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410.00 KB
- 文档页数:3
华蟾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周红英;吴国清;薛骞;郑爱红;汪霄【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3页(P178-179,180)【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华蟾素注射液;唑来膦酸【作者】周红英;吴国清;薛骞;郑爱红;汪霄【作者单位】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杭州 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杭州 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杭州 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杭州310014;浙江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杭州 310014【正文语种】中文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往往会导致疼痛、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等骨相关事件,增加患者的痛苦及死亡率。
唑来膦酸是一种高效含氮双膦酸盐类药物,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引起的溶骨性破坏,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主要用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多发性骨髓瘤等。
华蟾素注射液是中华蟾皮的水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癌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笔者采用华蟾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伴癌性疼痛患者60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期间本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经相关影像学检查(CT、MRI、ECT)证实为骨转移且伴疼痛。
疼痛部位分别为胸部、背部、腰部、骶髂、四肢。
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结合问诊评估疼痛程度,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睡眠基本不受干扰;4~6分中度疼痛,要求服用药物,睡眠受干扰;7~10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必须服用止痛药物。
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5~78岁,平均(58.5± 5.5)岁;原发病:乳腺癌5例,肺癌19例,鼻咽癌1例,前列腺癌3例,胃癌2例;中度疼痛20例,重度疼痛10例。
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7~80岁,平均(61.5±4.5)岁;原发病:乳腺癌6例,肺癌17例,鼻咽癌1例,前列腺癌3例,胃癌2例,甲状腺癌1例;中度疼痛18例,重度疼痛12例。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266003山东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于壮,梁军=摘要>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将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4mg静脉滴注15m i n;对照组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90m g静脉滴注6h。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药后止痛有效率分别为73108%和69123%,无显著性差异(P>0105);用药后止痛中位起效时间分别为第5天和第7天,无显著性差异(P>0105);两组用药后第7天ECOG评分,治疗组用药前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001)。
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有效,用量少,用药时间短,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骨转移瘤;骨疼痛中图分类号:R73811;R7301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460(2007)02-0128-03C linical study on zoledronic ac i d i n treat m ent of pain caused by m etastatic bone tu m orsYU Zhuang,L I ANG Jun.D epart m ent of Onco logy,theAffiliatedH os p ital of M ed ical Co llege Qingdao Universi-t y,Q ingdao266003,China=Abstract>Ob jective:T o eva l uate t he effi cacy and sa f e ty of zoledronic ac i d for t he pa i n caused by me tasta ti c t umo r of bone. M ethods:52patients w ith m etastatic t u m or of bone were rando m ly d i v i ded i nto t wo groups.The zo l edron i c acid group received4mg zo l edron i c ac i d i nfusi on for30m i nutes and the control g roup rece i ved90m g pam idrona te i nfusi on for6hours.R esults:T he e ffecti v e ra tes i n zo ledronic acid g roup and con tro l g roup w ere73108%and69123%.N o significant d iffe rence was observ ed bet ween t he t wo g roups.The m ed i an pa i n re lief onset was day5and7,respectively,and no si gn ifican t d ifference w as observed.T he ECOG scores on the7th day afte rm edicati on:the differences i n the zo ledronic ac i d group before and after m ed ica ti on and the d ifferences be t w een t he t wo g roups w ere bo t h significant.Conclusion:Zo ledron ic ac i d is effi c ient i n t he treat m ent of pa i n caused by m etastati c tu m or o f bone.It has less dosage and convenient sho rter usi ng ti m e,and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 s si gn ifi cantl y i m proved.=K eyW ords>Z o l edronic ac i d;Pam idrona te;M etastatic bone tu m ors;Bone pain恶性肿瘤晚期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引起的并发症包括疼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和骨髓功能抑制等,常明显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84组织。
米非司酮可对抗孕酮的作用,使胶原分解加强,扩张软化宫颈,从而促进宫颈成熟,并能提高子宫平滑肌对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因而缩短了产程,并不增加产后出血,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米非司酮影响妊娠蜕膜组织中前列腺素的代谢,既减少蜕膜等组织中的前列腺素脱氢酶的合成,抑制其活性,减少内源性前列腺素代谢,从而使子宫局部前列腺素水平显著提高,发生宫缩而导致流产。
米非司酮是一种孕酮拮抗剂,是受体水平的抗孕激素药物,与蜕膜组织中孕酮受体结合,阻断孕酮作用后可导致富含孕酮受体的蜕膜组织变性水肿、出血、坏死、滋养细胞凋亡等,引起蜕膜与绒毛膜板的分离。
使宫颈软化、扩张,这种宫颈成熟软化扩张变化与足月妊娠自然分娩生理过程相似,另外,米非司酮能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诱发宫缩从而启动分娩。
米非司酮口服吸收好,口服l h后血液中米非司酮浓度能达高峰,我院在宫腔内注入利凡诺同时服用米非司酮,是利凡诺与米非司酮作用于官颈与子宫与子宫肌的基础上引发宫缩,从而使宫颈软化和宫颈管扩张相互协调,使引产时间与产程均较单独应用利凡诺缩短,并能减少产时出血,软产道裂伤,胎盘胎膜残留。
减少了引产孕妇的痛苦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说明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是较为理想的引产方法。
参考文献[1]翁梨驹,焦丽娅,唐小奈.米非司酮前列腺素终止早孕的子宫颈组织学变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30(9):52.[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收稿日期:2010-05—26)(本文编辑:崔长征)唑来膦酸钠治疗癌症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观察张雨洁赵锦艳【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钠治疗癌症骨转移引起疼痛的疗效。
方法对35例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静脉注射唑采膦酸钠4m g,4周重复。
