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良种推广服务通则国家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6
地方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简介:良种繁育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作物品质、增加产量、开展优势优势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等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良种繁育工作,提高良种的品质和功能,制定地方标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十分必要。
一、良种繁育目标良种繁育的目标是通过选择繁殖优良个体,结合科学的遗传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手段,创造适应当地环境条件、高产、优质、抗逆的农作物新品种,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二、良种繁育选材准则1.遵循遗传规律:根据农作物的遗传特点,选择具有丰产、抗病性良好、适应性强的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
2.综合考虑性状:根据具体的繁育目标,选择性状优良的个体进行繁育,包括株高、穗长、穗粒数、产量、抗病性、耐逆性等。
3.生物学和经济学标准:选择繁育良好个体时,除了具有优异的生物学性状外,还要考虑生产成本、市场需求、利润等经济因素。
三、良种繁育技术要求1.保护良种资源:重要农作物品种应及时申请国家或地方保护,并按规定使用,并制定良种资源管理文件,确保良种资源的合理利用。
2.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根据不同作物的特点和繁殖目标,确定适当的繁殖方式,如自交、杂交、人工授粉等。
3.科学施肥:对于选育过程中的根肥、追肥和叶面肥等施肥过程,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和种植条件,科学调配肥料,保证作物的营养需要。
4.控制病虫害:良种繁育过程中,要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保证良种繁殖过程中的健康和有效性。
5.精确品种纯度鉴定:进行良种繁育的各个环节都需进行精确的品种纯度鉴定,确保良种的元信息,减少繁育中的品质退化。
6.建立良种繁育档案:对良种繁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数据和材料进行记录、整理和保留,建立良种繁育档案,为后续的繁育和品种推广提供依据。
四、良种繁育管理措施1.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立良种繁育示范基地,以推广良种繁育技术及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为目标,通过示范展示、研讨交流和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动良种繁育管理措施的落地和良种繁育工作的开展。
郑州市农业局、郑州市财政局关于郑州市2007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郑州市农业局,郑州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07.07.16•【字号】•【施行日期】2007.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郑州市农业局、郑州市财政局关于郑州市2007年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新郑市、荥阳市、中牟县农业局、财政局: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今年我市74万亩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任务,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益,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开发,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下发的《2007年河南省30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国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以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优化结构、主攻单产、改善品质、节本增效;大力实施优质化种子、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规范化栽培、产业化经营;全面提升我市优质专用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目标任务今年我市承担国家、省优质专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面积为74万亩,每亩补贴10元,补贴资金共计740万元。
其中新郑25万亩,250万元;荥阳25万亩,250万元;中牟24万亩,240万元。
项目区要坚持以优质强筋小麦为重点,兼顾优质高中筋、优质中筋,努力实现提升质量、稳定品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产增收、强化竞争力的总体目标。
一要加快优质小麦生产,项目区优质小麦主导品种的良种覆盖率、统一供种率要达到100%,确保小麦生产科技含量有明显提高。
二要大力推广保优节本标准化栽培技术,努力提高项目区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关键技术推广到位率要达到100%,确保项目区小麦单产比非项目区提高5%以上,亩增收50元以上。
农业农村部公布《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粮食作物》等110项农业行业标准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11.0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487号•【施行日期】2022.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标准化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487号《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粮食作物》等110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现批准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22年5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附件:《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粮食作物》等110项农业行业标准目录农业农村部2021年11月9日附件《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粮食作物》等110项农业行业标准目录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 NY/T 3923-2021 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粮食作物/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2 NY/T 3924-2021 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油料作物/3 NY/T 3925-2021 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糖料作物/4 NY/T 3926-2021 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蔬菜/5 NY/T 3927-2021 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果树/6 NY/T 3928-2021 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茶树/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热带作物/7 NY/T 3929-2021(橡胶树)8 NY/T 3930-2021 辣椒杂交种生产技术规程/9 NY/T 3931-2021 茄果类蔬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10 NY/T 3932-2021 苎麻种子繁育技术规程/水稻品种籼粳鉴定技术规程 SNP/11 NY/T 3933-2021分子标记法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2 NY/T 3934-2021 生态茶园建设指南/13 NY/T 3935-2021土壤调理剂及使用规程餐厨废物原料/14 NY/T 3936-2021土壤调理剂及使用规程烟气脱硫石膏原料/15 NY/T 3937-2021土壤调理剂及使用规程牡蛎壳原料/16 NY/T 3938-2021 梨树腐烂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17NY/T 3939.1-2021 甘薯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程第1部分:黑斑病/18NY/T 3939.2-2021 甘薯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程第2部分:茎线虫病/19NY/T 3939.3-2021 甘薯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程第3部分:根腐病/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20NY/T 3939.4-2021 甘薯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程第4部分:蔓割病/21NY/T 3939.5-2021 