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广西南宁江南区江西中学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4.13张衡传教案第二课时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张衡传一、教课目的:1.认识列传文章的特色,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适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波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知识。
二、感情目标:从张衡成功的原由上认识其人,并领会“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内涵。
教课要点:课文中所波及到的重要文言字词和特别句式列传的一般写法教课方法:讲读法和要点打破法教课课时:一课时三、教课过程:1.导入:由张衡和地动仪的录像片段导入新课,再展现一张浑天仪图片。
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 多年,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进的大型察看星象的天文仪器。
张衡不只在地震方面、天文学方面有这样优秀的贡献,在文学方面,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芒绚烂的明星。
地理学、数学等方面广有建树。
郭沫若曾为他题辞:这样全面发展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稀有。
今日我们就学习后汉书中的《张衡传》,全面认识张衡其人。
2.作者范晔:提起后汉书,不得不认识它的作者范晔。
范晔,字蔚宗。
南朝宋顺阳人。
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乐律,始为尚书吏部郎。
元嘉彭城太妃卒,晔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左迁宣城太守。
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成一家之作。
这就是二十四史之一后汉书的成书背景。
下边我们来认识一下二十四史前四史年月和作者。
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汉班固《汉书》南朝刘宋范晔《后汉书》西晋陈寿《三国志》3.剖析课文1)第一自然段:①用幻灯片显示出第一自然段中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善、属、游、因、观、通、贯举、辟、奇、召、乃古今异义词:冷静 [翻译句子: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永元中,举孝廉不可以,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该。
②问题一:第一段主要写了张衡哪方面的成就或特色呢?( 让同学总结 )生:这一段写了张衡的文学方面的成,和他的性格。
问题二:用文章中的话怎么说?生:善属文、做二京赋,性格特色是无骄尚之情、常冷静淡静明确:这一段写了张衡文学成就和他的一些性格特色。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张衡传》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作为一部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文学作品,《张衡传》是我国著名作家汤恩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虚构而成的一本小说。
该小说以张衡为主角,讲述了他的一生,以及他对当时科学的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张衡传》这本书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应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技史。
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成就。
2. 理解汉代气象科学的发展。
3. 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深入了解汉代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和思想。
4.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对客观历史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了解张衡的生平和成就:张衡是中国汉代著名的科技发明家。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名言和名言。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力时钟,发扬了我国早期的气象科学tradition. 张衡提出了“阴阳五行”理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础,还被誉为 " 中国天文学之父 " 。
(2)理解汉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气象的研究是中国古代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张衡在气象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他通过观测和分析来探测天气的规律,提出了“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念,为中国古代气象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3)掌握小说的文学特点,深入了解汉代社会、文化背景、科学技术和思想。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本书通过描写古代科技、气象、文化和思想,深入了解汉代社会。
小说的白话文风格生动易懂,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和思想的发展历程。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研读小说”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掌握重要知识和概念,扩展知识结构和观点,提高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研读小说,在文学的角度上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对张衡及其主要发明有一个基本了解。
