过渡段基底处理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 进行回填和填筑施工;桥台和横向结构物混凝土或砌体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后 才能进行过渡段填筑施工。
1■路基与桥台过渡段⑴基坑清理:对基坑进行清理,做到基坑底部无先期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及 松土(杂土)。
⑵施工测量:首先对其路基中线进行定位,对其标高进行精确测量并计算出 过渡段所要2014年7月26日工程名称 交底项目过渡段施工分部(分项)工程 图纸名称、图号填筑的实际高度,以此为依据并同时参照设计图上的相关数据,对其同一水平填筑层的不同填料所填筑范围进行详细计算,并进行实际测量放样。
4.路基与隧道过渡段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与隧道连接地段按设计要求设置过渡段。
过渡段采用渐变厚度的混凝土填筑。
⑴施工准备:清除垃圾,测量放样,备好材料与设备。
⑵立模:模板加固要牢靠,防止跑模漏浆。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1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铁路过渡段施工。
2 过渡段填料要求3.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3.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3.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3.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4.1主要机械设备配置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4.2一般规定4.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4.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4.2.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4.2.4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4.2.5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4.2.6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挤密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
4.2.7过渡段排水要求⑴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⑵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⑶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置防排水层。
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书1、2路基施工架子队:根据施工进度,即将开始路桥、路涵过渡段填筑,现将有关施工要求交底如下:一、压实标准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的压实标准同基床表层压实标准要求,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的压实标准为: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 Mpa。
二、沉降控制标准路桥的差异沉降不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的折角不大于1/1000。
三、过渡段级配碎石必须满足的条件过渡段碎石级配范围注: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
四、路桥过渡段1、本工程桥台处全部为填方路基段,路基与桥台连接处设置过渡段,采用沿线路纵向倒梯形过渡形式。
过渡段的填料采用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加3%P.O42.5水泥),过渡段范围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掺5%P.O42.5水泥。
2、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设渗水板,渗水板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无砂混凝土块长30cm、厚10cm、宽15cm,并于无砂混凝土渗水板基础内横向设置直径100mm透水软管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
3、承台施工完毕,在台背侧回填混凝土至承台顶面,在其他三侧分层回填砾石土。
4、级配碎石填筑范围:距桥台背5m处算起,沿路基段纵向坡度不陡于1:3(且长度不得小于20m),无咋轨道底座板范围(左右线路中心线各向外1.7m,共8.4m宽)、两侧边坡比为1:1。
桥台锥体及其余范围填筑B组填料,压实标准同路基相应部位压实要求。
5、过渡段需同与其连接的路基一体填筑,如不能同时填筑,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必须预留出过渡段填筑范围,路基填筑预留台阶,台阶宽度不得小于2.0m,每台阶高度0.6m。
6、级配碎石填料必须分层填筑,每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得超过30cm,最小压实厚度不得小于15cm。
7、在过渡段填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桥台的稳定、无损伤,靠近桥台2.0m范围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必须用小型压实设备压实。
施工技术交底通知单
单位名称:编号:
《施工技术交底》资料
――过渡段填筑
一、简述
因桥涵与路堤承载特点不同,为了确保路桥、路涵承载均匀,使铁路行车安全、平稳,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及新建铁路太中银路基设计图纸要求,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设置过渡段。
如下图:
本标段设计设有简支梁大中桥6座,框构桥3座,横向结构物28座,旅客地道1座,其中路桥过渡段12处,路涵(横向结构物)过渡段64处。
二、施工准备
1、施工前对工点地形和地质进行施工复查核对工作,如与设计图不符及时通知项目部
进行处理。
2、施工前进行图纸审核,充分熟悉设计图纸,如发现设计遗漏或失误及时通知项目部
上报设计进行修改、完善。
3、过渡段填筑A组填料,施工前先对周边可取料源进行调查和选择,并取样由试验室
试验确定,试验检测填料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填筑。
三、施工方法
1、采用施工机械
1.1挖掘机:EX300-3型
1.2装载机:50型。
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单位:中铁八局兰新铁路甘青段项目经理部三工区编号:注:交底记录共两份,原件一份留接收人,复印件一份留交底人。
路基工程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里程段内路基过渡段施工,~DK471+283.99注:本技术交底适用于DK426+356.56万方,施工区域主的水泥,本段内剩余填料为5路基过渡段采用的填料为级配碎石掺3%要集中在李尤村特大桥至王官寨子特大桥之间。
一、前言本段路基范围内过渡段设计构筑型式主要为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
过渡段是路基工程与各种结构物、不同路基形式间的衔接过渡部位。
施工时提前安排过渡段的结构物施工,以便尽早进行过渡段的填筑,确保过渡段有足够的静置自稳时间,进一步减小工后沉降量。
为了保证过渡段填筑质量,原则上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应按水平分层同步填筑。