甘薯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程第5部分:薯瘟病/22NY/T 3939.6-2021 甘薯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程第6部分:疮痂病/23 NY/T 3940-2021 棉籽品质快速测定近红外法/24 NY/T 3941-2021粮食中植酸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5 NY/T 3942-2021水果及其制品中L-苹果酸和D-苹果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26 NY/T 3943-2021水果中葡萄糖、果糖、蔗糖和山梨醇的测定离子色谱法/ 27 NY/T 3944-2021食用农产品营养成分数据表达规范/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28 NY/T 3945-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游离态甾醇、结合态甾醇及总甾醇的测定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9 NY/T 3946-2021动物源性食品中肌肽、鹅肌肽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30 NY/T 3947-2021 畜禽肉中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31 NY/T 3948-2021 植物源农产品中叶黄素、玉米黄质、β-隐黄质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32 NY/T 3949-2021植物源性食品中酚酸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33 NY/T 3950-2021 植物源性食品中10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马铃薯中龙葵素含量的测定液34 NY/T 3951-2021/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35 NY/T 3952-2021/要求辣椒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36 NY/T 3953-2021要求茄子日光温室全产业链管理通用技术37 NY/T 3954-2021/要求西葫芦水稻土地力分级与培肥改良技术/38 NY/T 3955-2021规程39 NY/T 3956-2021 果园土壤质量监测技术规程/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管控40 NY/T 3957-2021/与修复名词术语畜禽粪便安全还田施用量计算方41 NY/T 3958-2021/法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42 NY/T 3959-2021 农业外来入侵昆虫监测技术导则/43 NY/T 3960-2021 水生外来入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44 NY/T 3961-2021 畜禽屠宰加工人员防护技术规范/45 NY/T 3962-2021 畜禽肉分割技术规程鸭肉/46 NY/T 1564-2021 畜禽肉分割技术规程羊肉NY/T 1564-200747 NY/T 3963-2021 畜禽肉分割技术规程牦牛肉/48 NY/T 3964-2021 畜禽屠宰操作规程牦牛/畜禽屠宰加工设备家禽自动分49 NY/T 3965-2021/割生产线技术条件畜禽屠宰加工设备禽笼清洗设50 NY/T 3966-2021/备畜禽屠宰加工设备快速冷却输51 NY/T 3967-2021/送设备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52 NY/T 3968-2021畜禽屠宰加工设备猪头浸烫设备/53 NY/T 3969-2021 饲料原料鸡肉粉/54 NY/T 3970-2021 饲料原料啤酒酵母粉/55 NY/T 3971-2021 饲料添加剂二丁基羟基甲苯/56SC/T 1135.2-2021 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第2部分:稻鲤(梯田型)/57 SC/T 1151-2021 池蝶蚌/58 SC/T 1152-2021 高体革鯻/59 SC/T 1153-2021 乌龟亲龟和苗种/60 SC/T 1154-2021 乌龟人工繁育技术规范/61 SC/T 1155-2021 黑斑狗鱼/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62 SC/T 1156-2021 鲂亲鱼和苗种/63 SC/T 2102-2021 绿鳍马面鲀/64 SC/T 2103-2021 黄姑鱼/65 SC/T 2105-2021 红毛菜/66 SC/T 2106-2021 牡蛎人工繁育技术规范/67 SC/T 2107-2021 单体牡蛎苗种培育技术规范/68 SC/T 2108-2021 鲍人工繁育技术规范/69 SC/T 2109-2021 日本对虾人工繁育技术规范/浅海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技术规70 SC/T 2111-2021/范海带、牡蛎、海参71 SC/T 3204-2021 虾米SC/T 3204-201272 SC/T 3305-2021 调味烤虾SC/T 3305-2003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73 SC/T 3307-2021 速食干海参SC/T 3307-201474 SC/T 4001-2021 渔具基本术语SC/T 4001-199575SC/T 4009.1-2021 钓竿通用技术要求第1部分:术语、分类与标记/76SC/T 4048.4-2021 深水网箱通用技术要求第4部分:网线/77 SC/T 5025-2021 蟹笼通用技术要求/78 SC/T 5053-2021 金鱼品种命名规则/79 SC/T 5712-2021 金鱼分级望天眼/80 SC/T 5801-2021 珍珠及其产品术语/81 SC/T 5802-2021马氏珠母贝养殖与插核育珠技术规程/82 SC/T 7011.1-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规则SC/T 7011.1-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2021 第1部分:水生动物疾病术语200783SC/T 7011.2-2021 水生动物疾病术语与命名规则第2部分:水生动物疾病命名规则SC/T 7011.2-200784 SC/T 7023-2021 草鱼出血病监测技术规范/85 SC/T 7024-2021 罗非鱼湖病毒病监测技术规范/86 SC/T 7215-2021 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诊断规程/87 NY/T 1520-2021 木薯NY/T 1520-200788 NY/T 491-2021 西番莲NY/T 491-200289 NY/T 3972-2021 西番莲种苗/90 NY/T 3973-2021 澳洲坚果等级规格/91 NY/T 3974-2021 香蕉品质评价规范/92 NY/T 3975-2021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性测试指南可可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辣93 NY/T 3976-2021/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可/94 NY/T 3977-2021可95 NY/T 3978-2021 辣木叶茶/96 NY/T 605-2021 焙炒咖啡NY/T 605-2006生咖啡粒度分析手工和机械筛/97 NY/T 3979-2021分98 NY/T 3980-2021 橡胶树种植土地质量等级/橡胶树自根幼态无性系种苗组培99 NY/T 3981-2021/快繁技术规程天然橡胶鲜胶乳生物快速凝固技100 NY/T 3982-2021/术规程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浓缩天然胶乳氨保存离心胶乳NY/T 924-2012 101 NY/T 924-2021加工技术规程热带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NY/T 1475—2007 102 NY/T 1475-2021程香蕉椰子主要食叶害虫调查技术规程103 NY/T 3983-2021/椰心叶甲和椰子织蛾104 NY/T 3984-2021 橡胶树寒害减灾技术规程/105 NY/T 3985-2021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技术规程/天然橡胶初加工机械切胶机质/106 NY/T 3986-2021量评价技术规范107 NY/T 3987-2021 农业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108 NY/T 3988-2021 农业农村行业数据交换技术要求/109 NY/T 3989-2021 农业农村地理信息数据管理规范/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110 NY/T 3990-2021 数字果园建设规范苹果/。
简述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一、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
1、设计清楚:农业推广试验应按照全国有关的技术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保证试验的质量,确保有效地实现技术推广;
2、科学性:农业推广试验需要依据科学原理,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的各种因素,把握试验重点,把握试验规模,确保试验的科学性;
3、安全性:农业推广试验要考虑安全问题,避免使用过期、受污染的农药,以及过量使用有毒农药,确保农业生产的安全性;
4、全面性:农业推广试验要考虑推广技术的全面性,把握技术体系的整体性,保证技术的多样化,以期实现技术推广的全面性;
5、系统性:农业推广试验要考虑技术推广的系统性,要有明确的试验任务,建立完善的试验制度,以保证技术推广的系统性。
