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饮水试验评定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1
吞咽功能的评估吞咽功能的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吞咽能力的方法。
吞咽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口腔、咽喉和食管的协调运动。
吞咽功能的评估可以匡助识别和诊断吞咽障碍,并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评估吞咽功能的常用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吞咽筛查和吞咽功能评估。
临床观察是通过观察个体在进食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估吞咽功能。
观察的内容包括个体的姿式、口腔清洁度、吞咽节奏和咀嚼能力等。
吞咽筛查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评估方法,常用于初步筛查吞咽功能异常的个体。
常用的吞咽筛查工具包括水试验和食物试验等。
吞咽功能评估是一种更为细致全面的评估方法,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和测量来评估吞咽功能的各个方面。
在吞咽功能评估中,常用的仪器包括高速摄影、电子喉镜、表面电极肌电图和X线摄影等。
高速摄影是一种通过高速摄像机记录吞咽过程的方法,可以观察吞咽的速度、协调性和顺畅性等。
电子喉镜是一种通过电子传感器检测咽喉肌肉活动的方法,可以评估咽喉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情况。
表面电极肌电图是一种通过电极贴附在肌肉表面记录肌肉电活动的方法,可以评估口腔和咽喉肌肉的协调性和力度。
X线摄影是一种通过X射线影像记录吞咽过程的方法,可以评估食物在吞咽过程中的流动情况和食管的功能。
除了仪器评估外,吞咽功能评估还可以包括问卷调查和功能性食物试验。
问卷调查是一种通过让个体回答有关吞咽功能的问题来评估吞咽功能的方法。
问卷内容包括个体的吞咽难点程度、进食速度和吞咽疼痛等。
功能性食物试验是一种通过让个体进食特定的食物来评估吞咽功能的方法。
在试验中,个体需要进食不同质地和大小的食物,并观察吞咽的表现和反应。
吞咽功能的评估结果可以用于诊断和治疗吞咽障碍。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改变进食姿式、调整饮食质地和大小、进行肌肉训练和接受手术治疗等。
吞咽功能评估也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随访观察。
总之,吞咽功能的评估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匡助识别和诊断吞咽障碍,并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吞咽功能评定一、概述(一)定义吞咽是指人体从外界经口摄入食物并经咽腔、食管传输到胃的过程。
根据食物通过的部位一般可分为口腔期、咽期、食管期,口腔期又分为口腔准备期和口腔推送期。
吞咽障碍(dysphagia,deglutition disorders,swallowing disorders)是指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
广义的吞咽障碍概念应包含认知和精神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引起的行为异常导致的吞咽和进食问题,即摄食-吞咽障碍。
(二)病因吞咽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多种疾病可导致吞咽障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肉疾病、口咽部器质性病变、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三)临床表现流涎、咳嗽、呛咳、口咽腔残留、咀嚼困难、鼻腔反流、咽腔反流、隐性误吸;进食过程明显的梗阻感、烧心感;反复肺炎、不明原因的发热、体重下降等。
二、吞咽障碍评估评估流程建议由筛查开始,并作为工作常规,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吞咽障碍及其风险程度,如果有或高度怀疑有风险,则做进一步的临床功能评估和/或仪器检查。
基于患者病情进行的吞咽障碍筛查能够有效地减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筛查一般由护士完成,其他医务人员也可以参与。
(一)筛查1.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ing assessment tool,EAT-10)是由Belafsky等人在2008年研发,是一种简单、快捷、信度以及特异性高的筛查工具,应作为临床一线吞咽筛查首选。
EAT-10由10项吞咽障碍相关问题组成,总分在3分及以上视为吞咽功能异常。
但在最近的研究中显示,总分≥1分时判断吞咽异常有较高的敏感度及阴性预测值,建议患者总分在1分及以上应进一步临床吞咽评估,并推荐作为急性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筛查工具。
2.反复唾液吞咽试验1996年由日本学者才藤荣一提出,现临床多用来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与误吸的相关性高。
吞咽功能饮水试验评定
