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钛夹预防内镜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并发症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40.32 KB
- 文档页数:4
金属钛夹在大肠粗蒂息肉高频电切除术中的应用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
但息肉切除术后出现的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常有报道。
究其原因多出现于粗蒂息肉的电凝不足过度电凝或创面切割过多。
标签:金属钛夹;高频电切;大肠息肉内镜下高频电息肉切除术已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
但息肉切除术后出现的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常有报道。
究其原因多出现于粗蒂息肉的电凝不足过度电凝或创面切割过多。
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结合金属钛夹对28例粗蒂息肉(大于1cm)高频电切除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内镜室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28例住院的患者进行大肠粗蒂及宽蒂息肉患者行息肉切除。
其中男18例,女10例,最大72岁,最小6岁,平均48.6岁。
息肉部位:直肠11例,乙状结肠8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2例,升结肠3例,升结肠及直肠共患1例。
使用钛夹数量1颗26例,2颗1例,3颗1例。
临床以腹痛,腹泻就诊12例,便血为主要症状就诊16例。
1.2术前准备患者术前无渣饮食3天,便秘患者可适量使用缓泻剂。
术前1天晚餐软食,22点后禁食,手术当天临晨7点口服33%硫酸镁100ml,接着服用无色温水1500ml~2000ml,大便为清水样即可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常规查血常规、血糖、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胸片等检查。
1.3器械OLYMPUSCF-VI型电子肠镜,OLYMPUSUES-20型高频电刀,OLYMPUS ROTATABLE型圈套器,HX-5QR-1型钛夹推送器。
1.4方法常规循腔进镜到达回盲部,明确息肉部位。
退镜到达息肉部位后,调整息肉于6点钟方向,固定肠镜。
在推送器上安装钛夹,经过活检孔道将推送器送至内镜前端,伸出钛夹并稍用力张开钛夹钳叉,调整角度使钳叉对准息肉基底部,按压上钳叉后收紧,钛夹阻断息肉血液供应后息肉逐渐发绀(蒂部较粗的息肉可增加钛夹数),再加压使钛夹与推送器分离,通入圈套器,套住钛夹与息肉之间蒂部逐渐将息肉切除。
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方法分析及并发症处理【摘要】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探讨分析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各种方法及效果,对于不同大小、形态的息肉,采用单一和联合的内镜治疗。
并对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并发症进行分析。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并发症。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
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
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
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由于无明显临床特征,结肠息肉常被忽视或误诊,随着病情发展,后期常伴有腹胀、腹泻、便血、黏液血便等,若无及时就诊后期极易导致结肠癌的发生,危害患者生命安全[1]。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可以单个发生,也可以是数个、数十个或更多发生,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
通常无特殊不适症状,在体检行肠镜筛查时被发现。
在内镜下山田将隆起性病变按其形态的不同,不论其性质将其分为四型:Ⅰ型(广基扁平型息肉):呈丘状,隆起的起势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境界;Ⅱ型(半球形息肉):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势部有明确的境界;Ⅲ型(亚蒂型息肉):有亚蒂,隆起的起势部略小,形成亚蒂;Ⅳ型(带蒂型息肉):有蒂,隆起的起势部有明显的蒂部[2]。
根据息肉的形态,采取如下治疗方式,1、冷切除术2、APC术3、高频电圈套切除 4、粘膜切除术冷切除术(Cold polypectomy):不用高频电切除的息肉切除法,可以分为以下2种切除法。
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使用圈套器cold polypectomy,Cold forceps polypectomy(CFP):使用活检钳cold polypectomy。
内镜切除无蒂大肠息肉后金属夹应用价值的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对无蒂大肠息肉患者在接受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后使用金属夹对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仅接受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后使用金属夹的患者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共纳入500例患者,研究组及对照组各250例,除迟发性出血外,两组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研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40% vs6.80%, P<0.05)。
按息肉大小分层,1-10mm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0.8% vs %1.6,P>0.05);>10mm 息肉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1.6% vs5.2%, P<0.05)。
结论对>10mm无蒂大肠息肉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后使用金属夹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对1-10mm息肉无明显获益,临床上应根据情况合理应用。
