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例骨转移癌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943.55 KB
- 文档页数:30
肺癌骨转移特征临床分析胡中华;胡义德;钱海洪;高丽莉【期刊名称】《四川医学》【年(卷),期】2006(27)4【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早期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肺癌骨转移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亦可无临床症状.6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腺癌58.3%,鳞癌26.7%,小细胞肺癌11.7%,混合癌3.3%.骨转移部位有胸部70.0%,脊柱65%,骨盆53.3%,四肢45%,头颅38.3%.结论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溶骨性骨破坏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其次为鳞癌及小细胞癌.通过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放射性核素显像(ECT)检查能协助早期肺癌骨转移癌的诊断.【总页数】2页(P382-383)【作者】胡中华;胡义德;钱海洪;高丽莉【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中心,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中心,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中心,重庆,400037;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全军肿瘤中心,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化疗联合唑来膦酸姑息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分析 [J], 戴继鑫;纪炜2.探讨肺癌骨转移早期预警模型的临床分析 [J], 崔泽军;吴琼;马海洋;王雪臣;张明明;张勇;王志武3.99mTC-MDP骨扫描联合PET-CT检测肺癌骨转移价值的临床分析 [J], 杨梅;张延;祝子范;贺瑞洁;孙菲;葛甜;蒲婷;师新娟;普亚晶;葛轩普4.X线、CT、MRI及ECT评价支气管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J], 李卓文;王蓓;亢勇飞;宁博5.X线、CT、MRI及ECT评价支气管肺癌骨转移的临床分析 [J], 李卓文;王蓓;亢勇飞;宁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分析要洁;张湘茹;朱继庆;罗扬【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04(019)004【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4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单发者61例(31.4%),多发者132例(68.0%);腺癌117例(60.3%),鳞癌46例(23.7%),腺鳞癌8例 (4.1%),低分化癌22例(11.3%),大细胞癌合并腺癌1例(0.5%).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17例(8.8%),91例(46.9%)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后全面检查时发现,86例(44.3%)在治疗后出现骨转移.骨转移部位依次为肋骨、胸椎、骨盆、腰椎.影像学检查发现有骨损害者中,溶骨性损害84例,成骨性损害2例,混合性损害1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者72例.发生骨转移后1年生存率为 30.5%,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骨转移后行化疗者与未行化疗者生存期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以多发性和溶骨性损害为特征.腺癌骨转移发生率相对较高.血清AKP的检测为骨转移的诊断提供依据.晚期肺癌骨转移患者行化疗可延长生存期.【总页数】4页(P392-395)【作者】要洁;张湘茹;朱继庆;罗扬【作者单位】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0002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肺癌骨转移278例临床特点分析 [J], 崔兆勋;刘理礼;苏海川;宋扬;闵婕;宋杰;张贺龙2.唑来膦酸联合89Sr治疗无症状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评价 [J], 黄剑虹3.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双膦酸盐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研究 [J], 辛天星;郑凯文;刘兆喆;代晓宁4.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分析 [J], 潘玲5.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分析 [J], 林学德;张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4·□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肺癌晚期骨转移患者预后因素分析: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李亚婵1 张 蕊2 贾书冰2 彭 昭4 项荣武3 梁露花3(1.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2.沈阳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制药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3.沈阳药科大学医疗器械学院,辽宁沈阳 110016;4.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 100700)摘要:目的 比较肺癌晚期患者骨转移与其他远端转移患者的生存差异,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究影响肺癌晚期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找到发生骨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美国医疗保险监督、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的Ⅳ期肺癌患者共18 879例临床资料,开展对真实世界的研究(RWS),找到影响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发现发生骨转移的相关因素。