但确有困难不能同时施工的,为保证路基施工进度,采取在桥台后预留一定长度的路堤填筑段并做出台阶,待过渡段施工条件成熟后与过渡段一起施工。
过渡段级配碎石平地机平整,压路机进水泥在碎石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采用推土机、掺加3%行碾压作业;对于靠近台身和墙身处机械不能到位的地方,采用小型振动夯进行振压。
过渡段使用的材料的粒径、级配及材质符合要求。
二、施工工艺过渡段施工工艺流程图1)基坑清理。
对基底、基坑进行清理,做到基坑底部无先期施工中所产生的垃圾及松土(杂土))基坑回填砼2砼施工完成后做好养护工作。
进行一次连续浇筑砼,砼浇筑严格遵照砼施工操作规程。
地基表面再次清理:待基坑砼达到一定强度后,对过渡段其它先期已经处理过的地基表面再做清理。
)施工测量3首先对其路基中线进行定位,对其标高进行精确测量并计算出过渡段所要填筑的实际高度,以此为依据并同时参照设计图上的相关数据,对其同一水平填筑层的不同填料所填筑范围进行详细计算,并进行实际测量放样。
)分层填筑4.拌和好的级配碎石要尽快运到铺筑现场,由桥台向路基方向、由中心线向路基两侧按顺序依次进行填料的填筑工作。
编号:2013年3月4日第1 页共9页施表工程部位DK516+996~DK518+986 工程名称沪昆客专贵州段3标路基工程交底内容: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适用范围长昆客运专线玉屏至昆明段正线双块式无砟轨道地段。
二、工程措施1、桥台与路基过度段(1)填方桥台台尾过渡段过渡段长度:L=a+(H-0.4)×n式中 L——过渡段长度(m); H——台后路堤高度(m);a——倒梯形底部沿线路方向长度,取3m; n——常数,取2—5,以0.5为变化梯形若算出的填方桥台台尾过渡段不足20m时,调整过渡段n值至L=20m过渡段设置见图。
编号:2013年3月4日第2 页共9页施表工程部位DK516+996~DK518+986 工程名称沪昆客专贵州段3标路基工程过渡段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基床表层以下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桥台台背设置渗水墙,渗水墙为紧贴台背竖向铺设毛细式透排水带,排水带凹槽面(吸水面)朝桥台,下部接入横向毛细式透排水管将积水引至路堤外排水沟,透排水管直径为50.8mm的高强度PVC管,外包毛细式透排水带,排水带凹槽面向外。
(2)土质、软质岩及强风化硬质岩路堑地段挖方桥台台尾过渡段;过渡段范围内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
过渡段纵向采用厚度渐变过度,长度不小于20m,入下图:编号:2013年3月4日第3 页共9页施表工程部位DK516+996~DK518+986 工程名称沪昆客专贵州段3标路基工程(3)地基采用桩板结构处理时,桩板结构与路堤的连接方式参照本桥过渡段设计图。
2、路堤与横向结构物(立交框构、箱涵等)过渡段(1)当横向构造物顶面的高度h≤1m时,横向构造物顶面及两侧20m范围内的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2)当横向构造物顶面的高度h>1m时,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
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1、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2、编制目的根据路堤与横向结构特过渡试验段施工总结,确定最佳的机械配套和施工组织,确定合理的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以指导其它类型过渡施工。
3、路基过渡段类型过渡段类型主要有路基与桥台过度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堑与隧道过度段等.4、过渡段施工方案4。
1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要求⑴过度段级配碎石应符合设计及下列要求:a:碎石颗粒中针状和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
b:质软和易破碎的碎石含量含量不应超过10%。
c:过度段用级配碎石的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要求:过渡段用碎石级配范围要求d:过度段用级配碎石也可选用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并采用其相应的技术标准。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要求⑵级配碎石混料拌制前,应检查配料计量系统的工作状态,测定各种集料的含水率,根据测试结果和环境条件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级配碎石混合料出场时的含水率宜在工艺试验确定的填料出场控制含水率范围内。
⑶级配碎石出场前应进行最大干密度试验,施工单位每5000m3检验1次.⑷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掺入水泥的品种、规格及质量检验应符合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的要求。
⑸过渡段级配碎石中水泥掺加量允许偏差为试验配合比0~+1%。
⑹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3~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倒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3h内使用完毕。
4.2 施工工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4.3 施工方法4.3.1主要过渡段形式⑴路堤与横向结构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水泥掺入量3`5%(重量比).填筑范围: L= 2+h2×n,且不小于20m,H—原地面至台顶高度(m)⑵路堑与横向结构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⑶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横断面填筑顺序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过渡段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填筑,水泥掺入量3~5%(重量比)。
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一、编制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1-2010/ J1147-2011《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路堤与桥台过渡段施工三、交底内容1、施工准备(1)进行过渡段场地清理和地基处理,做好临时排水设施,并进行测量放线,准确放出过渡段施工范围。
(2)配置足够的施工机械、检测试验仪器仪,备足过渡段施工用填料。
(3)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2、工艺流程桥路过渡段施工工工艺流程见下图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3、材质要求(1)碎石的级配范围应满足下表要求,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
(2)无砂混凝土板采用水泥(PO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和10~20mm粒径石子(砾石、小卵石)加水拌和预制而成。
灰石比1:6,水灰比0.38,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C15,平均渗透系数应大于2000m/d。
(3)渗排水管材采用空心型RCP-Y10G(A)渗排水管材,管径100mm,环刚度≥32KPa,管壁空隙率≥80%。