【关键词】无蒂大肠息肉;内镜下粘膜切除术;金属夹;并发症;应用价值[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talclip o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sessile colorectal polyps af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Methods Patients treated in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20 to Sept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pided into averag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table method, cases only received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ere used as the reference group andcases used metal clips afte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ere used as the study group.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A total of 500 patients wereincluded, with 25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Delayed bleeding was theonly complication in both groups.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 (2,4%vs6.80%,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elayed bleeding rate of 1-10mm polyps between the two groups(0.8% vs %1.6, P>0.05);while the delayed bleeding rate of polyps >10mm was lower in the study group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1.6% vs 5.2%,P<0.05)。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中金属夹和注射针的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中使用金属夹和注射针的应用效果,以供临床参考。
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结肠息肉的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I组患者给予传统方法切除息肉,II组患者在内镜下切除息肉中联合使用金属夹和注射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II组患者50例,其中41例无蒂息肉或宽基底息肉,占82.00%,而50例未注射组中32例为无蒂或宽基底息肉占64.00%。
预防性注射组中无一例出现出血穿孔,而未注射组中术中出血2例,术后便血5例。
使用金属夹和注射针的患者情况明显优于未使用此方法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中使用金属夹和注射针对止血和术后穿孔的预防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切除;金属夹;注射针【中图分类号】R255.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27-02结肠息肉是指在结肠黏膜上皮和黏膜下腺体的局部出现有局限性增生,并向表面腔内出现突起的良性病变,其中3%的结肠息肉可能发生癌变[1]。
使用纤维结肠镜对患者进行治疗,已经是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手术简单,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较少[2]。
而我院在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中,使用金属夹和注射针,更加有效地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为分析金属夹和注射针的应用效果,我院现进行了本次试验,报告如下l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0例采用内镜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100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在14~83岁之间,平均为(51.6±5.97)岁。
肠镜检查指征为:便血56例,腹泻29例,便秘11例,腹痛8例。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为了预防和减少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后出血的危险性。
方法:选择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的长蒂、粗蒂或亚蒂的结直肠息肉16例,用钛夹直接夹闭息肉蒂部等待其自然脱落,一周后复查肠镜观察息肉脱落情况。
结论:对于较大的结直肠息肉,用钛夹直接夹闭息肉蒂部等待其自然脱落,可预防和减少息肉切除后出血,操作简单安全。
【中图分类号】r54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05-01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癌前期病变,一旦发现应尽早切除。
较大的息肉或者蒂较粗的息肉,其滋养血管一般都比较粗,很容易出现切除后再出血。
为了减少和预防内镜下切除结直肠大息肉后出血的危险性,我科于2012年2月至2012年9月,对16例结直肠大息肉患者采用内镜下用钛夹直接夹闭息肉蒂部等待其自然脱落,一周后观察其脱落情况,必要时再将残端用高频电电凝电切。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男9例,女7例;年龄50-85岁,平均68岁。
均为住院收住院病人。
其中直肠6例,乙状结肠7例,降结肠3例。
息肉直径均为大于2厘米的长蒂、粗蒂或亚蒂的结直肠息肉,形态有分叶状的、球型的,有的表面尚有糜烂出血。
息肉头部直径2.0-3.0厘米,蒂径0.5-1.2厘米。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患者按常规方法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溶解液清洁肠道,术前常规查心电图,化验凝血功能,测血压等,并签写同意书。