《张衡传》教案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学习《张衡传》要抓住两个要点:1 . 在分析课文辞章基础上讲清传记文学的特点,要结合“思考和练习”,介绍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2 . 从分析课文写作特色入手,使学生从实践中理解人物传记特点,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不朽成就。
【指点迷津】学习《张衡传》写作特点,主要扣住两点,一是详略得当,二是语言简炼、形象、具体。
对于第一个特点,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教师可作如下引导:1 . 先在全文各段中比较详略,分析详写张衡科学成就的原因。
并可追问:对张衡的文才和政绩,完全舍去不写行不行 ?2 . 比较写张衡各项发明创造的详略,分析详写候风地动仪的原因。
3 . 再在写候风地动仪这段中,分析特别着力写仪器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通过提问、分析,让学生具体认识课文在记叙详略上的细致安排,都是为了突出张衡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由此而推一般,传记的详略取舍,应服从于突出传主特点的需要。
对于第二个特点,可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候风地动仪”一节来认识。
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 一 )《张衡传》叙述了张衡哪几方面情况 ? 重点叙述的是什么 ? 根据这些记叙,对张衡做出评价。
本篇课文记叙了张衡政治、文学与自然科学三个方面的情况。
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史无前例的伟大贡献,详细介绍的张衡发明的候风地动仪的外形、雕饰、内部构造、工作原理及其科学效验等情况。
张衡,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作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突出的。
张衡致力于科学研究,尤其注重实验科学的研究和发明创造,这一点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属难能可贵。
以我们今天20世纪的科学水平看,不难想象古人研究天文、地震一类学问的艰难。
只就张衡的候风地动仪来说,就比欧洲人要早1700多年,这一伟大成就,至今为世界所公认。
然而这只是张衡研究地震学的成果,张衡的伟大在于他取得这些成果的过程,在于他处在谶纬迷信观念风行一时,思想统治极为严酷的东汉时期取得了这样辉煌的成就。
张衡传【教学目的】1、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介绍作者和《后汉书》。
2。
了解张衡。
3.串讲课文。
[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范晔(公元398年-445年),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
官至左卫将军,太子事。
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因为“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开始撰写《后汉书》,至元嘉二十二年(445年)以谋反罪被杀止,写成了十纪,八十列传.他编纂《后汉书》的目的是,“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代得失".原计划作的十志,未及完成.今本《后汉书》中的八志三十卷,是南朝梁刘昭从司马彪的《续汉书》中抽出来补进去的。
范晔出生在一个著名的士族家庭.高祖范为西晋雍州刺史,加左将军。
曾祖范汪入仕东晋,官至晋安北将军、徐二州刺史,进爵武兴县侯.祖父范宁先后出任临淮太守、豫章太守。
父范泰仕晋为中书侍郎,执政时被废黜,徙居丹徒。
刘裕于京口起兵灭桓玄后,范泰重新被启用,任国子博士、南郡太守、御史中丞等职。
他为东阳太守时,因开仓供粮和发兵千人,助刘裕打败卢循有功,被加官为振武将军。
从此,范泰受到刘裕的信任,先后担任侍中、尚书常侍兼司空等职.宋代晋后,拜为金紫光录大夫散骑常侍,少帝时加位特进.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刘义康的心腹筹划政变。
由于范晔掌握禁军,又多年在刘义康的部下为官,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拉拢范晔,最初不同意参与,对方用朝廷拒绝联姻一事相激被迫拉进。
他们商定次年九月起事,刘义康的党羽孔熙先兄弟俩事先写好檄文,并要范晔以刘义康的名义起草政变宣言。
这年十一月,刘义康的一个党徒徐湛之向宋文帝告密,并声称范晔是主谋.范晔被捕,于445年1月惨遭杀害,时年四十八岁。
张衡传【教学目的】1、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和步骤]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
了解传记。
2.分析结构。
3。
选材详略.4.语言特色。
5.梳理知识。
[教学过程]:一、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分析: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
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二、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人物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板书:《张衡传》结构提纲—-1。
才高于世 1善属文2通五经3贯六艺4《二京赋》【聪明早慧】A.品格文才 1举孝廉—不行【从容恬淡不骄不俗】(1节) 2.品高于世 2辟公府—不就【不慕当世淡泊名利】3累召--不应【敢于讽谏不满奢侈】1. 潜心科研(2节)1善机巧-作浑天仪(略)2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略)B.科学成就:2.不慕名利(3节):所居之官,积年不徙(2—4节) 3.重大发明(4节):造候风地动仪[时间—名称-材料-外形- 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典范科技文](详)C。
张衡传【教学目的】1、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教学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方法】讲读课【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1.了解传记。
2.分析结构。
3.选材详略。
4.语言特色。
5.梳理知识。