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相关法规标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开展良好农业规范认证主要依据以下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一、有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二、有关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三、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规则和标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CNCA—N—004:2014)良好农业规范第1部分:术语(GB/T 20014.1)良好农业规范第2部分:农场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014.2)良好农业规范第3部分:作物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014.3)良好农业规范第4部分:大田作物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014.4)良好农业规范第5部分:水果和蔬菜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014.5)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 20014.12)良好农业规范第6部分:畜禽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6)良好农业规范第7部分:牛羊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7)良好农业规范第8部分:奶牛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8)良好农业规范第9部分:猪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9)良好农业规范第10部分:家禽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0)良好农业规范第11部分:畜禽公路运输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1)良好农业规范第13部分:水产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3)良好农业规范第14部分:水产池塘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4)良好农业规范第15部分:水产工厂化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5)良好农业规范第16部分:水产网箱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6)良好农业规范第17部分:水产围拦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7)良好农业规范第18部分:水产滩涂、吊养、底播养殖基础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8)良好农业规范第19部分:罗非鱼池塘养殖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19)良好农业规范第20部分:鳗鲡池塘养殖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20)良好农业规范第21部分:对虾池塘养殖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21)良好农业规范第22部分:鲆鲽工厂化养殖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22)良好农业规范第23部分:大黄鱼网箱养殖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23)良好农业规范第24部分:中华绒螯蟹围拦养殖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GBT/20014.24)。
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推进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工作机制,引导广大农民选择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发挥科技对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撑作用,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农业部每年定期推介发布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信息。
主导品种是指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性强、品质优、产量高的品种;主推技术是指促进优质高产、节本增效、防灾减灾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成熟技术。
第三条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推荐、遴选与发布程序:(一)农业部每年4月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农业(农牧、农林)、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委、局、办)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以下统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征集次年推介发布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二)在基层推荐和评选的基础上,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于6月底以前将推荐材料报送农业部相关行业司局,抄送科技教育司。
(三)农业部相关行业司局组织专家遴选评审,于7月底以前将遴选结果送科技教育司汇总审核,8月底以前由农业部推介发布次年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信息。
第五条本办法推介发布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范围:(一)主要农作物和牧草良种及先进、适用、高效的综合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二)主要畜禽水产良种及其科学饲养与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三)重要名特优新品种及其种养技术。
(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
(五)有利于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适用技术。
第六条所推荐的品种和技术应该有较强的区域适应性,并符合下列条件:(一)农作物、牧草、畜牧、水产等新品种、新组合须经全国或省级品种审定(鉴定)机构审定(鉴定)。
获得品种权的农作物品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
(二)农、牧、渔、农机、农村能源和农业环保方面的技术,获得国家或部(省)级鉴定(或认证)。
良好农业规范(简称GAP)简介一、概况1997年欧洲零售商农产品工作组(EUREP)在零售商的倡导下提出了“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简称GAP)”,简称为EUREPGAP;2001年EUREP秘书处首次将EUREPGAP标准对外公开发布。
EUREPGAP标准主要针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分别制定和执行各自的操作规范,鼓励减少农用化学品和药品的使用,关注动物福利、环境保护、工人的健康、安全和福利,保证初级农产品生产安全的一套规范体系。
它是以危害预防(HACCP)、良好卫生规范、可持续发展农业和持续改良农场体系为基础,避免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受到外来物质的严重污染和危害。
该标准主要涉及大田作物种植、水果和蔬菜种植、牛羊养殖、奶牛养殖、生猪养殖、家禽养殖、畜禽公路运输等农业产业。
2007年9月7日EUREPGAP宣布将名称和标识更改为GLOBAL GAP。
二、起源GAP认证起源于欧洲。
1997年,欧洲零售商协会农产品工作组(EUREP)在零售商的倡导下提出其良好农业规范(GAP)概念,即EUREPGAP。
EUREPGAP作为一种评价用的标准体系,目前涉及水果蔬菜、观赏植物、水产养殖、咖啡生产和综合农场保证体系(IFA)。
EUREPGAP作为大型超市采购农产品的评价标准,不仅在欧洲零售商业内受到青睐,而且受到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的重视。
为此,在2004年CNCA加快启动了“中国良好农业规范(ChinaGAP)”认证项目的研究工作。
2005年11月ChinaGAP认证系列标准通过审定并公布,2006年1月CNCA公布了《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实施规则(试行)》。
目前,CNCA正在着手申请将ChinaGAP一级认证与EUREPGAP等同,届时通过ChinaGAP一级认证意味着通过EUREPGAP认证。
GAP是以科学为基础,其采取是自愿的,但从FDA和USDA强烈建议鲜果蔬生产者采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10号――关于批准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
公告
【法规类别】标准化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2014年第10号
【发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5.06
【实施日期】2014.06.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告
(2014年第10号)
关于批准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的公告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现予以公布(见附件)。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标准委
