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VIP专享】
- 格式:pdf
- 大小:221.85 KB
- 文档页数:6
• 材料一:强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材料二:强调做事不能太有目的,不能太紧张,要适当地放松自己。
• 两则材料从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又存在着统一性。
这统一性就是材料的主旨所在,由此可得出如下立意:• 张弛有度,乃成功之良策;• 既要紧张,也要适度轻松;• 既要集中注意力,又要分散注意力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八法找关键词句法把握情感倾向法以果溯因法辨明关系法同异互求法
总结: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
不能另搞一套。
特别提醒: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
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高考写作指导材料】作文写作指导课件一、引言作文写作是高考中最重要的一项考试内容,也是考生们普遍认为较为困难的一部分。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提供一些高考作文写作的指导材料,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二、提纲式作文写作指导在高考作文中,提纲式作文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供参考:1. 确定核心要点:在阅读题目后,确定主题,将其分解为几个明确的核心要点。
2. 正确使用连接词:确保在文章中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如"然而","但是"等,使文章更具逻辑性和连贯性。
3. 建构段落:每个核心要点可独立成一个段落,使用主题句开头,并结合事实、例子和理由来支持。
4. 增加个人观点:考生可以在文章中适当加入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升文章的深度和个性化。
5. 注意结尾:合理安排结尾,总结主要观点,呼应开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议论文写作指导议论文是高考作文中常考的一种形式,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1.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可以深入讨论的主题,并对不同观点进行全面分析。
2. 立场明确:在开始写作前,确认自己的立场,并在全文中贯彻始终,可通过列举例子、引用数据等方式提供佐证。
3. 文章结构:议论文应包含引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引言中概括出主要观点,主体部分展开讨论,结尾部分进行总结和给出建议。
4. 语言表达: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型,展示自己较高的语言水平,同时注意句子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词的运用。
四、记叙文写作指导记叙文是高考作文中最能展现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形式,以下是一些建议:1. 选题重要:选择一个有足够细节和感情的题材,如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观察到的一些事件。
2. 时空交错:合理运用时空交错的手法,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3. 遣词造句:运用生动形象的词汇,表达细腻的情感,同时使用多样的句式,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4. 结尾精彩:结尾部分要给人以启迪或反思,使读者对故事有所触动,产生共鸣。
新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一、关于所给材料对所给材料的使用原则应有明确的“引材料”的痕迹不仅开头要概述引用,还要在中间适当提及,在结尾可以再一次的回扣材料,做到“善始善终”。
材料作文的组成“引――析――点――联――结”期末考试就在这方面暴露出许多问题1 、完全不引材料;2 、对所给材料一字不改,整段整段地照搬照抄。
缺少简明扼要的概括;3 、对所给材料进行添油加醋的扩写,这有凑字数之嫌;4 、把所给材料当成一个论据使用,而不是“引子”;5 、通篇文章,一直跳不出所给的材料,“纠缠”过紧。
二、关于审题立意审材常见病症从佛像的角度切入,可以概括出“在走向成功的途中,一定要懂得舍弃”“舍弃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智慧”“不经历雕琢,石头不能成佛;不经过磨练,人不能成就大业”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法抓关键句法训练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高尔基《花――致M??A??彼什柯夫》:“要是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自己一生留给人们的都只是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会是轻松和愉快的。
那时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这种感觉会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可以提炼观点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拟题时可用“奉献与索取”“‘给’比“拿’愉快“等。
周二课堂作文一只美丽的蝴蝶去找医生整容。
医生对她说“你已经很美丽了,简直无可挑剔,用不着来做美容。
”蝴蝶说:“红颜易老,我想把自己整得再年轻一点。
”医生说:“其实,你现在的美才是最有魅力的。
”蝴蝶打断医生的话:“我说过了,我要再年轻一点。
”医生只好同意为蝴蝶做了整容手术。
几天后,当一层层的绷带被解开,蝴蝶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镜子,镜子里面竟然是条毛毛虫。
人生在世,许多美好的东西既在过去,也在将来,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
有一位哲人说过:“人的欲望是一座火山,如不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你觉得怎样呢?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材料简析: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写蝴蝶为了追求更年轻、更美丽而做整容手术,结果适得其反,变成了一只毛毛虫。
分析材料,可以说,是蝴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美丽和美丽,而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害了自己。