结果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COX)回归:种族、性别、诊断年龄、形态学分型、组织学分级、T 分期、N 分期、远端部位手术情况与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 回归:种族、性别、诊断年龄、形态学分型、T 分期、N 分期、原发部位及远端部位手术情况对肺癌晚期患者发生骨转移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性别、诊断年龄、形态学分型、组织学分级、T 分期、N 分期、远端部位手术情况是影响肺癌晚期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种族、性别、诊断年龄、形态学分型、T 分期、N 分期、原发部位及远端部位手术情况是肺癌晚期患者发生骨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
关键词: 肺癌;晚期;骨转移;生存差异;回顾性研究Analysis of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one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Based on Seer DatabaseLI Yachan 1 ZHANG Rui 2 JIA Shubing 2 PENG Zhao 4 XIANG Rongwu 3 LIANG Luhua 3(1.School of Pharmacy of Sho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16,China;2.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d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16,China;3.School of Medical Devices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16,China;4.Seventh Medical Center of PLA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700)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survival differences of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and other distal metastases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explore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in advanced lung cancer, and find out the relevant risk factors for bone metasta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8 879 patients with stage IV lung cancer diagnosed in SEER database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a real-world study (RWS) was carried out to find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bone metastasis were found. Results Cox regression: race, sex, age at diagnosis, morphological type, histological grade, T stage, N stage, distal surgery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overall survival time (O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0.05);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race, sex, age at diagnosis, morphological classification, T stage, N stage, primary site and distal site of surgery for advanced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Gender, age at diagnosis, morphological type, histological grade, T stage, N stage, and distal surgery are independ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one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 Race, sex, age at diagnosis, morphological type, T stage, N stage, primary site and distal site of surgery are related risk factors for bone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ung cancer.Keywords:lung cancer;advanced stage;bone metastasis;survival difference;retrospective study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有30%~40%的肺癌患者会出现骨转移[3]。
胃癌骨转移60例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WAN Wei;LI Shuangni;ZHANG Xuecheng【摘要】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为患者癌细胞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胃癌骨转移患者6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对生存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行化疗治疗的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长于未行化疗治疗的患者;初诊时ECOG评分为0~2的胃癌骨转移患者生存期长于评分>2的患者;无其他部位转移(合并骨外转移)的患者生存期长于合并淋巴结、肝肺等部位转移的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骨痛症状、分化程度、骨转移数目、骨转移部位、合并骨外转移、初诊临床分期、初诊时ECOG评分、化疗是影响胃癌骨转移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骨外转移、初诊时ECOG评分和化疗是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因素,合并骨外转移是最大的危险因素.