2014年5月6日。
农业部公告第757号--发布《柑橘等级规格》等108项标准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12.06•【文号】农业部公告第757号•【施行日期】2007.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标准化正文农业部公告(第757号)《柑橘等级规格》等108项标准业经专家审定通过,我部审查批准,现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自2007年2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六日┌────┬───────┬───────────────────┬───────┐│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 1│NY/T 1190-2006│柑橘等级规格││├────┼───────┼───────────────────┼───────┤│ 2│NY/T 1191-2006│砀山酥梨││├────┼───────┼───────────────────┼───────┤│ 3│NY/T 1192-2006│肥城桃││├────┼───────┼───────────────────┼───────┤│ 4│NY/T 1193-2006│姜││├────┼───────┼───────────────────┼───────┤│ 5│NY/T 1194-2006│柱花草种子││├────┼───────┼───────────────────┼───────┤│ 6│NY/T 1195-2006│银合欢种子││├────┼───────┼───────────────────┼───────┤│ 7│NY/T 1196-2006│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稻││├────┼───────┼───────────────────┼───────┤│ 8│NY/T 1197-2006│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玉米││├────┼───────┼───────────────────┼───────┤│ 9│NY/T 1198-2006│梨贮运技术规范││├────┼───────┼───────────────────┼───────┤│ 10│NY/T 1199-2006│葡萄保鲜技术规范││├────┼───────┼───────────────────┼───────┤│ 11│NY/T 1200-2006│甘薯脱毒种薯││├────┼───────┼───────────────────┼───────┤│ 12│NY/T 1201-2006│蔬菜及其制品中铜、铁、锌的测定││├────┼───────┼───────────────────┼───────┤│ 13│NY/T 1202-2006│豆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14│NY/T 1203-2006│茄果类蔬菜贮藏保鲜技术规程││├────┼───────┼───────────────────┼───────┤│ 15│NY/T 1204-2006│食用菌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 16│NY/T 1205-2006│大豆水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17│NY/T 1206-2006│茶叶辐照杀菌工艺││├────┼───────┼───────────────────┼───────┤│ 18│NY/T 1207-2006│辐照香辛料及脱水蔬菜热释光鉴定方法││├────┼───────┼───────────────────┼───────┤│ 19│NY/T 1208-2006│葱蒜热风脱水加工技术规范││├────┼───────┼───────────────────┼───────┤│ 20│NY/T 1209-2006│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玉米││├────┼───────┼───────────────────┼───────┤│ 21│NY/T 1210-2006│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认证规程││├────┼───────┼───────────────────┼───────┤│ 22│NY/T 1211-2006│专用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23│NY/T 1212-2006│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24│NY/T 1213-2006│豆类蔬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25│NY/T 1214-2006│黄瓜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26│NY/T 1215-2006│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育性鉴定规程││├────┼───────┼───────────────────┼───────┤│ 27│NY/T 1216-2006│东北高油大豆栽培技术规范││├────┼───────┼───────────────────┼───────┤│ 28│NY/T 1217-2006│境外引进植物隔离检疫规程││├────┼───────┼───────────────────┼───────┤│ 29│NY/T 1218-2006│黄淮海地区强筋白硬冬小麦││├────┼───────┼───────────────────┼───────┤│ 30│NY/T 1219-2006│浓缩天然胶乳初加工原料鲜胶乳││├────┼───────┼───────────────────┼───────┤│ 31│NY/T 1220.1-20│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1部分:工艺设计││││06│││├────┼───────┼───────────────────┼───────┤│ 32│NY/T 1220.2-20│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2部分:供气设计││││06│││├────┼───────┼───────────────────┼───────┤│ 33│NY/T 1220.3-20│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3部分:施工及验收││││06│││├────┼───────┼───────────────────┼───────┤│ 34│NY/T 1220.4-20│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4部分:运行管理││││06│││├────┼───────┼───────────────────┼───────┤│ 35│NY/T 1220.5-20│沼气工程技术规范第5部分:质量评价││││06│││├────┼───────┼───────────────────┼───────┤│ 36│NY/T 1221-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 37│NY/T 1222-200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 38│NY/T 1223-2006│沼气发电机组││├────┼───────┼───────────────────┼───────┤│ 39│NY/T 1224-2006│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 40│NY/T 1225-2006│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 41│NY/T 1226-2006│农机零配件螺杆、螺母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42│NY/T 1227-2006│残地膜回收机作业质量││├────┼───────┼───────────────────┼───────┤│ 43│NY/T 1228-2006│耕整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44│NY/T 1229-2006│旋耕施肥播种联合作业机作业质量││├────┼───────┼───────────────────┼───────┤│ 45│NY/T 1230-2006│饲料粉碎机筛片和锤片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46│NY/T 1231-2006│油菜联合收获机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47│NY 1232-2006│植保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48│NY/T 1233-2006│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49│NY/T 1234-2006│牛冷冻精液生产技术规程││├────┼───────┼───────────────────┼───────┤│ 50│NY/T 1235-2006│牧草与草坪草种子清选技术规程││├────┼───────┼───────────────────┼───────┤│ 51│NY/T 1236-2006│绵、山羊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 52│NY/T 1237-2006│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程││├────┼───────┼───────────────────┼───────┤│ 53│NY/T 1238-2006│牧草与草坪草种苗评定规程││├────┼───────┼───────────────────┼───────┤│ 54│NY/T 1239-2006│飞播种草技术规范││├────┼───────┼───────────────────┼───────┤│ 55│NY/T 1240-2006│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 56│NY/T 1241-2006│蜂产品加工技术管理规范││├────┼───────┼───────────────────┼───────┤│ 