1.2.2 器械准备采用日本olympus—cf260电子结肠镜,olympus夹子释放装置及其金属钛夹,息肉回收器,德国爱尔博公司生产的erbeicc800型高频电凝电切发生器。
氩气刀。
1.2.3 操作方法患者通常采取左侧卧位,并根据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外形等情况可酌情改变体位,但应以息肉不倒卧于并紧贴肠壁和易于观察为原则。
常规插入肠镜,发现息肉,仔细观察其位置、大小、形态后,选择合适大小的钛夹。
结肠及直肠息肉EMR术中应用钛夹的效果及出血风险观察作者:顾世松吕珂朱克东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20年第19期[摘要] 目的研究结肠及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中应用钛夹的效果及出血风险。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结肠及直肠息肉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对照组行常规EMR,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金属钛夹。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排便困难评分、二次手术率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 h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水平。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二次手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COR、E、NE、DA升高,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间COR、E、D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N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出血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结肠及直肠息肉EMR术中应用金属钛夹可较好的减轻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钛夹止血[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7(a)-0085-04[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bleeding risk of titanium clips in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 of colorectal polyp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50 patients with colonic and rectal polyps who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uzhou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EMR was performe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itanium clip was u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volume, recovery time of bowel sound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of defecation pain, score of defecation difficulty, secondary opera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s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levels of cortisol (COR), adrenaline (E), noradrenaline (NE) and dopamine (DA)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12 h afteroperation. Results The amount of bleeding, VAS score and the number of secondary oper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pre-operation, the postoperative COR, E, NE and D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ncreas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R, E, D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The postoperative N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titanium clip in EMR of colon and rectum polyp can reduce the risk of bleeding and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Key words] Colonic polyp;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Hemostasis with titanium clip结肠及直肠息肉作为一种癌前病变,恶变概率会随息肉的增大而不断升高,其发病机制为大肠黏膜各种局限性隆起而引发病变,在临床上属常见疾病。
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中金属夹的应用及护理发表时间:2019-03-11T11:41:03.92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11期作者:陶红[导读] 通过248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金属夹结扎创面观察疗效,总结术中配合技巧和护理经验。
方法将带推送器的一体式金属夹经肠镜活检孔道送入息肉切除部位,对准创面释放金属夹达到止血和封闭创面的目的。
结果除2例迟发性出血外全部成功,成功率99%。
结论金属夹关闭结肠息肉切除创面疗效确切,操作方便,能有效预防术中和术后出血。