结论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差,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积极采用综合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33)012【总页数】4页(P2026-2029)【关键词】病理特征;胃癌骨转移;预后【作者】WAN Wei;LI Shuangni;ZHANG Xueche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胃癌是具有恶化快、预后差、易复发、死亡率较高等特点的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3]。
要对胃癌骨转移进行防治,就有必要全面了解不同临床分期及病理形态类型对胃癌骨转移预后因素的影响,我们回顾性分析60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为寻找规律,为临床医疗决策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癌骨转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6.2±11.8)岁。
肺癌骨转移后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分析晚期肺癌不仅病情加重、癌痛显著,而且会出现癌细胞多组织、多部位的转移。
此时对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意义不大,因手术并不能完全清除转移灶,还会对机体造成创伤,患者在手术切口恢复过程中还有可能罹患感染等并发症,故不建议患者手术治疗。
1、骨转移好发部位肺癌骨转移与原发性肺癌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尤以肺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高,其次为小细胞肺癌及鳞癌。
因肺部解剖位置与胸部肋骨及腰部接近,故骨转移后的部位多在肋骨、胸椎、腰椎、骨盆等,少见四肢骨转移。
2、骨转移后症状同肺癌类似,早期患者并无显著地特异性症状,甚至多数患者无任何异常,多经同位素扫描等检查手段确诊。
骨转移症状又与骨转移的部位相关,如发生在肋骨则表现为胸壁位置合并有显著而又局限性的骨痛。
脊髓部位则为背部正中部的疼痛。
如果转移瘤灶发生在胸椎、颈椎、腰椎等人体重要承重部位,患者则有可能发生瘫痪。
3、骨转移后的主要治疗方法3.1 放疗约50%的肺癌骨转移病人在放射治疗后,疼痛可完全缓解,约75%的病人疼痛可显著减轻。
放射性核素治疗:原则上不和化学治疗同用,并须定期观察白细胞变化。
肺癌骨转移放疗也可以采取姑息性放疗,分为短程低剂量放疗和长程高剂量放疗,长程高剂量分割方案有更好的镇痛效果。
采用肺癌骨转移放疗治疗的目的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延长生存期,该治疗方法是肺癌骨转移放疗中最普遍的治疗手段,可防止急性病理骨折和脊髓压迫的发生。
3.2 化疗首先要使用帕米磷酸二钠或者唑来膦酸注射液,每个月输液1次就可以,且必须坚持6个月以上,或者一直注射。
帕米代表作品是第二代的博宁和第三代的泽泰。
泽泰大概2200左右,博宁要1400左右。
博宁比较不错,视当地医保情况再做决定,泽泰不需要长时间输液,很快就完事,而博宁比较实惠,治疗效果二者差不多,博宁需要注射4小时以上。
这种针保护骨头继续被癌细胞侵蚀,避免日后出现骨病事件,如骨折等。
全身联合化学治疗在治疗骨转移灶的同时对其他可能存在的潜在转移灶亦有治疗作用。
癌症骨转移症状与处理办法!骨骼是恶性肿瘤最常见转移部位之一,且多为多发性骨转移。
骨转移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骨同位素扫描可发现有病变的骨骼。
骨转移症状与肿瘤转移的部位、数量有关。
如肋骨转移引起的胸痛,多表现为胸壁部位局限的、有明确压痛点的疼痛。
脊髓转移引起后背部正中或病变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躯干的骨转移引起该部位的局限性疼痛。
骨转移虽然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如肿瘤转移到身体承重骨如颈椎、胸椎、腰椎等部位则可造成瘫痪的严重后果。
因此对出现骨转移患者应及时治疗。
骨转移瘤的主要症状为逐渐加重的局部疼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甚至出现高钙血症。
骨转移瘤所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往往成为肿瘤患者的最大痛苦。
椎体骨折可引起脊柱变形、活动受限,甚至导致瘫痪。
骨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进一步严重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的治疗需要多种方案的密切协作,骨转移的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所以不能只单一应用一种方法,也不能只重视骨转移而忽视原发肿瘤和其它部位转移瘤的治疗。
治疗骨转移瘤的方法很多,临床上更重要的是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地选用手术、化疗、放疗、核素治疗、双膦酸盐药物、止痛药物等不同的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
很多人对治疗骨转移怎么样才算有效,怎么样才算治愈骨转移,有很多疑问?病灶破坏区缩小,周围出现硬化边或硬化边增厚,核素浓聚区减少或减低,MRI T2加权像信号减低等,都说明治疗有效。
骨转移的好发部位在脊柱和躯干骨近端,发生于脊柱者占50%,股骨占25%,肋骨和胸骨占12%。
最容易骨转移的位置依次是:胯骨部位、脊椎部位、胸部肋骨部位、肩胛骨部位、腿部关节部位;,如果这些部位出现酸涨、困痛、不舒服,走路骨骼有异响的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有骨转移了,这个时候就应该去医院做骨扫描,只要涉及这些敏感部位的疼痛,不舒服感,都应该首先考虑是不是有骨转移的迹象了。
转移骨癌能活多久文章目录*一、转移骨癌能活多久*二、骨癌的危害*三、骨癌的饮食注意转移骨癌能活多久1、转移骨癌能活多久在转移性骨癌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骨癌转移才刚刚开始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只要能够选择合适的治疗的方法,并且坚持治疗。
有能力的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锻炼并做好日常的护理保养工作是能够极大的延长寿命的。
对于转移性骨癌中期阶段来说,这一阶段主要是癌细胞已经发生扩散的时期。
这一时期虽然是比较难以治疗的。
但只要我们坚持治疗做好保健和预防工作也是能够有效的延长寿命的。