57│NY/T 1242-2006│奶牛场HACCP饲养管理规范││├────┼───────┼───────────────────┼───────┤│ 58│NY/T 1243-2006│蜂蜜中农药残留限量(一)││├────┼───────┼───────────────────┼───────┤│ 59│NY/T 1244-2006│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诊断技术││├────┼───────┼───────────────────┼───────┤│ 60│NY/T 1245-200│奶牛用精饲料││││6│││├────┼───────┼───────────────────┼───────┤│ 61│NY/T 1246-200│饲料添加剂维生素D3(胆钙化醇)油││││6│││├────┼───────┼───────────────────┼───────┤│ 62│NY/T 1247-2006│禽网状内皮增生病诊断技术││├────┼───────┼───────────────────┼───────┤│ 63│NY/T 1248.1-20│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玉米││││06│抗大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64│NY/T 1248.2-20│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2部分:玉米││││06│抗小斑病鉴定技术规范││├────┼───────┼───────────────────┼───────┤│ 65│NY/T 1248.3-20│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3部分:玉米││││06│抗丝黑穗病鉴定技术规范││├────┼───────┼───────────────────┼───────┤│ 66│NY/T 1248.4-20│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4部分:玉米││││06│抗矮花叶病鉴定技术规范││├────┼───────┼───────────────────┼───────┤│ 67│NY/T 1248.5-20│玉米抗病虫性鉴定技术规范第5部分:玉米││││06│抗玉米螟鉴定技术规范││├────┼───────┼───────────────────┼───────┤│ 68│NY/T 1249-2006│南江黄羊饲养技术规程││├────┼───────┼───────────────────┼───────┤│ 69│NY/T 1250-2006│南江黄羊繁育技术规程││├────┼───────┼───────────────────┼───────┤│ 70│NY/T 1251-2006│蚕茧干燥设备││├────┼───────┼───────────────────┼───────┤│ 71│NY/T 1252-2006│大豆异黄酮││├────┼───────┼───────────────────┼───────┤│ 72│NY/T 1253-2006│植草砖││├────┼───────┼───────────────────┼───────┤│ 73│NY/T 1254-2006│钢筋混凝土果树支架││├────┼───────┼───────────────────┼───────┤│ 74│NY/T 1255-2006│烟火药爆炸力测定铅柱压缩猛度试验方法││├────┼───────┼───────────────────┼───────┤│ 75│NY/T 1256-2006│冷冻水产品辐照杀菌工艺││├────┼───────┼───────────────────┼───────┤│ 76│NY/T 221-2006 │橡胶树栽培技术规程│NY/T 221-1993 │├────┼───────┼───────────────────┼───────┤│ 77│NY/T 1156.7-20│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NY/T 1154.8-20│││06│第7部分: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盆栽法│06│├────┼───────┼───────────────────┼───────┤│ 78│SC/T 1009-2006│稻田养鱼技术规范│SC/T 1009-1994│├────┼───────┼───────────────────┼───────┤│ 79│SC/T 0004-2006│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80│SC/T 1075-2006│鱼苗、鱼种运输通用技术要求││├────┼───────┼───────────────────┼───────┤│ 81│SC/T 1084-2006│磺胺类药物水产养殖使用规范││├────┼───────┼───────────────────┼───────┤│ 82│SC/T 1085-2006│四环素类药物水产养殖使用规范││├────┼───────┼───────────────────┼───────┤│ 83│SC/T 1087.1-20│渔药毒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外用渔药急性││││06│毒性试验││├────┼───────┼───────────────────┼───────┤│ 84│SC/T 1087.2-20│渔药毒性试验方法第2部分:外用渔药慢性││││06│毒性试验││├────┼───────┼───────────────────┼───────┤│ 85│SC1090-2006 │怀头鲇││├────┼───────┼───────────────────┼───────┤│ 86│SC/T 1091.1-20│草型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第1部分:养鱼││││06│││├────┼───────┼───────────────────┼───────┤│ 87│SC/T 1091.2-20│草型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第2部分:养蟹││││06│││├────┼───────┼───────────────────┼───────┤│ 88│SC/T 1091.3-20│草型湖泊网围养殖技术规范第3部分:鱼蟹││││06│混养││├────┼───────┼───────────────────┼───────┤│ 89│SC/T 2049.1-20│大黄鱼亲鱼││││06│││├────┼───────┼───────────────────┼───────┤│ 90│SC/T 2049.2-20│大黄鱼鱼苗鱼种││││06│││├────┼───────┼───────────────────┼───────┤│ 91│SC2055-2006 │凡纳滨对虾││├────┼───────┼───────────────────┼───────┤│ 92│SC2056-2006 │青蛤││├────┼───────┼───────────────────┼───────┤│ 93│SC/T 3031-2006│水产品中挥发酚残留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94│SC/T 3034-2006│水产品中三唑磷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95│SC/T 3036-2006│水产品中硝基苯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96│SC/T 3037-2006│冻罗非鱼片加工技术规范││├────┼───────┼───────────────────┼───────┤│ 97│SC/T 3038-2006│咸鱼加工技术规范││├────┼───────┼───────────────────┼───────┤│ 98│SC/T 3118-2006│冻裹面包屑虾││├────┼───────┼───────────────────┼───────┤│ 99│SC/T 4019-2006│聚乙烯--聚乙烯醇网线混捻型││├────┼───────┼───────────────────┼───────┤│100│SC/T 5029-2006│高强度聚乙烯渔网线││├────┼───────┼───────────────────┼───────┤│101│SC/T 5031-2006│聚乙烯网片绞捻型││├────┼───────┼───────────────────┼───────┤│102│SC/T 6025-2006│水下清淤机││├────┼───────┼───────────────────┼───────┤│103│SC/T 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104│SC/T 7201.1-20│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1部分:通用技││││06│术││├────┼───────┼───────────────────┼───────┤│105│SC/T 7201.2-20│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2部分:柱状嗜││││06│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106│SC/T 7201.3-20│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3部分:嗜水气││││06│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肠炎病诊断方法││├────┼───────┼───────────────────┼───────┤│107│SC/T 7201.4-20│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4部分:荧光假││││06│单胞菌赤皮病诊断方法││├────┼───────┼───────────────────┼───────┤│108│SC/T 7201.5-20│鱼类细菌病检疫技术规程第5部分:白皮假││││06│单胞菌白皮病诊断方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711号(农业水利类270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11.08•【文号】国中医药提字〔2021〕80号•【施行日期】2021.1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711号(农业水利类270号)提案答复的函国中医药提字〔2021〕80号咏梅委员:您提出的《关于推进道地药材(中蒙药材)质量及生态种植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一、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一是我局自2011年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来,已在全国31个省2700余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汇总了全国近1.3万多种野生药用资源的种类、分布信息,总记录数2000万条、基于100多万个样方的调查数据;收集了药材样品、腊叶标本、种质资源36万余份。