:一、作为传记,它的一般写法是怎样的?本文是怎样写的?分析:传,传记,记叙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传记要突出传的特点,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其为人及对社会的影响。
传记基本特点:详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传记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事迹,有评介与探讨人物思想状况、所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按照传记的体例,开头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柳敬亭传》都是。
本文也是开头介绍姓名、籍贯,结尾写到他死的年代。
所以本文是完全按照一般传记体例的写法来写的。
二、传记是记述一个人的生平的,是否意味着事无巨细都要写进文章去呢?本文是怎样处理人物的材料的?列出它的结构提纲。
分析:传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等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进去,而只能记述人物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显示人物的品格特点。
本文先介绍了张衡的品格和他卓越的文学才能;重点写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辉煌的科学成就,而在科学成就中尤其重要的是他首创的候风地动仪,最后介绍了他政治上的才干。
文章这样处理材料,就使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板书:《张衡传》结构提纲——1.才高于世1善属文2通五经3贯六艺4《二京赋》【聪明早慧】A.品格文才1举孝廉—不行【从容恬淡不骄不俗】(1节) 2.品高于世2辟公府—不就【不慕当世淡泊名利】3累召——不应【敢于讽谏不满奢侈】1. 潜心科研(2节)1善机巧—作浑天仪(略)2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略)B.科学成就:2.不慕名利(3节):所居之官,积年不徙(2-4节) 3.重大发明(4节):造候风地动仪(详)C.政治才干:1.上疏陈事,作《思玄赋》—品行端正,忧国忧民(5节)(5-6节) 2.为河间相,称为政理—机智果敢,不畏权贵(6节)三、张衡有哪些可贵的品格?分析:他的可贵品格可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从容淡静”“不慕当世”。
他不慕名利,先是“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以后做了官,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他也无所谓,由此反复说明了张衡的高洁。
不仅如此,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的风气,经十年苦心构思写成《二京赋》用以讽谏;一上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将图谋不轨的“奸党”“一时收禽”,都反映了他对当时奢靡庸俗风尚的不满和对不轨行动的斗争。
这是他从容淡静、不尚虚浮的品德。
二是“无骄尚之情”。
他年少时便“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全面发展,甚至“才高于世”,却始终“无骄尚之情”,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正是由于不尚虚浮而又谦逊踏实的品德,他才能把全副精力扑在科研工作上,在获得两次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观察天象博览群书的客观条件之后,浑天仪、《灵宪》、《算罔论》,乃至候风地动仪得以相继问世。
四、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是主要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他的重大发明地动仪来说明的。
文章这部分是怎样记事状物的?分析:文章是按照如下的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时间——阳嘉元年名称——候风地动仪材料——以精铜铸成外形——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构造——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蛛,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作用——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
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效果——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评价——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验证——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使用——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候风地动仪是十分精致灵巧的:都城洛阳与发生地震的陇西郡相距一千多里,地动仪竟能及时测报,可见其灵敏准确的程度。
文章的这部分的介绍深入细致,清晰扼要,文字简练,而又形象生动,跌宕多姿,写得非常精彩。
因此,候风地动仪虽已失传,根据这段文字却能复制还原。
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传记作品,更可把这段文字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来学习,让学生读了以后仿照着写一段说明文。
五、本文写了张衡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三个方面的内容,却又并非彼此独立。
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分析:全文三大段,分别着重写了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彼此又有相互联系。
比如第1段的“从“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容淡静”与第2段的“不慕当世”;第1段的“不好交接俗人”因以讽谏”与第3段出任河间相时的“治威严,整法度……称为政理”。
又如第1段的“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与第2段“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等。