结果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2.86%,不良反应7例,占20%。
结论唑来膦酸钠是新一代骨吸收抑制剂,治疗癌症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
[关键词]唑来膦酸;恶性肿瘤;观察与护理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肿瘤患者中大约有10%~20%的会发生骨转移。
骨转移瘤的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局部疼痛,晚期可有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压迫,甚至出现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SRE)[1]。
骨转移瘤所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往往成为肿瘤患者最大痛苦,椎体骨折可引起脊柱变形,活动受限,甚至导致瘫痪,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进一步严重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骨转移患者临床除了常规的化疗、放疗和同位素治疗外,也采用其他药物治疗。
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我科对50例骨转移患者使用唑来膦酸,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药品我科均使用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唑来膦酸,剂型 4 mg/ml/安瓿,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微溶于水和盐酸,不溶于有机溶剂。
1.2 药理作用唑来膦酸是异环型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骨吸收而减少骨基质生长因子的释放,抑制癌细胞粘附于骨基质;减轻疼痛和降低由骨转移所致的高钙血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抑制由肿瘤释放的多种刺激因子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和骨钙释放[1]。
1.3 临床病历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50例癌症骨转移患者,全部进行WHO规定的疼痛分级[2](VRS分级法)。
0级:无痛;1级:虽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止痛剂,睡眠受到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被动体位;3级: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止痛剂,睡眠受到严重干扰。
乳腺癌骨转移患者18例,肺癌骨转移12例,前列腺癌骨转移8例,膀胱癌骨转移5例,肾癌骨转移4例,其他癌症骨转移3例。
3级疼痛11例,2级疼痛30例,1级疼痛9例。
男27例,女23例,年龄33岁~76岁。
1.4 使用方法静脉滴注,成人每次4 mg/安瓿。
首先用5 ml无菌注射用水将冻干粉溶解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稀释,进行不少于15 min的静脉滴注,3周~4周给药一次,同时适当水化。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
对照组采用化疗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
对比两组的止痛效果、血钙的降低情况,病灶的控制效果,不良反应。
结果实验组的止痛效果、病灶的控制效果及血钙降低的例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出现。
[关键词] 唑来膦酸;化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2(b)-0137-02肿瘤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严重恶变性疾病[1],其主要以持久且较难忍受的疼痛为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活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大多数患者常出现高钙血症,导致身体各脏器功能发生紊乱,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2]。
目前,临床对其的治疗主要以化疗为主,为了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该院在化疗治疗的基础上对该院2008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其中39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使用唑来膦酸,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
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49~76岁,平均(63.1±3.7)岁;高钙血症31例,单发转移16例,多发转移23例;疼痛分级:i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11例;疾病分类:肺癌17例、乳腺癌12例、食管癌10例。
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年龄47~73岁,平均(62.4±5.1)岁;高钙血症33例,单发转移18例,多发转移21例;疼痛分级:i级14例、ⅱ级15例、ⅲ级10例;疾病分类:肺癌15例、乳腺癌13例、食管癌11例。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ZOL)是一种氮杂磷酸盐类药物,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骨转移瘤病人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伴随骨转移。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临床研究数据出发,探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
1. 抑制骨吸收:唑来膦酸通过抑制骨吸收,减少骨转移瘤病人的骨痛和骨相关事件(如骨折、骨髓炎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提高骨密度:研究发现,唑来膦酸能够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转移瘤病人发生骨折的风险。
这对于患者的骨骼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
3. 抑制肿瘤进展:除了直接作用于骨组织,唑来膦酸还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和侵袭,起到抑制肿瘤进展的作用。
唑来膦酸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1. 临床试验结果一项发表在《中国肺癌杂志》上的临床研究发现,将唑来膦酸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病人,与单独使用化疗药物的病人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总生存期显著延长,且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较低。
另一项研究则发现,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患者,骨转移灶的吸收速度明显加快,且患者的骨痛明显减轻。
2. 临床观察在临床观察中,部分医务人员发现,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瘤病人,单一的化疗药物疗效有限,而联合使用唑来膦酸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存质量也得到提高。
1. 骨坏死:长期使用唑来膦酸有可能引起骨坏死,这是因为唑来膦酸能够抑制骨的新生和修复。
在使用唑来膦酸时,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骨骼健康。
2. 肾脏损害:唑来膦酸的主要代谢途径是肾脏,长期使用可能引起肾脏功能损害。
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特别小心使用。
3. 其他:常见的不良反应还包括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
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性疼痛张茹茹;彭猛青;朱杰;郁飞文【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应用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35例,治疗后2周评价疗效。
结果35例患者中,疼痛总有效率94.3%。