在进行吞咽功能饮水试验前,需要对被试者的相关病史进行了解,并
进行初步的吞咽功能评估。
一般情况下,被试者需要坐直、全身放松,使
用含有对比剂的液体进行试验。
可以选择不同的液体质地,如薄水、稠水、奶制品等,以更好地模拟实际吞咽过程。
在实施试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被试者需要从杯子
中直接喝水,而不是使用吸管或其他辅助装置。
其次,观察者应当静心观
察被试者的吞咽过程,注意被试者的吞咽次数、吞咽时间和吞咽力量等细节。
最后,试验进行时应当及时记录和分类观察到的吞咽障碍症状和体征。
吞咽功能饮水试验的评定结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症状评定和体征
评定。
症状评定是指通过被试者主观反应来评估吞咽过程中出现的不适症状,如咳嗽、呛咳、咳痰等。
体征评定则是指通过观察者的客观观察来评
估吞咽过程中出现的体征,如声门高抬、软腭下压等。
根据吞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症状和体征,可以将吞咽功能障碍分为不
同的类型。
常见的吞咽障碍类型包括咳嗽性吞咽障碍、神经性吞咽障碍、
机械性吞咽障碍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吞咽障碍,还可以进一步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法和康复措施。
洼田饮水试验的评估方法
1、检查方法: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2、评定:
正常:1级,5秒之内;
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
异常:3~5级
3、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
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
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4、吞咽能力评定:
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5、评定条件:
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6、分级: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
3级:具备2个条件。
吞咽功能5个分级标准
吞咽功能目前快速的筛查方法是洼田饮水试验,将吞咽功能分为五级。
1、Ⅰ级(正常):30ml水一次性喝完,无呛咳。
2、Ⅱ级(可疑):30ml水分次喝完,无呛咳。
3、Ⅲ级(异常):30ml水一次性喝完,有呛咳。
4、Ⅳ级(异常):30ml水分次喝完,有呛咳。
5、Ⅴ级(异常):30ml水不能喝完,频繁呛咳。
具体症状描述:
1、第一个级别是最严重的级别,患者连唾液都咽不下去。
2、第二个级别是食物的误咽,患者也不能喝水,水也喝不下去。
3、第三个级别是患者出现了水的误咽,喝水时出现误咽,但是在医生指导之下应用误咽防治法很难控制,但是改变食物的性状有一定的效果。
4、第四个级别是机会误咽,患者用一般的方法吃东西时容易出现误咽,如果患者改变吃东西的姿态或者改变进口食物的量,少吃一点,误咽能够减轻。
5、第五个级别是口腔问题,患者吞咽时口腔有中度或重度的障碍,改变咀嚼方式、吃饭速度减慢,患者可能就咽会下去,也没有误咽,这时需要别人喂饭或者别人监督吃饭。
6、第六个级别也是患者的口腔问题,吃饭时伴有轻度误咽,改变食物的形状就不容易产生误咽了。
吞咽功能饮水试验吞咽是人体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它是通过协调咽喉部的运动,将液体或食物从口腔推送至食管,并最终进入胃部。
然而,一些病症或条件可能导致吞咽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正常饮食和生活。
因此,评估吞咽功能对于确定患者的饮食限制和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非常重要。
吞咽功能饮水试验是一种通过让患者口服含有不同性质和浓度液体的试剂来评估其吞咽能力的方法。
该试验首先需要确保患者由于口水分泌、气管抹除和下咽活动的正常协调而能够安全地接受水试剂。
接着,患者会被要求依次饮用不同性质和浓度的液体,例如不含碳酸气的自来水、含有柠檬酸的溶液等。
在患者饮用液体的同时,专业医生会使用咽喉部镜或X光等方法观察患者的吞咽过程,以此来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
吞咽功能饮水试验的评估内容包括吞咽姿势、口腔准备、舌和咽喉肌肉的协调性、咽和声门的运动以及液体通过时的反应等。
通过对这些评估内容的综合分析,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吞咽功能的强度和协调性,并进一步确定患者饮食限制和康复治疗的方案。
吞咽功能饮水试验的临床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吞咽功能的现状,进而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吞咽障碍。
其次,根据试验结果,医生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饮食调整或吞咽康复训练等。
此外,吞咽功能饮水试验还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手段,对患者的康复进展进行监测。