在转移性骨癌晚期的时候。
这一时候主要是癌细胞扩散完毕的时期。
许多人都认为这一时期是不在需要治疗的。
其实不然在这一时期我们更需要对疾病进行治疗,与病魔进行抗争。
并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样是能够显着的增加存活时间的。
2、转移骨癌怎么检查X线检查:这种方法是骨骼检查最常用的方法,但此法对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一般只有当骨骼被癌肿破坏达1厘米以上,且骨骼脱钙达到50%-70%时,X线平片才能观察到局限性的骨密度减低、骨小梁模煳或消失等征象。
如果癌肿已侵犯到了周围的软骨组织,X线平片可观察到局部软组织块影等晚期征象。
同位素骨扫描:它是检查骨骼是否遭受到癌肿侵犯的高度敏感的检查方法之一。
曾有研究表明,同位素骨扫描可在X线查出癌肿骨转移灶的六个月前查出该病灶。
3、转移骨癌疼痛护理本病患者疼痛的特点是局部固定的、持续性的钝痛,尤以夜间明显,且活动时(如改变体位,行走等)加重,休息时缓解。
故患者尽量减少患处活动,保持舒适体位,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避免触及痛处。
协助患者使用松弛术,如听音乐、默默数数,分散注意力。
嘱患者晚餐少食、少水,睡前排空腹腔,热水泡脚;因疼痛影响睡眠者,遵医嘱应用镇静止痛药,促进睡眠。
并告诉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及按时按量用药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药物治疗。
骨癌的危害1、首先,患病以后,患者的骨骼健康会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患者不能正常的进行日常活动。
乳腺癌骨转移临床特点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张桂香;刘新兰;赵艳娇【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9【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探讨乳腺癌骨转移的规律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02年1月-2011年1月确诊为乳腺癌骨转移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电话或复诊进行随访.结果 150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骨转移以多发病灶起病为主,其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柱、胸部、骨盆、肢体、颅骨,转移率分别为75.3%、74.0%、56.0%、46.7%、28.7%,不同转移部位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CerbB-2状态、内分泌治疗与否、是否合并内脏转移、骨转移部位数是影响乳腺癌骨转移患者总生存的因素.Cox多因素回归结果分析显示,内分泌治疗与否、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否合并内脏转移、骨转移部位数和CerbB-2状态与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有关.结论乳腺癌骨转移易发生于中老年人,以35~60岁年龄段为主.淋巴结转移数目多、未经内分泌治疗、合并内脏转移、初发时骨转移病灶数目多及CerbB-2表达阳性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总页数】4页(P987-990)【作者】张桂香;刘新兰;赵艳娇【作者单位】宁夏人民医院,银川,75002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银川,750004;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川,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J], 隋英;郭静2.二膦酸盐药物治疗乳腺癌骨转移发生颌骨坏死的临床特点研究 [J], 肖红3.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病人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J], 李任重; 余培; 张鹏4.69 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J], 支晓丽;董玉虹;戴仲秋5.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SEER数据库的回顾性研究 [J], 崔军威;刘晓岭;胡艺冰;杨子健;付阳;高睿;何劲松;韦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谭彪彬;冯学知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3(024)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腺癌骨转移发生率最高,主要
转移的部位依次是椎骨、肋骨、骨盆.骨转移以多发为主,占67.4%.患者1、2年生存率分别为56.4%、28.5%,中位生存期为11.8个月.生存分析得知,血清AKP水平、PS评分、临床分期、骨转移数目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肺癌骨转移主要以腺癌为主,且以多发为主.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骨转移的数目、临床分期、PS评分、血清AKP水平.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谭彪彬;冯学知
【作者单位】湘乡市人民医院,湖南湘乡41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 [J], 何健;曾昭冲;毕爱红;杨平
2.小儿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J], 曲慧
3.肺癌骨转移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 [J], 叶骉飞;郑平菊;张妮;巫姜;万伟;代丽
4.肺脏受累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患者90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宗秋;余慕清;彭莉;王宜;许淑云;赵建平;周敏
5.非HBV和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J], 苏丹;张伟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门诊165例晚期癌症美施康定止痛用药调查【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美施康定止痛用药情况。
方法初时均给予患者每次的美施康定30mg,服药频率为12小时1次。
