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优质课一等奖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51
陈情表一等奖《陈情表》一等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陈情表》。
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讲述了诸葛亮为了请求刘备出兵援助,陈述自己忠诚和困难的情况。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够领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品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能够深入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课文文本3. 相关图片或插图4. 词典或翻译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形象和背景。
2. 朗读课文:全班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诸葛亮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课题:《陈情表》作者:诸葛亮内容:忠诚、困难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 请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陈情表》这篇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还能够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诸葛亮的生平事迹和贡献,阅读其他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如《出师表》等,以加深对古代文学和历史的理解。
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或演讲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忠诚和智慧的看法和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的教材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7课《陈情表》。
文言文《陈情表》的教案一等奖设计《文言文《陈情表》的教案一等奖设计》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文言文《陈情表》的教案一等奖设计教案示例一第一课时一、导入课题以简介作者及后人对该文的评价导入,语文教案-陈情表。
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无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二、指导学生疏通字词,理解全文内容三、反复诵读课文,思考“情”在本文中有几层含义?引导: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陈”是陈述的意思,情:(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3)情理(忠孝之道)。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形象生动骈散结合自然精粹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思考:为何“陈”?“陈”什么?提示:为何陈----用原文作答:除臣洗马,不能就职。
(不想到晋朝为官)陈什么---用原文作答: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
(陈述年幼时的孤苦及祖孙的相依为命,自己的一片孝心。
——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请大家把作者的这种矛盾境地读来。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陈情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教学重难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一、导语设计: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苏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陈情表》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二、赏析构思艺术1、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引导:“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处于忠与孝的矛盾中。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了“孝情”?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
提示:作者首先陈述个人遭遇,祖母情深,作为陈情依据;继写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博取晋武帝的同情。
再抬出“孝治天下”的理。
3、思考:假设你是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此时在此处李密直接提出了终养祖母的请求,你晋武帝能不能一两句话就把李密驳得哑口无言?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明白自己的忠心。
4、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的?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帝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课件陈情表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陈情表》,这是南朝宋文学家曹操所作的一篇表文,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忠诚和困难。
文章以曹操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忠诚和困难为主线,通过对战争、政治、民生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曹操的才华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2. 能够分析并欣赏曹操的文学才华和智慧;3. 能够通过《陈情表》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理解并背诵《陈情表》;难点:分析并欣赏曹操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以及通过《陈情表》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注释资料、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陈情表》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曹操的时代背景;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和情感;3.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4. 注释资料:提供相关注释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7.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陈情表曹操忠诚困难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陈情表》;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陈情表》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请学生分析并欣赏《陈情表》中的文学才华和智慧,不少于200字;4. 请学生通过《陈情表》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情况,不少于2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对《陈情表》的理解和背诵情况较好,但在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的讨论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曹操的其他文学作品,了解曹操的文学成就;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陈情表》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和意义。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时代背景及文学价值时代背景文学价值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背景《陈情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文学地位《陈情表》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影响与传承自《陈情表》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赞誉和传颂。
它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被后世文人广泛借鉴和学习,成为中国文学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同时,《陈情表》所体现出的忠孝节义等思想道德观念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
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全文结构及写作特点结构清晰写作特点鲜明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方式,语言质朴恳切,感情真挚动人。
01020304叙述家庭不幸和自身孤苦,为下文陈情做铺垫。
第一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和自己的进退两难,表达忠孝不能两全的矛盾心情。
第二段进一步阐述不能应诏的原因,提出“愿乞终养”的请求。
第三段表达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和尽忠尽孝的决心。