KPS评分治疗前为(62.8±9.8)分,治疗后为(72.8±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QOL评分治疗前(31.0±8.8)分,治疗后(45.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吗啡缓释片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临床疗效显著,患者得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zoledronic acid plus morph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tic pain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Methods Thirty-five cases of bone metastatic pain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 received the zoledronic acid plus morph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and the effectiveness was evaluated after 2 weeks. Results Of the 35 cases,the total response rate was 94. 3%. KPS scorewas(62. 8 ± 9. 8)before treatment,and was(72. 8 ± 11. 7)aftertreatment(P<0. 05).TheQOLscorewas(31.0±8.8)beforetreatment,andwas(45.1±6.4)aftertreatme nt(P<0.05).Conclu-sion zole-dronic acid plus morphine hydrochloride sustained-release tablets has the good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bone metastatic pain of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tumor,an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504-505,506)【关键词】唑来膦酸;吗啡缓释片;骨转移;疼痛;生活质量【作者】张茹茹;彭猛青;朱杰;郁飞文【作者单位】宿迁市钟吾医院肿瘤科,江苏宿迁223800;宿迁市钟吾医院肿瘤科,江苏宿迁223800;宿迁市钟吾医院肿瘤科,江苏宿迁223800;宿迁市钟吾医院肿瘤科,江苏宿迁223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6;R730.58疼痛总有效率94.3%。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在我院接受骨转移治疗的66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对实验组33例实施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经过一次性给药27 d之后骨痛的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33例患者在经过唑来膦酸治疗后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5%、93.9%,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4%、75.8%;实验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为(3.89±2.86)d,疗效维持时间为(28.36±2.39)d,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症状是发热、肌肉关节疼痛、恶心等,但反应程度较轻,不需进行特殊的处理。
两个研究小组患者的治疗相关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对患有恶性肿瘤骨转移疾病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率,疗效维持时间也相对较长,对于患者的积极恢复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借鉴应用。
标签:唑来膦酸;恶性肿瘤;骨转移;临床疗效
恶性肿瘤晚期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骨转移,临床症状主要就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以及高钙血症等,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威胁[1]。
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主要采取的药物就是双磷酸盐类药物,由于该类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所以在实际的治疗中使用比较广泛[2]。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将在我院接受骨转移治疗的66例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33例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唑来膦酸治疗之后在治疗效果上取得了比较积极的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恶性肿瘤骨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66例患者均是经过临床确诊的骨转移患者,依据我院的入院编号对66例患者进行随机抽签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患者,实验组中15例男性患者和18例女性患者,年龄48~75岁;对照组中14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年龄50~73岁,对实验组33例患者应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实施帕米膦酸二钠治疗。
两个研究对象小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无明显的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唑来膦酸治疗,将唑来膦酸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之中,静脉滴注15 min,同时给予250 ml的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对照组患者实施帕米磷酸二钠治疗,首先静脉滴注100 ml的生理盐水,之后将90mg 的帕米膦酸二钠溶于25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3,4]。
在进行药物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1.3评价指标治愈: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疼痛减轻程度大于2个级差或合并止痛药物减量大于2/3;好转: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疼痛程度减轻大于1个级差或者合并止痛药减量在1/3以上;无效:患者疼痛症状没有明显的减小,身体仍有较大程度的不适症状。
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通过对两个小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观察统计之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取χ2检验,P<0.05,具统计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措施效果比较通过对两个小组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发现实验组33例患者在治愈率(48.5%)和总有效率(9
3.9%)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个小组的治疗效果相关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和疗效维持时间比较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起效时间以及疗效维持时间的对比,发现在起效时间上实验组患稍微好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不明显;但是在疗效维持时间的比较上,实验组患的疗效维持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的反应症状集中在发热、流感样症状、恶心、一过性关节疼痛等方面,程度较轻,无需进行特殊处理,其中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5/33),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18.2%(6/33),对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对于患者的健康质量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临床上除了常规的化疗、放疗等措施之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唑来膦酸作为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破骨细胞的活动能力,并且有研究表明,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上相对于其他药物具有较长的疗效维持时间,在临床治疗上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5]。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经过治疗观察,发现采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的33例实验组患者在治愈率(48.5%)和总有效率(93.9%)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36.4%)和总有效率(75.8%),且在疗效的维持时间上实验组患者也明显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延长疗效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上应该积极的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于佩瑶,张敏,朱青山,等.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12(11):22-24.
[2]陶莉,王洪林,陈剑,等.唑来膦酸治疗76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J].中国癌症杂志,2006,12(11):1057-1059.
[3]张娟,李青峰,龚先齐.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67例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0,10(09):2044-2046.
[4]周均田,胡炳强,刘亚利,等.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06(03):523-526.
[5]赵惠,郭艳辉,任芳.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1(03):190-191.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