用药1-2天时间后,对患者的疼痛感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则可以增加服药剂量,均按照每次50%的剂量增加,直到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
结果 87例患者给予初始剂量后不需要再增加,75例患者剂量增加到了50%-300%之间,3例患者剂量超过了300%。
其中有2例直肠癌患者在服用30mg美施康定药物后出现了昏迷情况,给予其停止服药处理,另163例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为晚期癌症患者给予美施康定的止痛时,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药物,才能够有效达到止痛效果。
【关键词】晚期癌症;重度疼痛;美施康定癌性疼痛时晚期癌症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疼痛感常常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重度疼痛感甚至还可能使患者产生轻生的想法,近年来,医学发现吗啡控释片在能够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感,因此,被广泛运用到临床止痛中,也逐渐被广大患者和医师成功接受[1]2005年1月到2011年1月共收治晚期癌症患者165例,均选用美施康定对患者晚期癌症所导致的疼痛感给予治疗,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剂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晚期癌症患者165例,其中男性患者132例,女性患者33例。
患者的年龄均在31-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5岁。
165例患者中肝癌为主要原发肿瘤部位,另还有食管癌、肠癌、肾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肺癌、鼻咽癌以及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癌。
165例患者中通过病理诊断的共105例,通过临床诊断的共60例。
根据who数字疼痛分级法对165例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均属于重度疼痛。
1.2 用药方法初时均给予患者每次的美施康定30mg,服药频率为12小时1次。
骨转移癌研究现状和进展骨是癌症远处转移的好发部位,骨转移也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1]。
其中乳腺癌、前列腺癌及肺癌骨转移病人约占73%[2、3],恶性肿瘤细胞在骨组织形成骨转移时,发生骨的破坏。
骨转移癌最常见的表现为进行性骨痛、病理性骨折、功能障碍、脊索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4]。
目前骨转移的主要评估手段是影像学的方法,如X线、CT、MRI和ECT。
西医学治疗骨转移癌主要采用化疗、放疗、镇痛药物、骨改良药(BMA)、内分泌治疗、手术、热疗等治疗手段,各有优劣。
中医则采用辨证论治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同时综合各学科的优势,对骨转移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肿瘤的转移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环节包括肿瘤细胞间失去黏附能力、肿瘤细胞对基底组织的侵袭和进入特定组织的归巢能力;肿瘤细胞还通过对骨微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成骨性和破骨性骨损伤。
目前肿瘤骨转移的的机制尚未明确,但与这些因素有关。
1、骨微环境的变化促进转移发生。
原发灶癌细胞生长相对较缓慢,而一旦转移到骨,黏附到骨髓内皮细胞,就会加速生长,骨微环境可以提供适合瘤细胞生存、生长的因子。
有些学者提出了“恶性循环(vicious cycle)”和“骨拟态(osteommi icry)”[5]的观点。
以前列腺癌为例,前者是指转移的前列腺癌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作为主要刺激溶骨反应的重要因子,另外瘤细胞分泌的IL-6、TNF、M-CSF等也增加细胞表面核转录因子κB受体启动子配体(RNAKL)的表达,进而作用于溶骨细胞前体细胞,诱导溶骨反应的发生和骨质吸收。
而骨质吸收过程中伴有TGF-β、IGF、骨形态形成蛋白等的释放,反过来刺激PTHrP的分泌增加,并刺激肿瘤生长。
后者是指进入骨组织的前列腺癌细胞,因在脱离雄激素的作用下能继续生长,瘤细胞进入骨骼后,在细胞因子的调节下,瘤细胞和骨基质中均表达RANKL和骨保护素,且显著上升。
骨转移癌治疗现状及进展分析作者:车波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20期【关键词】骨转移癌;疼痛;多学科综合治疗--------------------------------------------------------------------------------作者单位:136000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肿瘤科1 骨转移癌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及受累部位,骨转移癌是原发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或其他途径播散到血管丰富的骨骼部位生长,所发生的继发性肿瘤。
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3有骨转移。
主要表现为弥漫性骨膜炎、骨质中断或溶骨性肿瘤,三者可同时出现。
骨转移癌以疼痛症状最常见,也是骨转移患者中最早出现、最痛苦的症状之一[1]。
2 发生骨转移的常见肿瘤骨转移癌发生率约30%~70%,其中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为多见[2]。
3 骨转移癌常见发生部位骨转移癌是癌症晚期的表现,可发生在全身骨骼,多发生在脊柱骨、股骨及肱骨近端、颅骨、骨盆及肋骨等躯干骨多见,其中以脊柱转移的发生率最高[3]。
脊柱转移率624%,腰椎﹥胸椎﹥骶尾骨﹥颈椎;肢体骨转移中,921%的转移灶均在肢体骨近端[4]。
发生于膝、肘关节远端者少见。
4 骨转移癌引起疼痛机制骨转移癌患者疼痛与病理组织学及骨折关系不大,与肿瘤的类型、位置及转移灶的大小也无关。
主要原因是癌细胞浸润使神经、神经根或脊髓受损或受压,导致疼痛。
这种神经性疼痛持续时间久,程度严重,一般不能被普通镇痛药物缓解。
另外,骨组织的损害也会引起疼痛,肿瘤细胞产生的物质激活破骨细胞的活性,促使骨吸收增强,局部骨骼脆弱,发生微小骨折,从而引起疼痛。
还有,介导溶骨性骨吸收的化学因子,如前列腺素、P物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也作用于脑干周围的痛觉受体引起痛感。
5 骨转移癌治疗现状及进展5 1 对症支持与康复治疗:51 1 止痛药物治疗 WHO制定的疼痛程度4级分法(VRS),结合三阶梯止痛药物选择原则给予相应的止痛药物治疗。
