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第一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5.14 MB
- 文档页数:27
山东省沾化县第二中学2014级高一课时教(学)案学科:语文班级:姓名:时间:2014年12月日课题《张衡传》第一课时编制人曹新岭审核人高一语文组学习目标1、通过预习,查找工具书,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及文学常识。
2、通过自主学习,结合本文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自主预习案学习要求学案内容自学归纳了解人物传记的特点和作者。
【知识链接】一、解题:“传”,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
1、分类:自传、评传、回忆录2、阅读人物传记必须明确的问题:1)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一个主要的人物及其他次要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2)做了什么事?(一般是用叙事来表现这个人物的,有时候写几件事。
)3)这个人怎么样?(主要看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4)文章是沿着什么思路展开的,是总分式、并列式、还是层进式,是顺叙还是倒叙,有没有插叙;分为哪几个层次,每层的大致意思是什么,等等。
5)是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这两项内容虽然现在的高考命题很少涉及(今年的湖北卷14题已经涉及),但对它们有个粗略了解,可以帮助理解文本内容。
二、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
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细记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
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
心得收获(疑难问题记录)【预习指导】一、书声琅琅:以读为本,独立感知。
诵读指南:(1)读出文言节奏来,注意停顿、重音、语气等。
(2)自由读与限时度(5分钟)相结合,全篇读3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善属.文( ) 连辟.公府( ) 邓骘.( ) 璇玑..( )算罔.论( ) 傍.行( ) 河间.相( ) 乞骸.骨( )二、我爱较真1、想一想:不看注释,在读的过程中运用储存的相关知识,试着理解、翻译词句意思,并划出一时不能理解的词句。
张衡传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传记文章的特点和各种史书体例的文化常识;2.了解范晔和《后汉书》;3.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
二、知识链接1.历史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
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 作者简介: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作者范晔(398~445年),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山阴(浙江绍兴)人。
他在南朝刘宋时期,曾任尚书史部郎、宣城太守、太子左卫将军等职。
《宋书》上说他少年好学,博通经史,善为文章。
后因密谋拥戴文帝的兄弟刘义康被处死刑,死时才48岁。
3.《后汉书》:范晔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纪、十志、八十列传,共一百篇。
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气流畅,既有史学见识,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前四史”,盛行于世。
范晔是第一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传的史学家。
4.“官职变迁”的文化常识(1)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举:推荐、推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辟:(bì)招用、征召。
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2)表示任命官职的拜:授予官职。
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授:给予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任:担负、担任。
(3)表示提升官职的擢:提升官职。
超擢:破格提拔。
陟:提升,提拔。
升:提升。
提:提拔。
(4)表示降低、罢免官职的谪:贬官,降职并外放。
贬:降职并外放,与“谪”相近。
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夺:削去、罢免。
张衡传优秀课件-(带附件)张衡传优秀课件一、引言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不仅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还在文学、政治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详细介绍张衡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文学作品及政治贡献,以期为大家呈现一个立体、全面的张衡形象。
二、生平事迹1.家世背景张衡,公元78年出生于东汉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
其家族为当地名门望族,祖父张堪曾担任过东汉开国功臣,父亲张堪亦曾担任过郡守。
张衡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2.科学生涯张衡在科学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精通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多个学科。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能测验地震的仪器,比欧洲第一台地动仪早了1700多年。
他还发明了浑天仪,用于观测天体的运行,为后世的天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3.文学成就张衡在文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二京赋》被誉为汉代辞赋的巅峰之作,描绘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展现了张衡深厚的文学功底。
4.政治贡献张衡在政治上有着显著的贡献,他曾任郎中、太史令、河间相等职,为官清廉,勤政爱民。
在担任河间相期间,他积极治理水患,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百姓生活水平。
同时,他还敢于直言进谏,多次上书批评时政,为东汉政治的清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张衡传优秀课件1.张衡生平事迹:详细介绍张衡的出生背景、成长经历、科学生涯、文学成就和政治贡献。
2.张衡科学成就:重点介绍张衡在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领域的成就,以及地动仪、浑天仪等发明。
3.张衡文学作品:赏析张衡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二京赋》,领略其文学艺术魅力。
4.张衡政治贡献:阐述张衡在政治上的清廉、勤政、爱民等方面的表现,以及他对东汉政治的积极影响。
5.张衡精神传承:探讨张衡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张衡精神。
张衡传【教学目的】1、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介绍作者和《后汉书》。
2.了解张衡。
3.串讲课文。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
他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
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
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
高祖范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
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
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
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
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后,范泰重新被启用,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
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
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
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
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刘义康的心腹筹划政变。
由于范晔掌握禁军,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拉拢范晔,最初不同意参与,对方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被迫拉进。
他们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兄弟俩事先写好檄文,并要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政变宣言。
这年十一月,刘义康的一个党徒徐湛之向宋文帝告密,并声称范晔是主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