除了临床应用,吞咽功能饮水试验在科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通过对大量患者进行该试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吞咽功能的发展规律、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等,从而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
综上所述,吞咽功能饮水试验是一种评估吞咽功能的常见方法。
通过该试验,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吞咽能力和协调性,并为患者量身定制合理的治疗方案。
此外,该试验还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床旁评估量表(SSA)病历号:姓名:科室:诊断:意识水平(清醒=1,嗜睡但能唤醒=2,有反应但无睁眼和言语=3,对疼痛有反应=4)头与躯干的控制(正常坐稳=1,不能坐稳=2,只能控制头部=3,头部也不能控制=4)呼吸模式(正常=1,异常=2)唇的闭合(正常=1,异常=2)软腭运动(对称=1,不对称=2,减弱或缺乏=3)喉功能(正常=1,减弱=2,缺乏=3)咽反射(存在=1,缺乏=2)自主咳嗽(正常=1,减弱=2,缺乏=3)第一阶段:给予1汤匙水(5毫升)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水流出(无或一次=1,大于一次=2)有无效喉运动(有=1,无=2)重复吞咽(无或一次=1,一次以上=2)吞咽时咳嗽(无或一次=1,一次以上=2)吞咽时喘鸣(无=1,有=2)吞咽后喉的功能(正常=1,减弱或声音嘶哑=2,发音不能=3)第2阶段:如果第1阶段正常,那么给予吞咽60毫升烧杯中的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能否完成?(能=1,不能=2)饮完需要的时间秒吞咽中或完毕喉咳嗽(无=1,有=2)吞咽时或完毕喉喘鸣 (无=1,有=2)吞咽后喉的功能(正常=1,减弱或声音嘶哑=2,发音不能=3)误吸是否存在(无=1,可能=2,有=3)说明:第2阶段:如果第1阶段正常(重复3次,2次以上正常),那么给予吞咽60毫升烧杯中的水;如果患者不能正常吞咽5毫升的水,即尝试3次中多于1次出现咳嗽或者气哽,或者出现吞咽后声音嘶哑(即喉功能减弱),则不再继续第2阶段,不能进入第2阶段;在第 2 阶段中出现咳嗽或气哽,或出现吞咽后声音嘶哑,就认为是不安全吞咽。
评价方法: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评价,洼田饮水试验为一较方便、常用的鉴别方法。
具体操作:患者取坐位,以水杯盛温水30 ml,嘱患者如往常一样饮用,注意观察患者饮水经过,并记录所用时间,根据有无呛咳和分饮次进行评价。
标准如下:Ⅰ级(优),5 s之内一饮而尽,无呛咳;Ⅱ级(良),5 s以上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中),能一次喝完,但有呛咳;Ⅳ级(可),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呛咳;Ⅴ级(差),常常呛住,不能将水全喝完。
吞咽障碍评定
A."反复唾液吞咽测试"
被检查者采取坐位,或放松卧位。
检查者将手指放在被检查者的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观察30s内喉结及舌骨随着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复位的次数。
当被检查者口腔干燥无法吞咽时,可在舌面上注入约Iml水后再让其吞咽。
高龄患者做3次、中老年做5次即可。
对于患有■意识障碍、高级脑功能障碍而不能听指令的患者,这种测试施行有困难。
这时可在口腔和咽部做冷按摩,观察吞咽情形和吞咽发生所需时间。
1.将冰冻的棉棒蘸上冰水
2•将口唇、舌尖、舌面、舌后部、口腔内粘膜充分湿润。
3.轻微刺激吞咽反射引发部位(腭弓、舌根、咽部后壁)
判断:食指水平置于甲状软骨和舌骨之间,甲状软骨越过手指即为吞咽顺利越过。
若无为有吞咽障碍。
若刺激吞咽反射引发部位至吞咽发生的时间为3秒以内,进行临床跟踪;
3-5秒,进行饮水试验;
5秒以上,可疑吞咽障碍;
仅以此项就发生噎呛时为有吞咽障碍。
B.“饮水试验”(洼田氏)
让患者喝1—2勺水,如无问题,瞩患者取坐位,将30ml温水递给患者,让其“像平常一样喝下",记录饮水情况,
I.可一口喝完,无噎呛:
IL分两次以上喝完,无噎呛:
IIL能一次喝完,但有噎呛;
IV.分两次以上喝完,且有噎呛:
V.常常呛住,难以全部喝完。
情况I,若5秒内喝完,为正常;超过5秒,则可疑有吞咽障碍;情况II也为可疑:情况III、IV、V则确定有吞咽障碍。
如饮用一勺水就呛住时,可休息后再进行,两次均呛住属异常。
2.1吞咽功能评估对所有主诉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首先进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洼田饮水试验、经口摄食功能量表(functiono-ralintakescale,FOIS)评估。
筛选吞咽障碍诊断标准为〔12-14〕:①反复唾液吞咽试验30s内吞咽少于3次;②洼田饮水试验2级及2级以上;③FOIS评估6级及6级以下。
满足以上任意一项即视为吞咽障碍。
如患者符合吞咽障碍条件,则进行电子喉镜吞咽功能检查或吞咽动态造影检查。
反复唾液吞咽试验〔12〕:由才藤荣一提出,方法为:患者取坐位,检查者将手指放在患者的喉结或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喉结和舌骨随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复位,视为一次吞咽完成。