我们都能看到张衡无论是平时为人还是政治才干,无论是谦逊自处还是潜心科研,都是前后一贯、浑然一体,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六、《张衡传》的原文全面地记叙了张衡在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的成就,选作课文时删节较多。
课文选材及剪裁特点是什么?分析:原文比较多的篇幅收录了张衡的文学创作,节选时都略去了;“永和四年卒”之后还有:“著《周官训诂》,……凡三十二篇。
”综合介绍张衡的著作和学术上的成就,节选时也略去了,使第5自然段突出了张衡政治上的表现。
而原文中有一些政治经历,因关系较小,也略去了。
在写到他的为人时,详写了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了“上书乞骸骨”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节选时又删去了原在第4、5自然段之间,不敢与阉党斗争以及明哲保身等表现的文字。
可见,本文是以科学家的传记这个角度选择材料加以剪裁组织的。
这样,它就既全面地仍从文学上、政治上、科学上三方面介绍了张衡一生中的重要表现,又重点突出地详写了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
在重点写他的科学成就时,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地动仪时,除了具体记述机构、作用以显示其不平常的科学才能外,还生动描摹了地动仪的形状雕饰,使所写事物更为形象;对地动仪不仅写了它的“静态”,还写了它的“动态”,不仅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一语概述了它的灵验,还用“地震陇西”这一典型事例证明它的神妙。
由于剪裁恰当,详略适宜,使人对他的文学才能、科学成就、政治表现和性格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而对他首创的地动仪则印象更为突出鲜明。
七、本文对候风地动仪的介绍,写得那么具体细致、清晰扼要,还由于作者是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
深入理解这部分的文字,有助于学生记事状物能力的提高。
(这一内容,可作为基础好一点的班级进一步探讨之用。
)分析:大体上可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即第一句,点明地动仪制作的时间和名称。
第二层“以精铜铸成……周密无际”,写地动仪的构造。
构造写得井然有序:先写材料,再从大小、形状以及外形上部的雕饰综述整体的构造,再以“中有都柱”一句从外过渡到内,分述内部构造,然后又回述整体构造,涉及外形的下部。
使读者既看到地动仪完整的形象,又理解内中的机构。
这是具体事物说明的关键部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要按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决定说明的顺序。
这可算是地动仪的“静态”。
第三层“如有地动……未之有也”,写地动仪的功能,或者说是它的“动态”吧。
这里用“振”、“吐”、“衔”几个动词准确、连贯,说明都柱、龙首、铜丸、蟾蜍的报震功能的灵敏,却只用了十三个字的一个假设复句,“振声激扬……”是说功能的自动。
“虽一龙发机……”一句说明地动仪八道机关的报震功能的准确。
唯其功能灵敏、自动、准确,而且从古未有,所以作者予以称赞。
功能,是具体事物说明必不可少的内容。
构造,要写得条理清楚、具体精确,功能,要写得恰如其分、切合实际。
第四层“尝一龙机发……所从方起”,写地动仪的验证。
这看似设下的波澜,以显示“合契若神”的效果,点出科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实际更可使读者领会张衡发明地动仪的重要意义,即从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架观察地震的科学仪器。
总之,这段文字除开头的时间与名称之外,是从地动仪的外形、构造、功能和验证几个角度去观察并说明事物的特点的,值得好好学习。
八、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主要有两个特点:第一,记叙语言非常质朴通俗。
例如,“不行”、“不就”、“不应”、“不慕”等句用语非常质朴通俗,毫无雕饰,却鲜明地表现出了张衡不追名逐利的高尚品德。
第二,说明语言十分准确简洁。
例如,第4段中仅用140多字就将候风地动仪的有关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可见用语简洁;用酒樽描摹仪器的外形,用“中”、“傍”、“外”、“下”等指明部位,足见其用语之准确。
九、梳理归纳:(一)字音1.典型字西鄂(è)属文(zhǔ)连辟(bì)傅会(fù)邓骘(zhì)璇玑(xuán jī)算罔论(wǎng)蟾蜍(chán chú)骸骨(hái)2.多音字:a.累:累着不应、累赘、劳累。
b.辟:辟公府、开辟、劈头盖脑。
c.相:河间相、相得益彰。
(二)字形1.模拟、相似、褒姒;2.璇玑、旋转、漩涡;3.瞻仰、赡养、澹泊、蟾蜍(三)词义1.通假字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傅会”同“附会”)员径八尺(“员”通“圆”)形似酒尊(“尊”通“樽”)一时收禽(“禽”通“擒”)如有地震,尊则振龙(“振”通“震”)2.一词多义公——1)连辟公府不就(名词,指三公。
公府,三公的官署)2)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之一。
指鲁庄公)3)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名词,对尊长或平辈的尊称)4)便可白公姥(名词,称丈夫的父亲)5)邪曲之害公也(形作名,公正无私的人)6)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7)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的)关——1)施关发机(名词,枢纽、关键)2)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动词,涉及、关系到)3)拒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
此处指函谷关)4)嬴乃夷门抱关者(名词,本义:门闩。
抱关者,守门人)征——1)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证据、证验)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表现)3)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动词,出征)4)旁征博引(动词,寻求、搜集)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动词,征收、征取)6)挟天子以征四方(动词,征伐)3.词类活用时天下承平日久(时:名词用作状语,当时)衡少善属文(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妙尽璇机之正(尽:形容词用作动词,研究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