此外,已初步建成了由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心、65个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全国建成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基本摸清了调查区域的中药资源本底情况,形成了我国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长效发展机制。
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珍稀濒危中药材实施迁地引种、人工种植、野生抚育等技术,形成了一套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迁地引种药用物种的技术体系,在药材原生或相似环境中增加种群数量,使资源量能够为人们采集利用,并保持群落平衡。
二是国家林草局2019年启动了第一次全国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下一步将根据普查结果,科学设立种质资源监测点,逐步建立种质资源监测体系。
同时国家林草局已将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和种质资源保护列为野生植物保护“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之一,将组织开展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专项调查与监测;支持建设种质资源库,逐步保存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建设野生植物资源监测网络。
李洪建同志先进事迹李洪建同志现任辽宁省种子管理局副局长,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农艺师,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30年,是我局科技工作领头人、学科带头人、全省种业行业管理和技术管理复合型人才、全国种业知名专家。
该同志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坚持党性原则,讲团结,讲大局、讲正气,克己奉公,品行端正,作风正派。
主要事迹如下:一、创新能力强。
能结合自身业务,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创造性开展工作,作为行业科技工作带头人,该同志不仅在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也为全省种业在品种管理、质量管理及市场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省在全国行业管理上取得的优异成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完成的主要工作有:种子质量管理工作。
一是完成种子企业监督抽查。
承担省农委下达辽宁省玉米、水稻种子质量冬季监督抽查任务。
抽查玉米种子经营企业168家,扦取种子样品370份;水稻种子经营企业59家,扦取种子样品147份。
经检测,玉米种子样品平均合格率98.0%,企业平均合格率95.5%;水稻种子样品平均合格率99.0%,企业平均合格率97.5%,抽查结果在辽宁日报进行了公告。
二是完成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抽查。
组织开展对全省重点种子市场玉米种子质量抽查行动,检查种子经营业户702家,扦取种子样品772份,种子样品平均合格率96.3%,。
据统计,五年共出具各类检验报告1285份,检验数据近6万组。
出具的检验报告及时率、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无差错率均达到100%,做到了检验报告零投诉。
三是组织开展省内外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巡查。
检查玉米种子生产企业103家,品种510个,面积47.5万亩,通过检查确保了玉米制种田间质量安全。
四是组织开展全省种子检验员、种子质量检验人员考核工作。
共有种子检验员88人、种子质量检验人员532人通过了考核。
五是组织全省种子质检机构考核。
组织开展了对沈阳、大连、本溪、丹东、锦州、铁岭、朝阳、葫芦岛、宽甸、喀左等25家质检机构的首次、复审考核,全部通过并取得资格证书。
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关于印发《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的通知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新形势对品种审定工作的要求,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国家级)》(以下简称《审定标准》)进行了修订。
新修订的《审定标准》(见附件)已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予印发施行,并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修订《审定标准》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对品种提出新要求,品种审定工作要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的总体思路,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种性安全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引领,以提高品质为方向,以鼓励创新为根本,把绿色优质、专用特用指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引导品种选育方向,加快选育能够满足新形势需要的新品种,加快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二、准确把握修订《审定标准》的主要原则品种审定标准按照以下三项原则进行分类管理。
(一)保障粮食安全。
有利于高产、稳产品种审定。
满足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新品种的要求,为实施“藏粮于技”提供支撑。
(二)突出绿色发展。
有利于节水、节肥、节药品种审定,有利于优质、适宜机械作业品种审定,满足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品种的要求。
(三)符合市场需求。
有利于加工专用型、特殊用途及有有市场需求的特殊类型品种审定,满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多元化需求对品种多样化的要求。
三、科学掌握品种分类标准品种审定委员会按照高产稳产、绿色优质和特殊类型三类,分别制定相应的审定标准,各专业委员会按相应审定标准对不同用途的作物分别开展审定。
(一)高产稳产品种。
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武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周永锋一、农业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农业标准化是指运用“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标准化原则,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和实施管理,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农产品的流通,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指导生产,引导消费,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为目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二、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是在标准化原理基础上的发展和延伸,是指导农业标准制定及实施过程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具体有如下四个方面。
1.简化原理具有同种功能的标准化对象,当多样性的发展规模超出可必要的范围时。
即可消除其中多余的、可替换的和低功能的环节,以保持其构成的精炼、合理,使总体功能最佳。
2.统一原理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对农业标准化对象的形式、功能、或其他技术特性确定的一致性,应与被取代的事物功能等效。
从农业现代标准化的角度来说,统一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性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农业标准确定下来。
统一化的目的是消除由于不必要的过程多样化而造成的混乱,为农业生产的正常活动建立共同遵循的秩序。
当然农业过程中还有一些事情不能统一的现象,如不同经纬度或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同一种作物播种时间,就无法统一;同一作物的种植密度在适宜生长的环境中不同区域也无法统一。
但这并不能证明统一化原理的不适用。
3.协调原理农业标准系统的功能有赖于每个标准本身的功能,以及每个相关标准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联系来保证。
为使农业标准系统有效地发挥功能,必须使农业标准系统在相互因素的连接上保持一致,使农业标准内部因素与外部约束条件相适应,从而为农业标准系统的稳定创造最佳条件。
协调原理的主要应用方面:农业标准内部系统之间的协调;相关农业标准之间的协调;农业标准系统之间的协调。