陶红(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消化内镜科,201399)【摘要】目的通过248例结肠息肉患者,采用金属夹结扎创面观察疗效,总结术中配合技巧和护理经验。
方法将带推送器的一体式金属夹经肠镜活检孔道送入息肉切除部位,对准创面释放金属夹达到止血和封闭创面的目的。
结果除2例迟发性出血外全部成功,成功率99%。
结论金属夹关闭结肠息肉切除创面疗效确切,操作方便,能有效预防术中和术后出血。
【关键词】结肠息肉;内镜;金属夹;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1-0017-01随着大肠癌筛查工作的广泛开展,肠镜检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肠息肉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
金属夹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内镜微创治疗手段,也越来越被内镜医师所重视,其适应证已从最初单纯的局部消化道止血治疗逐步扩展到闭合消化道穿孔、瘘管,固定导管或探针于胃肠道内以及术前标记等,而且配合现有的内镜设备成功开展了较多的内镜微创治疗,例如内镜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1]。
我院自2018年7月-2018年9月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息肉248例,使用的金属夹有南京微创的可旋转重复开闭软组织夹,规格:ROCC-D-26-195和波士顿的带有推送器的一次性使用止血夹,Boston Resoiution金属夹,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8年9月所治疗的248例结肠息肉。
金属钛夹在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应用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结肠息肉电切后出血的护理要点。
方法15例经高频电切除结肠息肉后出血患者在内镜直视下采用金属钛夹止血治疗,并施以护理。
结果 15 患者顺利完成止血止疗,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未再出血、无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医护人员的默契配合、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而放置前、放置中、放置后的精心护理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金属钛夹结肠息肉护理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癌变倾向,与结肠癌密切相关,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1]。
因此发现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应予以切除。
消化道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目前已相当普及,消化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出血率约1%[2],部分病人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需外科手术治疗。
钛夹为这部分病人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非手术方法,使病人避免了开腹手术,减轻了痛苦,降低了费用。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来,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结肠道息肉高频电切术后出血15 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2-62岁,平均46.5岁。
1.2 材料选择应用OlympusGIF160内镜。
Olympus HX-HX-110QR型内镜金属夹持放推送器及HX-610-135型金属钛夹,OlmpusPSD2高频电发生器及SD9L圈套器及抓持钳、网篮等。
1.3 方法如术中出血,马上使用钛夹,如术后出血,需再次肠镜检查,仔细查找,在出血部位使用钛夹。
经内镜活检通道插入预先安装好的钛夹持放器,在直视下伸出钛夹并张开至最大,旋转至最佳位置,对准出血部位释放钛夹(1-4 枚),夹闭创面,观察10分钟,出血完全停止,无出血后退镜。
2 结果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结肠息肉电切后出血,经过精心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和护理,所有病例经钛夹钳夹治疗,均成功止血,随访3个月未发生出血,全组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内镜下金属钛夹预防小儿结肠息肉电切出血的护理目的:探讨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预防小儿结肠息肉电切出血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及护理效果。
方法:对采用内窥镜下金属钛夹高频电凝法治疗直径≥2 cm的无蒂或粗蒂息肉施以针对性护理。
结果:27例钛夹电凝切除息肉患者均未见出血、穿孔发生,创面愈合良好,治愈率100%。
结论:内镜下金属钛夹预防小儿结肠息肉电切出血具有疗效高、创伤小、适应范围广的优点,术前、术中、术后的针对性护理为疗效提供了可靠保障。
标签:金属钛夹;息肉;护理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是治疗小儿结肠息肉的有效方法[1],但对于直径≥2 cm的无蒂或粗蒂息肉的患儿用圈套高频电切除息肉难以控制,且电切后易出血,成为治疗中的难题。
我科2005年8月~2006年8月采用内镜下金属钛夹预防消化道息肉电切出血法治疗粗蒂及体积较大息肉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7例患儿中,男15例,女12例,年龄1.8~12岁,平均4.7岁。
横结肠息肉2例,降结肠息肉3例,乙状结肠息肉5例,直肠息肉17例,且息肉直径均≥2 cm。
1.2器械Olympus CFXQ 260电子结肠镜,Olympus生产HX 5 LR 1型和HK 5QR 1型金属钛夹上夹器,以及MD 850和MH 858金属钛夹。
ERBEICC 200型高频电发生器。
1.3 操作方法术前准备同常规内镜检查,并测定出血、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
内镜检查前安装好金属钛夹,有蒂息肉者经内镜钳道插入金属钛夹推送器,伸出金属钛夹,充分打开夹子至最大范围(MN 858约12 mm,MD 850约8 mm),垂直钳夹住大息肉蒂近肠壁的基部(蒂粗时对称性钳夹2只钛夹)。