观察30s内患者的吞咽次数和喉上提的幅度。
30s内少于3次视为吞咽困难。
洼田饮水试验〔13〕:为洼田俊夫提出的经典的吞咽功能评估方法,方法是:嘱患者静息状态下喝下30ml水,然后观察和记录饮水时间与饮水状况、有无呛咳等,并据此将受试者吞咽功能分为5级。
1级:5s内将水一次喝完,无呛咳属于正常;2级:饮水时间超过5s,或分两次喝完,但无呛咳;3级:5s以上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5s以上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呛咳;5级:屡屡呛咳,10s内全部咽下困难。
FOIS〔14〕:根据患者经口进食情况间接判定患者的吞咽功能,分为7级。
1级:完全不能经口进食;2级:依赖鼻饲管,可以极少量经口进食;3级:可单一食物经口进食,需要鼻饲管补充;4级:完全经口进食,但只可吃单一食物;5级:完全经口进食,食物可以多样,需要特殊准备,如切成小块或调成浓汁;6级:完全经口进食,食物无需特殊准备,但某些特殊的食物不能进食;7级:完全经口进食,无任何限制。
电子喉镜吞咽功能检查〔13,15〕:将电子喉镜经鼻下至患者咽部,直至视野中能够清晰观察到受试者会厌、会厌谷、双侧梨状窝、双侧声带和双侧披裂。
然后嘱受试者饮入适量混入亚甲蓝溶液的温水,观察其在饮水后会厌谷、双侧梨状窝处是否出现液体潴留,是否存在误吸现象,是否有明显呛咳。
帮助吞咽障碍老年人进行吞咽功能训练一、吞咽障碍的定义吞咽障碍是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是由于下颌双唇、舌、软腭、咽喉、食管上括约肌或食管功能受损所致的进食障碍。
表现为液体或固体食物进入口腔、吞下过程发生障碍或吞下时发生呛咳、哽噎,进而导致老年人发生坠积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
二、吞咽功能评定方法洼田饮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吞咽功能检查法,由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但是该评定主要根据老年人的主观感觉,并要求老年人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评定方法是:协助老年人采取端坐体位,协助喝下30亳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评定标准为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
三、吞咽功能训练的方法吞咽功能训练分为基础训练及摄食训练。
基础训练是针对那些与摄食、吞咽活动有关的器官进行的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则是实际进食的训练。
1.基础训练用于脑损伤急性期进食前及中重度摄食、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摄食训练之前的预备训练。
(1)咽部冰刺激与空吞咽咽部冷刺激是使用冰冻的棉棒蘸少许冰水,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然后嘱老年人做空吞咽动作。
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反复训练可使吞咽易于诱发而且吞咽有力。
(2)屏气一一发声运动老年人坐在椅子上,深吸气后屏气,双手支撑椅面用力推压,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
然后,突然松手、声门大开、呼气发声。
此运动不仅可以训练声门的闭锁功能、强化软腭的肌力而且有助于除去残留在咽部的食物。
2.摄食训练经过基础训练以后,开始摄食训练。
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
摄食训练前后应认真清洁口腔。
(1)体位由于口腔及咽同时存在功能障碍的老年人较多,因此开始训练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且又安全的体位。
对于吞咽困难的评估,有9个评价量表,具体介绍如下:量表1:吞咽困难评价标准。
来自日本康复学界,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吞咽困难的程度越低,10分表示正常吞咽。
该量表包含康复训练方法的选择,以营养摄取为线索反应经口进食的能力,分级较细。
分数评价内容1 不适合任何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2 仅适合基础吞咽训练,仍不能经口进食3 可进行摄食训练,但仍不能经口进食4 在安慰中可能少量进食,但需静脉营养5 1~2种食物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6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需部分静脉营养7 3种食物可经口进食,不需静脉营养8 除特别难咽的食物外,均可经口进食9 可经口进食,但需临床观察指导10 正常摄食吞咽能力疗效判定标准:大于等于9分:基本痊愈;提高6~8分:明显好转;提高3~5分:好转;1~2分:无效。
量表2:洼田饮水试验。
日本学者洼田俊夫提出的,分级明确清楚,操作简单,利于选择有治疗适应症的患者。
但是该检查根据患者主观感觉,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很多,并要求患者意识清楚并能够按照指令完成试验。