4、施工工艺(1)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2)桥台基础顶面以下应以混凝土回填或以碎石分层填筑并用小型平板振动机压实。
桥台基础顶面以上过渡段沿线路纵向为倒梯形,采用级配碎石掺5%(重量比)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层填筑,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压实标准应满足K30≥150MPa/m、Evd≥50MPa和孔隙率n<28%。
线路为无砟轨道时还应满足Ev2≥80MPa。
(3)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4)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5)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四、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中铁十四局集团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技术交底书单位/部门:工程部共15页编制: 复核: 签收: 保存期限:至工程竣工路基过渡段施工技术交底1 目的明确过渡段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过渡段施工。
2 编制依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新建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3 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路基过渡段施工。
4 过渡段填料要求(1)过渡段填料应符合设计文件和验标的要求。
(2)过渡段级配碎石采用的碎石粒径、级配及材料性能应符合铁道部现行《客运专线基层表层级配碎石暂行技术条件的规定》。
级配碎石和级配砂砾石必须严格控制0.5mm以下细集料的含量及其液限和塑性指数。
选用品质优良的原材料是确保级配碎石质量的基础。
要确保筛选并按比例混合组成的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粒径、级配及品质指标符合规定的要求。
(3)过渡段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梯形过渡,具体过渡形式按设计施工图执行。
加入水泥的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内使用完毕。
(4)施工前应对所选择的填料进行核对确认并经试验鉴定,使其能够确保路堤各相应部位填料的质量检测、压实标准等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 25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5.1主要机械设备配臵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稳定土拌和设备。
5.2一般规定5.2.1在路堤与桥台、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路堤与路堑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施工过渡段。
5.2.2桥台和横向结构物基坑的回填工作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
5.2.3过渡段范围的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地基处理的有关规定。
5.2.4 过渡段级配碎石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 ,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 ,具体的摊铺厚度及碾压遍数应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控制。
每压实层路拱坡面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积水现象。
5.2.5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应与相邻的路堤及锥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水平分层高度同步填筑并均匀压实。
在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
5.2.6 过渡段地基采用打入桩、挤密桩等加固时,宜先进行打入桩、挤密桩等施工,再进行桥涵桩基施工。
5.2.7过渡段排水要求⑴过渡段施工前,应根据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排水措施。
⑵过渡段台背回填料表面应按设计要求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 3⑶过渡段台背与回填料之间应按设计要求设臵防排水层。
⑷过渡段级配碎石填料与相邻路堤填料之间的反滤层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⑸过渡段坡脚两侧、路堤底部的纵横向排水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5.2.8过渡段路堤两侧防护砌体的施工应在地基和路堤变形稳定后进行。
宜与相邻路堤的防护砌体施工相互协调。
5.3施工方法及工艺5.3.1路堤与桥台过渡段5.3.1.1 施工方法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配合平地机摊铺,重型碾压设备及小型振动压实设备碾压。
在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 范围内,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宜按15厘米,碾压遍数通过工艺实验确定。
5.3.1.2施工工艺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
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60 MPa/m 。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 4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路桥过渡段桥台锥体填筑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施工。
⑸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与路基填筑的相应部位同步施工。
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见下页:5.3.1.3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施工前,做好桥头路基的排水施工。
⑵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⑶在桥台及挡墙基础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台后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
⑷过渡段路基应与其连接的路堤为同一整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其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
⑸各个特殊路桥过渡段台阶处必须沿台阶进行横向碾压。
路桥过渡段断面示意图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 5路桥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5.3.1.4 注意事项⑴路桥过渡段施工前,排干桥台基坑内积水,基坑地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⑵桥台与路基结合部设厚0.15m 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渗水墙底部设软式透水管,将渗流水横向排出路基外。