血流被阻断后在金属钛夹上方行内镜圈套电凝息肉切除,息肉切除后,仔细观察创面,有钳夹不全处,再用钛夹夹闭。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应注重个性化,由于患儿年龄相距较大,饮食习惯有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普食的患儿可指导其在术前2 d进食低脂、细软、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2],从而保证术前肠道准备的清洁度。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部分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腺瘤的临床效果分析作者:郭东梅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23期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腺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治结直肠腺瘤患者80例,给予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分析结直肠腺瘤切除率、复发率、并发症,以及金属钛夹的使用情况。
结果:一次性完全切除78例,治愈率达97.5%。
术中出血5例(6.25%),术后延迟出血2例(2.5%)。
无消化道穿孔发生,金属钛夹使用58例(72.5%)。
无病变复发。
结论:EMR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腺瘤的临床效果显著,根据创面的具体情况可应用金属钛夹。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金属钛夹;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是我国高发疾病,是第二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大多数结直肠癌经由腺瘤一腺癌途径形成。
研究结果证实内镜下摘除腺瘤可使结肠癌的发生率减少76%~90%,因此早期发现及治疗结直肠腺瘤等癌前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疾病的早期检出成为可能,内镜下的处理也使这些局限性肿瘤可获得治愈性切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治疗此类疾病的首要方法,切除后创面的处理亦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既往术后多采用金属夹夹闭创面的方式预防术后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效果确切。
但大量金属夹的应用,无疑增加了医疗耗材,延长了手术时间。
如何快捷、安全、节省是临床治疗结直肠腺瘤需要关注的重点。
本研究主要探讨EMR部分联合金属钛夹治疗结直肠腺瘤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结直肠腺瘤患者80例,男46例,女34例;年龄31~78岁,平均年龄(56±8.6)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活检病理证实为结肠腺瘤,患者结直肠腺瘤的特征,见表1。
方法:(1)适应证:①心肺功能及凝血机制正常;②术前病理证实为结肠腺瘤、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③黏膜下层注射时抬举征阳性,病变直径15 mm),给予金属夹夹闭预防穿孔。
钛夹在结肠大息肉切除中的应用陈玲红;肖鹏翔;金凤敏【摘要】目的:探讨结肠息肉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后予钛夹关闭创面预防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对89例大肠息肉患者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后予钛夹关闭创面。
结果:89例127枚息肉均顺利切除,除2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外其余均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钛夹在大肠息肉切除中可以起到迅速止血和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此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效避免或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2页(P2580-2581)【关键词】钛夹;结肠大息肉;预防并发症【作者】陈玲红;肖鹏翔;金凤敏【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180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362000;福建省泉州市第180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362000;福建省泉州市第180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结肠息肉是消化道中一种常见病,是指隆起在大肠黏膜表皮,并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
结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及上皮异型增生密切相关。
结肠息肉的癌变高危因素,主要是腺瘤性息肉,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切除可以使大肠癌的患病率明显下降[1]。
在临床中内镜诊治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大部分的结肠息肉可以通过内镜下治疗,少数结肠息肉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
结肠息肉在内镜下行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是目前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出血、穿孔等。
特别是一些粗蒂及广基无蒂大息肉更易发生出血和穿孔。
2010年以来,我院对粗蒂及广基无蒂大息肉患者(息肉均>2.0cm以上)采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术后钛夹夹闭创面预防出血和穿孔,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8月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发现广基及粗蒂大息肉者(均>2.0cm)89例共127枚,年龄17~87岁,平均年龄43.1岁;男51例,女38例;息肉1枚63例,2枚18例,3枚6例,4枚以上2例。