故事之后的分析有两个要点提示,一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即现在是最美好的。
一是“欲望不加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审题立意是一定要把握住以上要点。
所以,本文的立意角度可以设定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会控制欲望。
2. 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美丽3. 做事要适可而止4. 人要正确认识自己5. 做事过犹不及6. 贪婪害人害己7. 无欲则刚8. 学会享受生活另一个人说:“不然。
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另一个人说:“我表示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
因为――”其余的人说:“不然。
你的话错了。
我赞成B君的意见。
因为――”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辨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同异析求法对于组合性材料作文,应该通过对每则材料的同异析来,确立文章的最佳观点。
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屏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在互为因果、互为补充或相互对立的比较中概括出一个论点。
这样才不致于被似是而非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训练3: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 材料1]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 材料2]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上别人碰上麻烦事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 解析〕这是1997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作为组合性材料,写作时要作同异祈求。
第一则材料赞赏别人的“助人为乐”,第二则材料表现自己的不“助人为乐”。
两则材料在为人处事的关系上统一起来,文章可以立论为“欣赏别人,也要看重自己”,因为“你不是旁观者”。
训练4:材料一:高速公路往往会在一段笔直平坦的道路后有意设计一个起伏很大的限速弯道,其目的是使开车的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避免由于很长时间高速行驶所形成的方向上的惯性而造成视觉上的误差。
材料二: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穿线的时候,穿针者越是全神贯注的努力,他的手越会抖得厉害,线也越是不容易穿入。
在医学界,这种现象被称为“目的颤抖”,意思是说,目的性越强越不易成功。
要求全面理解以上两则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
材料一:强调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材料二:强调做事不能太有目的,不能太紧张,要适当地放松自己。
两则材料从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深入分析其内在联系,又存在着统一性。
这统一性就是材料的主旨所在,由此可得出如下立意:张弛有度,乃成功之良策;既要紧张,也要适度轻松;既要集中注意力,又要分散注意力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八法第五周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美丽的池子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
玫瑰死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
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几乎要痛哭了。
一个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芜的花园的方法。
一个人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另一个人说:“不然。
应该先把花木运来,然后去砍除恶草和荆棘,因为――”另一个人说:“我表示同意A君的话,恶草和荆棘如果不先除去,佳木好花是决不能栽种的。
因为――”其余的人说:“不然。
你的话错了。
我赞成B君的意见。
因为――”他们各举了许多理由,互相辨论着,还引了许多例子来证明他们的话,由早餐的时候一直辩论到正午,家家炊烟起了,还没有停止;甚至于因为意见不合,互相谩骂……而且扭打了。
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一座荒芜了的花园里。
美丽的池子干得见底了。
美丽的花木枯萎尽了。
玫瑰死了,夜莺好久没有飞来了。
除了蟋蟀在草丛中悲鸣,只有有毒的恶草与刺人的荆棘生长着。
有一天,忽然有几个人到园里来。
他们看见这座美丽的花园出现这样的凄凉情况,个个脸上都显出追慕惋惜的神色,几乎要痛哭了。
一个叹气道:“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其余的人都毅然站起身来,答道:“不,决不!我们应该大家努力把它整理好。
”于是他们讨论怎样改造这座芜的花园的方法。
一个人说:“应该先把恶草和荆棘砍除掉,然后才能把花木栽下。
”四、从辨明关系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辨明关系法训练:结合下面材料,提炼作文的立意。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
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
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
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
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a name=baidusnap0></a>奔跑</B>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分析: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B>,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例2: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
原来铁链上的100 个环扣中,99 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 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