⑶路桥过渡段每层填筑均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作,控制好级配碎石的配合及填料厚度,填筑层均设人字横向排水坡。
⑷台背后2m 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对桥台造成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 6挤压。
5.3.2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5.3.2.1 施工方法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施工指南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
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⑶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 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⑷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碾压遍数应通过试验确定。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示意图5.3.2.2 施工工艺⑴施工前,做好横向结构物两侧的排水施工,防止水流对填料的浸泡或冲刷,路堑地段做好结构物基坑边坡整型。
⑵路堤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并使K30≥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连接处过渡段(结构物顶距轨底>1.5m)设置示意图二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 760 MPa/m 。
⑶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设计及规范允许强度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但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
⑷路堤轨底距结构物顶垂直距离小于 1.5时,采取两次过渡方式,水泥级配碎石过渡段施工完毕后,再用A 、B 组填料回填过渡段与路堤之间倒梯形部位,压实标准与路堤相同。
⑸结构物顶的填料与结构物两侧2m 范围内的水泥级配碎石同时采用小型振动机碾压成型。
⑹每层混合料施工完毕后需按要求进行养护。
施工工艺框图如下路堤、路堑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工艺框图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 85.3.2.3 施工要点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⑴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⑵靠近结构物两侧2m 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 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5.3.2.4 注意事项⑴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⑵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或者碎石,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⑶水泥级配碎石混合料宜在2h 内使用完毕。
⑷路堑地段回填片石混凝土时,应做好基坑边坡防护,防止发生意外。
5.4过渡段施工技术措施过渡段施工根据施工图纸制定施工工艺和过程控制措施,作出详细的技术交底和相应的质量检查、监督管理制度,并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完善的施工工艺及处理措施。
5.4.1各类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5.4.2质量控制措施:⑴过渡段路堤的填筑工艺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确定。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 9⑵过渡段采用的填料种类及原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级配碎石选料标准应满足材料的规格、材质和级配的有关规定。
⑶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⑷过渡段靠近桥台、涵洞等建筑物的部位分层填筑,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具碾压。
⑸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
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
⑹严格按现场碾压试验确定的工艺、方法施工,不得违规。
⑺从事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具有上岗证,具备熟练的专业知识。
6 过渡段施工控制及质量检测6.1 施工控制⑴层厚控制对压路机碾压部位 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宜超30cm ,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15cm ,具体厚度参照试验结果,小型机具压实部位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15~20cm 。
在桥台背部及横向结构物墙身的左中右用红油漆标出分层松铺厚度和填层序号。
⑵填料平整及均匀性控制基床表层以下部分采用推土机粗平、平地机精平,靠近结构物人工配合进行局部处理,确保层厚及拌合料均匀。
表层与区间表层作为一整体施工。
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非绿化区边坡压实采用夯实设备进行边坡压实,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采用人工夯拍与种植植被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工区10过渡段与路堤、路堑边坡连接处顺接采用人工挂线精细顺接,过渡段本体填筑局部不利于机械操作地段也采用人工挂线精细刷坡。
6.2质量检测标准⑴过渡段基底处理①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路堤高度H <3.0m 的路堤,原地面处理应符合客专验收暂行标准8.1.6的有关规定。
H >3.0m 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用振动碾压机碾压密实,地基系数K30≥60 MPa/m 。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 (或孔隙率n )3点,其中:距路基边线1m 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或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其中:距路基边线2m 处1点,路基中间1点。
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的方法检验。
②路堤与路堑过渡段按设计顺原地面纵向开挖,开挖坡面的纵向坡度及台阶开挖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
检验方法:观察、尺量。
⑵过渡段基坑回填检测①基坑采用混凝土回填时,回填材料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个基坑抽样检验2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