4.优化原理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农业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20464-2006-)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GB20464-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作物商品种子标签的标注内容、制作要求,还确立了其使用监督的检查范围、内容以及质量判定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营的农作物商品种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务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930(所有部份)牧草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所有部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7408-2005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种子标签seed labelIing标注内容的文字说明及特定图案。
注1:文字说明是指对标注内容的具体描述,特定图案是指警示标志、认证标志等。
注2:对于应当包装销售的农作物种子,标签为固定在种子包装物表面及内外的文字说明及特定图案;对于可以不经包装销售的农作物种子,标签为在经营时所提供印刷品的文字说明及特定图案。
3.2商品种子commercial seed用于营销目的而进行交易的种子。
3.3主要农作物种子main crop seed《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第七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所规定农作物的种子。
注:也见《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2001年2月26日农业部令第51号发布)的第二条。
3.4非主要农作物种子non-main crop seed除主要农作物种子外的其他农作物的种子。
3.5混合种子mixture seed不同作物种类或者同一作物不同品种或者同一品种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加工处理方式的种子混合物。
3.6药剂处理种子treated seed经过杀虫剂、杀菌剂或其他添加剂处理的种子。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规范》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2.04.11•【文号】农办种〔2022〕3号•【施行日期】2022.04.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规范》的通知农办种〔202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部署安排,我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制定了《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规范》,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加强对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的管理。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孙雯,电话:************,邮箱:*****************.cn。
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郭刚刚,电话:************,邮箱:****************。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2022年4月11日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以下简称“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依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等法人机构设立的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的建立确定、运行管理、考核评估等适用本规范。
第三条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是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与共享利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公益性设施,承担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等工作。
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高标准农田的定义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jiu 基本农田的耕地。
简单来说,就是建设“田成方、土成型、渠道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的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容主要分为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①田间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田网、渠网、路网、电网等建设,这样可以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农田排灌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
②地力建设工程是开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建设,实施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这样可以提高农田基础地力和农业生产能力。
③科技支撑工程是集成包含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施肥、生长环境智能化监测、生产管理信息化农业物联网技术。
从而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提高现代农业科技应用能力。
高标准农田重点建设任务1、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
2、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比重。
3、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完善田间基本设施,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4、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挥生产、生态、景观的综合功能。
5、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持续利用。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包括综合标准、主要措施标准等,详细内容如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
通过建设,解除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农田基础设施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因地制宜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农田林网适宜,区域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建设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取得较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农业良种推广服务通则》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项标准来源于《国家标准委关于下达<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等31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通知》(国标委综合[2016]77号),计划编号为20161934-T-424。
本项标准由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共同起草编制。
二、目的和意义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做大做强育繁推广一体化种子企业,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
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强化种子全程可追溯管理”。
可见种子繁育与推广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良种推广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种子产业是一个技术性强,生产周期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很大的弱质产业,种子售出后并不是种子企业最终目的,必须做好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服务,以服务促经营,塑造形象,树立信誉,创立品牌。
卖给农民的种子,同时要把栽培技术传授给他们,良种良法同时推广,在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要下乡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保良种良法的配套,使良种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目前,我国尚没有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各种良种繁育与技术推广组织对服务要求存在差异,没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亟需统一良种推广服务标准。