原发性肝癌骨转移55例预后分析佚名【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摘要】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with bone metastasi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sis from 55 cases of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was developed.Survival rates were calculated by Kaplan-meier meth-od,univariates analysed by Log-rank and multivariates analysed by Cox regression.Results The 1-,2-and 3-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s of the cases from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were 54.5%,25.5%and 16.4%re-spectively.The mediate survival time was 13 months.And the cases with bone metastasis were 23.6%,10.9%and1.8%respectively.The mediate survival time was 5.5 months.Factors such as metastasis to other organs,liv-er function,and the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While number of bone metas-tasis,AFP level and number of liver cancer had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 with the survival rate.Conclusion The prognosis of bone metastasis from primary liver carcinoma is poor.It is important to take emphasis on combined mo-dality therapy,which may be benefit on reducing the symptom,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prolong the life span.%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肝癌骨转移的认识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摘 要 165 例 骨 转 移 癌 临 床 特 点 及 预 后 分 析研究生:曹世敏 导师:包永星 教授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骨转移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 回顾分析 2004.4 -2008.8 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肿瘤中心收治的 165 例骨转移癌患者临床特点,观察 骨转移癌的不同治疗方式对疼痛的治疗效果,分析临床预后因素。
对其单因素用 Kaplan-Meier 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 COX 生存相关模型分析各相关危险因素。
结 果 :其中男性 99 例,女性 66 例,年龄大于 60 岁 79 例 (47.88%) ,小于 60 岁 86 例(52.12%), 中位年龄 58 岁。
骨转移癌原发灶以肺癌 (34.54%) 、 前列腺癌 (10.9%) 、 原发灶不明(10.3%) ,乳腺癌(9.7%) ,肝癌(6.67%)最为多见。
转移部位以脊 柱、骨盆、肋骨等部位多见,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少数以局部肿块、 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为主要临床表现,33 例(20%)的患者以肿瘤骨 转移引起疼痛症状就诊。
治疗以全身治疗为主,止痛方式主要有以放疗为主止痛 治疗 92 例, 有效率 78.26%, 放疗联合双磷酸盐为主止痛治疗 41 例, 有效率 87.80%、 止痛药应用止痛 15 例,有效率 46.67%。
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与预后有关, 而年龄、骨转移的数目、治疗方式,治疗前有无骨转移对预后影响不大,多因素 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为其独立的预后因素。
结论 :骨转移癌临床表现复杂,联合治 疗镇痛效果好,治疗前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 : 骨转移癌;临床特点;预后因素—1—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of prognosis for 165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cancerPostgraduate:Cao Shimin Supervisor: Bao Yongxing professor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metastatic bone cancer and access prognostic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is cancer. Methods:We followed up clinical materials of 165 patients with bone metastases from seen in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during April 2004 and August 2008.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 used Kaplan-Meier and COX comparative hazards model to analyze prognostic factors. Results: There were 99 males(60%) and 66 females(40%) , for age>60 y is 79(47.88%), <60y is 86(52.12%) ,with an median age of 58 years, The most common metastases were lung cancer (34.54%),prostate cancer (10.9%), unkown cancer(10.3%),breast cancer(9.7%) and liver cancer(6.67%).Columna vertebralis, pelvis, ribs are frequently involved metastatic sites . The main symptom was pain, Local masses, disfunctions, pathologic fractures and paraplegia could occure in a few of the patients . And 33 (20% ) of the patients were a symptomatic of. bone metastasis. It always took an integrated treatment, including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surgery, radiophar maceuticals, pamidronates, analgeticas etc . for pain is 78.26%,bisphosphonates combine radiotherapy is 87.80%,anti-pain drug is 46.67%.