患者端坐,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喝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2级(良)分2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正常:1级,5秒之内;可疑:1级,5秒以上或2级;异常:3~5级疗效判断标准:治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量表3: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法。
该表提出3种能减少误吸的条件,根据患者需要条件的多少及种类逐步分级,分为1~6及,级别越高吞咽障碍越轻,6级为正常。
评定条件:帮助的人,食物种类,进食方法和时间。
1级:任何条件下均有吞咽困难和不能吞咽;2级:3个条件均具备则误吸减少;3级:具备2个条件则误吸减少;4级:如选择适当食物,则基本上无误吸;5级:如注意进食方法和时间基本上无误吸;6级:吞咽正常。
洼田饮水试验
让患者按照自己的习惯喝下30ml 温开水
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情况,据吞咽功能分5级:1级:5秒内顺利将30ml温开水1次咽下
II级:5-10秒内分两次以上咽下,不呛咳
III级:5-10秒内分两次咽下,有呛咳
IV级:5-10秒内分两次以上咽下,有呛咳
V级:频繁呛咳,10秒内全量不能完全咽下。
观察要点:
1, 触发的吞咽动作是否延迟
2 喉部是否有提升的动作
3 喉部的运动是否协调
4 试验中或稍后是否有呛咳
5 吞咽后有无声音发湿
6 误吸的其他表现;脸色、呼吸、瞳孔改变等
7 病人主诉咽部不适感,如粘滞感。
标准吞咽功能评定与洼田饮水试验
标准吞咽功能评定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评估方法,用于评估个体的吞咽功能是否正常。
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吞咽时是否存在问题,以及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
1. 观察和检查:医生会观察患者吞咽的过程,注意吞咽的速度、流动和协调性等方面。
同时,医生还可能通过用手触摸颈部来评估喉返神经的功能。
2. 咀嚼能力评估:医生会观察患者的咀嚼动作,并询问患者是否有咀嚼困难或疼痛等症状。
3. 饮水试验:饮水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功能性吞咽评估方法。
患者会被要求饮用一定量的水,医生会观察患者吞咽的过程,并评估吞咽的顺畅性和效率。
洼田饮水试验是饮水试验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的具体步骤如下:
1. 患者被要求坐直,保持舒适的姿势。
2. 医生或治疗师会使用一支倾斜的杯子将水倒入患者口中。
3. 患者被要求将水咽下,医生会观察吞咽的全过程,并评估吞咽的顺畅性和效率。
4. 在试验过程中,医生还可能会调整水的量、速度和倾斜角度
等参数,以评估患者对不同吞咽条件的适应能力。
洼田饮水试验可以评估患者吞咽的顺畅性、协调性和效率等方面的功能。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吞咽功能是否正常,并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洼田饮水试验操作规范【概述】吞咽功能障碍是食物从口腔运送到胃的过程中出现障碍的一种表现。
临床观察或询问患者在进食过程中有无发生呛咳、声音变化、咽部不适感及食后咳嗽、痰中含有食物等。
吞咽障碍会影响摄食及营养吸收,还可导致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发生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洼田饮水试验为吞咽障碍评估方法的一种,该方法有洼田俊夫在1982年提出。
该饮水试验不但可以观察到患者饮水的情况,而且可以作为是否进行吞咽造影检查的筛选标准。
【评估目标】确定患者的吞咽状态,确定患者有无误吸的危险因素,是否需要改变提供营养的方式,筛查吞咽障碍是否存在,为患者提供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依据。
【评估重点步骤】1.正确把握评估对象及评估时机。
脑卒中、营养不良、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言语含糊不清、面瘫和常有呛咳、食后咳嗽、痰中含有食物者,以及老年患者,应该进行吞咽功能筛查。
筛查应在床边进行,完成时间不要超过入院后24小时,可选在入院后首次进餐前。
2.摄食前的一般评价:(1)基础疾病。
把握不同基础疾病(如脑损伤、肿瘤、重症肌无力等)的发生发展,有利于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2)全身状态。
注意有无发热、脱水、低营养、呼吸状态、体力、疾病稳定性等方面的问题,确认患者是否属于适合摄食的状态。
(3)意识水平。
根据GCS昏迷量表等来评价意识状态,确认患者的意识水平是否可进行清醒进食,是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4)高级脑功能。
观察言语功能、认识、行为、注意力、记忆力、情感或智力水平有无问题。
3.摄食—吞咽功能评价:(1)口腔功能的观察。
仔细观察口部开合、口唇闭锁、舌部运动、有无流涎、软腭上抬、吞咽反射、呕吐反射、牙齿状态、口腔卫生、构音、发声(开鼻声:软腭麻痹;湿性嘶哑:声带上部有唾液等残留)、口腔内知觉、味觉等。
(2)吞咽功能观察。
不需要设备,在床边进行测试,初步判断患者的吞咽功能,此规范中所采用的为洼田饮水试验。
4.摄食过程评价:(1)先行期:意识状态、有无高级脑功能障碍影响、食速、食欲。