因此,该标准的制定将填补国内标准的空白,规范该行业的服务行为、服务质量要求,为供需双方提供质量仲裁的技术依据,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规范、有序发展。
该标准的制定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行业的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标准编制的原则及主要依据1、标准编制的原则农业良种推广服务涉及的范围很大,确定采编范围、选取原则是编制工作的重点。
本标准编制的原则如下:(1)通用性原则,本标准是农业良种推广服务的基础,标准定位于服务提供的基础框架,力求农业的四大产业均能通用。
(2)实践性原则,我国农业良种推广服务虽然在标准化工作方面刚刚起步,但国家和地方在农业良种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标准尊重已经形成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服务方式方法。
(3)规范性原则,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进行编写,保证标准形式和内容的规范性。
(4)前瞻性原则,在兼顾当前我国农业良种推广现实情况的同时,还必须体现标准的前瞻性和引导性特点,考虑到未来的农业良种推广服务发展趋势和规范化需求。
(5)力求全面覆盖,科学合理,层次清晰,重点突出,包括农业良种推广服务的各个环节及全过程。
2、标准编制的主要依据(1)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和规定,确定标准的结构要素和格式。
(2)本标准主要依据了下列国家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3)本标准主要参照了下列标准: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24421.2-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标准体系》;GB/T 24421.4-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GB/T 15624-201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GB/T 28916-2012《家务服务基本要求》;GB/T 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 20647.1-2006《社区服务指南第一部分:总则》;GB/T 16868-2009《商品经营服务质量管理规范》。
四、主要编制过程2014年9月,《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前期研究》项目任务下达,组织项目组对标准任务进行分析研究,并成立了《农业良种推广服务通则》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明确了任务要求,安排了工作进度;2014年10月,标准起草工作组分工协作,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政策文件、标准和数据,开始起草标准草案。
2014年11月,标准起草工作组赴浙江、福建以及安徽潜山、铜陵开展调研,收集相关数据、资料,为制定本标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14年11月底,在前期调研及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等要求,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等标准编制要求,完成了《农业良种推广服务通则》工作组讨论稿。
2014年11月,召开《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服务标准前期研究》项目启动会及研讨会,各参与课题组对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整体框架进行了探讨。
2014年12月,先后到安徽省省农委、省农技推广中心、安徽省丰乐种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大圹圩农场以及3个地方农技站开展调研。
2015年1月,分别赴海南海口市开展项目调研及标准研讨,进一步完善了标准内容、框架,并形成了《农业良种推广服务通则》的标准草案。
2015年1月,在合肥市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分别召开了标准讨论会,对标准整体框架、语言表达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标准的层次更加清晰、语言更加精炼,并形成了《农业良种推广服务通则》的标准草案修改稿。
2015年4月,在辽宁召开了项目讨论会,对标准整体框架、语言表达等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015年10月,在云南召开了项目讨论会,对标准整体框架、服务内容等进行了研讨和协调,使标准的层次更加清晰、语言更加精炼。
2016年3月18日,在合肥召开标准研讨会,来自安徽省农委、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技推广总站、合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对标准框架、标准具体条款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相关修改建议。
2016年12月12月,标准起草组赴安徽江淮园艺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并召开标准研讨会,对标准草案进行了详细地研讨,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修改建议。
2017年8月14日,标准起草组赴宿州淮河种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并走访当地小麦种植大户,了解各方对农业良种推广服务的要求。
2018年3月7日,标准起草组赴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开展调研,并走访当地小麦种植大户,了解各方对农业良种推广服务的要求。
2018年6月26日,标准起草根据前期调研、专家研讨,对标准的指标、具体条款表述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完善,形成标准征求建议稿。
五、主要技术内容及说明1、标准的主体内容本标准规定了农业良种推广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规范、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农作物和林业良种推广过程中提供的服务。
2、标准的主体内容说明(1)术语和定义主要参照了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 15624-201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等的相关规定。
(2)基本要求对服务组织、人员和内容提出了基本要求。
主要参照了GB/T 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GB/T 24421.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 20647.1-2006《社区服务指南第一部分:总则》、GB/T 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林木良种推广使用管理办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良种繁育及良种推广的实际情况。
(3)服务规范对良种信息服务、推广试验服务、良种宣传服务、良种经营服务、配套技术服务等服务提出要求。
主要参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林木良种推广使用管理办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GB/T 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GB/T 15624-201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良种繁育及良种推广的实际情况及服务流程。
(4)服务流程对服务接待、服务协议、服务方案、服务提供、服务结束、服务过程特殊情况的处理等流程提出要求。
主要参照了GB/T 28222-2011《服务标准编写通则》、GB/T 24421.4-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GB/T 15624-2011《服务标准化工作指南》、GB/T 28916-2012《家务服务基本要求》、LB/T 008-2011《旅行社服务通则》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5)服务质量控制对服务组织、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及记录等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主要参照了GB/T 16868-2009《商品经营服务质量管理规范》、GB/T 24421.4-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6)服务评价与改进对自我评价、外部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提出要求。
主要参照了GB/T 27922-2011《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 24421.4-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实施及评价》等标准的相关规定。
六、标准属性的建议本标准属于基础标准,建议作为推荐性国家标准。
标准起草组2015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