第四段重点段落分析与解读语言表达技巧及修辞手法语言表达技巧修辞手法丰富情感深度与思想内涵情感深度思想内涵03人物形象与心理描写Chapter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李密忠诚孝顺,机智谨慎。
在文中,李密以自己的身世和与祖母的深厚感情为依托,巧妙地陈述了自己不能从命的理由,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机智。
晋武帝英明果断,注重孝道。
晋武帝在文中并未直接出现,但通过李密的陈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孝道的重视和对李密处境的理解。
从最初的担忧和矛盾,到后来的坚定和自信。
李密在接到任命后,内心充满了担忧和矛盾,但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以自己的真诚和机智去打动晋武帝,最终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晋武帝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期待到后来的理解和宽容。
晋武帝最初对李密的任命充满期待,但在了解到李密的情况后,他表现出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允许李密暂不赴任。
李密的心理变化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剖析VS人物关系对情节发展的影响李密与祖母的关系李密与晋武帝的关系04主题思想与价值观探讨Chapter忠诚、孝道等传统美德体现忠诚孝道人生选择困境中坚守原则人生选择困境坚守原则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05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Chapter1 2 3古典散文的起源与发展古典散文的特点古典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古典散文艺术风格概述《陈情表》独特艺术魅力分析情感真挚,感人至深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了对祖母的深厚感情和对朝廷的忠诚,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陈情表》教案篇6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作者和名人对本文有关评价;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题目是《陈情表》,文章选自梁萧统编的《文选》,作者李密。
李密,三国时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
他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
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
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以侍奉祖母为名未去应召。
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
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板书:陈情表李密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二.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作者陈情目的。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2.提问:陈,陈述;情,情感;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
读完全文,说说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
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
……陈述了自己的亲情、孝情、忠情。
以情感人,目的是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要求,可以辞官不做。
三.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或词义: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日薄西山茕茕孑立床蓐陨首逋慢矜育拨擢优渥期功强近终鲜兄弟除臣洗马日笃(2)注意以下加点虚词的词义或用法:以:臣以险衅臣以供养无主猥以微贱臣具表以闻圣朝以孝治天下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慈父见背形影相吊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拜表以闻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愿乞终养拜表以听臣之辛苦(4)注意以下句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陈情表优质课一等奖《陈情表》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陈情表》。
本课主要内容是理解《陈情表》的文意,体会作者李密的忠诚和孝道,学习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造句。
3.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臣本布衣”、“受任于败军之际”等。
4. 领会课文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5. 学习作者的孝道精神,培养学生的孝顺品质。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课文课件或黑板3. 学生作业本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李密及其《陈情表》的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孝道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通过注释和课下自学生字词,巩固学习成果。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课文重点词语,如“臣本布衣”、“受任于败军之际”等。
2. 分析课文通过举例、对比等手法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 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作者的孝道精神。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齐读课文,巩固记忆。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表扬和鼓励。
板书设计:《陈情表》李密孝道精神举例、对比等手法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抄写课文重点词语。
3.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的意思。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关于孝道的文章或故事,下节课进行分享,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孝顺品质。
陈情表优质课一等奖ppt课件目录CONTENCT •文本背景与作者简介•文章内容与结构分析•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延伸•经典语句欣赏与背诵指导•跨学科融合与实际应用举例01文本背景与作者简介010203晋武帝征召李密入朝为官李密因祖母年迈多病,无人奉养,上书陈情文章以孝道为主线,表达了对祖母的深情厚意和对朝廷的忠诚《陈情表》创作背景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文学家曾仕蜀汉,多次出使东吴,有辩才蜀汉灭亡后,征西将军邓艾慕其才,招其为主簿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陈情表》是其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作者李密生平及主要成就01020304《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之一文学地位与影响《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之一《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之一《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名篇之一02文章内容与结构分析文章内容概述文章背景介绍《陈情表》的作者、时代背景和写作缘由。
主要内容阐述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不能应诏出仕的原因和困难,表达其孝道和忠诚。
文章主旨强调孝道和忠诚的重要性,展现李密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华。
80%80%100%结构层次划分简述李密的身世和写作缘由,引出下文。
分别从家庭情况、个人遭遇、国家需要三个方面阐述不能应诏出仕的原因和困难。
总结全文,再次表达孝道和忠诚的决心,以及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
开头部分主体部分结尾部分关键句子解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此句表达了李密身世的不幸和遭遇的艰难,为下文阐述不能应诏出仕的原因做铺垫。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此句形象地描绘了李密孤独无助的处境,突显其孝道和忠诚的难能可贵。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此句展现了李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突显其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此句表达了李密对自己忠诚和孝道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晋武帝的坦诚和感激之情。
03情感表达与写作技巧忠孝冲突情感流露纠葛解决忠孝不能两全之情感纠葛通过对作者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出其对家庭和国家的深厚感情,使读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