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of are clinical stage but age ,the number of metastasis foci (isolated or multiple)and radiographic pattern. Mult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included patients’clinical stage .Conclusion:The incidence of metastatic bone tumor was rather high . Inspite of complexity, integrated treatment is effective for pain .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the of bone metastasis are clinical stage for patients. Key words : bone metastasis; clinical features; prognostic factors—2—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英文缩写 VRS英文全名 verbal rating scale中文译名 疼痛分级 CRcomplete response完全缓解 PRpartial response部分缓解 MRmicro response轻度缓解 NRno response无效 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我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据 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新疆医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有权将学位论文 用于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保密的学位论 文在解密后使用本规定。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前 言 前言骨是恶性肿瘤转移常见的部位,发病率较高,国外尸检发现[1] 60% ~80%的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癌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部分患者常首先被诊断出骨转移, 最终才确 诊原发病变,还有些患者以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及瘫痪等症状出现。
骨痛是最常 见的表现,骨转移癌所致疼痛机理包括机械性变形或化学介质释放所造成的骨内 膜或骨膜伤害性刺激感受器的激活, 以及肿瘤扩展至邻近的软组织或周围的神经。
骨转移癌性疼痛一般多很严重,呈间歇性疼痛或持续性疼痛,日渐加重。
此类疼 痛尤其以夜间较重为特征,使患者在临睡前产生恐惧,顾虑重重。
骨转移癌局部 疼痛的程度从钝痛到深部难以忍受的剧痛。
活动和负重时常常加重。
骨转移癌痛 包括骨局部疼痛,放射到周围组织,牵扯性痛,压迫神经,肌肉痉挛和有关联的 肌筋膜痛。
l%-2%的转移癌症患者发生脊髓或马尾压迫症。
原发性癌瘤骨转移有 一些好发部位,当这些部位受侵犯时,可表现出相似的临床症候群,被称为骨转 移性癌痛综合征。
骨转移癌是癌症疼痛的主要原因,约 90%的骨转移病人受到疼 痛的困扰[2]。
进行性的骨破坏使疼痛加重、活动受限,疼痛剧烈而持久,部分患 者还可发生病理性骨折或压迫脊髓产生截瘫等骨相关事件,常使患者生理、心理、 精神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有效控制骨痛和减少骨相关事件的发生对改善患者 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转移癌治疗的原则应是因病情而异的全面的综合治疗,应根据原发肿瘤的 生物学性状、转移的数量、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预计的生存时间,采取相应的治疗 方法。
减轻痛苦、控制疾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构成骨转移性肿 瘤的主要治疗目标。
控制症状, 预防和治疗病理性骨折、保持患者的自主生活能 力以及抑制骨转移病灶的发展形成了骨转移性癌治疗的基本原则。
Haas 等[3] 提 出,治疗骨转移癌是多学科的,除外科治疗外,现代途径包括系统性化疗、放疗、 内分泌治疗、双瞵酸盐的应用及止痛药物的应用等治疗,任何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 轻疼痛或无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化疗根据原发肿瘤的生物学特征针对原发病的病 理类型, 采取不同的化学治疗同样可延缓骨转移病变的扩大并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化疗通常有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疲乏等全身不良反应,对耐受欠佳患者较难进 行,且会出现原发或继发耐药,疗效不能持久。
放射治疗是骨转移最常用的姑息 治疗手段,能有效的控制骨转移病灶并缓解疼痛。
主要是通过放射线抑制或杀死 骨组织内的肿瘤细胞[4],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骨膜压力,抑制肿瘤浸润压迫神 经 ,抑制产生痛觉的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
局部放疗是治疗骨转移非—3—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论文 常有效的[5],文献报道[6] 放疗局部止痛疗效肯定,80 %~90 %的患者可以获得较持 久的止痛效果,至少可以部分缓解。
目前由于骨转移癌的主要症状是顽固性骨疼 痛,长期应用止痛药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观察,疗效并不确切,并可致 药物成瘾及某些社会问题,对病程发展无积极作用,导致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