钛夹在肠镜下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消化道疾病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包括消化道溃疡、出血、息肉等。
出血是消化道疾病中最常见且危险的并发症之一。
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钛夹是一种新型的内窥镜治疗工具,可以在肠镜下进行微创手术,对消化道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出血。
目前,虽然钛夹在肠镜下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效果已经在一些研究中得到初步验证,但是对于其机制和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探究钛夹在肠镜下预防消化道疾病出血的具体效果和机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依据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钛夹在肠镜下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
通过观察和分析钛夹在预防消化道疾病出血中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对出血风险的影响,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观察方法,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数据,比较应用钛夹和传统治疗方法在预防消化道疾病出血方面的效果差异,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评价钛夹在肠镜下治疗消化道疾病中预防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治疗体验。
2. 正文2.1 钛夹在肠镜下的应用钛夹是一种用于内窥镜检查和治疗中的重要器械。
它是一种金属制成的夹子,可以在肠镜检查中用于夹取异常组织或止血。
钛夹在肠镜下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消化道疾病中出血的情况。
钛夹可以通过内窥镜插入体内,准确定位并牢固夹住出血处的异常组织或血管,实现止血的目的。
这种方式比传统的手术方式更为轻便、便捷,并具有较少的创伤和更快的恢复时间。
钛夹在肠镜下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治疗出血性疾病,还可以在病变组织的取样以及其他治疗上发挥作用。
钛夹在肠镜下的应用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金属钛夹在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消化道息肉内镜切除中的应用。
方法对15例结肠息肉行高频电切除后出血的患者,采取金属钛夹止血治疗。
结果: 本组15例结肠息肉经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后出血的患者,经钛夹钳夹治疗,均成功止血。
其中13例为术中出血,2例为术后出血,随访3个月未发生再出血,全组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结论: 对消化道息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后出血的患者,由有经验的医师,配合熟练的操作,金属钛夹可以起到迅速止血和预防再出血的作用,钛夹为一种有效的止血手段。
【关键词】钛夹;结肠息肉;止血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息肉经高频电切除后出血15例,收到满意止血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器械应用OlympusGIF160内镜。
OlympusHX-HX-110QR型内镜金属夹持放推送器及HX-610-135型金属钛夹,OlmpusPSD2高频电发生器及SD9L圈套器。
2 临床资料本组15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3例,年龄22~62岁,平均46.5岁,均为结肠息肉患者。
患者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均正常.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其中13例为术中出血,2例为术后出血。
3 治疗方法术前准备:常规作血型交叉配血、备血;所有结肠息肉患者用电解质洗肠液口服清洁肠道。
术前1周停用抗凝剂,乙酰水杨酸制剂及非甾体醇类药物,行心电图,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检查,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者,全程行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1]。
治疗:常规结肠镜进镜至结肠息肉处,应用圈套器套住息肉根部,予以高频电切除术(混合电流,指数3.5)。
当切除部位有出血时,助手将钛夹安装于投放器上。
经内镜活检孔插入,使钛夹显于视野,当钛夹的张开度和方向恰好与粘膜相垂直时,对准出血部位,用力后拉投放器手柄.使钛夹夹闭后,再前推手柄。
使钛夹与投放器脱离。
观察创面,如有活动性出血,则重新放置钛夹[2]。
钛夹预防性蒂部结扎在内镜下切除大肠带蒂息肉的应用目的观察在内镜下切除大肠带蒂息肉时先用钛夹结扎息肉蒂部的预防出血作用。
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50例大肠带蒂息肉患者分为对照组(n = 25)和治疗组(n = 25)。
对照组直接用圈套器套扎息肉行电凝电切;治疗组先用金属钛夹完整钳夹息肉蒂部,再在钛夹上方圈套息肉行电凝电切。
结果两组50例大肠息肉均顺利切除,对照组有6例术中发生蒂部切口出血,用钛夹钳夹残蒂后血止,术中出血发生率为24.0%;而治疗组无一例发生术中出血。
所有患者随访2个月均未发生术后出血,亦未见穿孔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带蒂大肠息肉采取钛夹结扎息肉蒂部后再行电凝电切能有效地预防术中出血。
标签:内镜;带蒂大肠息肉;钛夹;蒂部结扎大肠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的良性肿瘤,于整个肠段的各个部位均可发生,其中腺瘤性息肉较容易发生出血和癌变,有资料显示,40%的绒毛状腺瘤可发生癌变[1],故应尽早切除。
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绝大多数大肠息肉的首选办法[2],但有发生出血及穿孔的风险,对于蒂状息肉,因蒂的存在,为套扎及电凝电切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空间,发生穿孔的概率减小,但因蒂部通常存在血管,且蒂越粗血管越大,术中电凝不足会导致残蒂大出血。
本文尝试先用金属钛夹结扎蒂状息肉的基底部,阻断息肉的血供后再对息肉施行电凝电切,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10月,本院内镜下发现直径1.0~3.0 cm蒂状息肉50例,活检病理提示为良性病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
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22~65岁,平均50岁,息肉头端直径1.0~2.0 cm 18例,2.1~3.0 cm 7例,蒂直径0.4~1.0 cm。
治疗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9~68岁,平均48岁,息肉头端直径1.0~2.0 cm 16例,2.1~3.0 cm 9例,蒂直径0.4~1.2 cm。
钛夹在大肠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优势发表时间:2013-03-05T14:57:19.4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作者:陈志兰[导读] 观察创面,效果满意。
陈志兰(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腔镜科广西柳州 545007)【中图分类号】R57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242-01 肠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腺瘤性息肉容易致癌变。
息肉的发现和切除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
但是对于宽基底、息肉大于2cm的息肉,内镜下切除,发生大出血、穿孔的机率风险加大。
为了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10年7月份以来,在大息肉、广基息肉切除术后在创面使用金属钛夹创面钳夹,在预防并发症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例数息肉大小年龄穿孔大出血钛夹使用前 69 1.0x1.5-1.5x2.5 42-78 1 1钛夹使用后 132 1.8x2.0-2.5x3.5 23-82 无无操作方法需进行内镜下息肉切除的患者,术前核查病理检查结果,凝血功能检查,定血型,常规肠道清洁。
插入肠镜至息肉部位,仔细了解息肉全貌,息肉根基情况,然后用0.01%肾上腺素盐水于息肉根部边缘进行粘膜内注射0.5-1.0ml,使粘膜和粘膜下层分离,息肉充分抬举,换上圈套器,在息肉根部及水囊之间套好,慢慢收紧圈套器,将息肉套牢,轻踩高频电刀发生器脚踏并慢慢收紧圈套器,将息肉从根部整个切除(息肉太大者可分次切除)。
观察创面,评估创面大小,选择合适型号钛夹(臂长用于创面较大者;臂短,用于创面周围组织较厚,需要钳夹较多组织者)。
钛夹充分打开后,要完全跨过创面,将创面钳夹。
观察创面,效果满意。
退镜并抽吸,将切下的息肉吸附于镜头前带出,将整个息肉送病理检查,若病理结果有恶变,则需追加外科于手术治疗。
讨论在息肉切除后,创面钛夹的使用,就有如术后创面的缝合,大大降低了术后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了安全性,避免了因穿孔或大出血而再次外科手术带来的痛苦,且经济、微创、病人恢复快,彰显了钛夹在预防并发症中的优势。
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防止大肠息肉电切出血的护理发布时间:2023-03-29T03:56:12.87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3期作者:梁梦军[导读] 分析内镜下金属钛夹用于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出血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梁梦军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江苏镇江,212000【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金属钛夹用于大肠息肉高频电切出血治疗中的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部分在我院进行金属钛夹配合高凝电切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在治疗的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方案,共68例。
结果:68例患者息肉治疗效果理想,且在妥当护理方案下,患者没有出现穿孔、出血等类的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进行大肠息肉患者的金属钛夹配合电切术的同时辅以护理措施,更有益于促成高疗效手术。
【关键词】内镜;金属钛夹;大肠息肉;护理措施据不完全数据统计[1],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术后出血概率仍存在,因此为了有效防止术后出血,在术前可采取先利用金属钛夹来钳夹长蒂息肉的根部,若息肉为广基或侧向发育型,则在切除后再用钛夹将创面封闭。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在这期间配合护理措施,获得良好效果[2]。
以下为我院在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部分大肠息肉患者,在对其内镜下治疗过程中予以适当护理措施,最终临床疗效满意,现将具体护理要点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课题共纳入68例大肠息肉患者,在我院就诊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所有患者均进行无痛结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术配合金属钛夹,入选患者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1例和27例,年龄从小到大为6~71岁,均值年龄为(31.47±8.66)岁,其中分别是有蒂息肉24例、亚蒂息肉21例、广基息肉23例,再其中1~2枚有48例、超过3枚有20例,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均符合课题研究需求,且已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才开展。
1.2治疗方法在电子结肠镜下经活检孔放入钛夹的持放器,对准息肉长蒂夹紧再释放钛夹,针对不同类型的息肉方法不同,例如广基或侧向发育型,先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切除息肉,然后在重复上述的方法来夹闭创面,确定没有出血迹象,再用抓持钳、异物网篮、负压吸引的方法将息肉取出,常规病理临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